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兴:从传统儒生到革命领袖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0
转发:0
评论:0
黄兴:从传统儒生到革命领袖,饶怀民湖南华容人,1942年生。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

饶怀民

湖南华容人,1942年生。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在辛亥革命研究上,著有《刘揆一与辛亥革命》、《同盟会与萍浏醴起义》、《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再论黄兴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黄兴三民主义思想论纲》等著作和论文。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龙的传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时此刻,用它来提括彼时彼刻,却是再合适不过。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后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魅、还原。百年弹指,殷鉴不远,让我们听听,历史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改良失望,投身革命

唐才常的死对黄兴的触动非常大,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对张之洞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只有革命才能根除专制的余毒。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黄兴是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孙中山最亲密的战友,同时跟孙中山也有过很大分歧。史学界对于黄兴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黄兴组建华兴会之后,你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黄兴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饶怀民:黄兴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孙中山、宋教仁等人有很大的不同。孙中山是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最终逐渐从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宋教仁于1903年由漳江书院进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学堂后,逐渐走向革命道路的。而黄兴走的是一条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同很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也经历从改良到革命的过程。黄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到了清朝,黄兴的远祖传下遗训:永不出仕清朝。但大多数成员仍是饱学鸿儒。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黄兴早年曾系统地接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到1896年,黄兴在城南书院求学期间更是顺利通过县、府、院试,考中秀才。但黄兴本人对功名并不热心,当时,黄兴去应考秀才前,他的亲友要置酒预贺,黄兴当即表示,读书是要求真学问的,而应试仅仅是因为母命不可违。这一时期的黄兴,虽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对科举制度不满,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南都:黄兴早年便对清政府有不满情绪吗?

饶怀民:可以这么说。本来,他们这一宗支有“永不出仕清朝”的遗训。黄兴小时候在学习经史、词章的同时,也非常喜欢读太平天国杂史,尤其喜欢听别人讲一些太平军的故事。1912年5月,在与李贻燕等人的谈话中,他将自己最初产生民主革命思想的根源追溯到这时期阅读太平天国的杂史。更重要的是,黄兴没有将思想停留在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哀叹上,而是以太平天国的继承者自任。他对太平天国领导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这些黑暗面,也看得非常清楚,后来他在开始革命联络会党时,尤其告诫他们,一要服从首领,二是弟兄们要同生死,共患难,不能有丝毫的私意、私见、私利和私图。再后来黄兴在处理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淡泊名利、不争权位这些优良品格来看,他也确实是做到了这几点。

南都:黄兴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新思想的?

饶怀民:要到1898年下半年,黄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开始。湖南本身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内陆省份,在仕人群体中间,保守思想尤其严重。而素有“九省通衢” 之称的武汉,在当时要比长沙开放得多。黄兴到武昌之后,接触到许多新生事物,也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在两湖书院学习期间,黄兴将主要精力都用于对西学的探讨,尤其对地理和体操感兴趣。他曾经提到“不学地理,无以知天下大势;不习体操,无以强身而有为”,这是说的“天下大势”实际上就是世界发展的潮流,而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就是我们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兴在两湖书院学习期间,曾被张之洞派往日本考察学务三个月。到日本后,黄兴看到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也进一步阅读日本翻译的西学著作。当时正值义和团运动,黄兴对满清贵族支持义和团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那是纵匪生事。他对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督抚策动的“东南互保”则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寄希望于张、刘等督抚能义和团运动。他认为,以张之洞为首的汉族官僚在南方还有一定实力,而且与满人贵族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就像孙中山早年上书李鸿章一样,黄兴虽然没有上书张之洞,也没有具体地提出改革方案,但他在思想上还是希望张之洞能厉行改革。所以,黄兴没有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甚至一度想仿效曾国藩,回湖南举办团练,来荡清“贼寇”。

南都:到什么时候,黄兴才彻底对改良失望的?

饶怀民:到1900年8月自立军起义被张之洞之后。自立军起义是由湖南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唐才常领导的一次试图推翻西太后统治、重新拥立光绪帝的“勤王” 式起义。原计划1900年7月15日在汉口发动起义,长江中下游各地响应,但由于康有为、梁启超允诺的汇款迟迟未到,自立军军饷不足,不得不将起义时间一拖再拖。最终决定7月28日在汉口发动起义,不料消息被张之洞得知,7月27日晚,张之洞指挥清军包围了自立军总部,逮捕了唐才常等30余人,并处决了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20余人。

黄兴开始对自立军起义不感兴趣,他从思想深处是反对 “勤王”的,所以并没有参与自立军的活动。但唐才常的死对黄兴的触动非常大,这时他才明白,对张之洞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只有革命才能铲除专制。有材料记载,黄兴得知唐才常的死之后大哭不止―――他是因为痛恨清政府的昏庸暴虐以及痛心自己的同胞被异族杀害而哭的。可以说,正是这件事激起了他对包括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和清政府的无比愤恨和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深恶痛绝。

1234

  • 黄兴被贬内幕:蒋介石编造“正统史观”
TAG: 黄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兴镇
历史黄兴镇因黄兴出生地而得名。今黄兴镇在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镇之前属榔梨区黄兴镇(原高塘乡)和仙人市乡地域,1995年,二乡镇合并组建黄兴镇。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调整之前为22个村、2个社区,分别为座寺村、沿江村、早禾村、竹山村、仙人村、长冲村、兰田村、鹿芝村、杨梅村、榨山村、双桥村、新冲子村、新乐村、双坪村、卷塘村、杨托村、金凤村、桂花村、太平村、荣河村、金艳村和兰园村,接驾岭、长轴2个社区;区划调整后为11个村、2个社区。区划2个社区:接驾岭社区、长轴社区;11个村:沿江山村、仙人市村、蓝田村、鹿芝岭村、打卦岭村、黄兴村、金凤村、光达村、太平村、荣河村和高塘村。交通光达站站台黄兴镇位于长沙高铁站点浏阳河以东,占地84平方公里,其中长沙绕城高速以内50平方公里,是今后长沙东部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被浏阳河三面环抱的黄兴镇,西与武广高铁、沪昆高铁交汇的新长沙南站隔河相望;东接黄花机场...
· 从“品德”到“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
摘要:文章认为,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只有“品德”,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使“品德”到“道德”有了可能。关键词:品德道德现代化.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路向,传统道德如何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从话语伦理学出发,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视角重建的必要性,其理由是,传统的道德视角是上帝的“超验视角”,道德律令的规范有效性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上帝的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宗教及神学不再是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1]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方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可以说是“去上帝化”。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中国传统道德的规范有效性不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
· 从“品德”到“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
摘要:文章认为,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只有“品德”,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使“品德”到“道德”有了可能。关键词:品德道德现代化.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路向,传统道德如何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从话语伦理学出发,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视角重建的必要性,其理由是,传统的道德视角是上帝的“超验视角”,道德律令的规范有效性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上帝的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宗教及神学不再是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1]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方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可以说是“去上帝化”。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中国传统道德的规范有效性不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
· 儒生
另见文人士大夫
· 从“造篇”到“诵古”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2010级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朱凤瀚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杨华浙江大学教授贾海生载于《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宴飨赋诗现象,是春秋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之一。郑玄将“赋诗”分为“造篇”和“诵古”两种,前者指创作新诗,后者指称述旧篇。宴飨赋诗皆属后者,即在宴飨活动中用众所熟知之诗表达自己的意志,这种表达往往是“断章取义”式的,是一种文雅的隐喻。但是,《穆天子传》、清华简《耆夜》等文献中亦有宴飨中现场创作诗歌的记载,应该怎样看待呢?另外,春秋时期宴飨赋诗都是贵族们自择诗篇,但在《左传》中又有宴飨赋诗受等级限制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搞清楚这两个问题,能让我们对春秋宴飨赋诗有更深入的认识。《穆天子传》《耆夜》中的宴飨作诗《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之一种,在成书年代和史料价值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