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朝的吃货们如何跟鱼“较劲”?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9
转发:0
评论:0
宋朝的吃货们如何跟鱼“较劲”?,想吃鱼,就去买,只要你兜里有票子,当个惬意的鱼吃货,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若回到

  想吃鱼,就去买,只要你兜里有票子,当个惬意的鱼吃货,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若回到宋朝当吃货,遇到“智商最低”的鱼儿,还真简单不起来,不“较劲儿”不行。别以为鱼儿个个猾如泥鳅,而是吃货们自身的问题。

  读完下面的几则小故事,你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做何感想?

  外来的鱼儿吃不起

  北宋鱼类的市场价,跟今天一样,也经常起伏不定,贵的时候,“一枚直数千钱”,便宜的时候,也有数十文。究其贵的原因,还是跟长途贩运、成本高以及奇货可居有关。

  比如北宋中期,湖北汉阳长江的鱼干(淡水鱼)卖往江西,每斤将近100文(“一斤近百钱”),这个价格比猪肉贵多了。北宋后期有记载说,京东路登州沿海出产的名贵鱼种嘉蜞鱼(即真鲷,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据说此鱼贩卖到江南,一条可卖数贯,原因是“盖重北地所有也。”

  流通渠道加了价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物稀为贵。

  外来的鱼儿价太贵,渔夫和鱼贩子高兴了,吃货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愁”字,舍却鱼儿的美味,不甘心,摸摸钱袋子,又实在肉疼。于是,吃货们开始想辙。

  范仲淹吃本地鱼。他曾写诗描绘吃货们就近卖鱼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们今天读到这首诗,更多的是理解为老范关注民生,如果换个角度呢?渔民打渔是很辛苦,但随打随卖,不愁销路,而“往来人”(其中多半也包括老范)就近买鱼,省了钱,菜篮子里又有了鱼,岂非皆大欢喜?

  苏东坡蹭鱼吃,有一天佛印和尚刚蒸好一条鱼,馋猫儿似的苏东坡就闻味而来,佛印忙把鱼藏在一只磬里。苏东坡见状心中暗笑,遂想出一个对子来“钓鱼”:向阳门第春常在。没想到佛印果然“上钩”: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原来你那个庆(磬)里有余(鱼)呀,快端出来。佛印不好意思,只好把鱼拿出来,两个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太便宜的鱼儿不屑吃

  宋徽宗晚期,开封市场上从黄河等外地运来的鱼,每斤不上60文,鱼价开始走低。而在海边水乡,鱼价更是便宜,沿海地区的台州,鱼肉每斤30文以下(“鱼肉每斤不过三十钱”),通、泰州等地,“水滨积鱼如坻。土人荷罛罣往,必盈载至,无有持竿负苓笱者。间一二日不售,则往往畚取诸小鱼,投弃碛中”。价格猛跌到这等地步,不知何故。

  鱼价下跌,寻常吃货们自然开心,但地位尊贵的吃货则未必。

  大观末,著名的吃货蔡京,在罢相回两浙途中,路过高邮新开湖时,家人“呼得一艇来,戏售鱼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齐。问其直,曰:‘三十金也’。”渔舟上的20条大小不一的鱼,要价才30文,合每条一文余。如此便宜的鱼儿,让蔡京很不爽,连连摇头:“此等低贱的东西,岂是老夫口腹之物哉?勿买勿买”。

  厨子高价玩掉包

  到了南宋,吃货们跟鱼的故事,又有了变化。南宋地界水网密布,鱼类甚多,无需从外地贩运,因此,鱼价一直比较稳定。吃货们跟鱼“较劲儿”,大多充满了趣味性,不再拘泥于价格。

  绍兴中,在蜀州新津的江中船上,四川一吃货官员的厨子,不慎将所剖的一条数斤重的长鱼掉人江水,因害怕主人责怪,便出一贯的价钱向渔民求助,要求得到同样大小和形状的鱼。这显然是个古代版的“调包计”,但价格肯定不对,就算这条鱼十斤重,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也花不了一贯呀。大概具有悬赏、求助、必得的性质,不惜血本也是可能的。

  不知道那位吃货官老爷吃了“天价”鱼,滋味如何?

  为一条鱼打架丢命

  见过吃货狼吞虎咽的,没见过吃货为了吃鱼而丢命的吧?南宋就有这样的为了吃鱼而丧命的雷人。

  绍熙二年(1191年)冬天,湖北武陵少年张道僧在溪水边钓到一条鱼,“溪西铁炉下人陈长三望见,度水求之。张辞以欲归遗婆。陈曰:‘随我到垆下,以百钱偿汝。’又不可。”因争执导致陈长三死亡。

  出100文买这条鱼,从买主自信的语气来看,肯定比市场价高了许多,可见吃货陈长三还是舍得花钱的。但问题是,人家张道僧不愿卖,是因为想回家孝敬与其相依为命的祖母,跟钱多钱少没关系。一个坚持要买,一个坚决不卖,两个一根筋的人碰到一块了,不挥老拳也难。吃货敌不过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赔了一条命。

  得意的渔翁

  我查了一些资料,南宋历年的鱼价,除了珍稀品种之外,普通鱼类一直在每斤三十文以下,捕鱼旺季则更贱,但也有例外。

  淳熙年间,两浙境内曹娥江中,有个渔翁就得意了一回,他捕获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被一个财主吃货高价买走,(“买以钱五百”),约合每斤60余文,够一家子半个月开销了。

  回到家中,渔翁向老妻显摆,老妻大拇指一竖:老头子,你真牛!今晚烧几个好菜犒劳犒劳你。

  想想也好笑,财主“较劲儿”当了冤大头,倒成全一对老夫妻其乐也融融!

  贫苦百姓笑欢了

  有钱的吃货,跟鱼“较劲儿”,吃“假”鱼也好,不惜打架、做冤大头也罢,显的是身份,图的是随性,倒也不怎么在乎价钱。平头百姓则不同,辛辛苦苦劳作一天,倘若回到家里有鱼吃,就是幸福。

  鱼价便宜,最高兴的自然是百姓。

  南宋中期的武昌西南云梦泽中,据孙应时诗云:“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100文可买一篮子鱼,如此低廉的价格,让广大贫穷人家也过足了吃货瘾。

  乾道六年(1170年),长江黄州段“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只需花100文,就可以买到供20人吃饱的大鱼。

  一条鱼喂饱了一大家子,老百姓不跟鱼“较劲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的吃货们如何跟鱼“较劲”?
想吃鱼,就去买,只要你兜里有票子,当个惬意的鱼吃货,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若回到宋朝当吃货,遇到“智商最低”的鱼儿,还真简单不起来,不“较劲儿”不行。别以为鱼儿个个猾如泥鳅,而是吃货们自身的问题。读完下面的几则小故事,你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做何感想?外来的鱼儿吃不起北宋鱼类的市场价,跟今天一样,也经常起伏不定,贵的时候,“一枚直数千钱”,便宜的时候,也有数十文。究其贵的原因,还是跟长途贩运、成本高以及奇货可居有关。比如北宋中期,湖北汉阳长江的鱼干(淡水鱼)卖往江西,每斤将近100文(“一斤近百钱”),这个价格比猪肉贵多了。北宋后期有记载说,京东路登州沿海出产的名贵鱼种嘉蜞鱼(即真鲷,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据说此鱼贩卖到江南,一条可卖数贯,原因是“盖重北地所有也。”流通渠道加了价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物稀为贵。外来的鱼...
· 鱼历史,古人如何吃鱼的?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是比价鲜美的,而且用鱼做的美食非常多,像是家常的红烧鱼,清蒸鱼,酸菜鱼等等,都是鱼带来的美味,所以大部分人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盘美味的鱼肉菜肴,而要说到鱼,其实鱼的文化历史是非常久远的,那么古人如何吃鱼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在古代,古人吃鱼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所用的工具是相对较少的,一般都是下水捞鱼,要么就是结网捕鱼,只是这个渔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所以古人想要捕鱼是非常困难的。像在《淮南子说山训》中就记载着当时臣子们想要讨好君王,是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如果君王想要盖宫殿,臣子们就会把整个森林砍掉,然后制造成木头;如果君王想要吃鱼,那么臣子们就会把河谷的水抽干,然后再把鱼捞上来给君王吃。虽然将河水抽干才能捕到鱼有点夸张,但是这确实是古人捕鱼的一种方式,而这也就表明古人想要吃鱼是真的挺难的。不过到了秦汉时期,就做出了很多工具进行捕鱼,也就...
· 鱼姓是怎么来的?跟吃的鱼有没有关系?
“鱼”这个姓氏在生活中也并不多见,关于它的内容可能大部分人都并不十分了解,包括它的来源、名人等,甚至也有人想鱼氏与吃的鱼会不会有关联。小谱就是来解答这个疑问的。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鱼氏的来源与食物鱼并没有关联。但是鱼姓的来源是比较多的。主要有四个。图源网络子姓。《风俗通》说:“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也就是说,子鱼的后代子孙中有一支是以“子鱼”的“鱼”为姓。嬴姓。伯益的后裔子孙分衍有十四支,其中的一支后裔因分居于修鱼(河南省原阳县西南)而称修鱼氏。在春秋时代的时候,修鱼氏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鱼氏、修氏。复姓“省文”也就逐渐消失了。姬姓。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厉公有一个宠臣名为长鱼矫,其后代以其名为姓氏。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羊舌鲋,字叔鱼,后以字为氏。”羊舌鲋的后代以其字为氏。鱼国。在1975年初春,在宝鸡市茹家庄村的黄土台塬上发现了墓室,从一号墓墓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
· 揭秘:宋朝的士大夫为什么大多敢跟皇帝“较劲”?
读宋朝士大夫轶事,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出他们的精神气质与清朝人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宋代士大夫是一群有脾气的人——当然不是对老婆发脾气,也不是对下属发脾气,更不是对平民发脾气,而是在皇帝面前有脾气。宋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杨亿,恃才傲物,与宰相王钦若不相得,王钦若一进办公室,杨亿就扬长而去,根本就不理这宰相。后来王钦若罢相离京,百官都写诗相赠——这是当时的官场礼节,唯独杨亿不送诗。宋真宗对杨亿说:你就赠他一首诗吧,不要这么意气用事,要讲大局,讲团结嘛。杨亿对皇帝的话也是不听,“竟不肯送”,不写就是不写,皇帝老子也勉强不得。按宋制,翰林学士有草诏之职。一日由杨亿起草《答契丹书》,杨用了一句“邻壤交欢”,宋真宗可能是出于对契丹之恨,在文稿上注了“朽壤、鼠壤、粪壤”等语嘲笑之。次日,杨亿提出辞呈,说“皇上既然不满意我的文字,我辞职吧”。宋真宗只好挽留这位大才子,又对宰相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宋...
· 带着吃货进零陵,一个属于吃货的天堂
零陵区首届“美食节”活动在百万庄6号路隆重举行。此次美食节共设62个展位,美食来自零陵各乡镇办事处,九十多种本地特色佳肴,让人惊叹不已!为期两天的美食节活动,不仅让零陵人民和外来客人大饱口福,也让广大市民对零陵美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永州喝螺永州喝螺是选用本地所产铁螺加工烹调而成,具有清香脆嫩、汤鲜味美等特点,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据鉴定,喝螺营养价值极高,能清火开胃,益元气,和五脏。永州喝螺的制作特别讲究。首先选用大小相等的活铁螺,放入水中并滴几滴茶油;过一到两天,使之吐出污泥杂质。再用清水洗净,把剁成泥的瘦肉掺入水拌匀,倒入盆内,使螺饱食。然后剁掉螺尾,搓洗干净,放到烧红的铁锅内,稍炒干水气后,加适量茶油,再加食盐和少量米酒复炒,继后将生姜、大葱、蒜泥、辣椒、紫苏、酱油等佐料,匀撒在铁螺表面,倒人肉汤,加盖煮滚几分钟即可,出锅时淋以生茶油,但久煮则不甜不香,不嫩不脆。食喝螺还要得法,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