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端午别称知多少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6
转发:0
评论:0
端午别称知多少,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
·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
· 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端午节别称知多少----------------------------------------------------------------------------------------------------------------------------------------------------------------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 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北京晨报》6.20)发表评论》》
· 宣金祥:端午节的别称
端阳节。按夏历地支纪月推算,五月为“午月”,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亦称“端阳”。《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端阳节”。重五节。因五月初五的月、日均为五,所以称“重五节”。《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执扇”。角黍,即端午节令食品粽子。夏节。端午节是夏季最大的节日,俗有“食过五月粽,便把寒衣送。”之谚,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同时,端午节与夏至时隔不远,《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故称“夏节”。天中节。唐宋时期,道教阴阳术数谓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故而端午节即为“天中节”。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天中节”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也有“端午为天中节”的记载。地腊节。道教每年有“五腊”,即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五侯腊。五月五日恰逢“地腊”之日,所以叫“地腊节”。浴兰节。古人有在五月五日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