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她”字不是发明,而是借用成的另一形声字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4
转发:0
评论:0
“她”字不是发明,而是借用成的另一形声字,黄兴涛同志对刘禾所著《跨语际实践》一书里关于“她”字“发明”的记述做了补充(见2
黄兴涛同志对刘禾所著《跨语际实践》一书里关于“她”字“发明”的记述做了补充(见2005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学术版》),引起我的注意。其实,“她”字古已有之。所以,严格地讲,刘半农并不是该字的发明者,他只是将这个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方块字,借用为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不仅增加了字义、字音,而且客观上使它符

合了汉字“形声”的特点。

据查,早在南朝梁代顾野王所撰的《玉篇》里,就已经有了关于“她”字的注释,说它是“古文”的“姐”(jiě)字,《集》注音为“子野切”。但是,这个“她”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从意思上说,它也不是指第三人称的女性,而是对“母亲”的称谓字。元朝戴侗所写的《六书故》在释义方面虽然“多杜撰”,但“也偶有独到见解”,说到“她”字,戴侗除了袭用《玉篇》关于它是“姐”之“古文”的意见外,还明确指出“姐”字“或从‘也’声作‘她’;或从‘者’声作‘女者’”。清代张玉书主持编撰的《康熙字典》中曾据古籍归纳了“她”字的另外两个读音:一是“子我切”(zǒu),一是“陈知切”(chí)。据说,前者是所谓“婵母也”,后者则是古代女子人名的常用字。此外,这部字典还指出:“蜀谓母曰‘姐’。江淮谓之‘社’。”关于“她(姐)”同“社”的关系,大约是来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所撰的《淮南子》一书。这本书的“说山”篇里写到一个故事,说“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这里的“西家子”回去说的是“妈您为什么舍不得快死,(要是那样的话)我一定痛哭妈妈。”后汉时期曾为《战国策》作注的高诱,在说到这个“社”字的用法时,就根据上下文指出:“江淮谓母为‘社’”。

十分有趣的是,这个“她”字被刘半农推陈出新后构成了一个新的形声字,即,左边的“女”为形,右边的“也”为声。因为,“也”在古代有读如“tā”的用法,比如《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里有所谓“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的话。对此,清代文字学家王念孙曾在他的《读书杂志・史记》中指出:“也,读如‘他’,‘他故’,‘他事’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她”字并非刘氏的“发明”,而是古代“姐”字的异体,其读音、意义原本和现代汉语都不相同。刘半农的功劳不仅在于借用了“她”的字形,让这个死去的字更生了,还在于使这个新“她”同样具有了汉字六书法则中“形声”字的特点。值得提出的是,在现代汉语的交际中,“她”不但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被频繁使用,而且,当说到喜欢的事物时也常常出现,比如“祖国,我们多么热爱她”,这里的“她”,就不是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而是对自己所敬仰或钟爱事物的一种称呼。

至于人们所说到的“伊”,也不只用作女性第三人称(像鲁迅所写的“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等等)。早在金、元时代的曲文里,“伊”还有用如第二人称“你”的。这一点,吕叔湘先生早在50年前所出版的《汉语语法论文集》中就指出了。那时,他举的例子不少,其中之一是《刘知远》中的话:三娘告启刘知远,“伊自参详:我因伊吃尽兄打,今日高迁,宝印我收藏。”吕先生断言:这,“显然是作‘你’字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她”字不是发明,而是借用成的另一形声字
黄兴涛同志对刘禾所著《跨语际实践》一书里关于“她”字“发明”的记述做了补充(见2005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学术版》),引起我的注意。其实,“她”字古已有之。所以,严格地讲,刘半农并不是该字的发明者,他只是将这个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方块字,借用为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不仅增加了字义、字音,而且客观上使它符合了汉字“形声”的特点。据查,早在南朝梁代顾野王所撰的《玉篇》里,就已经有了关于“她”字的注释,说它是“古文”的“姐”(jiě)字,《集》注音为“子野切”。但是,这个“她”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从意思上说,它也不是指第三人称的女性,而是对“母亲”的称谓字。元朝戴侗所写的《六书故》在释义方面虽然“多杜撰”,但“也偶有独到见解”,说到“她”字,戴侗除了袭用《玉篇》关于它是“姐”之“古文”的意见外,还明确指出“姐”字“或从‘也’声作‘她’;或从‘者’声作‘女者’”。清代张玉书主持编撰的《康熙字...
· 吕布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而是另一个大问题
吕布是东汉末年第一流名将,个人魅力非常突出,麾下的西凉铁骑独步天下,张辽、高顺等名将如云。吕布被俘后,向曹操求命说:“曹公得到我,我率骑兵,公率步兵,可以。”曹操对吕布的能力深信不疑,想必也是动心的。吕布军事上的失败在徐州,真正令其失败的,不是军事,而是怕老婆。网络配图古时妇女地位低下,军国大事是男人的世界,后宫、妇人干政是令人忌讳的。吕布在徐州,与已经称帝的袁术结盟,当时的袁术实力强劲,想必曹操是奈何不得的。曹操大军刚到,吕布亲自送女出城,被曹军阻隔。于是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己带兵去断曹操粮道,吕布妻子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如果您外出,两人不能同心守城,徐州必然失守。当年在长安,我已为将军所弃,若不是庞舒私藏,我早已不是你的了。现在你还要抛弃我吗?”一听说妻子要被隔壁老曹抓住,吕布的心脏受不了,于是放弃了切断曹操粮道的打算。网络配图曹操稳住阵脚,陈宫献计说:“曹操远来,不能持久,将军...
· 中国笔画最多的字,不是biang而是lei(共160笔画)
如果说中国笔画最多的字,很多人都会说是“biang”,就是陕西的biangbiang面,这看起来不仅是笔画最多的字,而且还是中国最难的汉字,然而在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时发现,biang竟然还不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字,这个字应该是“lei”,看到这个字就完全傻眼了。中国笔画最多的字——lei(共160笔画)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传承了四千多年,不同的汉字都流传着自己的故事,虽然汉字一直都在简化,但是依旧存在很多复杂的汉字。随着陕西biangbiang面的出名,人们普遍认为biang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字,数一下我们发现这个字有56划,确实太多了,而且太复杂了。但是biang就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字吗?当然不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字当属——lei,这个字如图,由4个“雷”的古字组成,共有160划,在《集韵》中解释为“雷”的古字,就读lei。除此之外,关于雷的汉字笔画都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这个字,读音hou·you...
· 汉文帝最爱的女人竟然不是窦漪房而是另一个人
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漪房与刘恒爱得缠缠绵绵,聂慎儿是个蛇蝎美人,最终害人害己,被迫饮毒酒自尽。这部电视剧的内容虽是虚构,剧中人物实有其人,窦漪房和聂慎儿的原型就是汉文帝的窦皇后和宠妃慎夫人,只不过,这两人从名字到性格,都与电视剧有很大出入。窦漪房只在刘恒早年受宠,慎夫人才是汉文帝一生的最爱。窦皇后的名字,《史记》《汉书》都没有记载,唐朝时,有人说她的名字叫“猗房”,今天的人们觉得“猗房”不够浪漫,改成了“漪房”。窦猗房是清河观津人,她的父亲在一次钓鱼时不慎落水而死,母亲也去世了,家中只有她和两个兄弟。窦猗房在西汉初年以良家子身份入宫。所谓良家子,就是身世清白人家的女儿,皇帝的妃子和诸侯王的后宫主要是从良家子之中选拔。吕后当政时,为了笼络诸侯王,选了一批比较美貌的宫女,每个诸侯王赐给五个,窦猗房也被选中,她请求主管宦官把她分配到赵王那里去,那里离她家近,她或许能跟家人见一面。主管宦官随口...
· 专家:指纹技术是早于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
多位指纹、掌纹等皮纹学研究专家12日相聚一堂展开研讨时指出,指纹技术是中国古代早于四大发明的另一项伟大发明,在中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契约文书约1000年后传到西方,以其简单、准确认定人的身份,引起了世界警察工作的一场革命。由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组织主办的首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持平教授参与研讨时说,对指纹遗传的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一种探索,中国古代先民早就对指纹开始研究和认识,《黄帝内经》上面就有过相关记载。中国在唐代时国家的、民间的契约,法律就规定要加盖指纹——“按指为契”,并且已是相当普遍和成熟地应用,然后在1880年左右传到西方,引起英国、德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当时全世界都缺少怎么认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没想到中国的指纹技术会如此简单、准确来区别出人与人的不同,第一步引入到警察工作,引起了世界警察的一场革命。中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