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说到“无为”,人们通常只是把它与所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仅
说到“无为”,人们通常只是把它与所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仅仅视为某种具体的思想主张,如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之类。然而本文认为:“无为”的思想不只是属于老子、庄子或道家学派,它普遍地存在 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
“无为”在各派人物的学说中虽然通常体现为内容各不相同的许多具体思想主张,但从总体上来看,“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无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而且贯穿于他们思想的许多方面,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无为”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试图对这种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的基本格式,其在不同思维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它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无为”思维模式的几种基本格式
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 其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正面主动行为的否定,而代之以某种“不行为”、“非行为”或“反行为”。在具体的思维上下文中,这种“无为”的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下列几种基本格式:
(1)、“无A而B”或“不A而B”式。
这里的B是指某一既定的目标, 而A 则是人们通常认为达到B目标必须采取的行为。而“无为”的思维模式则认为可以不必采取A 行为来达到B目标,实现B 目标可以不借助于 A 行为。先秦诸子常常把以“ 无A而B”或“不A而B”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看做是一种理想的乃至最高的境界。例如:
《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老子》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庄子・天道》:“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 帝王无为而天下功。”
《易・系辞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中庸》:“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荀子・君道》:“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
《韩非子・难三》:“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
(2)、“至A 无A”或“大A不A”式。
“无为”思维模式还经常认为,某一行为的最高境界或极至状态恰恰是对这一行为自身的否定,即“不行为”或“非行为”,也就是说,最好的A 是不A。例如:
《吕氏 春秋・精喻》:“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老子》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大仁不仁。”
《大学》:“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荀子・天论》:“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3)、“因B 而A”或“令B 自A”式。
这里的A是主 体为达到某一目的所欲采取的行为,而B则是A行为的对象或客体。通常人们认为A和B是对立的。而“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主体的行为A,不必定要同客体B形成对立或对抗。相反,主体应当因顺着B来实现A,甚至可以让B自己来 实现A。例如:
《韩非子・难三》:“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扬权》“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 彼将自举之。”《主道》“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孙子・虚实》:“兵因敌而制胜。”
《慎子・因循》:“因也者,因人之情也。...... 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
《管子・心术》:“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
《鬼谷子・谋篇》:“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吕氏春秋・贵因》:“禹通三江五湖,...... 因水之功也。”
(4)、“欲A先B”式。
这里的A是某一正面 行为,而B则是A的反行为。A和B本来 正好相反,二者互不相容,要A就不能B,欲 B则不可 A。但“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 要想A, 不妨可以先B,甚至必须先B。例如:
“无为”在各派人物的学说中虽然通常体现为内容各不相同的许多具体思想主张,但从总体上来看,“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无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而且贯穿于他们思想的许多方面,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无为”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试图对这种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的基本格式,其在不同思维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它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无为”思维模式的几种基本格式
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 其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正面主动行为的否定,而代之以某种“不行为”、“非行为”或“反行为”。在具体的思维上下文中,这种“无为”的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下列几种基本格式:
(1)、“无A而B”或“不A而B”式。
这里的B是指某一既定的目标, 而A 则是人们通常认为达到B目标必须采取的行为。而“无为”的思维模式则认为可以不必采取A 行为来达到B目标,实现B 目标可以不借助于 A 行为。先秦诸子常常把以“ 无A而B”或“不A而B”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看做是一种理想的乃至最高的境界。例如:
《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老子》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庄子・天道》:“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 帝王无为而天下功。”
《易・系辞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中庸》:“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荀子・君道》:“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
《韩非子・难三》:“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
(2)、“至A 无A”或“大A不A”式。
“无为”思维模式还经常认为,某一行为的最高境界或极至状态恰恰是对这一行为自身的否定,即“不行为”或“非行为”,也就是说,最好的A 是不A。例如:
《吕氏 春秋・精喻》:“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老子》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大仁不仁。”
《大学》:“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荀子・天论》:“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3)、“因B 而A”或“令B 自A”式。
这里的A是主 体为达到某一目的所欲采取的行为,而B则是A行为的对象或客体。通常人们认为A和B是对立的。而“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主体的行为A,不必定要同客体B形成对立或对抗。相反,主体应当因顺着B来实现A,甚至可以让B自己来 实现A。例如:
《韩非子・难三》:“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扬权》“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 彼将自举之。”《主道》“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孙子・虚实》:“兵因敌而制胜。”
《慎子・因循》:“因也者,因人之情也。...... 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
《管子・心术》:“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
《鬼谷子・谋篇》:“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吕氏春秋・贵因》:“禹通三江五湖,...... 因水之功也。”
(4)、“欲A先B”式。
这里的A是某一正面 行为,而B则是A的反行为。A和B本来 正好相反,二者互不相容,要A就不能B,欲 B则不可 A。但“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 要想A, 不妨可以先B,甚至必须先B。例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说到“无为”,人们通常只是把它与所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仅仅视为某种具体的思想主张,如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之类。然而本文认为:“无为”的思想不只是属于老子、庄子或道家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无为”在各派人物的学说中虽然通常体现为内容各不相同的许多具体思想主张,但从总体上来看,“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无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而且贯穿于他们思想的许多方面,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无为”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试图对这种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的基本格式,其在不同思维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它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一、“无为”思维模式的几种基本格式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其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正面主动行为的否定,...
· 宁佐权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中和思维。取象思维。取象思维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它是我国原始先民认识外部世界、把握自然规律以服务于自身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始。“枯杨生稊”就属于用这种取象思维构成的成语。《周易·大过》中有:“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里将自然界枯老的杨树生长出嫩芽与人间的老夫娶少妻联系起来,取其相似点进行想象,然后比附推论出“无不利”的结论。由《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一句浓缩而成的“仰观俯察”这一成...
· 道教的无为而治到底是叫有所作为,还是无所作为
在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在礼乐崩坏的时候,人们企图重新寻找如何对待传统的结果。这个时候的人们非常的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各种思想的代表家都宣传自己所发扬的思想。有的学派是认为要应该回归古代的传统。也有的认为应该抛弃传统。来建立新的你有的认为应该不需要在乎传统。而不需要在乎传统,那便是,道家了。无论忍者是怎么样思考的?但在道家的那些学者看来,那都是觉得有点看不开都是认为他们太重视传统了,他们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有什么好争的呢?而这种超然的态度便是道家的精髓。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叫做惠施。惠施这个人的能力非常的强,而且非常的吃苦耐劳,他在魏国。辛苦的打拼谋得了宰相的职位。中途有一次向远处。发现路过了魏国就想去看一看这个好朋友也去拜访他一下。但是没想到有人跟会时说庄子来到了魏国就是为了替代你的宰相位置。而会使呢?你听这些不高兴了,自己辛苦打拼的宰相职位,如果这样就被朋友钟子抢走了,那他就会很崩溃...
· 《周易》孕育众多成语暗藏民族思维方式密码(图)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中和思维。取象思维。取象思维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它是我国原始先民认识外部世界、把握自然规律以服务于自身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始。“枯杨生�”就属于用这种取象思维构成的成语。《周易・大过》中有:“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里将自然界枯老的杨树生长出嫩芽与人间的老夫娶少妻联系起来,取其相似点进行想象,然后比附推论出“无不利”的结论。由《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一句浓缩而成的“仰观俯察”这一成...
· 郑思维
简历2013年7月,郑思维代表国家队参加马来西亚沙巴州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与黄凯祥合作赢得男子双打银牌。主要比赛成绩只列出曾进入半决赛的国际赛事成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