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5
转发:0
评论:0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经济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经济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某种经济条件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现象,否则就一定只是因为缺乏某种经济条件的论断,是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正确解释戏曲的晚熟,而且常常使论者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导致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充分是戏曲晚熟的原因之一;从"外部条件"看,经史文化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阻碍了戏曲、小说的及时生成。戏曲之所以在宋元之际成熟与自中唐开启的"文化平民化进程"和金元之际汉儒文化严重受挫有密切关系。 

关 键 词:中国戏曲晚熟 经济决定论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古希腊戏剧成熟于公元前6世纪后期,前5世纪为繁荣期;梵剧大约成熟于1世纪前后,2至5世纪为繁荣期;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近年不少学者从外部条件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对戏曲晚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其中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着眼于外部条件者所得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影响至巨的结论就值得商榷。我认为,单就"外部条件"而言,戏曲创生的艰难与迟缓也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而是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一 
将戏曲晚熟的主要原因归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见解习见于时贤论著,兹引几则,以观其概: 
戏曲……直到宋金即十二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原因就在于戏曲的发展需要艺人的职业化。因此都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和艺术经验充分的积累都是先决条件。而这些条件直到 北宋末,即十二世纪初才完全具备。① 
这里所列举的"先决条件"并不只一个,但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或许还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因为"艺人的职业化"和"艺术经验充分的积累"是建立在"都市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的基础之上的,而"都市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又必须以商品经济的发达为前提。然而,我国并非直到宋代才有城市,戏曲为何没有在此前成熟?有学者认为,宋以前的城市只是极少数权贵盘踞的政治中心和 军事要塞,不是富裕繁华的商业城市,其突出标志是"小国寡民"---人口很少,缺乏足以促使戏剧走向成熟的经济实力: 
戏剧艺术和小说一样,都应属于市民文学。因此,它的形成与繁荣必须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壮大之后,才能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众多的观众,这是戏剧艺术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其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完全封闭式的小农经济。虽然其后曾出现过不少大的城市,如秦汉时的洛阳、咸阳,唐代的长安,四川的益都等,但都没有形成"消费性的城市"。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西方的君侯居于城堡,而城市多由手工业者和商人聚居,因而城市多成为商品生产的集散地。而中国古代则多是筑城封国,城市变成了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因此,城市居民也多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以及求进待举的少数文人。② 
戏剧是娱乐性的文艺,没有很多人看戏,就发展不起来,中国戏剧萌芽甚早,而成熟晚于希腊一千七八百年,原因就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城市长期处于"小国(指城市)寡民"的状态,直到十一世纪才有所变化。③ 
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既然被视为导致戏剧晚熟的主要原因,反过来,戏剧的成熟也就成了衡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砝码"。古希腊戏剧最先成熟,其商品经济水平也就被视为世界各民族戏剧走向成熟的起码条件,戏曲直到宋代才成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水平直到这时才赶 上古希腊: 
宋代的悲剧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之能得以实现,是由于北宋开国后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民阶层的壮大等等。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社会才完成了古希腊社会具备的这些条件。④ 
这些意见并不都是错的。只有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人类才有可能去从事艺术生产。必须有场地、服饰、道具等物质条件,需要有大批观众参与的戏剧,对经济条件的依赖相对较强。商品经济的繁荣会促使商业都市的发展。人口炽盛,经济基础雄厚的都市对戏剧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宋元时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戏曲的成熟和繁荣确实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上述意见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化,甚至是绝对化的偏颇,不能不使人频生疑窦:古希腊所拥有的经济条件果真是各民族戏剧走向成熟的起码条件?具备了这一条件就一定会有戏剧降生,否则就只是因为缺乏这一起码条件?宋以前的城市果真都是"小国寡民",缺乏足以养活戏剧的经济实力?戏曲12世纪才成熟就意味着我国此时才赶上古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看恐怕未必然。
戏剧的成熟与繁荣必然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伴随的论断与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试以梵剧为例说明之。
梵剧成熟之时,印度正走向分崩离析,贵霜帝国入侵,社会,民生凋敝,经济相当落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食盐等极少数物资外,人们很少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商业和手工业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王室之需。正因为其城市只是极少数权贵盘踞的政治中心,所以,"古代印度城市的盛衰,往往是随国家兴亡或政治中心的改变为转移的。"⑤梵剧繁荣之时,印度的商品经济确有发展,但远谈不上"发达",其水平尚在当时并无成熟戏剧的我国和师子国(斯里兰卡)之下。5世纪前后是梵剧的鼎盛期,古代印度最杰出的戏剧家迦梨陀娑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其名剧《沙恭达罗》代表了梵剧的最高成就。此时正值笈多王朝的极盛期,商品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确有发展。然而,此时印度仍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命脉,商品经济并不算发达---城市规模很小,市民阶层远未"壮大",商贸活动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5世纪初,东晋僧人法显到印度寻求佛法,他由西北向东南,10多年间遍历印度各地,然后经师子国由海道回国。据法显述其西游见闻的《佛国记》载,当时印度人大多从事农耕,生活相当节俭,绝大多数人信佛,不饮酒,不食肉。城市"人民稀旷",大的只有居民200余户,小的"甚如丘荒,止有众僧民户数十家而已"。即使像摩竭提国都城巴连弗邑那样少有的大城市,也没有多少商人,商贸活动根本没有引起法显的注意。倒是师子国商品经济的繁荣给法显留下深刻印象:"诸国商人共市易","因商人来往住故,诸国闻其土乐,悉亦复来,于是遂成大国。"我国商品远销师子国。一日,法显"于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触动思乡之情,不禁悲从中来。与此相反,印度比较富裕的中部"货易则用贝齿"。⑥这一细节颇值得注意。
货币因商品交换而生,是衡量商品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贝币---金属币---纸币的货币发展史,粗略地兆示了商品经济水平由低到高的三个历史阶段。我国 夏朝已有贝币,商代贸易普遍使用贝币, 战国之时金属币已普遍用于民间贸易,贝币已被淘汰,北宋初已开始使用纸币。证之以法显对印度城市的描述,不难推想梵剧鼎盛期印度商品经济的稚弱。
如果真如某些学者所论,只要商品经济达到古希腊水平,就一定会有戏剧的成熟和繁荣,那么,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应该迎来戏剧的黄金时代。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希腊水平"到底有多高。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雅典极盛时期商品经济水平已难以确指,但综合零星资料仍可推想其大致状况。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由100个村社组成,农村人口占多数。前6世纪初,梭伦实行改革,依据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4等。值得玩味的是,他所依据的是农业收入而不是工商业收入。头等公民为每年可从自己的田产中收入500麦斗(1斗合52 3公升)以上谷物或油、酒者。古希腊戏剧趋于成熟的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经济稳中有升,前5世纪又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较为活跃。据德、法、英等国学者估算,雅典全盛时期的总人口在13至35万之间。⑦这便是古希腊戏剧从成熟到繁荣所依托的经济条件。
公元前5世纪前后我国某些城市的工商业经济不一定落后于雅典。《盐铁论・通有》记战国商业城市之兴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这里的记述尚不完全,宋之定陶,赵之离石,魏之安邑,秦之栎邑,韩之平阳,楚之郢等,都是人口众多的商业城市,其居民多在万户以上,有的达数万户,占地面积是 春秋前城市的几倍或几十倍。《战国策・赵策》、《韩非子・十过》和《墨子・非攻》等记载,古时"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战国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万家之都"比邻相望。《 史记・苏秦列传》载,齐都临淄有居民7万户,每户男子不少于3人,仅可充当士兵者就多达21万余人。若每户仅以5口计,其总人口即与雅典全盛期人口的最高估算数相当。据《史记・货殖列传》等典籍记载,战国时"工商食官"的局面早已打破,许多普通的生产生活物资"皆由商而通之",私营的富商大贾成为一个新的阶层。这批人不仅垄断商市,而且富敌国王,足以左右政权。"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⑧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业自然经济的,出现了"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局面。从工商业主占有奴隶的数目推测,某些商都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或许超过了雅典。雅典奴隶主一般占有奴隶四五十人,多的不过百来人;战国时我国的工商业奴隶主占有奴隶少则几百人,多的达万余人。这些人所占有的财富远非雅典头等公民所能比。这些记载已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目前仅韩、赵、魏亦即古三晋地区出土的战国金属货币有数十种,上万枚,这在世界上古史的考古发掘中是不多见的。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奉行的基本国策,农业自然经济是封大厦的支柱。这种状况在戏曲成熟和走向繁荣的宋元时代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秦汉到宋代的城市都是"小国寡民",缺乏养育戏剧的经济实力。例如,西汉时人口在10至30万的商都有10多个,临淄和首都长安的人口超过50万,是世界性的大都市。⑨唐代首都长安城区面积很大,人口近100万,当时全世界少有其匹者。然而,"雏形的戏曲"还是未能在这些不知超过雅典多少倍的城市走向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经济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某种经济条件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现象,否则就一定只是因为缺乏某种经济条件的论断,是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正确解释戏曲的晚熟,而且常常使论者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导致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充分是戏曲晚熟的原因之一;从"外部条件"看,经史文化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阻碍了戏曲、小说的及时生成。戏曲之所以在宋元之际成熟与自中唐开启的"文化平民化进程"和金元之际汉儒文化严重受挫有密切关系。关键词:中国戏曲晚熟经济决定论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古希腊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中国戏曲的发生和晚熟谈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一、从戏曲的发生看戏曲艺术的国民性戏曲的发生,有诸多流派:古巫古优说、影戏说、宗教仪式说、原始歌舞说等等。这诸多说法各有道理,在戏曲艺术中都可找到根据。古巫古优说:由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提出。巫在上古时期非常发达,巫被称作脑力劳动,他的重要职能就是在神与人之间起沟通作用。优的出现比巫迟得多,是在西周时期末期,贵族豢养了一些优人,以调谑讽谏为目的,这是最早的职业演员。宗教仪式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龙陪德、日本的田中一成。田中一成认为:构成戏曲要素的有:歌、舞、祭。乡村祭祀是对社神的祭奠形式。春祈秋报,驱阴迎阳,对歌对舞。乡村祭祀的形式成了戏曲发生的源。宗教仪式说有很厚重的平民根基。注重乡村戏曲的研究。原始歌舞说:代表人物是张庚、郭汉城。此观点受马克思主义劳动说的影响,认为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人们在劳动前后模仿劳动场面,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形式。从以上诸多对戏曲发生的不同观点看,戏曲起源有一个非...
· 重新探究侯赢“自刭”的原因
侯赢,一位两千年前中国的隐者。作为一个任教于多年高三语文课的教师,每次执教《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一文时,对于文中他的“自刭”的原因给学生解释时,自己总觉得不能自圆其说,同时学生们也不太认可教师的观点,而教师的观点来源于教参(人教《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以死相报,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风尚。”他们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理解侯赢最后的结束自己生命的一剑少了什么东西。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侯赢的那一剑就在我眼前浮现,我苦苦思索着:为报知己之恩,除了死之外,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侯赢之死是否另有原因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侯赢的身份:侯赢是一位“隐士”,“为大梁夷门监者”,即魏国都城的守门之人。这是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职业:其一,“监者”是当时社会上地位最低、最为贫穷的职业,《韩非子•五蠹》中所谓“冬天穿着动物的毛皮,夏天穿着粗麻做成的衣服,即使地位...
· 中国戏曲历经了哪些历史变更?中国戏曲的传承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开元...
· 中国戏曲
历史剧种中国戏曲表演根据时代分期,中国戏曲包括:原始戏剧:傩戏、巫戏汉代:百戏、角抵魏晋南北朝:代面、踏摇娘、钵头、樊哙排君难唐代:谈容娘、参军戏宋金元:宋杂剧、永嘉杂剧、戏文(南戏)、院本、杂剧(北剧)明清:传奇、杂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