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道家的“有无相生”追求的经营艺术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2
转发:0
评论:0
道家的“有无相生”追求的经营艺术,“有无相生”[1]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所谓“有无相生”,是说有生于无,无生

“有无相生”[1]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所谓“有无相生”,是说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在这里,“无”系指无形、无名等义,“有”系指有形、有名等义。“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在《老子》一书中,“有无相生”包含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两层含义:从“形而上”看,《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有形有名的具体事物皆原于混沌未分的实有之物(“有”),而“有”则本于无形无名的“无”;而天下万物(有)又在运动变化中“复归于无物(无)”。从“形而下”看,任何具体事物(“有”)都是不断地从“无”中产生,又不断地由“有”转化为“无”。这种“有无相生”的过程是“周行而不殆”的,而每一次“周行”都是历史的进步。这显然是一个合理的辩证法命题。这一命题,对于当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否定思维与企业创新
 

如果从一般人的肯定思维模式出发,肯定“有”的作用的话,那么道家则从否定思维模式出发,更为肯定“无”的作用。从肯定“有”的正面价值出发,往往表现为尊重传统, 循规蹈矩,从不标新立异的旧的思维定势;从肯定“无”的负面价值出发,往往表现为否定现状,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世俗的意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企业中,许多著名的管理学家面对经济转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自觉地把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运用于企业经营,将“无”转换成“有”,把提倡改革创新、反对墨守成规看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经营秘诀》中指出:“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或生产公司,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不可为商品的滞销找借口,一定要拿出魄力和决断力,在创新方面去寻求机会。”美国卡斯特认为,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不断地适应和创造。”德鲁克指出:“管理者必须抛弃过去,丢弃已经存在和为人所知已过时的东西,他必须创造未来。”英国罗杰・福尔克指出:“革新和改革是企业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企业家在科学技术与人才激烈竞争的商战中认识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应当是企业昨天的保卫者,而应当是企业今天的开拓者,更应当是企业明天的创新者。

所谓“创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换。台湾企业家认为:“创新的行动固然重要,创新的观念更重要。观念乃一切事务处理的开端,没有突破的观念便无突破的做法。”美国卡斯特也指出:“管理革新的重点,首先是观念革新,然后才是工具设备的革新。”所谓“创新”不只是管理者本身要富有创新精神,还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富有创新精神。法国法约尔指出:“除了领导者的首创精神外,还要加上全体人员的首创精神,并在必要时去补充前者。这种全体人员的首创精神,对于企业来说是一股力量,特别是在困难时刻更是这样。”

从道家的否定思维方式看问题,所谓企业“创新”,按照美国熊彼特教授的定义,是指以下五种要素,即(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日本企业家认为创新的主要措施有:“(1)新材料、新物质的发现和灵活运用;(2)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新的生产方式;(3)新产品的研究开发;(4)新市场和新需要的开拓;(5)以电子计算机组织为中心的经营系统的革新;(6)根据能力开发的组织革新。”(《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教材》)由此,在干部使用上,主张“企业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要有革新精神的人。”对创新者的要求是:(1)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乐于迎接新的挑战;(2)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不陶醉于已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3)有独立的个性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4)敢于承担风险,不怕犯错误,善于总结经验,能避免重复性的失败;(5)工作时间全力以赴,专心致志;(6)求知精神强烈,学识广博,专业精通;(7)富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坚韧顽强,不屈不挠。

把道家“有无相生”的智慧应用于当代企业经营而获得成功者,无论在大陆或海外,都不乏其人。中国企业家根据“有无相生”和商品寿命周期理论,提出“人无我有”、“人缺我补”、“人旧我新”的经营原则,以“新”取胜,以“先”取胜,以“变”取胜。自从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提出商品寿命理论之后,企业经营必须按照商品寿命理论运作。商品寿命如同人的寿命一样,可分为创生期、成长期、安定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或者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根据《日经商业》统计,一般说来,企业生命的周期约30年,商品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到6年。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因为商品周期短促,若想永葆企业青春活力,在创立期就必须将重点放在畅销商品的研发上,成长期应把重点放在大量商品的供给和宣传力度上,成熟期应将重点放在营业额提高的销售力上,衰退期应根据老子的“物壮则老”(《老子・第五十五章》)的自然发展规律,考虑商品种类的平衡,以及它的市场占有率,并且需要考虑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并对未来的整体性作出判断。为了应对成熟期所潜伏的衰退危机,必须采取如下方法:即时和逐步淘汰不为顾客喜欢的疲乏产品;增加产品新功能,重新唤起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喜爱;更新产品包装设计,用新的宣传唤起顾客的购物兴趣;用新产品代替旧产品。在这个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商品寿命周期急剧缩短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中国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深知“有无相生”的奥秘,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的治厂方针,不断地试制新产品,将“无”转化为“有”,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1980年4月,步厂长在上海看到一种新设计的黑底红花的针织涤沦面料很受女青年欢迎,他们立即赶制出被称为“黑牡丹”的女衬衣投入市场,很快就流行到全国各大城市,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化。这时,他清醒地认识到:依据“物极必反”的道理,销售高潮的出现正是生产低潮的开始,他果断地在1983年6月停止了“黑牡丹”的生产,完成了由“有”向“无”的转化。停止“黑牡丹”生产后,该厂主动转向设计与生产软立领花边女衫衣等新产品,结果这种产品又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又一次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换。海盐衬衫厂正是在企业经营中成功地运用了“无者有之、有者无之”的经营方法,使该厂立于不败之地。哈尔滨锅炉厂厂长迟建福在治厂中依据道家的“有无相生”的道理,他的经营哲学是:“办企业,出产品,只争第一,不争第二。”他敢于从“无”的天地中,创造出一个“有”,力争企业第一,地区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1988年,在这种“只争第一,不争第二”的企业精神指导下,在全国发电设备生产联合招标中,该厂一举中了30万千瓦机组全部锅炉指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由“无”到“有”的转化。

香港旭日集团依据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理,将自己的经营策略规定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1974年,在香港,旭日集团率先引进欧洲的时装理念,把简单划一的牛仔裤转变成款式、尺寸、布料不同的多样化产品;后来,依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又在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和等地设立制衣工厂,从而促进了旭日企业的向前发展。这些都走在香港同行的前面而达到了“人无我有”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别的企业也开始生产多样化服装产品,同时也到外地设厂。为了保持旭日集团的优势,1993年,旭日集团下属的工厂取得了ISO-9002国际认可优质产品证书,达到了“人有我优”的效果。因为这是香港以及东南亚服装企业第一家取得的国际认可的优质证书,从而保障和增加了企业的订单。与此同时,旭日集团开始减慢或停止开设新工厂,由劳力密集型向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转化,即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转化。旭日在澳洲拥有110家服装零售店,在中国拥有140家零售店;房地产和收租物业在过去10年中增值超过15倍,从而完成了“人优我转”的战略转移。

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集中地表现在:根据市场需要和商品生命周期规律,既善于及时地将“无”转化为“有”,又善于将“有”转化为“无”。在“有”与“无”的相互转化中,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不败之地。在这里,任何墨守陈规的企业和不懂得“有无相生”辩证法的人,都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有无相生”理论是企业首创精神的哲学根据。

 

二、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根据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要求企业家既要重视有形资产,更要重视无形资产,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有形资产,是指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和资金等而言。无形资产是相对有形资产而言的。所谓无形资产,主要是指企业的技术专利、商标品牌、信誉和形象等。这些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企业依靠它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达到使企业有形资产积累和增殖的目的。这是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在财富观上的具体表现。

一般说来,国外企业中的无形资产价值占企业资产的50%以上,所以,企业家对无形资产极为重视。但是,在市场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国,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只把眼睛盯住有形资产,而忽视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和竞争。目前,在市场上,有些经营者盗用他人的技术专利,冒充名店行骗,冒仿名牌商品,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的健康运行。有些中国企业在与外资合作经营中,不重视保护自己的商标品牌和技术专利,甚至放弃自己的品牌和专利。海南省发生的“鹿龟牌酒案”,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如果在合资中缺乏无形资产观念,将自己企业原有的品牌和专利放弃,而改用国外企业的品牌,一旦国外企业收回这些品牌,中方企业将无品牌可言,必将会失去原有市场的占有率。当然,中国也有些明智的企业家在与外国企业合资后,仍坚持在国内外继续使用自己的品牌。如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在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后,又引进日本本田公司CG125制造技术,但仍使用自己的“幸福”牌商标。因为“幸福”牌在国内外有形市场中占有率很高,许多用户宁肯多花千余元也要购买“幸福”牌摩托车。无形资产对有形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信誉和形象也是企业的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信誉与形象,要比电视、报刊的硬性广告的影响深远得多,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软性广告。企业信誉和形象,一般是指企业的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发展形象、外观形象、员工形象、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方面。许多有远识的企业家都认识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是企业占领市场、赢得顾客的重要武器。所以,他们把树立企业形象和发挥名牌效应,推行名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根本经营理念。一个企业如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佳企业形象”,它的产品赢得顾客信任,将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如北京同仁堂药店严格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古训,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研制开发的“十大王牌”、“十大名药”久负盛名,同仁堂的“乌鸡白凤口服液”、“无糖型感冒清热冲剂”等新产品也深受市场欢迎。这说明,依据道家的“有无相生”的思想,自觉地培育无形资产观念,树立名牌意识,创造最佳企业形象,是极为重要的。

21世纪,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否拥有无形智慧,已成为经济价值的新标准。最有价值的东西已不再是昔日主宰世界的材料、能源等有形资产,而是人的无形智慧。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之间人的智慧的竞争。在市场上,销路最好的产品,已不只是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是凝聚着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智慧、科技含量高的“信服”产品。同样的材料,甚至同一家企业,由于产品中蕴含的智慧不同,价值是大不相同的。所以,科技、策划、信息加工、点子、窍门、培训学习等将成为重要的行业。在人力资本上,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高度的智慧,而且要求企业员工也是富有智慧的人。开发与利用企业员工的智慧,将是管理者的重大课题。在现代企业中,有形资产固然重要,而无形资产特别是人的智慧,才是更高的价值,才是最大的财富。人的无形智慧将是21世纪市场的新宠儿。所以吸取人类智慧,学一点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虚实相资”与填补、创造市场
 

 “虚实相资”是“有无相生”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虚实相资”这一命题,是在《老子》第十一章中提出来的。老子从否定的思维方式出发,在肯定“实”的价值的同时,更为肯定“虚”的价值。他以车、器、室为例,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明代哲学家薛蕙在其《老子集解》中解释说:这一章,“顾其指意,实即有而发明无之为贵也。盖有之为利,人莫不知,而无之为用,则皆忽而不察,故老子借数者而晓之。”老子根据“虚实相资”的原则,进一步提出了“出于无有,入于无间”[4]的观点,认为无形的东西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如水虽是一种柔弱无形的力量,但它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无往而不利,无物而不克。庄子发挥老子的思想,以“庖丁解牛”为喻,强调把握“虚无”原则的重要性。指出:“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5]

根据老、庄的“虚实相资”的原则,在所谓“商场如战场”的激烈竞争中,许多企业家都深知“乘虚而入”策略的重要性。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提出“填补市场空白”的观点是极为重要的。这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设置全球情报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随时将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经营策略与发展趋势等掌握在手,通过反复分析,进一步了解竞争对手的弱点与缺陷,以确认竞争对手的致命伤之所在,以确定被对手所忽略或服务不足的市场空白,以及尚未开发的市场区间,然后采取“乘虚而入”的策略,迅速填补市场空白,建立自己独霸的市场阵地。在这些空白市场被填补之后,再进一步转向新的空白市场。只重视“有”而肯定“实”的价值,固守旧产品不变,固守已占领的市场,不善于随时开拓新产品、新市场,没有不被对手击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相生市
历史1889年日本实施町村制,设置相生村,隶属赤穗郡,1913年改制为相生町;1938年并入那波町(日语:那波町)后于1942年改制为相生市,1954年再并入若狭野村(日语:若狭野村)和矢野村(日语:矢野村(兵庫県)),形成现在的相生市的范围。在平成大合并期间曾经讨论过与相邻的上郡町合并,但最终未能成案。相生市市区变迁表交通铁路西日本旅客铁道(JR西日本)相生车站西相生车站公路山阳自动车道:(龙野市)-龙野西交流道-(赤穗市)播磨自动车道:(龙野市)-(通过辖区内,但未设有交流道)-(龙野市)国道2号、国道250号观光资源相生中央公园保存的前进型感状山城(日语:感状山城)遗址大嶋城(日语:大嶋城)遗址岩屋谷公园(日语:岩屋谷公園)相生中央公园教育相生市立相生小学校相生市立那波小学校相生市立青叶台小学校相生市立双叶小学校相生市立中央小学校相生市立若狭野小学校相生市立矢野小学校相生市立那波中学...
·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开始碰撞融合,并逐步影响到社会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书法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一改古质书风而流美妍媚,其背后的思想渊源与道家思想有直接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情感理论和体道理论都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发展。书法艺术家们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分析书法在形式构成上的美学特质,其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明显。一、以“道”的理念来统领书法艺术的本质如王羲之的《记白云先生书诀》中,记述了天台紫真所说的书法理论:“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根据历史记载,王羲之处会稽之时和道教人士过从甚密,修道有为的道士用《道德经》...
· 永恒的追求不朽的事业
永恒的追求不朽的事业——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平民教育研讨会纪实2010年09月26日巴中网刘黎明赵陈金秋送爽,锦水欢笑。9月25日上午,由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纪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20周年暨平民教育研讨会”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四川省高等院校的学者专家,河北省定州市领导,晏阳初先生好友和亲属代表,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相聚一堂,共同缅怀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乡村改造运动创始人——晏阳初博士为人类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探讨晏阳初博士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让晏阳初博士的思想和精神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随着音乐声缓缓响起,电影《晏阳初》的画面把大家带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国内开展平民教育运动的难忘岁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白彬菊女士首先作了《...
· 园林景观的经营
家住东湖公园附近,经常在节假日时与家人去公园玩,以前主要去公园里的游乐场、深圳美术馆(坐落于公园内东北角小山上)、钓鱼场。去游乐场,小孩喜欢;去美术馆,我喜欢;去钓鱼场,家人喜欢,那是由于以前每年的菊花展的展场就在其后面。东湖公园是深圳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倚傍梧桐山及深圳水库。因建的早,时间长,植被浓茂,但设施较陈旧。公园虽近水库,但水库是水源保护地,水库的水资源不能完全发挥其供人们观水景、休闲、娱乐的功能。公园的北面有水库的泄洪渠形成的水面,但两边驳岸是又高又大的硬质驳岸。水面虽然利用成钓鱼场(非上面所说的钓鱼场)及划船场所,但两侧岸边高差太大,亲水性差,景观不够优美。经过这个水面往南,排水渠形成了一些湖面,由于湖中几个岛屿,没有湖的感觉,水最后流到罗芳河;由罗芳河(已渠化)排入海中。以前,每次到东湖公园,从正大门进入,很少去到南部湖岛处,一是远,二是景观不吸引人。几个月前,带小孩去东湖...
· 道家的主要著作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道家的主要著作有: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等,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思想产生的标志性著作,分上下两篇81章五千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其主旨归结为“道法自然、无为自化”。通行本为王弼本,20世纪和21世纪初通过考古又发现了马王堆帛书本、郭店竹简本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至少在战国中前期。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通行本为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全书“以卮言为蔓衍,以重言为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