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通翰墨林印书局里的韩国学者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1
转发:0
评论:0
南通翰墨林印书局里的韩国学者,“余坐书局北窗下校印书数纸罢,视日向晡矣。”晡即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这位勤奋工

“余坐书局北窗下校印书数纸罢,视日向晡矣。”晡即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这位勤奋工作的书局职员不是南通人而是韩国著名诗人金泽荣。金泽荣(1850~1927),字于霖,号沧江,另号韶生、云山韶堂主人,晚年又称长眉翁。韩国京畿道开城郡(旧名嵩都,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开城市)人。与李建昌185 2~1898、黄1865~1910、姜玮1820~1884并称为韩末四大古文家。他年轻时读我国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书,领悟到唐宋派散文的雄奇精妙,说:“读归有光文读之忽有所感,胸膈之间犹若砉然开解”从此坚定了走古文派文学之路的信念。后来他又说,我为文喜好韩愈、苏轼、归有光,为诗喜好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王士,可见中国文化对金泽荣的影响之深刻。金泽荣在1891年(韩光武帝二十八年)会试中进士,先后任职议政府主事编史局、中枢院参书官兼内阁记录局史籍课长、弘文馆纂辑所正三品通政大夫等。这些部门看似文化闲职,却对国家命运非常敏感,因为在编撰教科书等等工作中,日本已经强迫他们为其侵略行径辩护。1905年,日本又悍然在汉城建立宪兵司令部。金泽荣不愿当亡国奴,毅然携妻子踏上流亡中国的道路。

  翰墨林印书局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19261903年在南通创办的中国近代早期印刷出版机构。因书局选址在半芜的园苑――西园,取唐诗人张说“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句,名为翰墨林印书局。张謇在制定书局章程时说,办印书局是“私益之义少,而为一方学术公益之义多。”不仅编印教材、账册,而且刊印学术著作。为适应清末立宪运动的兴起,书局出版了《日本宪法》《英国国会史》之类书籍。张謇建议延聘外国学者和遴选中国“文笔优长”且能通外国语者到书局工作,金泽荣是书局聘请的最佳人选。 一、在朝鲜结识张謇,到南通投奔张謇

  金泽荣和张謇的交往始于1882年(光绪壬午,韩光武帝十九年),当时清朝政府应朝鲜国王李熙之邀,派遣庆军统帅吴长庆率部赴朝协助平定军乱,张謇作为庆军幕僚随军出征。来华请援的领选使朝鲜吏部参判金允植(洵卿)和张謇在谈论诗词时介绍了金泽荣。张謇后来在文章中记录了这件事:“往岁壬午,朝鲜乱,謇参吴武壮军事,次于汉城……金参判允植颇称道金沧江之工诗,他日见沧江于参判所,与之谈,委蛇而文,似迂而弥真,其诗直窥晚唐人之室,参判称固不虚。间辄往返,欢然颇洽……”张謇曾赠金泽荣三方福建印石和二块徽州松烟墨。金泽荣也到清军驻地拜访过张謇,他在自撰《年略》中写道:“(壬午)八月会清人张季直于清军中……笔谈数十牍……极欢而罢。”金泽荣非常倾慕张謇,赋诗赠别:“……大地摇荡无昼夜,高帆映日张生来,吴公幕下三千士,借箸运筹须汝才……”“壬午之役”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在对外战争中难得的一次胜利,张謇协助吴长庆运筹帷幄,出奇制胜,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并撰写了《朝鲜善后六策》《壬午东征事略》《乘时复规流虬策》等文章,主张清政府持强硬态度以阻遏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因此赢得了朝鲜许多有识之士包括金泽荣的尊敬。

  金泽荣在来中国之前,给张謇写了一封信。“与吾子别,今已二十三年矣……得人知己,自古所难,以仆不肖,窃尝奉吾子知己之言也,至今未尝暂忘于中,此生此世夫复何幸,亦复何求,将朝暮投劾航海而南从吾子于山椒水曲之间以与吾子对论文史,忽焉忘世……”

  金泽荣在设在上海的通州大生实业公司账房拜访了张謇。张謇后来记述道:“……甲申既归,遂与沧江睽隔,不通音问。阅二十年,忽得沧江书于海上,将来就我,已而果来,并妻孥三人,行李萧然,不满一室,犹有长物,则所抄申紫霞诗稿本也。”匆匆逃亡,别无他物,作为学者最珍贵的莫过于典籍和文稿了。金泽荣在《自志》中说:“……遇季直言曰,此身区区学殖,资于中国之圣人,所谓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也。嗟乎,吾纵不能生于中国,独不可葬于中国乎!”张謇果然不负老友,他同情金泽荣的不幸遭遇,并且敬重其人品、文品,不但热情地接待了金泽荣,并且为他作了长远的计划。张謇希望金泽荣任沪报社主笔,但他推辞说,“一个逃亡之人怎么敢和中国的士大夫们议论天下事呢!”正值翰墨林书局初创,需要人才,张謇便安排他到通州翰墨林书局做编校。 二、与俞樾、梁启超、屠寄、严复、郑孝胥的交往

  金泽荣从汉城出发,到上海登陆后先去苏州拜访俞樾。在来中国之前,金泽荣给俞写了一封信,“极道仰慕之诚并以诗文数篇见示”,俞当时已是85岁高龄,仍赋诗二章答之,“已感深情传缱绻,更惊健笔擅纵横”,“莫惜缘悭难觌面,好凭鱼雁话平生”,并以《春在堂全书录要》一册寄之。金寄诗文稿给俞,俞也将自己的文集录要回赠。两人年龄相差29岁,以文会友,金对俞是崇敬仰慕,俞对金是赏识提携。应该说金泽荣得到俞樾的赏识是促成他流亡中国的重要原因。俞是清末著名学者,得到他的认可,也就得到了中国学界的认可,金泽荣以文章报国,以著述为业,这一点对他是至关重要的。他在《奉和俞曲园先生》诗中说,“远海几回劳梦寐,尺书难得罄衷情。玄亭载酒他时约,预嘱阳侯送棹轻”,诗书往来,岂能倾诉情怀,还是相约会面时共诉衷肠吧。

  金泽荣请俞樾为自己的诗文集作序,俞樾后来写道:“……余读其文,有清刚之气而曲折疏爽,无不尽之意,无不达之词,殆合曾南丰王半山两家而一之者。诗则格律严整似唐人,句调清新似宋人。吾于东国诗文亦尝略窥一二,如君者,殆东人之超群绝伦者乎。”(俞樾《沧江全集序》)金泽荣回到上海不久就收到俞樾寄来的序文,“……及余辞归沪而序文至,则距请不过五六日,盖其年已极隆而精力之不衰者如此,而序中所论所赏多有令人感动者,实余文字游世以来数十年所不几值也。”(《挽曲园先生》)扶杖见客已是礼遇,应允作序更属难得,何况仅五六天后序文即寄至沪,俞樾是声名卓著的学者,金泽荣得知遇之恩矣。“大作敝稿序,平驯有韵而成又甚速,孰谓先生已耋也哉。诗文之评俱极精深,使人油然有感。”(《答俞曲园先生樾书》)

  梁启超也是金泽荣敬重的中国学者。梁启超创办《新民丛刊》时,以“中国之新民”笔名发表《新民说》系列文章。金泽荣自署“中华新民”,应该说是受了梁的影响。梁启超说康有为“于中外史学,用力最深,心得最多,故常以史学言进化之理。”他本人也立志“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主义之发达。”金泽荣在中国找到了以文报国、以史报国的知音,他委托张謇请梁写序。梁启超在《丽韩十家文钞》序中说:“夫国之存亡,非谓夫社稷宗庙之兴废也,非谓夫正朔服色之存替也,盖有所谓国民性者……国民性以何道而嗣续……则文学实传其薪火而管其枢机,明乎此义,然后知古人所谓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者,殊非夸也。”这里说的“文学”当然是广义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统称为文学。金泽荣在《明美堂集》序中也说,“自古人国未尝不亡,而于亡之中有不尽亡者,其文献也”,和梁启超的思想何其相似。金认为“委巷辁士,官府小吏之所记录,皆足为亡国之遗宝”,这是他对整理、保存民族文献的态度,著述、修史都是以文章报国。因此他定居南通不久,曾返回国内搜集资料,“一部阳秋狂妄计,归装辛苦聚遗书”,他剃发换装妆成中国人,以避开当局的搜捕。金泽荣和梁启超的会见是在1922年的南通,梁启超应张謇之邀来南通参加中国科学社七次年会。金已年逾古稀,仍亲往拜访,有《梁任公至南通余访见之明日有赠》诗,“一朝欢喜逢名士,千古归来有此时”,“泰山文望昌黎氏,泽潞兵谈杜牧之”,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通翰墨林印书局里的韩国学者
“余坐书局北窗下校印书数纸罢,视日向晡矣。”晡即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这位勤奋工作的书局职员不是南通人而是韩国著名诗人金泽荣。金泽荣(1850~1927),字于霖,号沧江,另号韶生、云山韶堂主人,晚年又称长眉翁。韩国京畿道开城郡(旧名嵩都,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开城市)人。与李建昌1852~1898、黄1865~1910、姜玮1820~1884并称为韩末四大古文家。他年轻时读我国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书,领悟到唐宋派散文的雄奇精妙,说:“读归有光文读之忽有所感,胸膈之间犹若砉然开解”从此坚定了走古文派文学之路的信念。后来他又说,我为文喜好韩愈、苏轼、归有光,为诗喜好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王士,可见中国文化对金泽荣的影响之深刻。金泽荣在1891年(韩光武帝二十八年)会试中进士,先后任职议政府主事编史局、中枢院参书官兼内阁记录局史籍课长、弘文馆纂辑所正三品通政大夫等。这些部门看似文化闲职,却对国家...
· 孔子的身份之争:韩国学者提出“孔子是韩国人”的观点
华夏大地,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无数伟大的文化传承与思想智慧。在中国春秋时期,一个名字响彻千古,成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也是伟大政治家的象征——孔子。然而,近年来,韩国学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说法:孔子是韩国人。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韩国学者提出了三大“铁证”来支持孔子是韩国人的观点。首先是箕子的血脉纽带,箕子是商文王的儿子,在商朝灭亡后逃至朝鲜开创了箕氏侯国。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箕子的后代,将他与韩国的起源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儒家思想的纽带,韩国与中国均推崇儒家文化,孔子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韩国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渊源超越了时空,将孔子与箕子的血脉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是韩国的传说,据称檀君率领朝鲜人征服了中国一片土地,并将其视为两国之间的联系。然而,中国历史学界对于这一观点并不认同,直接回应为“荒唐”。他们认为这种观点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中国方面指出,历史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冲刷得模糊不清...
· 江苏省-南通-如皋耿林莽
耿林莽(1926~)笔名余思。江苏如皋人。历任徐州《新徐日报》、青岛《青岛日报》,青岛市文化局戏曲创作组创作员,青岛市文联《海鸥》文学月刊,编审。山东省作协第三届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第一届理事,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耿林莽散文诗选》、《五月丁香》、《耿林莽散文诗选》、《醒来的鱼》、《飞鸟的高度》、《草鞋抒情》、《三个穿黑大衣的人》等散文诗集,《人间有青鸟》、《耿林莽随笔》等散文集及《散文诗评品录》等。获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
· 孟钦峰浓情翰墨写华彩
孟钦峰,男,1962年3月生,汉族,河南省新密市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次获郑州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书法作品2000年获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中青年组优秀奖,2001年入展全国二十一世纪首届书画篆刻家作品展览。篆刻作品1998年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2005年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刻字作品2006年入展全国第六届刻字展,2008年入展全国第七届刻字展,2010年入展全国第八届刻字展。作品在《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专业报刊上发表获作专题报道,入编《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印学年鉴》等。印制有《孟钦峰书法篆刻集》。
· 勤奋好学,喜弄翰墨
?朱元璋小时候只上过几个月私塾,没有多少文化。后来,他曾回忆说:“朕于幼时,家贫亲老,无资求师以学业,故兄弟力于畎亩之间,更入缁流,遂致圣人贤人之道一概无知,几丧其身焉。”淮西流浪的游历,使朱元璋的眼界大开,至正八年(1348)返回於皇寺后,“始知立志勤学”。参加起义后,李善长、冯国用、陶安、夏煜、朱升、宋濂、刘基等儒士前来投奔,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帮他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朱元璋这才懂得读书的重要,原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人治国平天下的计策及经验教训都写在书本上,不读书,就无法吸收借鉴。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时乃寻儒问道”,“日攻询访,博采志人”。每到一处,就设法招揽儒士,留置幕府,朝夕相处,讲论经史。同时,“令有司访求古书籍,藏之秘府”。每天起早睡晚,挤时间阅读。登基后,还特在南京奉天门东边设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员,而凡翰林之臣皆集焉”。他处理完公务,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