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笔
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笔,[论文关键词]曾国藩 对联 古文笔法 [论文摘要]曾国藩对联自古文
[论文关键词] 曾国藩 对联 古文笔法
[论文摘要]曾国藩对联自古文脱胎而来,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构篇一字立骨,立意巧于避忌,行文回风激水、一波几折,遣词巧力并绝,寥寥数句,而余味无穷。
曾国藩在晚清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论。在文道关系上,既主张经世济民,又强调怡情悦性;在创作理论上提出“情”与“理”结合的自然惬适,倡导“阳刚之美”。他的文学思想,使“文蔽道丧”的桐城古文得以中兴。作为一个古文大家和对联大家的曾国藩,在精心构撰对联之时,他的古文笔法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从而使他的对联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参照清人李扶九、黄仁黼的《古文笔法百篇》试着对曾联加以分析。
挽汤鹏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此联被誉为“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俱极倜傥”。汤鹏二十岁中进士,聪明过人,其诗极其豪放,才气十足。所著《浮邱子》政论文集洋洋洒洒二十二万字,时人赞誉甚高。但其行为在曾氏看来却有点怪诞。“汤海秋久与之处,其人诞言太多,十句之中仅一二句可信。”本联以汤鹏的“才”“名”为眼,曲折变化。“著书成二十万言”本应是逞才逞气,但曾氏却说是“才未尽也”,在褒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得谤遍九州四海”是一件极不光彩之事,是对汤鹏的贬,然而,笔锋一转“名亦随之”。整首联,上联先扬,在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写到此处,把汤鹏的才说到极点,似乎对汤氏不好再用其他语言来评价了。下联于是就荡开一笔,先说他的缺点,说时人对他的贬损,“谤遍九州”可知他的臭名,可谓臭名昭著,但并不是真的说他的臭名,而是以此作伏笔,臭名之后,对他的赞誉也不绝于世,“名亦随之”。下联就在反衬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完成了对汤氏的颂扬。《楹联新话》对此联有评价:“独曾文正才力标举,夭矫老苍,自成一格。亡友马宾侯称其运古文法于联语中,洵不虚也。其最佳者,如挽汤鹏。”
挽梅霖生太史钟澍
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妙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
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与流水东风。
此联被誉为“文正惬意之作,百年来,何人敢与抗手”。“梅霖生太史讳钟树,以词臣终老,未克一展伟抱,旋即辞世。”“万缘今已矣”满腔感慨喷薄而出,然后徐迂道出梅氏往昔生活状态,从内容、情感、语气上较首句舒缓。最后来一句“只落得青枫落月”,“只落得”是在中间三句上的又一次转折,使语气又跳跃地承接了首句“万缘今已矣”的似是无奈的感慨。整个上联气势如喷涌而出的江水,突破一个险峻的隘口,进入了一个比较宽阔的水面,在人们的审美期待中下联应顺流而下。但是,曾氏的高明,或是高超之处在此又体现出来。下联“孤愤竟何知”一个设问再次把读者期待心理提起,如回风激水,蹙蹙生漪,在再次历数所愤所憾之时结束全联。一波几折,不引古,不用喻,层层翻新。
挽马端敏
范希文先天下而忧,曾无片时逸豫。
来君叔为何人所贼,足令千古悲哀。
对于“挽语有极难措笔者”曾氏又用另一笔法来写。马端敏在校场被刺杀,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一个总督在校场上被杀,于清政府来说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曾氏于是隐而不谈这一点,“只刺取一二”,因“不胜称愿,则取其特别者言之,亦足动人”。如此联语“飞鸣处仅‘来君叔为何人所贼’八字,盖略其同而单言其异也。”正如《古文笔法百篇》所说,“巧于避忌,最为得体。”其次,此联也用了一个衬托法,“凡对联出幅略平淡无碍,惟对幅则不可不求压倒出幅。对幅一奇警,出幅虽平淡,亦被衬好,此联即其例也。”
挽凌荻舟水部太夫人
折教苏氏兄弟,要知取次成名,曾断慈母机中杼。
负米走大湖南北,岂意归来失恃,空悲游子身上衣。
此联围绕母子情深,及因这份情而为对方真诚地付出反复铺叙。慈母教子,佳儿“负米走大湖南北”,都是因为深爱对方。“负米”指竭力侍奉父母。但是,慈母望穿秋水仍然等不到佳儿归来。待一朝归来,慈母却早已撒手人寰,只有对着烙下母亲慈爱之心的故物而空悲切。“望”是因为爱,“空悲”也是因为爱,此联字字句句都是因爱而生发,可谓“一字立骨”。
[论文摘要]曾国藩对联自古文脱胎而来,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构篇一字立骨,立意巧于避忌,行文回风激水、一波几折,遣词巧力并绝,寥寥数句,而余味无穷。
曾国藩在晚清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论。在文道关系上,既主张经世济民,又强调怡情悦性;在创作理论上提出“情”与“理”结合的自然惬适,倡导“阳刚之美”。他的文学思想,使“文蔽道丧”的桐城古文得以中兴。作为一个古文大家和对联大家的曾国藩,在精心构撰对联之时,他的古文笔法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从而使他的对联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参照清人李扶九、黄仁黼的《古文笔法百篇》试着对曾联加以分析。
挽汤鹏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此联被誉为“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俱极倜傥”。汤鹏二十岁中进士,聪明过人,其诗极其豪放,才气十足。所著《浮邱子》政论文集洋洋洒洒二十二万字,时人赞誉甚高。但其行为在曾氏看来却有点怪诞。“汤海秋久与之处,其人诞言太多,十句之中仅一二句可信。”本联以汤鹏的“才”“名”为眼,曲折变化。“著书成二十万言”本应是逞才逞气,但曾氏却说是“才未尽也”,在褒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得谤遍九州四海”是一件极不光彩之事,是对汤鹏的贬,然而,笔锋一转“名亦随之”。整首联,上联先扬,在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写到此处,把汤鹏的才说到极点,似乎对汤氏不好再用其他语言来评价了。下联于是就荡开一笔,先说他的缺点,说时人对他的贬损,“谤遍九州”可知他的臭名,可谓臭名昭著,但并不是真的说他的臭名,而是以此作伏笔,臭名之后,对他的赞誉也不绝于世,“名亦随之”。下联就在反衬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完成了对汤氏的颂扬。《楹联新话》对此联有评价:“独曾文正才力标举,夭矫老苍,自成一格。亡友马宾侯称其运古文法于联语中,洵不虚也。其最佳者,如挽汤鹏。”
挽梅霖生太史钟澍
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妙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
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与流水东风。
此联被誉为“文正惬意之作,百年来,何人敢与抗手”。“梅霖生太史讳钟树,以词臣终老,未克一展伟抱,旋即辞世。”“万缘今已矣”满腔感慨喷薄而出,然后徐迂道出梅氏往昔生活状态,从内容、情感、语气上较首句舒缓。最后来一句“只落得青枫落月”,“只落得”是在中间三句上的又一次转折,使语气又跳跃地承接了首句“万缘今已矣”的似是无奈的感慨。整个上联气势如喷涌而出的江水,突破一个险峻的隘口,进入了一个比较宽阔的水面,在人们的审美期待中下联应顺流而下。但是,曾氏的高明,或是高超之处在此又体现出来。下联“孤愤竟何知”一个设问再次把读者期待心理提起,如回风激水,蹙蹙生漪,在再次历数所愤所憾之时结束全联。一波几折,不引古,不用喻,层层翻新。
挽马端敏
范希文先天下而忧,曾无片时逸豫。
来君叔为何人所贼,足令千古悲哀。
对于“挽语有极难措笔者”曾氏又用另一笔法来写。马端敏在校场被刺杀,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一个总督在校场上被杀,于清政府来说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曾氏于是隐而不谈这一点,“只刺取一二”,因“不胜称愿,则取其特别者言之,亦足动人”。如此联语“飞鸣处仅‘来君叔为何人所贼’八字,盖略其同而单言其异也。”正如《古文笔法百篇》所说,“巧于避忌,最为得体。”其次,此联也用了一个衬托法,“凡对联出幅略平淡无碍,惟对幅则不可不求压倒出幅。对幅一奇警,出幅虽平淡,亦被衬好,此联即其例也。”
挽凌荻舟水部太夫人
折教苏氏兄弟,要知取次成名,曾断慈母机中杼。
负米走大湖南北,岂意归来失恃,空悲游子身上衣。
此联围绕母子情深,及因这份情而为对方真诚地付出反复铺叙。慈母教子,佳儿“负米走大湖南北”,都是因为深爱对方。“负米”指竭力侍奉父母。但是,慈母望穿秋水仍然等不到佳儿归来。待一朝归来,慈母却早已撒手人寰,只有对着烙下母亲慈爱之心的故物而空悲切。“望”是因为爱,“空悲”也是因为爱,此联字字句句都是因爱而生发,可谓“一字立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笔
[论文关键词]曾国藩对联古文笔法[论文摘要]曾国藩对联自古文脱胎而来,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构篇一字立骨,立意巧于避忌,行文回风激水、一波几折,遣词巧力并绝,寥寥数句,而余味无穷。曾国藩在晚清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论。在文道关系上,既主张经世济民,又强调怡情悦性;在创作理论上提出“情”与“理”结合的自然惬适,倡导“阳刚之美”。他的文学思想,使“文蔽道丧”的桐城古文得以中兴。作为一个古文大家和对联大家的曾国藩,在精心构撰对联之时,他的古文笔法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从而使他的对联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参照清人李扶九、黄仁黼的《古文笔法百篇》试着对曾联加以分析。挽汤鹏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此联被誉为“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俱极倜傥”。汤鹏二十岁中进士,聪明过人,其诗极其豪放,才气十足。所著《浮邱子》政论文集洋洋洒洒二十二万字,时人赞誉甚高。但...
· 曾国藩会看面相?曾国藩对联集
说到曾国藩,我们在批评其过错,肯定其功绩,赞扬其所说之至理名言时,也不能否认他在识人任人方面的才能。以他为首的曾系一脉,在当时翻云覆雨,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抵御外族侵略,于文学上建树颇多,于事理上为人称道。江忠源、李鸿章、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俞樾、李元度、彭玉麟等等。这许多的能人异士,皆聚于曾国藩左右,由他教导引荐,供其驱使。因为他识人之能太盛,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曾国藩有面相之能,那么此事是真的吗?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他在后来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后来这一批人,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中流砥柱,诸如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
· 解读:曾国藩的这八幅对联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影响,尤其是对今人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八福对联,感受一下大家的风采。说起曾国藩,历史书一定告诉你他太平天国,但并不仅仅只有这些,他对清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中国第一艘轮船就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但我们不论其他,只说说他的对联,写出了大智慧。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就是自诫了,就是世事无常,俗世多变,遇到事情慌忙就容易出错。下联的好人不是我们常说的好人,这里是指有成就的人,成功不是幻想来的,而是要付出的,大多数成功的人都吃不少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说看事情要看得远,顾全大局,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注重细节。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很直白了,就是一群人处着的时候该说说,不该说憋着,别一...
· 从悼挽曾国藩的对联说起
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一向颇为重视丧葬。凭吊死者慰问生者,也当然是中国人社会交际的重要活动。基督教社会的葬礼上,宗教仪式被最为看重,与之相比,中国人的葬礼上,最被看重的倒是俗世间亲友的拜祭是否隆重和真诚。其中,挽联则是中华民族吊死问生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古代士人家庭若“当大事”,子孙特别在乎亲友的挽联。有名望的人所送的挽联,往往一字之褒,荣于华衮。而那些名挽联,则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哪怕死者墓木成拱,世道变幻如云。写挽联,需要写作者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能掌握对仗、声韵等汉字的基本知识。但这远远不够,写出好的挽联,需要才华,更需要对人情世故的了解。能够恭维死者恰当而不过分,表达情感真诚而不越位,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清季名臣曾国藩是挽联高手,他在生前特别爱给人做挽联。28岁时他中进士,点翰林,一直在京师做官直到42岁回家奔母丧,逢太平军起事开始书生将兵。做京官除公务外,有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交友、写作。曾...
· 解读曾国藩的这八幅对联:充满着正能量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影响,尤其是对今人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八福对联,感受一下大家的风采。说起曾国藩,历史书一定告诉你他太平天国,但并不仅仅只有这些,他对清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中国第一艘轮船就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网络配图但我们不论其他,只说说他的对联,写出了大智慧。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就是自诫了,就是世事无常,俗世多变,遇到事情慌忙就容易出错。下联的好人不是我们常说的好人,这里是指有成就的人,成功不是幻想来的,而是要付出的,大多数成功的人都吃不少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说看事情要看得远,顾全大局,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注重细节。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很直白了,就是一群人处着的时候该说说,不该说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