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的另一种发现与输出――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与动漫产业民族品性的培育
浅谈文化的另一种发现与输出――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与动漫产业民族品性的培育,论文关键词:动漫产业文化输出文化认同民族品性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发
论文关键词:动漫产业 文化输出 文化认同 民族品性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发现和输出的视角,结合国产原创动漫的“走出去”工程和民族化问题,以2008年各电影院线上映的国产动画片电影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为例,将国产原创动漫发展放置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国产动漫发展的政策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等问题,着重从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创新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并体现动漫的民族性,进而形成儿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全球化”是一个交织着碎乱的兴奋与痛苦记忆的场域,也是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本土化”成为一个对抗全球化的口号。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存并延续传统一直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话题,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就是“输出东方”,但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输出东方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抛开“全球化”概念的多义性和人们所赋予的各种不同层面或褒或贬的意义,论者试图从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与动漫产业民族品性的培育这一问题出发来思考: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在倡导文化发现和输出的同时,如何找寻其实现的路径?
当然,本文关注重点不在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如何对外输出,如何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明面向异质文明圈予以展示和进入,而是将研究视角内转,将视线聚焦于本土,审视当前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如何为传统的文化精华找到合适的传播路径,如何有效地将凝聚民族精神和传统的文化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路径传达给本民族的年轻人,使年轻一代成长的各种精神维度和空间中,多一分民族文化的沉淀,进而在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中能包容更多本民族、本土的文化因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较之向外的文化交流,这种向内的努力可以视为另一种文化的发现与输出。
就具体的论述策略来说,择取动漫产业作为抓手,着力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动漫产业内容生产的融合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动漫产业的民族品性培育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是关涉传统文化的优化传播。对当前热火朝天却内蕴不足的动漫产业来说,无论是民族特色的型塑还是国家主导政策的引导,都面临着在产业内容中充分发现东方、并逐渐树立输出东方文化的重任。当然,对于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绝非单纯的内容生产或者取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同时就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向而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应该相得益彰。因此,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寻找中国动漫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探寻中国文化输出这个宏大的理念与动漫产业内容生产结合的路径和切入点,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在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并体现动漫的民族性,进而形成儿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 中国动画优秀传统的失落与当下发展之困境
近年来,国内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化产业跃升为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而在文化产业的诸多门类中,动漫产业占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将动漫受众市场相对集中于儿童群体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经济层面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培育中国下一代精神成长和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大文化使命。
历史的看,中国动画片的起步时间仅次于欧美,万氏兄弟早在1922年就开始研究动画,并于1926年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铁扇公主》是除了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外的绝无仅有的动画长片。1949年后,中国动画艺术涌现出一批:《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山水情》等蜚声海外。在表现技法、题材选择、内容呈现、结构叙事、主题内蕴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国际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依然不乏《火童》、《九色鹿》、《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之作。但需要提及的是,正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一大批域外动漫作品长驱直入并从中国市场攫取巨额利润。直到今日,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大国依然视我国内地为其动画片的重要市场。这些制作精良、迥异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动画片不仅赢得了亿万儿童的欢迎,而且强势地挤占了国产动画的播出渠道。由此,在国外电视动画的冲击和挤压之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竞争乏力和市场占有低下的困境,试图效仿境外动画模式以吸引受众视线却陷入了邯郸学步,致使原先葆有的民族品性逐渐失守,最终落下艺术和市场的双重遗憾。
在日本、欧美动漫冲击下,国产动漫赢弱的发展态势背后有诸多层面的因素。从内容生产的创意、制作技术水平、资本投入、发行渠道、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的构建等各个环节,都值得深究和探讨。不过,随着国家对国产动漫的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和动漫制作水平的相对提高,当下制约国产动漫发展的关键1司题相对集中于内容创意环节。以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为例,这部耗资1.3亿人民币、历时5年的大制作,汇集了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400名动画师,被冠以“中国动画百年巅峰巨制”、“中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填补中国原创空白”、“打破国际动画市场西方垄断历史”等众多赞誉。这是一部在制作技术上足以令国产动漫扬眉吐气并可与迪斯尼、梦工厂相媲美的大手笔,但却在票房和观众的认可上都遭遇了滑铁卢。《魔比斯环》给唯技术论浇了一盆冷水,可见技术并不是动漫作品制胜的唯一法宝,也不是国产动漫自怨自艾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从《宝莲灯》、《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到《魔比斯环》,每一次不同向度的尝试,都为国产动画电影甚至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向增添新的思考与质问。
国产动漫的艰难处境,除却市场占有和竞争力等因素,最致命的软肋在于动漫形象塑造上的缺失,国产动漫中鲜有富于特色、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上海教育电视台曾于2000年做过“最受欢迎的动画明星”调查,前8位中有7位是国外动画形象,只有第8位是国产动画形象黑猫警长。其中,儿童组最喜欢的动画形象前3位分别是机器猫、米老鼠和美少女战士,初中组更是“被‘柯南’、“灌篮高手’等日本动画一网打尽”。从1995年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简称为“5155”工程),到2002年之后相继出台大力扶植和发展国产动漫的一系列政策,在国产动漫快速发展的进程和系列成就中,动漫形象的打造依然是需要大力加强的重点。2005年,浙江大学数字娱乐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成都5个城市针对动漫受众“最喜欢的动漫形象”进行了调查,排名前10位的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国产动画形象仅仅孙悟空进榜并排名第6位,其他都是进口动画片中的动画形象,尤其以日本动画形象占据绝对优势(曼)。另一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含港台地区)只有1l%。缺乏原创动漫形象已成为中国动漫业的严重问题。在2006年9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峰 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针对这种状况指出:“现代的作者不该完全割裂与传统连环画精髓的呼应与继承,而应创作出大批更具民族风度的新漫画,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尽管为儿童喜闻乐见,但是较之《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早期作品,这些动画形象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色都明显不足。
动漫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任重道远的国产动漫来说,需要以整体眼光面对系列问题。如国家对动漫的扶植政策、动画传统与历史以及当下发展境遇、完整而多元的产业链的构建、衍生品市场效应的拓展、与境外强势动漫的抗衡等都是当下动漫产业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内容的生产是处于上游的问题,动漫内容创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下游环节的发行、消费、衍生品的开发等。试图从模仿中创新的国产动画曾亦步亦趋地学步于日本、欧美动画而丧失了本民族的风格与特色,尤其是在内容叙事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源头,使得当前动漫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问题日渐突出。而从长远来看,传统文化的动漫传播不仅关系着本土原创动漫内容瓶颈的突破,更是紧密联系着传统文化如何搭载影视、网络等新媒体优化传播效果,进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异质文明的特质。因此,无论是提升内容创意的当下需要还是致力于动漫民族品性培育的长远规划,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并逐渐树立自觉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必将成为国产动漫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必然选择。而《功夫熊猫》、《风云决》等动画电影已经用票房实绩证明了中国元素的市场号召力。
二 2008年动画电影的文化启示:中国元素的市场号召力
受困于日本、美国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韩国动漫的冲击和挤压,在困境中发展的国产动漫一直在努力找寻撬动恢复国产动漫市场元气的支点。这其中借鉴模仿是最为快捷和易于操作的一种方式。在一些较为成功的优秀国产动漫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模仿的痕迹,如《我为歌狂》、《大耳朵图图》、《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正是这种有些偏颇的模仿逐渐冲淡了国产动漫原本秉持的传统和特色,并导致其发展陷入更为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当下的动漫发展与中国动漫优秀传统的对接出现断层,导致富于中国特色和民族风韵的优良传统逐渐失落,动漫产品的民族品性不鲜明;另一方面,在对日本、欧美动漫的邯郸学步中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很大程度上,国产动漫的生产和发行渠道依赖于各种扶植和优惠的政策,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充满活力的自我造血能力。
据中国动画同盟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从2006至2008年,在《加菲猫》等几十部海外动画电影进入院线抢占市场的同时,有《勇闯天下》、《小兵张嘎》、《魔比斯环》、《西岳奇童》、《勇士》、《大唐风云》、《闪闪的红星》、《宝葫芦的秘密(合拍片)》、《悟空大战二郎神》、《动物狂欢节》、《葫芦兄弟(剧场版)》、《赤松威龙》、《潜艇总动员》等十多部国产动画电影来与之对抗,国产动画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改观。2008年是国产动画电影井喷的一年,《葫芦兄弟》、《潜艇总动员》、《赤松威龙》、《风云决》和《真功夫》等动画电影陆续上映并斩获了差强人意的票房成绩,让困顿已久的国产动画电影看到了些许光亮。尤其是其中几部富于民间 故事色彩、融汇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等中国元素、洋溢着浓郁中国风的动画电影的相对成功,更是让本土原创动画电影窥见新内容创新的一条路径。
改编自80年代同名系列动画短片的《葫芦兄弟》在同档期的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投放拷贝数量达到201个,拿到660万票房,成为2008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节日播映礼物”。取材民间传说、融合地方特色的《赤松威龙》融人大量民族文化、优美风光、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也拿下100万的票房。耗资6000万、历时五载、由上海文广打造的大制作――动画电影《风云决》首日票房逾600万元人民币,为中国动画“扳回了一局”,完美体现了中华武术招式、侠义情怀,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电影前进中的路标。
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风靡一时的盛况更使得动画电影对中国元素刮目相看。《功夫熊猫》上映第一周就斩获6000多万票房成绩,打破了近年进口片上映首周末票房的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动画电影首映周末票房的新高。该片第二周单周票房达到5800万,创造年度第二周最好成绩,而第三周势头不减、以3800万的成绩强势过亿,三周累计总票房超过I.35亿人民币,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与《功夫熊猫》票房的自热化程度相媲美的是对影片本身的文化论争,其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影片中充溢着的中国元素与浓郁的中国风。较之于迪斯尼对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的改造,梦工厂对于中国文化的运用似乎更为大胆,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角并大张旗鼓打着功夫旗号,宣称向中国文化致敬。其片头、片尾的动画充分融合了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动画手法,影片中场景设置的山水、庙会、建筑,人物造型的选取和武功拳法动作招式的设计,细节层面的针灸、筷子、毛笔字、爆竹、祥龙等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值得称道的是,影片故事的内核充满着中国哲学精神。《功夫熊猫》在带来令国产动漫汗颜且高不可攀的票房收入的同时,更为以其对中国题材和元素的熟稔运用,为国产动漫上了一课。当然,更值得深思的是,影片背后彰显的美国文化内蕴:无论是影片开玩笑的方式、人生观、人物性格,还是一贯的励志模式的铺展都是美国式的。相比之下,尽管《风云决》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武侠元素的完美演绎,但是透过功夫的外壳,影片本身却缺少对中国文化内蕴更为深刻的体认和传达,在深层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仍待提升。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发现和输出的视角,结合国产原创动漫的“走出去”工程和民族化问题,以2008年各电影院线上映的国产动画片电影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为例,将国产原创动漫发展放置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国产动漫发展的政策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等问题,着重从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创新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并体现动漫的民族性,进而形成儿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全球化”是一个交织着碎乱的兴奋与痛苦记忆的场域,也是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本土化”成为一个对抗全球化的口号。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存并延续传统一直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话题,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就是“输出东方”,但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输出东方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抛开“全球化”概念的多义性和人们所赋予的各种不同层面或褒或贬的意义,论者试图从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与动漫产业民族品性的培育这一问题出发来思考: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在倡导文化发现和输出的同时,如何找寻其实现的路径?
当然,本文关注重点不在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如何对外输出,如何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明面向异质文明圈予以展示和进入,而是将研究视角内转,将视线聚焦于本土,审视当前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如何为传统的文化精华找到合适的传播路径,如何有效地将凝聚民族精神和传统的文化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路径传达给本民族的年轻人,使年轻一代成长的各种精神维度和空间中,多一分民族文化的沉淀,进而在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中能包容更多本民族、本土的文化因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较之向外的文化交流,这种向内的努力可以视为另一种文化的发现与输出。
就具体的论述策略来说,择取动漫产业作为抓手,着力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动漫产业内容生产的融合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动漫产业的民族品性培育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是关涉传统文化的优化传播。对当前热火朝天却内蕴不足的动漫产业来说,无论是民族特色的型塑还是国家主导政策的引导,都面临着在产业内容中充分发现东方、并逐渐树立输出东方文化的重任。当然,对于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绝非单纯的内容生产或者取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同时就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向而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应该相得益彰。因此,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寻找中国动漫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探寻中国文化输出这个宏大的理念与动漫产业内容生产结合的路径和切入点,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在本土原创动漫的内容创新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并体现动漫的民族性,进而形成儿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 中国动画优秀传统的失落与当下发展之困境
近年来,国内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化产业跃升为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而在文化产业的诸多门类中,动漫产业占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将动漫受众市场相对集中于儿童群体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经济层面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培育中国下一代精神成长和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大文化使命。
历史的看,中国动画片的起步时间仅次于欧美,万氏兄弟早在1922年就开始研究动画,并于1926年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铁扇公主》是除了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外的绝无仅有的动画长片。1949年后,中国动画艺术涌现出一批:《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山水情》等蜚声海外。在表现技法、题材选择、内容呈现、结构叙事、主题内蕴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国际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依然不乏《火童》、《九色鹿》、《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之作。但需要提及的是,正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一大批域外动漫作品长驱直入并从中国市场攫取巨额利润。直到今日,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大国依然视我国内地为其动画片的重要市场。这些制作精良、迥异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动画片不仅赢得了亿万儿童的欢迎,而且强势地挤占了国产动画的播出渠道。由此,在国外电视动画的冲击和挤压之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竞争乏力和市场占有低下的困境,试图效仿境外动画模式以吸引受众视线却陷入了邯郸学步,致使原先葆有的民族品性逐渐失守,最终落下艺术和市场的双重遗憾。
在日本、欧美动漫冲击下,国产动漫赢弱的发展态势背后有诸多层面的因素。从内容生产的创意、制作技术水平、资本投入、发行渠道、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的构建等各个环节,都值得深究和探讨。不过,随着国家对国产动漫的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和动漫制作水平的相对提高,当下制约国产动漫发展的关键1司题相对集中于内容创意环节。以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为例,这部耗资1.3亿人民币、历时5年的大制作,汇集了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400名动画师,被冠以“中国动画百年巅峰巨制”、“中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填补中国原创空白”、“打破国际动画市场西方垄断历史”等众多赞誉。这是一部在制作技术上足以令国产动漫扬眉吐气并可与迪斯尼、梦工厂相媲美的大手笔,但却在票房和观众的认可上都遭遇了滑铁卢。《魔比斯环》给唯技术论浇了一盆冷水,可见技术并不是动漫作品制胜的唯一法宝,也不是国产动漫自怨自艾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从《宝莲灯》、《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到《魔比斯环》,每一次不同向度的尝试,都为国产动画电影甚至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向增添新的思考与质问。
国产动漫的艰难处境,除却市场占有和竞争力等因素,最致命的软肋在于动漫形象塑造上的缺失,国产动漫中鲜有富于特色、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上海教育电视台曾于2000年做过“最受欢迎的动画明星”调查,前8位中有7位是国外动画形象,只有第8位是国产动画形象黑猫警长。其中,儿童组最喜欢的动画形象前3位分别是机器猫、米老鼠和美少女战士,初中组更是“被‘柯南’、“灌篮高手’等日本动画一网打尽”。从1995年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简称为“5155”工程),到2002年之后相继出台大力扶植和发展国产动漫的一系列政策,在国产动漫快速发展的进程和系列成就中,动漫形象的打造依然是需要大力加强的重点。2005年,浙江大学数字娱乐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成都5个城市针对动漫受众“最喜欢的动漫形象”进行了调查,排名前10位的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国产动画形象仅仅孙悟空进榜并排名第6位,其他都是进口动画片中的动画形象,尤其以日本动画形象占据绝对优势(曼)。另一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含港台地区)只有1l%。缺乏原创动漫形象已成为中国动漫业的严重问题。在2006年9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峰 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针对这种状况指出:“现代的作者不该完全割裂与传统连环画精髓的呼应与继承,而应创作出大批更具民族风度的新漫画,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尽管为儿童喜闻乐见,但是较之《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早期作品,这些动画形象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色都明显不足。
动漫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任重道远的国产动漫来说,需要以整体眼光面对系列问题。如国家对动漫的扶植政策、动画传统与历史以及当下发展境遇、完整而多元的产业链的构建、衍生品市场效应的拓展、与境外强势动漫的抗衡等都是当下动漫产业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内容的生产是处于上游的问题,动漫内容创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下游环节的发行、消费、衍生品的开发等。试图从模仿中创新的国产动画曾亦步亦趋地学步于日本、欧美动画而丧失了本民族的风格与特色,尤其是在内容叙事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源头,使得当前动漫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问题日渐突出。而从长远来看,传统文化的动漫传播不仅关系着本土原创动漫内容瓶颈的突破,更是紧密联系着传统文化如何搭载影视、网络等新媒体优化传播效果,进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异质文明的特质。因此,无论是提升内容创意的当下需要还是致力于动漫民族品性培育的长远规划,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并逐渐树立自觉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必将成为国产动漫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必然选择。而《功夫熊猫》、《风云决》等动画电影已经用票房实绩证明了中国元素的市场号召力。
二 2008年动画电影的文化启示:中国元素的市场号召力
受困于日本、美国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韩国动漫的冲击和挤压,在困境中发展的国产动漫一直在努力找寻撬动恢复国产动漫市场元气的支点。这其中借鉴模仿是最为快捷和易于操作的一种方式。在一些较为成功的优秀国产动漫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模仿的痕迹,如《我为歌狂》、《大耳朵图图》、《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正是这种有些偏颇的模仿逐渐冲淡了国产动漫原本秉持的传统和特色,并导致其发展陷入更为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当下的动漫发展与中国动漫优秀传统的对接出现断层,导致富于中国特色和民族风韵的优良传统逐渐失落,动漫产品的民族品性不鲜明;另一方面,在对日本、欧美动漫的邯郸学步中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很大程度上,国产动漫的生产和发行渠道依赖于各种扶植和优惠的政策,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充满活力的自我造血能力。
据中国动画同盟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从2006至2008年,在《加菲猫》等几十部海外动画电影进入院线抢占市场的同时,有《勇闯天下》、《小兵张嘎》、《魔比斯环》、《西岳奇童》、《勇士》、《大唐风云》、《闪闪的红星》、《宝葫芦的秘密(合拍片)》、《悟空大战二郎神》、《动物狂欢节》、《葫芦兄弟(剧场版)》、《赤松威龙》、《潜艇总动员》等十多部国产动画电影来与之对抗,国产动画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改观。2008年是国产动画电影井喷的一年,《葫芦兄弟》、《潜艇总动员》、《赤松威龙》、《风云决》和《真功夫》等动画电影陆续上映并斩获了差强人意的票房成绩,让困顿已久的国产动画电影看到了些许光亮。尤其是其中几部富于民间 故事色彩、融汇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等中国元素、洋溢着浓郁中国风的动画电影的相对成功,更是让本土原创动画电影窥见新内容创新的一条路径。
改编自80年代同名系列动画短片的《葫芦兄弟》在同档期的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投放拷贝数量达到201个,拿到660万票房,成为2008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节日播映礼物”。取材民间传说、融合地方特色的《赤松威龙》融人大量民族文化、优美风光、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也拿下100万的票房。耗资6000万、历时五载、由上海文广打造的大制作――动画电影《风云决》首日票房逾600万元人民币,为中国动画“扳回了一局”,完美体现了中华武术招式、侠义情怀,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电影前进中的路标。
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风靡一时的盛况更使得动画电影对中国元素刮目相看。《功夫熊猫》上映第一周就斩获6000多万票房成绩,打破了近年进口片上映首周末票房的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动画电影首映周末票房的新高。该片第二周单周票房达到5800万,创造年度第二周最好成绩,而第三周势头不减、以3800万的成绩强势过亿,三周累计总票房超过I.35亿人民币,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与《功夫熊猫》票房的自热化程度相媲美的是对影片本身的文化论争,其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影片中充溢着的中国元素与浓郁的中国风。较之于迪斯尼对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的改造,梦工厂对于中国文化的运用似乎更为大胆,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角并大张旗鼓打着功夫旗号,宣称向中国文化致敬。其片头、片尾的动画充分融合了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动画手法,影片中场景设置的山水、庙会、建筑,人物造型的选取和武功拳法动作招式的设计,细节层面的针灸、筷子、毛笔字、爆竹、祥龙等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值得称道的是,影片故事的内核充满着中国哲学精神。《功夫熊猫》在带来令国产动漫汗颜且高不可攀的票房收入的同时,更为以其对中国题材和元素的熟稔运用,为国产动漫上了一课。当然,更值得深思的是,影片背后彰显的美国文化内蕴:无论是影片开玩笑的方式、人生观、人物性格,还是一贯的励志模式的铺展都是美国式的。相比之下,尽管《风云决》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武侠元素的完美演绎,但是透过功夫的外壳,影片本身却缺少对中国文化内蕴更为深刻的体认和传达,在深层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仍待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动漫
历史源流随着现代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和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而为一称之为“动漫”,尤其在青少年中甚为常用。“动漫”一词的起源,现可考证为1993年创办的中华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与1998年创刊的动漫资讯类月刊《动漫时代》(AnimeComicTime)。经由杂志的宣传,齐概括性在华语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常习惯将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合称为ACG,而近年来在轻小说改编的动画、漫画、游戏越来越多之际,又衍生出“ACGN”现在ACG所指内容也涵盖轻小说,因此虽有人提出使用ACGN作为该词的演进说法,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场合仍在使用ACG。而日本动漫在后期,随着电玩产业的快速崛起,自1990年代起此三项产业已紧密结合,并在日本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许多作品企划都作跨媒体制作以期达到最大收益;也有许多GALGAME被改编成动漫作品,例如...
· 简述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
论文关键词:动漫发展论文摘要:回看中国动画几十年,中国动画曾非常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详细了解,对现今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以从中借鉴吸取优良的传统,又可以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所以算到今天中国动画已经八十年了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看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
·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自然的历史依着时间顺序由过去往今天发展起来,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却往往是由当下开始而回溯上去的。在我对于历史的好奇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关切之前,我关注的只是当代史。据我对历史的观察,这是一个较一般教科书所界定的时期长得多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以受到外部世界的猛烈冲击而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如果说,我们可以“中国在世界”这几个字来说明这一时期里面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又可以另外几个字来说明这一时期里中华民族所作努力的根本性质,那就是救亡图存。这固然只是一个早已过了时的口号,但是在这里,我们给了它一种新的意蕴。我们用它来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一直面临着的危机的性质。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明,一直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死亡的威胁是切实存在的。世纪之初的八国联军入侵和数十年后的日寇侵华不过是把死亡具体化,因而使这种威胁更加急迫和不容回避罢了。然而这还不是问题...
·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姓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
中华民族是个讲礼仪的民族。人一见面,少不了互相问候:”您好”!若是面对陌生人,往往都是说:请问“贵姓”。假如发现和自己同姓,其亲近感油然而生,共同都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感觉,倍加亲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难发现各个姓氏的宗亲会如雨后春笋。它们以研究自己的姓氏文化为轴心,寻根问祖,亲密团结,认祖归宗,从而推动“家谱”“族谱”“宗谱”的修编。正是这种蔚然成风的当下,一个重铸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家史、地方志、国史的机遇到来,无疑将会改变久已沉闷历史的无味或苍白,重创中华民族更加自由、丰富、广阔的民族传统人文天地!我们翘首以待的中华民族复兴时机已经到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姓氏文化也应运得到复苏!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什么是姓氏文化?如何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怎样理解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它们在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核心作用是什么?是融合支持、赞扬?还是将其...
· 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创造了文化和商业价值。东北的二人转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表率。关键词:传统文化产业化思考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宏观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和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刻认识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保护、利用、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