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沿岸情人节
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沿岸情人节,许多人熟知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传诵着一个令青年人向往、让过
许多人熟知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传诵着一个令青年人向往、让过来人回味的美妙绝伦的爱情故事。但不少人鲜知“七月七日”还是河南黄河沿岸广大地区令少年男女感情激荡、热血沸腾的“乞巧节”,实际上是“少女节”、“选美节”、中国式的“情人节”。
单这“乞巧节”的准备就非常别致:先要“敛乞巧粮”、“偷乞巧菜”、“长乞巧芽”,当然更要“唱乞巧歌”了。活动一开始就拒绝男性搀和,年长女性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显然,这是情窦欲开的“二八佳人”、“妙龄少女”们独霸的一项活动。
从农历六月二十七开始,自愿组合起来的少女们就会像一群飞舞的蝴蝶一样飞到各家,挨门挨户敛收“乞巧粮”,绿豆、米、面,给什么都行,给多少都行。喜鹊飞来昭示着吉祥,乞巧女们飞来,家家都十分喜悦,特别是那些“家有少年郎”的人家,就更别提多高兴了,自然给的“乞巧粮”样数又全量又多。少女们把绿豆生成豆芽,长到四五寸,分别栽在小碗里,名曰“巧芽”。参加“乞巧对歌”比赛时,少女们用纤纤素手每人托一小碗“乞巧芽”婀娜上场。助阵的年长女性把米、面做成馍、米饭,成为乞巧活动“会餐”的主食。
“偷乞巧菜”名为偷,其实大谬不然。七月七日清晨,薄雾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娇声娇气地高声唱“俺小妮儿/来乞巧/黄瓜皮做成袄/西瓜瓤敬啦/茄子花缀扣啦/……”,她们唧唧喳喳地飞向村外各家菜园。不光乞巧少女们“偷菜”不背人,被偷家不但不恼,反而像得了什么吉兆一样十分高兴,那些有同龄男孩的人家还眼巴巴地盼着乞巧少女们到自家菜园去“偷”菜。“偷”菜的少女还挑肥拣瘦:只偷小葱、黄瓜、豆角,绝不偷南瓜。因为她们认为小葱、黄瓜、豆角能使人聪慧、开窍、结果,而南瓜会使人“作难”。古老的民俗文化浸染着这些可爱的女娃娃们。
“乞巧”与“乞巧节”和产生于西周末年且越流传越美妙的《牛郎织女》有密切关系。七月七日夜是七仙织女和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佳期,少女们选在该夜向七仙女乞巧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入夜后,少女们模仿七仙女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瓜棚月下支起小桌,放上新鲜瓜果,焚香礼拜,面朝织女星跪倒,轻声细语吟唱:“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牛郎哥,织女姐/快快来相会/俺给你送馍/教俺做活/俺给你送面汤/教俺纳鞋帮/俺给你送菜/教俺学剪裁/俺给你送水/教俺纳鞋底/俺给你送醋/教俺学织布/俺给你送瓜/教俺纺棉花/俺给你送油/教俺学梳头……”。乞巧内容非常丰富:“七月七,来乞巧/莲花盆里栽青草/千叶照,紫花开/巧姑娘娘送巧来/不要多,不要少/只要二十花花巧”。其他的还有孟县《编竹篮》言乞编巧,济源《七巧女做衣裳》唱乞妊巧,博爱《磕花把》是乞乐巧,还有乞炊巧、乞安巧、乞农桑巧等等。少女们在欢乐中成长,也在欢乐中自然地、本能地学做“为人妇”,因为人类伟大的母爱来自她们。
河南省沿黄一些地方,如陕县、洛阳、郑州、济源、焦作、沁阳、孟县、温县、修武、博爱、武陟、原阳、濮阳、林县、台前、商丘等市、县,不但七月七日夜少女们有乞巧习俗,还用比巧选出聪明、伶俐、漂亮的少女,优胜者称为“巧女”。评选方法虽不同,但目的都一样。洛阳市用包“乞巧饺子”等评巧女。节前数日,三五女友自愿结合,各选麦、谷、豆等五种作物放在碗里或盆里生成“巧芽”,七月七日早上把五种巧芽放入清水中,在太阳底下观其影,呈花朵状者为“巧女”,呈棒槌状者为“拙女”。测影完了以后,将巧芽配鸡蛋包饺子,分而食之,谓之“乞巧饺子”,谁包的好吃谁为“巧女”。郑州地区则以针测巧女。入夜,姑娘们把一碗水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各自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针影闪烁,形似花朵者为“巧女”。林县姑娘们乞巧是七个姑娘凑在一起,每人对一样礼品,七日晚做七个大扁食,内包用夹竹桃叶剪成的针、剪子、弹花槌、织布梭等七种工具,煮熟放在花篮里,一起唱:“年年有个七月七/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教俺巧/做对花鞋送你老/教俺拙/剪个红圪针扎你脚”。“七个针,七根线/七个姑娘都教遍/打东墙,望西海/织女姐姐送巧来”。唱完以后,紧闭双眼,背过身子从篮子里每人摸一个大扁食吃,谁吃的扁食里有什么工具样的夹竹桃叶子,她就是这样活计的“巧女”。
黄河北岸的新乡、济源地区,多以乞巧赛歌的形式选出“巧女”。参赛者以七、九、十一等单数组队,因为她们认为“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每队选出聪明、伶俐、嘴巧、漂亮的姑娘领唱。比赛时,一队队少女飒爽英姿手捧“巧芽”登上赛台,轮流对唱,淘汰出不能接腔应唱者。若棋逢对手,难分高下,就扩大所唱范围,除乞巧歌外,再加唱山歌、田歌、仪式歌、生活歌甚或对哑谜,一直唱到深更半夜或第二天凌晨产生出“巧女”。越是夜深,台下只能旁观不能参与的那些男性青年越着迷地不肯离去。
不论哪种方式选出的“巧女”,尤其是经过乞巧赛歌登台亮相选出的“巧女”一传开,就像中了状元一样显耀,像公主一样金贵,像荣登世界公选美女宝座一样招人喜爱,求婚者会纷至沓来,示爱信会像雪片一样飞来。少女们通过乞巧活动,把一个起初只是“乞巧”明愿的“乞巧节”演义成了名副其实的“少女节”、“选美节”。
似乎单纯少女活动的节日难言“情人节”,可是谁知道这些妙龄少女们燃起了多少年轻异性的激情!搅乱了、掠走了多少同龄男性的心呢!作为尾声,众多示爱、求爱、求婚者声明,我们的心已被裹挟了。
单这“乞巧节”的准备就非常别致:先要“敛乞巧粮”、“偷乞巧菜”、“长乞巧芽”,当然更要“唱乞巧歌”了。活动一开始就拒绝男性搀和,年长女性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显然,这是情窦欲开的“二八佳人”、“妙龄少女”们独霸的一项活动。
从农历六月二十七开始,自愿组合起来的少女们就会像一群飞舞的蝴蝶一样飞到各家,挨门挨户敛收“乞巧粮”,绿豆、米、面,给什么都行,给多少都行。喜鹊飞来昭示着吉祥,乞巧女们飞来,家家都十分喜悦,特别是那些“家有少年郎”的人家,就更别提多高兴了,自然给的“乞巧粮”样数又全量又多。少女们把绿豆生成豆芽,长到四五寸,分别栽在小碗里,名曰“巧芽”。参加“乞巧对歌”比赛时,少女们用纤纤素手每人托一小碗“乞巧芽”婀娜上场。助阵的年长女性把米、面做成馍、米饭,成为乞巧活动“会餐”的主食。
“偷乞巧菜”名为偷,其实大谬不然。七月七日清晨,薄雾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娇声娇气地高声唱“俺小妮儿/来乞巧/黄瓜皮做成袄/西瓜瓤敬啦/茄子花缀扣啦/……”,她们唧唧喳喳地飞向村外各家菜园。不光乞巧少女们“偷菜”不背人,被偷家不但不恼,反而像得了什么吉兆一样十分高兴,那些有同龄男孩的人家还眼巴巴地盼着乞巧少女们到自家菜园去“偷”菜。“偷”菜的少女还挑肥拣瘦:只偷小葱、黄瓜、豆角,绝不偷南瓜。因为她们认为小葱、黄瓜、豆角能使人聪慧、开窍、结果,而南瓜会使人“作难”。古老的民俗文化浸染着这些可爱的女娃娃们。
“乞巧”与“乞巧节”和产生于西周末年且越流传越美妙的《牛郎织女》有密切关系。七月七日夜是七仙织女和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佳期,少女们选在该夜向七仙女乞巧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入夜后,少女们模仿七仙女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瓜棚月下支起小桌,放上新鲜瓜果,焚香礼拜,面朝织女星跪倒,轻声细语吟唱:“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牛郎哥,织女姐/快快来相会/俺给你送馍/教俺做活/俺给你送面汤/教俺纳鞋帮/俺给你送菜/教俺学剪裁/俺给你送水/教俺纳鞋底/俺给你送醋/教俺学织布/俺给你送瓜/教俺纺棉花/俺给你送油/教俺学梳头……”。乞巧内容非常丰富:“七月七,来乞巧/莲花盆里栽青草/千叶照,紫花开/巧姑娘娘送巧来/不要多,不要少/只要二十花花巧”。其他的还有孟县《编竹篮》言乞编巧,济源《七巧女做衣裳》唱乞妊巧,博爱《磕花把》是乞乐巧,还有乞炊巧、乞安巧、乞农桑巧等等。少女们在欢乐中成长,也在欢乐中自然地、本能地学做“为人妇”,因为人类伟大的母爱来自她们。
河南省沿黄一些地方,如陕县、洛阳、郑州、济源、焦作、沁阳、孟县、温县、修武、博爱、武陟、原阳、濮阳、林县、台前、商丘等市、县,不但七月七日夜少女们有乞巧习俗,还用比巧选出聪明、伶俐、漂亮的少女,优胜者称为“巧女”。评选方法虽不同,但目的都一样。洛阳市用包“乞巧饺子”等评巧女。节前数日,三五女友自愿结合,各选麦、谷、豆等五种作物放在碗里或盆里生成“巧芽”,七月七日早上把五种巧芽放入清水中,在太阳底下观其影,呈花朵状者为“巧女”,呈棒槌状者为“拙女”。测影完了以后,将巧芽配鸡蛋包饺子,分而食之,谓之“乞巧饺子”,谁包的好吃谁为“巧女”。郑州地区则以针测巧女。入夜,姑娘们把一碗水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各自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针影闪烁,形似花朵者为“巧女”。林县姑娘们乞巧是七个姑娘凑在一起,每人对一样礼品,七日晚做七个大扁食,内包用夹竹桃叶剪成的针、剪子、弹花槌、织布梭等七种工具,煮熟放在花篮里,一起唱:“年年有个七月七/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教俺巧/做对花鞋送你老/教俺拙/剪个红圪针扎你脚”。“七个针,七根线/七个姑娘都教遍/打东墙,望西海/织女姐姐送巧来”。唱完以后,紧闭双眼,背过身子从篮子里每人摸一个大扁食吃,谁吃的扁食里有什么工具样的夹竹桃叶子,她就是这样活计的“巧女”。
黄河北岸的新乡、济源地区,多以乞巧赛歌的形式选出“巧女”。参赛者以七、九、十一等单数组队,因为她们认为“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每队选出聪明、伶俐、嘴巧、漂亮的姑娘领唱。比赛时,一队队少女飒爽英姿手捧“巧芽”登上赛台,轮流对唱,淘汰出不能接腔应唱者。若棋逢对手,难分高下,就扩大所唱范围,除乞巧歌外,再加唱山歌、田歌、仪式歌、生活歌甚或对哑谜,一直唱到深更半夜或第二天凌晨产生出“巧女”。越是夜深,台下只能旁观不能参与的那些男性青年越着迷地不肯离去。
不论哪种方式选出的“巧女”,尤其是经过乞巧赛歌登台亮相选出的“巧女”一传开,就像中了状元一样显耀,像公主一样金贵,像荣登世界公选美女宝座一样招人喜爱,求婚者会纷至沓来,示爱信会像雪片一样飞来。少女们通过乞巧活动,把一个起初只是“乞巧”明愿的“乞巧节”演义成了名副其实的“少女节”、“选美节”。
似乎单纯少女活动的节日难言“情人节”,可是谁知道这些妙龄少女们燃起了多少年轻异性的激情!搅乱了、掠走了多少同龄男性的心呢!作为尾声,众多示爱、求爱、求婚者声明,我们的心已被裹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河南黄河孝俗民歌
河南黄河流域的民歌中,有很多关于孝顺长辈的民歌,反映了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原文化习俗良好的一面。孝,指善事父母等长辈。孟懿子向孔子问孝时,孔子曰:“无违”,即不违背、不违反父母的意愿、意志。“子爱利于亲谓之孝”,衡量子女的行为是不是孝,其标准是该行为是否对父母有利,不只是经济的,还包括感情上、心理上是否对父母有利。孝俗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诗·大序》曰:“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可见它不只是简单的子女同父母等长辈的关系。武陟县民歌《王祥卧冰》说:“九州八府数洛阳/洛阳有个大王庄/大王庄有个王员外/他有个儿子叫王祥/王祥他母得了病/一心想喝鲤鱼汤/十冬腊月冬雪寒/哪来鲤鱼煎鱼汤”,“王祥来到河岸上/慌慌张张脱衣裳/全身衣服都脱净/只身躺在冰凌上/冰凌暖开去逮鱼,逮了鲤鱼熬鱼汤”。这虽是人们利用一个极端的个案来说明孝义,但儿女体谅父母意愿的心情...
· 黄河文化—解读河南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历史的变迁,造就了华北平原广阔、平坦、肥沃的土地,为中华民族农业发展、经济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华夏文明之光在河南黄河流域放射出最为耀眼的辉煌,产生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孕育了灿烂的商周文化。从夏商起,河南沿黄地区经济发达,在华夏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两千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在整个中国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誉。然而,自西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间,黄河共决口1500多次,其中河南占三分之二,大改道26次,有20次在河南,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历朝历代都为治理黄河水患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黄河宁,天下平”成为沿黄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河务局按照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黄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的要求,大力推进由传统治黄...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