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黄河口的“份子酒”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3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黄河口的“份子酒”,在黄河入海口一带,民间有“份子酒”的习俗。所谓“份子酒”,就是邻里、朋友相邀
  在黄河入海口一带,民间有“份子酒”的习俗。所谓“份子酒”,就是邻里、朋友相邀,凑上酒、菜或钱,聚在一起畅饮。有时是以礼仪的形式出现,更多的则是民间交往活动。“份子酒”有多种形式,大体可分为节日“份子酒”、会友“份子酒”、喜庆“份子酒”,特点是以“凑份子”为标志。

     节日“份子酒”。多是在春节和中秋节,春节期间最为热烈。喝年夜酒时人们按岁数大小划分成不同的圈子,各自带上最好的酒和菜,聚众欢饮。酒菜是现成的,主人为了表示热情,总是再多炒几个菜,显露自己的烹调技艺。一番说笑评论之后,按辈分入坐,招呼一声就喝了起来。酒场上,中老年人喝得平和怀旧,边喝边聊,谈论往事、故友、农事,感叹岁月易失。年轻的小伙子们就不同了,几巡酒过后,气氛更加热烈。酒令升格,小盅子换成了大茶碗。喝到兴头上,爱逞强的小伙子们一对一地比试酒量,拿起酒瓶子对饮,当地人管这种喝法叫“吹喇叭”。这么一闹腾,不一会就有几个醉的了。过春节不出几个醉汉人们反而觉得不热闹,没有年味。

  会友“份子酒”。家里来了客人时,为了增添酒席的气氛,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当地人要请邻居或知己陪客。应邀者从来不空手而来。带去的酒不论好孬,一开始都不打开,要等到主人劝客人品尝时,方可开瓶。主人热情地向客人劝酒,展示待客之道。

  喜庆“份子酒”。也称喜酒,是“份子酒”的发展和变异。庆贺新婚之喜,按照旧俗,大都是送钱,也有送礼品的,民间叫“随人情”。不论送钱送物,有一条心照不宣的规矩,至少要让喜主“刷出锅”来,也就是说,使其收支达到平衡,不致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随了人情,喜主就要下请柬设宴,谓之“坐席”。乡村的宴席很讲究,每桌席上都安排长辈和有身份的客人坐上座。按照次序落座后,喝酒吃菜都有一定的规矩,喜主要到每个席上去敬酒。散席后,年长的客人还要到喜主家里去道喜。乔迁新居时,邻里、朋友带上酒去庆贺叫喝“温锅酒”。

  “份子酒”形成于何时,很难考证。但是从每一种民俗的活动形式来看,它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黄河口一带濒临渤海,自古有渔盐之利,黄河又淤积了广阔肥沃的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渔民、盐民和垦荒者。

  那时,在海上捕鱼是非常艰险的。大海陶冶了渔民们的胸怀,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坦荡、诚实、好客、豪爽。若遇上鱼情好,船收了港,再卖上个好行市,人们纵情豪饮。渔民们喝酒不计较籍贯乡里,只要船靠在一块就是一家人,谁有吃的就吃谁的。

  很早以前,黄河口沿海一带没有村落,垦荒者来自山南海北,生存条件很差。住的是窝棚、地屋子,吃的是粗食淡饭。喝酒虽非常事,但碰上庄稼丰收、农事不太忙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凑在一起饮酒。人们喝酒的形式很简单,约定个日子,各尽其能,买酒、打猎,不消半天的功夫,白干酒、野兔、水鸭、鱼虾都有了。

  岁月更迭,陆地随着黄河的淤积不断地向大海延伸,那时的地屋子已变成了村落,变成了繁华的城镇,但“份子酒”的习俗世代沿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俗。时至今日,仍常见黄河口人腋下夹一瓶酒出门做客,吃请“份子酒”的遗风犹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口的吹鼓手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流传着许多民间吹鼓手的故事。民间吹鼓手,是应民间的婚、丧、嫁、娶服务而产生的,是黄河流域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吹鼓手的头头叫“揽头”,做“揽头”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拥有结婚用的轿子和殡葬用的架子等大型用具,必须掌握全面的吹拉弹唱技术或某一方面技术出众,要比较熟悉婚丧习俗。“揽头”和一般吹鼓手之间都是雇佣关系,一般吹鼓手都是给“揽头”当差的。办喜事都要热闹一番,其规模大小是依办喜事主人的条件而定,那些富家人一般都要大讲排场。喜主在结婚前给“揽头”送单子,订时间、花轿、人数。“揽头”按照喜主的需要通知当差的。轿有八抬大轿、老虎头、4人抬大轿3种。结婚那天新郎是“大人”,要坐八抬大轿,在旧社会,县太爷行路碰上也得让路,一般行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能否坐八抬大轿,还要依照本县历史上出现的官员情况而定。如果该县出的官员从京官到地方官都有了,才能用八抬大轿。老虎头轿是前边4人...
· 黄河文化—魂牵梦绕黄河口
上个世纪50年代最后一个晚秋,年轻的共和国遭遇了一场始料不及的人祸天灾。老家大食堂的烟囱不再冒烟了,家乡的人们开始用棉籽、树皮充饥。这时候,一只小船把我们全家载到了黄河入海口一处叫做大孤岛的地方。在这片黄河不经意间造就的年轻而又凝重的新淤地上,我躲过了饥饿的灾难,成就了终生难忘的绿色梦幻。高耸挺拔的小叶杨和铁杆虬枝的榆槐,摇曳多姿的垂柳和结满桨果的杜梨,依林而生依林而居裹藏在绿树红花之中的一个个小村,成为我梦中的永恒。我们在一个叫护林的小村旁下船,然后上了一辆来接我们母子四人的马车。马车像一只无桅小船驶入了大孤岛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我问赶车的大伯啥时才能走出这片林子,他说从护林往南是建林,掉头向东经广林、青林、幼林和义林,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友林。我说那俺就永远住在林子里啦?赶车的大伯笑着说,对了,在你住的地方还有新林、富林、增林、利林……我问他这林子里都有啥?他说咱们走着瞧。于是,透过...
· 黄河文化—黄河口村名看沧桑
打开黄河三角洲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三角洲扇形版图的东北部,自南向北看,星星点点的村庄名称颇具特色。南部多以序数加一个“村”字为名,如一村、五村、二十五村等,中部村庄几乎全是带“林”字的。越过黄河主流往北,则逢村必有个“屋子”缀尾,如张家屋子、利城屋子……再向西南至三角洲顶端,则多是刘家、李家、孙家……间或有几个带“庄”字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黄河在渤海边滚来滚去淤出了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在这不断增长的新淤地上,500多年的岁月诞生了近千个村庄,透过每一区域的村名,或辛酸,或悲壮,或喜悦,或无奈,总有一种历史的沧桑让你感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初到入海口,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个个小村便永久地锁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是一处叫做大孤岛的地方,我在一个叫护林的小村旁上了马车。马车在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穿行,我问赶车的大伯啥时才能走出这片林子,他说从护林往南是建林,掉头向东经广林、青林、...
· 黄河口镇西隋村
西隋村因地制宜,克服土地碱化等不利因素,大搞土地开发,兴修水利设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以种植棉花为主导产业多种经营并举的致富路子。1999年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成了西隋村养水站并在小岛河上建立了截水闸,使河水与海水一刀断开,是淡水和海水养殖的好地方。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春硬化道路2500米;2006年户户通上了自来水;2007年春投资10万元建设集办公室、阅览室、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大院一处。同时村里安装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并为每户村民入了合作医疗,村里还积极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评出十星级文明户30户,文明信用户20户。村史简介1961年前后,由牛庄镇、史口镇、油郭乡等集体迁入此地,当时归广饶办事处管理,1962年划归垦利县新安人民公社。1980年与东隋大队分村管理,取名西隋...
· 酒文化—中国名酒—山东黄河龙酒
12月22日,全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带队专家组前来山东黄河龙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指导,全面衡量评估黄河龙系列白酒的质量水平。董事长王峰说:“高水平的专家来淄博、来企业考察,不是第一次,但这么多白酒专家一起到淄博考察还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我们做大做强白酒产业的自信。”专家组在详细考察和认真品评后,对黄河龙系列白酒给予高度评价,盛赞黄河龙酒堪称“鲁酒经典”、强恕堂酒“百年品质”。本次专家组由中国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全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全国白酒专家组副组长于桥,中国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高景炎,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黄业立等4名专家组成,代表了我国白酒行业产品品评的最高水平。专家组成员对黄河龙酒的一个突出印象是“窖香悠雅,口味醇和”。他们一致认为,黄河龙已经具备许多其他企业不存在的优势,80多年不间断酿酒,保留着80多年窖龄的老窖池,这在国内名列前茅,淄博境内独有的适合酿酒的酸性土壤,山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