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老作家”授课记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9
转发:0
评论:0
“老作家”授课记,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阿蔡无所事事地路过闹市区,见一墙上贴着一张招生广告,上面写着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阿蔡无所事事地路过闹市区,见一墙上贴着一张招生广告,上面写着:具有30年创作经验的老作家,专门传授小说、散文、诗歌、电影剧本等写作技巧,包教包会,让你很快实现作家梦。阿蔡心里一热,对当作家心仪已久,于是他按图索骥,找到了那位老作家。

  老作家住在繁华地段的一幢法式小洋房里,见客上门,便热情地将阿蔡引进书房,先是沏茶让座,随后取出一本登记册,让阿蔡填写。阿蔡翻开名册,只见上面密密写满了学员名字,这些报名者全是与阿蔡一样做着作家梦的年轻人。老作家笑容可掬,一边让阿蔡填写名册,一边随手拿出几张小报,在阿蔡面前扬了扬,小报上有老作家的几首小诗。阿蔡心想,老作家果真名不虚传,否则怎能有那么多人来报名?阿蔡茶杯里的水不多了,老作家笑盈盈地往杯里添了点水,随手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作家证让阿蔡过目,阿蔡看了,敬佩得五体投地,于是交上500元报名费,按老作家指定的日期开始上课。

  老作家家里没其他人,只有一个与老作家年龄相差不大的老妇操持家务。老妇脾气古怪整天虎着个脸,嘴里还在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老作家有时被激怒了,就合上书本冲着里屋怒吼几句,老作家的吼声犹如往里屋丢进一颗炸弹,引得里屋老妇暴跳如雷,发疯似的哭嚎,还传来一阵阵乒乒乓乓摔碗的声音。吵过闹过,老作家总是回过头来,摘下眼镜,一边擦着镜片,一边面带苦笑地连声道歉:“真不好意思,耽搁大家了,耽搁大家了……”阿蔡想,老作家也够可怜的,一介书生摊上这样一个泼婆,叫谁都受不了。

  不出几天,又是为了一件小事,老妇与老作家又争吵起来,又听到了里面的摔碗声。老作家忍无可忍,丢下书本冲进内屋,跟着二人扭打起来,叫骂声,哭叫声闹成一片,还听到女人“离婚!离婚!”的哭叫声。

  课上半月,吵架却有八九次,那击地的碎碗声常常把正在上课的学员吓得心惊肉跳,头皮发麻。学员们再也忍不住了,向老作家纷纷提出退学退款要求,可老作家说什么也不同意,说报名时有言在先,中途不得退学。没过多久,二十多名学员几乎走掉了一半,对于如此的缺课,老作家好像并不在意,反而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一心想当作家的阿蔡,实在舍不得白扔那500元学费,仍坚持来上课,但他发现老作家的脾气越来越坏了,有些范文解读多问几句,就会遭到老作家莫名的呵斥,骂阿蔡是榆木疙瘩猪脑子,但阿蔡并不生气,他向来把作家视为偶像,老师骂学生是看得起学生,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谁知有一天,老作家与老妇又争吵起来,里屋又传来一阵阵摔碗的声音,老作家与老妇大吵一场后,哭丧着脸,可怜巴巴地看了看坐在下面的学员,哑着嗓音说:“实在对不起,让你们见笑了。最近丈母娘在医院开刀,我实在拿不出钞票,老婆像逼杨白劳似的,弄得我走投无路,本来早想跟各位开口,只是……”老作家欲言又止,面露难色,“现在我只能厚着脸皮向大家开口了,好歹你们是我的学生,看在师生面上,请大家帮个忙,借点钱给我,今年不还明年还,明年不还后年还,不论多少,一千,两千都可以……”

  课堂里鸦雀无声,谁也不说一句话。阿蔡似乎悟到了什么,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总觉得老作家夫妇是在演戏——演了半个多月的双簧戏……

  过了三四天,阿蔡路过东方商厦,见一对夫妇从商场里走出来,男的西装革履,油头粉面,锃亮的名牌皮鞋在光滑的大理石地砖上“咯咯”作响;女的鲜衣丽服,浑身珠光宝气,显得雍容华贵,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一路又说又笑。阿蔡大吃一惊,这不是老作家夫妇吗?咋变了个样儿?只听那女的问老作家:“老公,第二期招生广告贴出去了吗”老作家点点头说:“贴出去了。”“那么碗呢?家里的碗剩下不多了,明天叫阿四拿几只来。”老作家说:“人家饭店最近生意不太好,哪来那么多报废碗呀?”女的说:“不管怎样,开学后要用的,总不能用自家吃饭的碗摔吧?”

  阿蔡后来得知,所谓老作家,只是平时写写闲文的自由撰稿人;作家证是从地摊上买来的;办写作班只不过是一种诈财的骗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常氏老茔碑记
常氏老茔碑记(原碑文)我常氏山西潞安府平邑(今山西省壶关县晋庄镇常家池村)人也,自大明定鼎以後,w居於林邑南l家f(今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桂林镇张家庄村),延及我三世祖,始白金II建L於土,亦可^ISD矣,然可U者,碑碣o存,族V莫d,致使子O之世分派e,恒多失鳎尚不及今修葺,再v凳溃更何由而推稽哉,有十二世O:安邦,爰任其事,同族人,各即所、所知之源流,序之於左,至出境xlN等所不知,以後知者m刻焉。常氏老茔碑记(现代文)我常氏族人是山西潞安府平顺县(今山西省壶关县晋庄镇常家池村)人,自从明朝开国定基(公元1368年)以后,迁居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桂林镇张家庄村。延续到我三世祖,开始用积蓄的白银金钱置业和建茔于当地,当初创业真所谓艰难呀!难于言表。然而还有可叹息的是:碑碣没有留存,族谱没有记载,致使子孙繁衍分枝之后,肯定有很多失传。如果不及时修谱、立碑、建茔,再经历数代,就不知道如...
· 优老堂记译文
优老堂记(译文)明御史蓝田(即墨)撰优老堂,是太子少保、大司空丛兰公住宅的堂号。当今皇上登极不久,丛公就以年迈上疏请求辞官回乡,皇上降旨慰问挽留。过了一年,丛公已六十七岁了,叹道:年纪已到退休的岁数了。又多次上疏辞官,心意坚定。皇上这才勉强答应照准辞呈,然而对丛公离任仍感惋惜与遗憾。于是又赐诏书褒奖他并安排驿送公回乡,令当地政府每年发给官俸米三十六石,拨给轿夫人四人,常年听候差遣。近年来大臣们退休,虽然间或有受到皇上恩奖的,但却没有像丛公这样优厚令人感戴的。丛公奉诏回到文登后,乡里的士大夫们纷纷登门祝贺,异口同言地说:“请以诏书中‘优老’之词命名公的住宅,借此使皇上恩宠发扬光大,传播天下。”于是就正式确定堂号为“优老堂”。丛公说:“历年以来,我出入朝廷内外,为国家安定、黎民生计经常陷于困扰之中,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心情豁然开朗,好象平日所需要的东西已经得到,背上也释去重负,皇上对我的优待也是...
· 怀旧记忆:城中的老地名
刘老三,晚上到五显庙吃狗肉啊;王大脑袋,后天中午来东门吃酒;三娃子,大后天你来左堂巷把鞋垫给你妈拿回去……这是我在城里,半夜时分常依稀听到的喊声。这些城里老地名,已乳名一样消逝了,我只不过是在回光返照。我去北方一座大城,拜访一位乡人,他和我念叨起从前城里的一些老地名,突然止不住热泪横流,一把抓住我,嘴唇哆嗦,如想起了故去亲人。他央求我,回城以后,给他拍几张老地名的照片邮寄过去,以解思乡之渴。我遗憾地摇晃着头,都拆了,拆了,旧城改造,城里老地名太土气,好多都不在了。他摩挲着胸口,似有什么东西从他心里活活拔出去了。一个怀乡者,在异乡念叨的,是那些时空里永不褪色的老地名。故乡的城,也是一条沿着老马路老城墙老钟楼绵延的老藤,藤上结满了老地名的瓜。通常,一座老城,都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这样一座城,犹如襁褓一样护佑着城市的四道“门”,成为一座城里最响亮的老地名。童年时,我从乡下去城市,在老城的烟...
· 从网络写手到出书作家-----记晏良华
从网络写手到出书作家《冬日暖阳》被列入华语新锐小说大赛参赛作品12月15日,笔者从营山县农工办获悉,晏良华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一部关于婚姻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冬日暖阳》,在北京红袖添香网站连载,近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网络小说要求你不断写作,不断上传新的章节,这种创作机制极大地增添了创作激情,对整部小说的完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年45岁的晏良华,曾是农民,现供职于营山县农工办。他热爱文学多年,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兴趣和执著的热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由于长期从事农村工作,近些年涉及工作方面的文章较丰,先后发表调查报告、报告文学、通讯、新闻、理论文章等30余万字。去年冬季来临的时候,晏良华把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件写成了文字,有3万多字,之后便没再动笔,权当自娱自乐。今年6月,在一位好友的推荐下,晏良华注册了红袖添香网站,并浏览了一些文学作品,曾经...
· 侯泉声品牌“老侯野鸭”腾飞记
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不可能成功,但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最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他们的生命才更精彩。侯泉声就是这样一个人。1976年,年仅16岁的侯泉声在江苏淮安王营镇上初中,虽然他学业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但他却响应上级号召到了农村,在广阔天地间舒展了一年的筋骨,后来他又进入部队的大熔炉,三年后转业到商业局工作。工作期间他喜欢上了文学,诗歌、散文、小说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1993年的那个春天,整个中国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沸腾。怀揣2000元的侯泉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加油站站长的工作,义无返顾地下海了。他先在《四川经济日报》实用信息栏目做信息员,不久又在南通《江海经济报》、《中外经贸报》做通联工作,并迅速拉起一支广告队伍。这期间,他又马不停蹄地涉足商务代理,先后销售过冰晶凉垫、中华蚁王酒等。商海的几年磨炼让他不仅熟悉了水性,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1995年,淮安市开始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