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寺庙园林规划中的佛家思想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8
转发:0
评论:0
寺庙园林规划中的佛家思想,1、佛法东来,教化众生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周朝周灵王时期)在古印度


  1、 佛法东来,教化众生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周朝周灵王时期)在古印度诞生,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东汉时期,随着安世高、支娄迦谶等西域佛学者相继来到中原,带来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使印度古老的佛教在中国由宫廷逐渐向民间流传,至唐代达到兴盛。

  佛教主张在生之人行善积德,修心养性,潜心修炼,脱离尘世,以达到往生极乐世界涅境界,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心理想。佛法在剔除一些迷信思想后,它对世俗的教化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如主张远离邪妄贪欲、远离虚言暴语,常存道德观念、自信自尊、磨练身心等,以因果、轮回、报应等观念劝导人去恶向善,对个人心理上的调节、社会稳定的维护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佛法虽然由西而来,寺庙的建筑形式与建筑技术则是影随中国传统建筑而可道者鲜。只不过佛寺在名山的位置亦相应的要求其摹拟梵天佛国的境界,当然首先要能够满足宗教活动的要求,有利于宗教意境的创造,吸引香客、广招信徒,促成寺院的兴旺发达,同时为僧众提供一个息心修持的清静环境。

  2、规划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世间善言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两晋南北朝时期,僧侣和道士就纷纷到远离城市的山水风景地带建置佛寺、道观,促成了全国范围内山水风景的首次大开发。可以说,名山大川中寺观建设的方法与理论,丰富了中国早期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思想。其中佛学思想的体现,对于现代规划中人文思想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寺庙的选址,多于风景优美、远离尘世的名山大川,有利于"正解佛法,远离邪妄贪欲","远离惟神惟我惟物等迷谬妄见",便于"慧命增上,道业早成"。从动静空间分区上来说,以"静"的空间为主,"梵刹"也意即"清净的地方",僧人的居住区、生活区、塔林等都为寂静禅林空间,便于修行,"得寂灭境,生死解脱,众苦云消"。

  在空间视域通道的开辟上,对景、借景的选取多为自然景观,或天空、山水、树木,而少世俗喧闹之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关系,以空明、清静之景,参悟证道,从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教还提倡"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佛寺平日一般都是开放的,每到宗教节日举行各种法会、斋会,更是吸引大量的民群,因此在环境处理上,必然会把宗教的肃穆和世俗的愉悦相结合考虑,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加明确,同时注重园林的经营和庭院的绿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析寺庙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
1、寺观园林风格独特,除了传播宗教以外,还带有公共游览性质。宗教目的旨在“普渡众生”,对来庙敬香游览者,不管其贵贱贫富、男女老少、雅逸粗俗,一概欢迎。因此,寺观园林具有适应最广大阶层游客观赏的景观内涵,最大区别于局限人观看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在众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开发,使得名山胜水和灿烂的历史文物荟萃在一起,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去饱赏其丰姿秀色。2、在园林寿命上,相对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着名寺观的大型园林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庙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3、寺庙园林在选址散布在广阔的区域,使寺庙有条件挑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其教义迅速为民众所接受,为文人所推崇,其佛理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出现,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佛教最终和儒、道两家三足鼎立,并驾齐驱。佛家文化曾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传统民间音乐五大类之一说唱音乐的确立就是以变文的产生为标志,而变文正是伴随着佛教教义在唐代的普及应运而生的艺术形式。在后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情况下,佛教音乐活跃于各个山林寺庙中,得到系统地发展。佛教音乐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还出现了僧人琴派。他们的演奏活动在各种文献中多有反映,如李白著名的琴诗《听蜀僧濬弹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外,白居易、孟郊...
· 园林规划设计中几个风水问题探讨
园林规划设计是房地产建筑风水全程策划中涉及规划的最后一环。也是可以对园区规划、楼座设计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风水问题进行有效修改的重要环节。因此,搞好园林规划的风水策划至关重要。天成国际景观结合多年的房地产风水策划经验,现就园林规划中当注意的几个风水问题分列如下,与业界同仁探讨。一、把握水系的策划原则。(一)曲水有情,环抱为上根据建筑风水学的基本原则,水以曲为上,曲水更具有聚气的效果,直流之水所聚集的能量要减弱。曲水还要分在曲水的哪个方向,一般来说,在水的内弯处为上,在内弯处的对面则不吉反凶。所以,在园区水系规划时,就应该将建筑规划在水系的内环处,形成所谓玉带缠腰的风水效果。(二)水系以动为佳有动感的水能量会更强。动感的水可包括:流水、喷水、跌水、涌水等,这几种水都可以,流水占的面比较大,影响的面也比较大,故要以环抱建筑为上;喷水、跌水、涌水等占的面比较小,影响也往往局限在靠近的建筑。原则...
· 浅谈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树叶、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其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随着城市绿化系统覆盖率的不断上升,园林植物废弃物的数量日益增加,如果任意处理,不仅影响城市面貌,而且还可能引起环境污染。本文在介绍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园林植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以期为园林植物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1.园林规划设计――循环利用园林植物废弃物的必要性1.1土壤改良的要求上海的土壤由于在漫长的形成期中,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土壤呈偏碱性,粘结度高,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成分缺乏,不适宜种植绿化。为了解决绿化建设用土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绿化建设大量使用外省市山泥,经过十多年的无序开采,江浙一带的山泥开采殆尽,目前已经大量使用黑龙江泥碳土,不仅价格昂贵、运输路途遥远,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 寺庙
建筑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寺庙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门为入口,如神道坊(寺庙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结界范围。门之后为神道,通往参拜之处。寺庙的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佛寺神的屋宇,有些则称为堂。一些规模较大的寺庙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有些寺庙周围会有寺庙林(日语:鎮守の森),本身有守护寺庙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类型与名称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的祠,如忠烈祠、名宦祠等。但一些祠所祭祀的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与民间信仰的结合,变成民间寺庙。寺院是佛教僧侣修行、礼佛的屋宇,“寺”原指官舍,如太常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方将僧人居所改称为寺或院,并随着汉传佛教传播,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用来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地藏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僧人(尼师)居住、修行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