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九)一白一黑一天地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2
转发:0
评论:0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九)一白一黑一天地,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九)一白一黑一天地。   黑白二字在中华文化的书法、绘画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九)一白一黑一天地。
    黑白二字在中华文化的书法、绘画、立象(太极)等方面,被运用的淋漓尽至,出神入化。白纸黑字,不仅墨分五色,刚柔、浓淡、燥湿,尽展宇宙人间万象,抒地势坤承载万物之德。而且通常被作为“底”背景用的“白”,在文化艺术里更几乎是无所不能的。那用处可不仅是“计白当黑”那么简单。
    其原因大概是
    1,“白”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关系至为密切。由于太阳的向背、阴阳,“白”构成宇宙、人生主要的一半。白天、黑夜把人的生命分作两半,白旦,人的新陈代谢加快,生存劳动加强,生活节奏加速,创造力出新。人们希望止住或追上太阳,多留些“白”,多干点活;而夜晚,黑甜一梦,养精蓄锐,基础代谢,生命活动放慢。所以黑白相比,人们更偏爱“白”。宇宙之半,白为阳,为天;黑为阴,为地。天遥地远,同为无限之象。不同其它杂色物象。《淮南子.原道训》谓: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也杂糅者也。
    2,“白”与道家哲学美学的“无”“道”“素”“朴”有相类之处。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是古代道家所谓‘和光同尘’的处世态度。”而在艺事上,白作为始基,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画;白手起家,为开创万物之首。运动发展过程之终,观其复则“恰如食尽飞鸟各投林,剩一片白茫茫大地到也干净。”故“虚室生白”呀,“白云观”哪,喜其朦胧缥缈意境。
    3,牛顿1672年提出:白色由七色光合成。故白为众色之合、为众色统一之基调。
    美国格式塔美学家阿恩海姆认为:“白色本身有独特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最圆满状态,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各种色彩加在一起之后得到的统一体;但另一方面,它本身又缺乏彩色,从而也是缺乏生活之多样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既具有一种尚未进入生活的天真无邪儿童所具有的纯洁性,又具有生命已经结束的死亡者的虚无性。”这多象中国人对“白”的说法和用法。
   《淮南子.原道训》谓:“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在现实与艺术中,白的作用可谓大矣:
    1,可表示光线:密云中一线白,可代表日、月之光;
    2,可表示远:远山无树、远水无波、远人无目,空白可表达时空距离远。
    时、空遥远的神韵美的效果,很可能是一种通过牺牲结构的清晰性,而逐渐获得简约美的过程。因为远距离,使知觉作用过程摆脱了外在剌激物的限制,仅仅按照自己的简化趋势自由地展开,呈现出意象中简约美的效果。眼睛从被观看的物体中接受到的刺激很清晰时,它就不容易被改造成简单的形状。反之,每当刺激力量很微弱时,简化的趋势就会极其显明的表现出来。使对象发生分离的方式,就成为简化的重要手段。阿恩海姆的这些研究成果,似可作为距离产生美的视觉心理解释。


    3,可作政治概念:一唱雄鸡天下白,光明,为世间之“正”;白色恐怖,黑暗,为世间之邪;
    4可表示轻蔑,“垂青”的反面就是阮藉的青“白”眼;
    5,可表示精神,北齐杨子华画马令人“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不用看体势,就双眸中那两点白,精光四射,已够令人惊疑的了;
    6,可传达力道,西汉漆棺彩绘云气异兽图,黄白光旋转天地;书法中“飞白”,颜真卿《刘中使帖》中的“耳”及蔡襄《尺牍帖》中“耳”字的长竖,都豪气贯胸。我在网上看到厉敬玉先生一幅《龙》字督炼天地,其飞白用法,有逾古人。
    7,能表达无限广廓宇宙天地,如马(远)一角、夏(圭)半边的画;及“计白当黑”的书法。黑、白意为对立统一、彼此和谐。书法源自黑的线条,也源自白的空间,是由黑线和空白共同谱奏的。笪重光讲“巧妙在于布白”(《书筏》)。美学家宗白华提得更高、更根本,他在谈到中国画的空白时说:“空白在中国画里不复是包罗万象位置万物的轮廓,而是融入万物内部,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的‘道’。画幅中虚实明暗交融互映,构成飘渺浮动的氤氲气韵,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空白)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空白乃万事万物包括生命生成、运动、发展之所,书、画生命流动之美,亦赖之以生。
    8,能传达花魂月梦人心:石涛《题白梅花图》:“白到疑似梦,月来倚枕静如空”
    9,能表达老年特征:白发、白眉;
    10,表示吉祥:《易.贲》“上九,白贲,无咎”。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患优,得志者也。”
    11,表示丧事:红白喜事,传统丧服;
    12,代表贫穷:一穷二白,“天寒白屋贫”;
    13,表高洁:干青云而直上,度白雪以方洁;
    14,晴空,长空,无限之宇宙:李贺:《平城下》:“塞长连白空,遥见汉旗红。”王琦汇解:“白空,塞外空旷之色,与天相连接之状。” 如《管子・心术上》所谓“天之道,虚其无形”是也。白与黑实际上就是古典哲学中的虚与实。虚实相生,反映着中国人的宇宙观。虚,即道家之为“道”,儒家之为“天”。
    15,表示心灵的空明虚寂:《庄子.人世间》谓:“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这里的“白”,所指其实是人的潜意识阈内;
    16,白色也称“素”,孔子所谓“绘事后素”,郑玄解释谓:“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孔安国谓:“以素喻礼。”唐张仲素《绘事后素赋》谓:“绘画之事,彰施于文。表其能,故散彩而设;杂其晕,故后素而分。”二说皆同于春秋末齐国之《考工记》“绘画之事后素功。”
    而到宋之朱熹则另作新说。谓:“后素,后于素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彩,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结论虽差不多,然对《考工记》理解却不同了。一为后素而分,一为先素为地。结合子夏“礼后乎?”之问,对于“礼”就有了两种理解。朱熹认为,礼并非根本,“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此粉素不谓礼,乃指礼后之忠信。全不同于“以素喻礼“之汉魏古说。郑玄、何晏们以“礼”为本,是孔子以前郑子产古说,朱熹仁内礼外乃儒家正统。值得注意的是朱熹这样两句话:“礼后乎?可谓能继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外)者能之乎?商、赐可与言诗者以此,若夫玩心于章句之末,则其为诗也固而已矣。”于倩盼、言意之外求美,朱熹这话,可就有点诗论的理论水平了。
    引注:
    黄宾虹老人于1948年8月15日在上海美术茶会上,作了《国画之民学》的演讲。其中说:“孔子所说的‘绘事后素’,也是讲绘画方法的。宋人解释为先有素而后有绘,以为彩色还在素绢之后。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那时代有色的绢居多,而且没有纯白色的绢,后来直到唐代,纸都还是淡黄色。‘绘事后素’的意思,乃是先绘彩色,然后再加上一种白粉,这和西洋画法相同,日本画也是如此。”
    从出土的有关情况来看,就是两汉时代的绘画,也大多绘于帛绢之上。盖古无漂白工艺,故帛绢皆有色也。用墨着色于色帛或色绢之上,色彩与底色会有冲突,难于统一,所以绘画事毕,用白色染其色帛或色绢,使“素为绚丽而增灿烂之光彩”也。又从故宫及其它博物馆修复古画的情况得知,色绢上画的背景,往往以白粉掩之,使画面更为绚丽。
    中华艺术本象起于黑白(阴阳),书法、国画、太极图成于黑白,天地、是非、正邪喻于黑白,岂可不谓之一黑一白一天地乎?
    最近cctv4文艺栏目标志的变化,很能说明一白一黑一世界这个题目。原先只是一滴黑墨汁滴入一碗白水中,扩散成一片云烟,慢慢散开。引人悬疑遐思。最近不知哪天,突然变成了宇宙生成图:散开的云气,飞驰交变,云龙变幻,地上衍生出孙猴儿般的中国功夫小子;云中穿出飞天般的航天器。而且公然揭破老底般的渗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两行大字。用以秒计算的短暂录象,衍绎了华夏三千年以上气化生成宇宙万物模式。《管子.醒云》f:“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有t生,ot死。”宇宙万物都是阴阳二气所生。《易经》与《老子》都是这样认为的。《易系辞上》里面有“一阴一阳之谓道” 《黄帝内经》也说:“一阴一阳为之道”;《老子》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滴墨汁,一碗白水。一黑一白一世界;一阴一阳象本原。央视某栏月题头,就以此演化了气化生成宇宙万物模式图。
   “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是艺术及传媒共同特征。万能的高科技:电视、电脑、手机之类,掌控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包括艺术。电脑的虚拟世界,凝聚了时空,消除了事物存在的古今与空间距离。解构了艺术神韵的距离美。青莲的“客散青天月”,老杜的“今夜~州月”,东坡的“千里共婵娟”,而今只需手指一点键盘,咔嚓一响,就可与朋友、妻儿、兄弟面对面聊上半个钟头。消解了游子思乡、柳岸送别的传统主题的情韵。“千里之外”,“无声黑白”,已不再是时空距离,而是情感距离。我小外孙女教我上网之后,墙上那幅手书联:一杯清茶,山高水远;半晌闲话,地老天荒。就暗然失色,提不起今古韵致。万能的主(高科技)啊,我究竟该赞颂现实中把月球还原成一个石蛋蛋,还是该抱怨你粉碎了我心中那位灵性深情的嫦娥?“神韵”中阴阳不测的“神”,被不断解体;然而“韵者,和也”的“韵”,似正方兴未艾。天地间的黑白、有无,还将在美与审美的人天和谐中,被深入探究与感悟。其目的在于,以求以美的规律,指导人类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一)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雪读土鲁番,使我联想起王御史劳边的大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苦命丫头香菱悟出这两句诗的神理,口里有说不出来的好处。两个比人都精的黛玉、宝玉,也只是默许而不曾直说其所以然。我今不揣鄙陋,且试为之通天地之情款,别无声之黑白。一,从主体视觉审美形式看,此对象结构合于完形心理学对视知觉“最简”、“最佳”结构要求,能得到审美愉悦。结构形式:从“图―底”关系看,大漠简化为底,烽烟为图,突显孤烟,烟直,亦为最求简。孤,空寂无物,背景为大寥天。直,视觉由底基向上无限延伸,径与天通。烟直成竖1,漠简取其平,为横一。一竖一横,烟与天地间形成直角,为视觉空间最简、最佳式样。第二句。长河,延伸大地,简化为平直,为底边、背景,突出落日。大河奔流而下,反衬圆日静穆庄严。落日,大而圆,亦视觉之最简美者。“视觉对圆形形状的优先把握,依照的是同一个原则,...
·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八)天地有情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八)天地有情说天地有情,是指山川日月,风花雪月,花鸟虫鱼皆为人类崇拜的灵物,劳动实践的对象,情感的载体,人类生存、生活中之密友。山形水势,风情雨意,鸟魄花魂,百万年下来,日久生情,天人、物我焉能无情?中国的文人学士,虽没能提出人与自然互为对象化的生成理论,然而却早两三千年就提出了二者的统一关系:情相感、声相应、神相通、势相倚(书画力律结构相同)、气相生、形相成的认识。皆可归之于“天人合一”。现从如下三点试谈一下:人与大自然神相通,情相依,体相合。一,神相通。寓人于物,寓物于人。涉及艺术美学形神关系。前者可归为人的自然化,后者为自然的人化。倘谓:“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蒹葭”、“蔓草”诗经时代,人与山水花草关系、情意尚处于隐而不显,朦胧、自在阶段,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则此等关爱、融和已清晰、明朗化了:寓人于物。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
·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七)天地动静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七)天地动静前面分述了“有情天地”与“无声黑白”。其实二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裂的。谓之“天地动静”吧。(一)格式塔美学家们认为,美与审美是离不开“力”的。�芍泄�的气论艺术家们,从曹丕到谢赫再到司空图,都强调气韵生动,生气远出的运动美。那么道、玄;释、禅们“一静了群动”(苏轼语)以静为美的艺术家艺术品中,是不是就排除了这种生命的流动美呢?完全不是。而只是用一种幽隐深沉的形式,充分表现出这种不动之动的气韵(即神韵)美。例如这个“一静了群动”的苏轼,其词却“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成了豪放派代表。艾略特曾说“式的花瓶,虽然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却在不断地运动着。”康定斯基认为它包含的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在我国书法、绘画艺术中,称之为“势”,此“势”,即由物所处的位置或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中外艺术家们普遍认为,这种不动之动的气韵,是艺术品的生命灵魂所在。按...
·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十一)一诗一画一枝花。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十一)一诗一画一枝花。一诗:唐金昌绪有首中国妇孺皆知的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好在:1,心怨嘴不怨,背面敷粉,以不怨为怨,怨深矣。可谓以无为有。2,以小寓大,大俗大雅。语言典型的民歌风;内容贪睡赶鸟,小事也;闺妇思夫,俗事也。然乞愿和平,天下大事也;独守空帏,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大大的雅事也。文人悲天悯民,附庸民歌,喜欢读它;政客们为附庸和平,唱高调,也读它;妇孺多情,附庸风雅,也喜欢读它。3,另外,开头与结尾两个悬念大包袱也极具特色。以隐曲之笔表达无形之情事,耐人寻味。可我这里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而是另一种写作手法:“圆”。词意连绵,每句之间首尾衔接,如谢眺谓:“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钱钟书先生曾说:“窃尝谓形之浑简完备者,无过于圆。吾国先哲言道体道妙,亦以圆为象《易》曰:“蓍之德,圆而神。埂薄薄“伯拉图比至人自足于宇...
·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二)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有情天地,听无声黑白(二)数点梅花天地心。三尺剑先生谓:康节先生有10首梅花诗,是预言诗。其解释各有不同。按老先生的思维逻辑,定会有独到的见解。请先生对第十首作一注解如何?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风尘先生:我与尧夫不熟,没喝过酒。倘谈梅花或梅花诗,我还能应付一二。谈梅花予言诗可真是勉为其难了。八年前我从舟山抱回东北一盆腊梅,明天就是廿四节的“大寒”了。枝头花蕾不是数点,而是数十点。今年春脖子短,春节前十几天就立春了。到那时,我的梅花就该开了:“虬枝铁干啸西风,香魂不染半点青。昨夜一树黄金梦,爆坠今晨满天星”。尧夫的“数点梅花天地春”,到宋末元初的翁森,作诗改成:“数点梅花天地心”。把“春”换作“心”,似更廓大不着痕迹,更富哲理。对邵雍但知他是北宋大家,经世大儒,《易》学大师,兼具宇宙意识与人文情怀大学者。朱熹吹捧他:“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