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雀蓝釉描金执壶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5
转发:0
评论:0
孔雀蓝釉描金执壶出土于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古河州一个撒拉族古村落,为元代景德镇瓷器。这个撒拉族村落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是一批土耳其人从西亚迁徙而来定居于此演变为今天的撒拉族,所以此地出土的文物都带有波斯异域特色,镌刻着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迹。“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的商贸往来时被带到中原并在元代民窑中陆续制作。“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展出的单耳执壶通体为翠蓝釉,釉上施金粉,描有穿花凤的图案。这应为当时贵族的酒具。据介绍,像这样的元代带有波斯文化色彩的景德镇孔雀蓝釉壶是罕见珍品。影青刻花大罐出土于甘肃天水,为元代中晚期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此罐体形宏大、鼓腹、圈足,通体刻有连枝花纹,上部刻有飞龙缠枝,釉色莹润,刀法熟练,刻工飞动灵活,胎薄质细。...

孔雀蓝釉描金执壶出土于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古河州一个撒拉族古村落,为元代景德镇瓷器。这个撒拉族村落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是一批土耳其人从西 亚迁徙而来定居于此演变为今天的撒拉族,所以此地出土的文物都带有波斯异域特色,镌刻着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迹。“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的商贸往来时被带到中原并在元代民窑中陆续制作。“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展出的单耳执壶通体为翠蓝釉,釉上施金粉,描有穿花凤的图案。这应为当时贵族的酒具。据介绍,像这样的元代带有波斯文化色彩的景德镇孔雀蓝釉壶是罕见珍品。

影青刻花大罐出土于甘肃天水,为元代中晚期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此罐体形宏大、鼓腹、圈足,通体刻有连枝花纹,上部刻有飞龙缠枝,釉色莹润,刀法熟练,刻工飞动灵活,胎薄质细。迎光观察半透明,强光照射似玉罐,器物通体开细片,施影青釉,呈湖水蓝色,积釉处微绿,自然、清新,显得格外高贵、雅洁。据鉴定为元代贵族盛酒的器皿,带有波斯异域风格。

石岭下彩陶大瓶首见于甘肃武山县城西约五华里处的石岭下村,距今约5500年,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过渡类型。此彩陶大瓶属石岭下文化的典型器物,出土于甘肃省永靖县,泥质橙黄陶,红泥底,黑漆彩,圆腹平底,主题纹饰为早期黄河流域的渔网纹,绘制精美,线条流畅。这是马家窑文化早期大型贮藏器的代表,表明当时农业定居生活有了进一步发展。

唐三彩回头马出土于甘肃天水,是甘肃本地烧制,极具陇原特色,有古陶的传统特点,古朴、圆润、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表现了唐代的风格韵味。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器的通称,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所谓的三彩釉,实际上是多彩,包括黄、绿、褐、蓝、黑、白等。此件唐三彩为唐晚期作品,釉色为黄、绿、白三色,色泽光亮精美,红泥胎质,为立马作回头状,动静结合,形态逼真。它不同于盛唐马的肥硕,而是突出了精干的形体,富有弹性的线条和传神的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蓝釉双耳壶
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此壶1998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唐代恭陵哀皇后墓中。盘口,细长颈,溜肩,肩部有两个细长弯曲状龙柄,龙嘴衔盘口,鼓腹,急收,小平底。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清新的纯蓝釉瓷器唐三彩是一种彩釉陶器,黄绿蓝三色,自然调渲流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但除三彩器外,仅施黄、绿、白、蓝、红、淡青和黑等单色釉者,也清新自然,颇具特色。七十年代在巩义市发现的唐三彩窑址中,就出土少量的单色釉陶器,这种纯蓝釉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恭陵出土的这件纯蓝釉双耳壶可能就是巩义三彩窑之单色釉产品。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蓝釉双耳壶
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此壶1998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唐代恭陵哀皇后墓中。盘口,细长颈,溜肩,肩部有两个细长弯曲状龙柄,龙嘴衔盘口,鼓腹,急收,小平底。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清新的纯蓝釉瓷器唐三彩是一种彩釉陶器,黄绿蓝三色,自然调渲流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但除三彩器外,仅施黄、绿、白、蓝、红、淡青和黑等单色釉者,也清新自然,颇具特色。七十年代在巩义市发现的唐三彩窑址中,就出土少量的单色釉陶器,这种纯蓝釉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恭陵出土的这件纯蓝釉双耳壶可能就是巩义三彩窑之单色釉产品。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白瓷执壶
釉色均匀纯净,洁白光润白瓷执壶1991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侈口长颈,短流,三股曲柄,肩部丰满,腹高而直,圈足。该壶器形浑圆饱满,胎质致密,除足部外均施白釉,釉子均匀纯净,洁白光润,为白瓷之佳品。唐代的白瓷器白瓷首创于隋代,成熟于唐代,唐人曾称颂当时制造的白瓷说:“大邑烧瓷轻且坚,好似美玉天下传。君家白碗盛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时白瓷的制作工艺可谓高超之极。然而,这件白瓷执壶虽也精致非常,但与美玉相比似乎还差得很远,可能是唐代平民所用之器,并非唐时白瓷烧造的最佳水平。唐代瓷执壶的用途唐代的瓷执壶出土不少,但其用途却有两种,可作酒器,也可作茶具。唐太和三年王明哲墓土的瓷壶上写有“老导家茶社瓶”等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壶上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泛花泛蚁”等题识,表明唐代瓷执壶分别可用为酒器和茶具,作茶具者叫茶瓶,作酒器者称酒瓶或酒注子。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白瓷执壶
釉色均匀纯净,洁白光润白瓷执壶1991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侈口长颈,短流,三股曲柄,肩部丰满,腹高而直,圈足。该壶器形浑圆饱满,胎质致密,除足部外均施白釉,釉子均匀纯净,洁白光润,为白瓷之佳品。唐代的白瓷器白瓷首创于隋代,成熟于唐代,唐人曾称颂当时制造的白瓷说:“大邑烧瓷轻且坚,好似美玉天下传。君家白碗盛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时白瓷的制作工艺可谓高超之极。然而,这件白瓷执壶虽也精致非常,但与美玉相比似乎还差得很远,可能是唐代平民所用之器,并非唐时白瓷烧造的最佳水平。唐代瓷执壶的用途唐代的瓷执壶出土不少,但其用途却有两种,可作酒器,也可作茶具。唐太和三年王明哲墓土的瓷壶上写有“老导家茶社瓶”等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壶上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泛花泛蚁”等题识,表明唐代瓷执壶分别可用为酒器和茶具,作茶具者叫茶瓶,作酒器者称酒瓶或酒注子。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凤凰纹瓷执壶
端庄古朴的执壶,展翅欲飞的凤凰此执壶1983年出土于湖南省望城县古城村,口沿外侈,筒状粗长颈,溜肩,长圆腹,平底假圈足,肩部一侧置八棱形短流,对称一侧置曲柄与颈相连。如此造型,端庄古朴,是典型的长沙窑执壶形象。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面开细小的开片纹,壶流下方的腹面有褐绿彩绘飞凤纹样,凤凰作回首展翅飞翔状。壶体纹饰用笔简洁,线条流畅,神态生动逼真,可见晚唐时花鸟画技之高超。在望城县古城村还出土一件与此壶形状相同的执壶,腹两侧绘红、绿彩写意纹样,被淡雅的青釉衬托,宛如空中的彩虹一般,煞是好看!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发明这两件执壶上的彩绘均为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创造发明。系先在器坯上用含铁的彩料勾画花纹轮廓,再用含铜的彩料填涂其间,最后施青釉高温烧制,烧成后彩画在明釉之下,晶莹艳丽,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艳丽奇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