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岳麓书院与长沙的历史文化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2
转发:0
评论:0
岳麓书院与长沙的历史文化,岳麓书院,因建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而得名。《方舆胜览》引《荆州记》称“长沙

岳麓书院,因建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而得名。《方舆胜览》引《荆州记》称“长沙西岸有麓山,盖衡山之足,又名灵麓峰,乃岳山七十二峰之数。自湘西古渡登岸,夹径乔松,泉涧盘绕,诸峰叠秀,下瞰湘江,岳麓寺、道林寺、岳麓书院皆在焉。”岳麓书院正式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设有讲堂、斋舍及藏书楼等,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张�颉对缆词樵杭恰吩兀骸跋嫖鞴视胁厥遥�背陵而面壑,木茂而泉洁。为士子肄业之地。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置,以待四方学者”。祥符八年(1015年)周式任山长时,宋真宗诏赐“岳麓书院”匾额,并且颁赐中秘书,“于是书院始闻天下,鼓笥登堂者不绝。” 

长沙旧属南楚之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民风和“西楚”相类似“其俗剽轻,易发怒”,并且“与闽中、于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隋书》也称:“其人剽悍决裂,颇同扬州。”在中原人看来,楚地长沙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也是恶劣和落后的,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到西汉中期,湖南农业还是“火耕而水耨”,且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说法。《史记・屈贾列传》也载:“贾生(贾谊)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方舆胜览》引《湖南风土记》称:“长沙卑湿,俗信鬼,好淫祀。”南宋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守道《赠了敬序》谈到二僧办学的用意时说:“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风化陵夷,习俗暴恶,思见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类”。由此可知,在唐末五代时,长沙仍然被认为是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民风剽悍粗蛮的地区。 

直到两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湖湘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岳麓书院的创建,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现任院长朱汉民指出:“湖湘文化至少包括两个层次,即思想意识、学术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文化和心理、性格、民风、民俗等社会心理文化。”并且谈到其渊源也有两个“一是南下的中原文化;一是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湖湘文化正是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重新组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湖湘文化具有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传统。湖湘文化的精英部分即是湖湘学派,或称湘学。指的是湖南地域中产生的思想学术,包括历代湘人所创造的学术思想,以及外籍学者在湖南所形成、提出的学术思想,其最早源于宋代湖南道州人周敦颐,正式形成于南宋寓居湖南衡山胡安国、胡宏父子。胡宏的弟子张�颍�更可称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正是由于张�蛘平淘缆词樵翰攀沟煤�湘学派的重心从衡山移到了长沙。长沙再度成为湖南的文化中心,湖湘学派也达到极盛。黄宗羲《宋元学案》中的《岳麓诸儒学案》所称“岳麓巨子”,如胡大时、吴猎、彭龟年、陆九言等都是张�蛑鞒衷缆词樵菏迸嘌�的著名学生。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的“朱张岳麓会讲”更使得岳麓书院名声大震。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这一时期的岳麓书院人文荟萃,“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弦诵之声洋溢于衡峰湘水”。 

在两宋时期,岳麓书院不仅是湖湘学派的重镇,而且在促进湖湘文化的发展,改变落后民风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北宋文学家王禹��在《谭州岳麓书院记》中认为,岳麓书院使湖湘之地由过去的荆蛮之地变而成为文雅之乡。称“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为潇湘,兹为洙泗;谁为荆蛮,兹为邹鲁。”《方舆胜览》引《王黄州碑》:“潇湘为洙泗,荆湖为邹鲁。”可以说,自两宋岳麓书院创立以后,长沙的历史文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岳麓书院所形成和衍射出来的文化风气的影响。岳麓书院的爱国传统和经世致用的学风既植根于古湖湘文化的广阔沃土,又开创了湖湘文化的新风气。岳麓书院自建成至今虽七次毁于兵厄,然其对长沙历史文化的影响却从未间断。 

“道南正脉”是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廷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而颁赐乾隆帝御书匾额。指岳麓书院对长沙历史文化中思想意识、学术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文化的重大影响而言;“潇湘洙泗”则指书院在对民风的影响而言。“道南正脉,潇湘洙泗”旨在从一个侧面展现岳麓书院与长沙历史文化演进的关系。“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岳麓书院文化精神历经千年不衰。岳麓书院已被视为湖湘文化的象征,成为长沙的文化圣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沙岳麓书院
1887年到1891年间,唐才常肆业于长沙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地理坐标(28°11′02″N,112°56′07″E)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
· 岳麓书院
历史前期(唐末至元代)朱熹画像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璿等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
· 岳麓书院与南岳忠烈词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
·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中的战斗机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
岳麓书院长沙的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即岳麓山的顶峰——云麓峰)。岳麓山的风景,以山腰的清枫峡最为吸引人。这里,古木参天,碧涧婉蜒,风光迷人,令人留连忘返。春天,枫林吐翠,诸鸟百啭;夏日,枫林一片葱茏,凉风习习(对于素有“火炉”之称的长沙来说,是难得的避暑胜地);深秋,枫叶由青变红,远远看去,深涧峡谷仿佛燃起一团团烈火;寒冬,赏雪寻梅,别是一番风趣。岳麓山的风光,以秋枫红叶最负盛名,可与北京香山媲美。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不少佳作名句。清代乾隆年间,在清枫峡畔建立了红叶亭。清代诗人袁枚路过长沙游览岳麓山,根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较之原名含蓄而别致得多。200多年来,爱晚亭历经沧桑,建国以后,经几次修缮,现焕然一新。此亭由四根红色圆柱支撑,亭外挺立四根花岗岩方柱,攒天尖顶,重檐四披;亭角高翘,如羽翼舒展;亭檐下窗棂玲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