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大明宫究竟建于何年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0
转发:0
评论:0
唐大明宫究竟建于何年,唐大明宫何时所建?历史的定论许有谬误?近日,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副主任高本宪副研究员

唐大明宫何时所建?历史的定论许有谬误?近日,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副主任高本宪副研究员撰文立说,对大明宫的初 

建史事进行了新的诠释,廓清了永安宫与大明宫的关系,订正了大明宫创建的时间,也对相应历史背景作了探讨。 

“永安”与“大明”并非一码事 

高本宪副研究员指出,现今的著述和工作资料,都称大明宫初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这似乎已成定论,从无人质疑。但经仔细梳理分析查对,这一说法明显有误。较早史籍《唐会要》记载:“贞观八年十月,营永安宫。至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至龙朔二年(682年),高宗患风痹,以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直观看此段文字似乎可理解为:永安宫就是大明宫,两者是位于同一个地点的同一个宫室,只是在营建过程中先后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宫名而已。但是,同样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却在“麟游县”条下记有:“永安宫在县西三十里,贞观八年置。”未提及贞观时期营造之事。两书所记使人产生疑问,会不会贞观八年太宗为太上皇李渊同时在麟游和长安各营造一所永安宫呢?应该说是可能性很小,或者完全没有可能。首先,贞观前期国家初定,百姓稍有休息,国库并不充裕,不会大兴土木之工,两处宫室同时兼营;其次,若在两地同时营造宫室且都称永安宫,既不合制度,也鲜见他例。 

高本宪认为,试将两条记载相互参照可重新理解如下:贞观八年十月,太宗在麟游县西三十里处为太上皇造避暑宫,称永安宫,贞观九年一月,放弃永安宫之工事,在长安另行营造新宫室,因将宫名“改名大明宫”。也就是说为太上皇营造的宫室,因改变了地点而相应改变了宫名,而绝不是将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这样理解既消除了疑点,又无悖于两书的记载,也与《会要》高宗龙朔二年“乃修旧大明宫”句相吻合。据此,初步证明永安宫和大明宫是两个独立的宫室,而非一个宫室的两个宫名。 

大明宫初建应为贞观九年 

贞观六年(632年)三月,太宗首次前往九成宫避暑,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时提出要为太上皇营造一所新宫室,“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太宗对此“深纳之”。此后贞观六年、七年、八年,太宗连续三年前往九成宫避暑,而太上皇不曾同行。《资治通鉴》说:“上(太宗)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显然是太宗每年前往九成宫时都请太上皇同住,但都因李渊不愿目睹隋炀帝弑父篡位之地而被推拒。如此,太宗才不得不考虑为太上皇另行营造避暑宫之事。 

《新唐书•纪》记:贞观八年“十月,作永安宫。甲子(二十五日),至自九成宫。”表明太宗在这年秋季结束避暑时决定在麟游县另行选址,为太上皇营造避暑宫,宫名定为“永安”,企望来年太上皇既能同来麟游避暑,又不必寝居他所厌恶之九成宫。但太宗回长安后,看到太上皇病情日渐加重,况已年届七旬,难耐颠簸之苦,显然不可能前往麟游避暑,又决定停止麟游永安宫的营作工事,改在长安禁苑中重新为太上皇营造一所如马周所言“以称万方之望”的新宫室,宫名也相应“改名大明宫”。这是贞观九年一月的事情。把《会要》、两《唐书》、《通鉴》的相关记载对照阅读,这段史实的前因后果就会清楚地显现出来。 

两宫为何混淆历代典籍误传 

高本宪论及,为何会出现将永安宫和大明宫两宫混为一谈的误传,实际上原因很简单:除去前述《会要》的转述容易引起误解外,唐以后的著述对唐代典籍在转引时任意增删或在转述时臆测而改变原意,是造成误传的问题所在。 

如《新唐书•地理志》、《册府元龟》及宋敏求《长安志》等,都将字句稍作改动,却更加混淆了两宫的关系,使不作深究的人上当。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相关语句也是对《长安志》等书内容的转载,并未查证其中的错误。宋《志》和徐《考》颇受今人看重,多作考订,其中错误难免误导今人。至于《通鉴》,干脆不提永安宫,直接说贞观八年“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太上皇清暑之所,未成而太上皇寝疾,不果居”。胡三省也附称:“永安即大明也。”这些记载都程度不等的有乖唐代史料和史实。但是《玉海》在转引《新唐书•地理志》文后,加注“又凤翔麟游西三十里有永安宫,贞观八年置”。或许王应麟已注意到此事有误。 

古之宫室有迹可寻 

高本宪论述,贞观八年太宗在麟游营造永安宫的具体地址,目前未见有田野调查资料发表,但《元和志》既说“县西三十里”,当是言出有据。查今麟游县地图,在县域有上永安村和下永安村的地名,两村位于永安河上游。他前往考察发现下永安村及附近分布着大量隋唐时代的建筑遗迹,当地村民也称此地即永安宫所在。下永安村距今九成宫镇整十公里,九成宫距老县城约五里,合计约二十五里,且古代道路里数应稍长,《元和志》所说三十里,也只能是概述。可见今下永安村不论地名、里数、方位、遗迹等,均与《元和志》所记之永安宫在麟游“县西三十里”的记载相吻合。 

早在隋代麟游已有一处永安宫,隋文帝在仁寿宫避暑时,文献皇后曾居此,“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甲子,……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隋永安宫是距仁寿宫不远的一处独立宫室,推测当位于今下永安村。由此说来,太宗为李渊营造的永安宫乃是在隋永安宫的基础上添建缮治而已。 

京师距九成宫三百里,出都城西行,至岐山,翻越箭括岭,再顺永安河北行,至九成宫,乃是隋唐皇帝前往麟游避暑的固定路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仁寿宫,置行宫十有二所”。永安宫作为距仁寿宫最近的一处行宫,也应该创建于此时。唐太宗营作此宫“以备太上皇清暑”,既顺道京师,又便于从九成宫来探视。 

多年来被学界所熟视惯认的史事,高本宪副研究员能敏锐地察觉其中疑点,给予逻辑缜密的解释,不失为有见地的新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墨家谜案:墨子究竟生于何年逝于何时?
关于墨子,我们只知道他是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人。关于墨子生于何时,死于何年,几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由于年代久远,以讹传讹,关于墨子的生死传闻就越加离奇而神秘。然而传说并非完全没有价值,或许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往往隐藏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1.墨子生于何年?关于墨子出生时的情形,元朝学者伊世珍在他的《琅嬛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警觉,生乌,遂名之。”这个传说并未提供墨子生年的有关信息,但如果进行另类解读,到很能理解墨子为何名“翟”(翟,鸟也,凤凰也)。关于墨子出生的时间,河南鲁山县赵村乡中汤村一带也有一个口述流传:墨子生肖属鸡,农历九月初八生。而当地有座红佛寺,寺中有墨爷庙,墨子塑像的发髻上,插着一只鸡毛,彷佛可以做旁证。山民每逢九月初八为墨子庆典生日,要举行坑染礼,跪拜礼,唱歌谣等活动。中汤村居民李玉堂、卫天明、张鸿禄、赵松昌、李忠贤等...
· 西北望长安之唐大明宫
��西北望长安之唐大明宫唐肃宗乾元元年春天,中书舍人贾至在散朝之后写下了《早朝大明宫呈两省诸寮友》一诗,当时的一些官员都和了这首诗,其中就有王维、岑参、杜甫。对于杜甫来说,写这种风格的诗并不在行,这里面不仅需要文采,更重要的是气质。“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气质,“昔配兵符去,今持相印归。天光临井络,春物渡巴山。”这是宰相武元衡的气质。而“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则是杜甫运命不济的写照。在这几首和诗中,王维诗的第二联写的很大气,那就是经常被后人用来形容盛唐气象的“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裳拜冕旒”。这其中的“万国衣裳拜冕旒”一句是王维化自己诗的旧句而成的,天宝年间他的一首诗中有“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两句诗。“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裳拜冕旒”描写的是唐朝大明宫大朝会时的情景。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东北角的龙首原上,是唐朝三大内中面积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宫殿群。唐...
· 大明宫简介: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的战乱。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
· 大明宫
历史沿革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唐太宗后为其父李渊在该地修建的夏宫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于潮湿,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当时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宫城丹凤门(复原)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
· 大明宫名的历史由来:大明宫为什么叫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隋朝皇宫大兴宫(唐称太极宫)之东北,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唐太宗建造初衷是为给太上皇李渊居住,以尽孝道。但大明宫未建成,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修建于是停止。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大明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大明宫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周长7628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