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代石刻道德经幢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2
转发:0
评论:0
唐代石刻道德经幢,老子,行李名耳,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被道教尊

老子,行李名耳,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被道教尊为经典。唐朝李姓皇室,尊老子李耳为其始祖,以此来神化李姓皇族,并借助老子思想以治民。唐太宗李隆基最崇道教,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玄宗当政时的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季正月,朝廷首次置玄学博士,每年都象科举中的明经科一样考试,推崇包括老子《道德经》在内的道家学说。就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初置玄学博士”的第二年,在此竖立了道德经幢。

据《天下舆地碑记》载,易县道德经幢于唐开元廿六年(公元738年)竖立在易县城西开元观,到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由知府张孝祥移于府治,后又迁至城内西南隅的龙兴观今址。龙兴观建于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是我国北方一处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

经幢高约6米,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除幢顶为青石外,其余皆为汉白玉制成。幢座为一石雕须弥座,高0.25米,直径1.1米,座下有方形平台,系后世补砌。幢身由两块白玉石雕砌而成,高4.29米,直径90厘米,平面为八角形柱体,每面宽40-42厘米不等。幢身上块自东面起由左向右正楷大字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18个字,占三面,下刻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十二月十四日唐玄宗颁发推崇《道德经》的诏书,对老子的《道德经》,要求“士庶家藏一本,勒令习读使知指要”。经幢下块各面依次镌刻老子《道德经》,共计81章,尾题“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仁琬奉敕立”,“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十月乙丑朔八日壬申奉敕建”。幢身上端有一石雕仰莲宝座,其上才为幢顶。

幢顶已有残破,原用一块巨大的青石雕成,高38厘米,为屋顶状,呈八字形,与幢身形体吻合,从八角平顶雕出八脊,脊间刻瓦垅,再下刻有檐板、飞檐和檐椽,角梁之下有一“一斗三升式”斗拱承托。整个经幢,亭亭玉立,造型既简朴,又典雅美观,屋顶状的八角形幢顶,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实例。

易县龙兴观道德经幢的经文,是按照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玄宗皇帝注本镌刻的。老子的《道德经》版本众多,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之前,易县石刻道德经幢,是校译老子《道德经》的重要实物资料。这是我国现存较好,年代较早,且形体最大的石刻道德经幢,虽有破损,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为了便于保护,1986年省文物局拨专款,在其上建六角亭一座,2001年上半年又重修了碑亭。

易县道德经经幢的经文,传说唐代书法家苏灵芝书写,可是遍寻幢身并无苏氏名款。经与易县现存的苏灵芝书写的《易州铁象颂碑》、《梦真容敕碑》相对照,其字体与经幢如一人手笔。由此断定,经幢实乃苏灵芝书写。苏灵芝,唐玄宗时任等仕郎前行易州录事,其书法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及诸家于一体,号称唐代写碑手。其字体工整秀丽,笔法流畅,对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易县龙兴观道德经幢,一直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先是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玄宗与道德经幢
河北易县,古称易州。城内,有道德经幢,八角柱体,刻了老子五千言,而且由唐玄宗李隆基所御注。老子姓李名耳,因李唐王朝与之同姓,便尊为始祖,并一封再封,“太上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简直无以复加,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攀宗认祖,主要还是为强化家族统治,使李氏江山永固。老子若地下有知,是否认可这后世子孙?当初,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不愿做周朝守藏之吏,便骑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强留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近来有学者依据楚简二千言《老子》,提出“两位老子,两类《老子》”之说,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过,有一点没有疑问,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曾问礼于老子,说“孔学本出于老”,并非信口而言、无稽之谈。老子告诉孔子:“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当时一定茅塞顿...
· 道德经幢与“道可道”・古易州景物散记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唐代不能算是道教的鼎盛时期,但被道教尊为始祖的老子在唐代却享受到了其他历朝历代都无法享受到的殊荣。唐高宗乾封元年加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至唐玄宗更是对老子大封特封,天宝二年封其为“大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又尊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至天宝十八年又改封为“大圣祖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为什么唐朝对老子如此的情有独钟,不惜血本的对其大封特封呢?因为李唐皇帝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的远祖就是大名鼎鼎连孔子都要向他问礼的老子,因为老子也姓李。同时唐玄宗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并刻石幢以传后世。不管唐玄宗说的有没有真凭实据,或干脆就是信口胡诌,但既然皇帝说了也就没人敢去认真,于是全国州以上的官斋内都竞相建起了刻有《道德经》的道德经幢。位于易州城兴龙观遗址上的道德经幢就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我国仅存的一座保存完好形体最大的道德经幢。据史料载,易县道德经幢始建于唐代开元26年。幢身...
· 浅析经幢和幢是有差别的
经幢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堵波中……若有�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
·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据《史记》说,作者为春秋时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子”。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东汉时,随黄老道的产生,《道德经》已演变为道教的经典,张陵、张鲁的天师道即以《道德经》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观点解释《道德经》。汉初对老子之书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亦无经的名称。晋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老子》虽然称为“太上玄元道德经”,但却无道经、德经或上经、下经名目,而仅称上篇、下篇。目前所见的《老子想尔注》六朝写本已残,但有“老子道经上”字样,由此可知此时该本已有“道经”、“德经”名目,但仍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西汉末杨雄已称《道德经》,但为数很少。三国时王弼注《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