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屈原的被疏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3
转发:0
评论:0
论屈原的被疏,屈原的后半生曾三次被疏、被放、被迁。屈原的被疏,大约是在楚怀王十四、十五和十七年

屈原的后半生曾三次被疏、被放、被迁。屈原的被疏,大约是在楚怀王十四、十五和十七年。此后,直至楚怀王二十五年,屈原还在朝廷,参与朝政。这说明屈原在怀王朝只是被疏,没有被放。放与迁都发生在顷襄王朝。放是放逐,斥逐,即逐出朝廷的意思,它是有期限的。到了期限,还可以回到朝廷。屈原和逐的地点汉北,期限为九年。

在《离骚》等诗中,屈原反复表示要以彭咸为榜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彭咸是什么人?传统的廉洁是王逸的殷贤大夫说。从朱熹开始,研究者们便对王逸注发生了怀疑,明汪青首先提出“彭咸即彭祖”的廉洁。在屈原的作品中,“彭咸”是一个艺术形象,屈原把彭祖及其事迹,糅合到“巫”(“巫彭”或“巫咸”)之中,成为他心目中的“彭咸”的偶像,一个亦人的形象。“从彭咸之所居”并非“投水自杀”的代名词,而是“跟着彭咸去隐居”的;意思。《离骚》乱曰:“国无人莫我知兮,双何怀乎故都要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解释为:“这个国家既然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我双何必怀念它呢?既然没有地方实施美政,我就要跟着彭咸去隐居了”,更符合上文贯下来的意思。屈原选择的隐居之地是当时僻远的南楚溆水之浦 ,他在这时过了大约五、六年左右的时间。他深入民间,考察巫风巫俗、整理、加工、创作了《九歌》、招魂、等独具沅湘地方特色的作品,写成了千古奇文《天问》、以及《涉江》、《桔颂》等骚辞。

但是,屈原的们并不容许屈原过这种相对平静的生活,屈原所作的抱怨朝廷的诗歌和平常的一些言论,也不可能不为楚廷所闻。“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迁”是迁徒,即将一个中族人原来居住的地方迁徒到另一个地方,是氏族社会中战胜的部族为了防止战败的部族在原地东山再起,构成对自己的威胁,将战败的部族整体迁徒到边远地方安置的一种刑罚。它是没有期限的,也不能再回到朝廷和原居住地。这种刑罚,被楚国沿下来,作为其对付同宗支系的一种办法。它的严厉的程度虽不及杀头,但对于一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部族来说,这种惩罚无异于宣告政治生命的结束。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部族的。历史上许多部族小国就是经由这一条途径逐渐消亡的。屈原迁徒之地在南楚的边鄙汨罗,即楚文王迁罗子国的旧地。对于受到迁徒的处罚,屈原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他决定以一死来表示对楚王命令的反抗。这种思想表现在他最后的诗篇《惜往日》、《悲回风》、和《怀沙》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论时政疏
张居正,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 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
历史上被人称为“宁邑二疏”的那就是疏广、疏受这一对叔侄。疏广出生时间不详,史书上对其记载,只知道他在公元前45年去世。而疏受的话,其生平更为不详,连他的出生和死亡时期都没有记载,其实这叔侄俩的事迹都差不多,有所相同。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两个从小都乐于学习,精通六经五义,先后都被朝廷征召为官,疏广先是做了博士郎,之后担任太子少傅,最后升为太傅。而疏受他在年幼的时候,就被举荐为贤良,征召为太子的家令,主管太子家中大小事务,为人十分恭敬,对礼仪等方面都精通,就因为日后跟汉宣帝的一次接触,就被升为太子少傅。叔侄俩共同服侍太子,传授其知识和为人之道,让太子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精通《论语》等名著,于是,他们就想告老还乡。于是,他们告老还乡的想法得到了汉宣帝的恩准,并赐予他们黄金20斤,而太子见自己两个师傅要走,追加赠予50斤,以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教诲。直到他们两个离开京城的时候,大夫和亲戚朋友都在东郭门...
· 屈原是自尽还是被谋杀的?屈原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屈原是自尽还是被谋杀的?屈原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关于屈原之死,真的是投河自尽吗?自尽的原因你是否清楚?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
· 屈原被流放到哪里屈原为什么被楚王流放
一生经历了两次流亡,这是要多不讨国君喜欢才会遭到国君的如此对待呢?到底屈原在朝为官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被楚王流放,而他的两次流放都去了哪里?这些问题历史趣闻网将一一讲解清楚。屈原被流放图片屈原被流放到哪里?屈原一生经历了两次流放,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04年,这一次他被流放到汉北,汉北就是汉水的上游,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境内。这次屈原在外流放了五年,五年之后又被楚怀王重新任用返回都城。可是回到都城之后三年,屈原又被流放了,这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屈原第二次流放的地点是江南的荒僻之地,据记载,他流放的路线是从楚国都城郢都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地区)、郢都的东门,再经过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今安徽青阳县)。比起第一流放,第二次被流放的时间更加长,而途径的路线也更加艰辛,前前后后共历时18年。屈原被流放就是因为不被国君重用,可是...
· 《论贵粟疏》原文翻译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翻译赏析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