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1
转发:0
评论:0
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德化瓷从宋代开始发展到明代未期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胎质细润、釉色纯净,还是器物

德化瓷从宋代开始发展到明代未期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胎质细润、釉色纯净,还是器物的造型、雕塑的技法,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工匠们利用本地瓷土的自然优势,在烧制生活器皿的同时,精心设计、创作雕塑艺术品,把德化窑的工艺技术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由于政治的需要和民间信仰的逐渐兴盛,以佛教道教为题材的壁画、石雕、泥塑、木雕、金银铜铁造像工艺日趋发达。在德化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就有著名的庙宇十多座,出现了一批绘画大师和雕塑名匠,如《德化县志》载:“明,纪廷圣,西关外人,工书法,善画佛,写大士影妙相庄严,曲肖慈悲三昧,远近争宝之。”各种佛事创作活动盛行,各类绘制工艺融合贯通,使德化明代瓷雕技法日臻成熟,并形成许多优秀的艺术流派。最著名的瓷雕艺术家有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精湛的技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近现代著名瓷雕艺人苏学金(号蕴玉)。许友义(号云麟)等等,在雕塑艺术风格上都深受影响,留其遗风。

一、瓷雕的内容和题材

德化瓷雕的题材除反映与百姓生活有关的动物、植物等形象之外,更多的是独立的人物造型形象,其中以佛教和道教人物题材居多。如动物有狮、马、昆虫等象征吉祥辟邪器物,期望上苍保佑众生,风调雨顺,给生活增加了不少情趣。人物题材,如观音、达摩、如来、弥勒、罗汉、以及道教题材中的神仙故事、八仙人物和民间信仰的诸神,如土地神、文昌帝君、妈祖、关帝等等,另外还有李白等历史人物故事,或坐、或立、或卧、或群聚等型态迥异,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瓷雕题材以佛教道教人物最多。最著名的代表作,如观音,亦称“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佛教菩萨因其主张普渡众生,不分贵贱贤愚,被尊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太宗李世民时,避太宗名讳,故改称“观世音”为“观音”。其形象初为男身,元代以后渐成女身,成为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由于观世音在民间的广泛传颂,自然就成为艺术品的塑造对象。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塑造的白瓷观音形象,造型多样,其中有一尊现存广东省博物馆的观音坐像,高22.5厘米,左手持经卷,姿态随意地倚坐在山石之上。她略微俯首,面容清秀,直鼻小口,双目微合,形貌极为慈祥、安然。头挽高髻,一身素装,长衣广袖垂于盘曲的左腿之上,赤裸的右足由衣裾下半露出来,将两手随意地放在竖起的右腿膝上。这种半趺的倚坐姿态,与一般佛教造像中的倚坐形像不同,姿态极为自然悠闲,衣装疏朗流畅,肌理质感特别强,并不象其它菩萨那样过份裸露躯体。在袒裸出的前胸处饰有一朵宝相花,净洁的基调中,增添了几分灵巧与华美感,可以看出德化白瓷塑像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图一)又如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渡海达摩立像,高42厘米,胎体厚重,清白坚实,通体施白釉,釉面纯净莹润,呈象牙白色。脑袋如冬瓜状,头颅及前额隆实,浓眉大眼,嘴角、两腮及下颌缀短髭须,眉毛髭须皆卷曲,头脸清奇癯烁,五官紧凑,双耳下垂几至肩部,容貌威严,身材伟岸,赤足立于海涛之上,为来华的圣僧形象,身段、气势、衣褶及海浪均与渡海观音立像(何朝宗作品)造型极为相似,但腰圆背阔较观音雄浑、矫健,且无璎珞串饰(图二)。

▲图一  明德化窑观音坐像

▲图二  明德化窑渡海达摩立像

二、雕塑技法及特点

根据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的作品分析研究,明代瓷塑人物的制作特点是以模制为主,兼有少量手工捏制。其特点如下:

1、制模为范:先由艺人参考被塑造对象的样品或画稿进行构思设计,并以泥土做成一定规格的实心主体样品,冉根据坯体脱模的需要分解为多个部件,一般分为头部、身部与底座三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作前、后片块;然后以纯净粘土制作成模,模与样品部件开脱后清除模中余泥杂质,经修整后,人窑烧成工具陶模,俗称土模。

2、压坯成型:制作坯体的瓷泥压坯前充分陈腐匀细,并加以打炼,以消除余泥中的气体,增加分子结构均匀和紧密度,提高粘性和可塑性能,并可减少烧窑过程中产生变形、开裂等缺陷,增强其半透明度。部件压坯时,把瓷泥投入洁净的土模中,推挤压迫均匀,剔除多余的坯泥,待稍干离模脱出。

3、整修粘合:对脱模后的各种部件进行修整,通过粘合复原为主体,再修整,最后接上手、足及附加饰件,形成完整的形象。

4、精雕细刻:主要是剔除部件上的多余泥料,注重衣纹、五官、手脚、毛发等,力求精细。修整后进行擦水,即用软湿布擦坯,使之利于各部件粘合和雕刻,擦水须贯穿于整修工艺的全过程。最后必须推光,推光的工具俗称“利子”,对坯体表面所有线条接缝处及光面进行精工推压刮削,要求用刀均匀,深浅适度,流畅自然,表面不留痕迹。

然而,更具有德化瓷雕塑特点的是头部和手部与其相粘接的方法。即头部下端做成呈实心圆柱状,插入颈部开口处,粘合处用瓷泥填实,然后进行修整。手臂上端做成实心圆柱状插入袖口,粘接法与头部相同。

此外,还有捏塑成型的作品,一般见于小件器物。除人物作品外,也有动物或植物类的供品、小玩品。作品上釉烧成后,由于火温热胀冷缩的原因,在胎体特别厚的底座、背部及内壁部可能造成一些窑裂现象,但并不影响其作品的整体艺术造型。

明代德化地区的工匠们,由于他们的匠心独具,使得他们的作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瓷雕作品,如景德镇窑的影青观音,龙泉窑的青瓷观音,漳州窑的米黄釉观音等,不难看出,德化窑的白瓷雕塑更富有生命内涵和艺术价值,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综观德化瓷雕艺术,在选用材料、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比其它地区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生命力和历史研究价值。具体表现为:

1、胎釉质量优良,说明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作品形体厚重,釉面滋润。少见瑕疵、大件作品不多,追求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

2、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在中国封建时代人物雕塑创作中,在无人体模特儿可供参考情形下,一代大师何朝宗能够如此精确地把握人体各部位比例,得益于他长期观察和细心揣摩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形体,并吸取了书画人物作品和民间石、泥、木各种雕塑工艺的精髓,从而达到了人们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3、擅长把握刻划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尤其是观音像的脸,丰腴、慈祥,人物的形态刻划生动准确,以犀利流畅的刀法表现衣褶、纹理的层次及深浅变化,正所谓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韵律。由于做工严谨,人物的塑造具有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德化瓷塑在中国瓷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由于历代德化窑瓷器的大量外销,同时换取大量外来资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到了明代中晚期德化瓷业也日益昌盛。明代德化工匠们独辟,塑造了一批神仙人物造型,在国际市场上深受赞扬,享有“东方艺术”和“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之誉。其作品畅销东南亚国家,一部分流散到日本和美国。至今在国内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厦门南普陀寺和泉州文管会等单位,都有德化窑雕塑瓷的优秀藏品。在西方国家,德化明代工匠何朝宗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陶艺家、雕塑家,其作品被争相收藏,以至出现除真品以外,形神逼真的赝品也成为收藏品。从历史资料可见,德化瓷器输入欧洲时,便得到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对福建德化的瓷雕作品青睐有加,被视为珍贵财富而备受推崇,从王室贵族到庶民阶层都热衷于收藏。欧洲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家都珍藏德化窑瓷雕作品。德化瓷雕的艺术成就,不仅收藏界享有盛誉,对后来的艺术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确立了其在中国陶艺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德化瓷雕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以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利用自然材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艺术创造才能,成为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立足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用纯朴的艺术语言和独到的审美意识,通过“瓷雕”技法,去刻划塑造对象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形成与众不同的美学理念,开辟了瓷雕艺术的崭新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闽文化—工艺美术—德化瓷雕塑工艺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德化瓷雕塑,一种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种是将泥塑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以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瓷雕塑始于宋代至今从未间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在明代,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包”、“东方艺术珍宝”,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晚清以后,德化瓷雕塑业每况愈下,但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持从事瓷雕创作,其作品还在、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瓷雕塑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何派的风格,并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雕塑艺术世代相传,绵延兴盛。自宋代以来,德化瓷雕塑一直是我国对外的重要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外销,对制瓷技术在国外...
· 沈氏家族坚守百年的剪瓷雕艺术
闽南人常说:“厝顶有戏出。”戏是什么?为什么厝顶会有戏出?这就要说到剪瓷雕。剪瓷雕是一种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厝角、檐下照壁等的建筑装饰艺术,是闽南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把造型独特的铁钳,一张一合,剪出了缤纷色彩,剪出了一番奇特的意境,也剪出了闪耀于闽粤台三地的艺术奇葩。诏安沈氏艺圃家族是闽粤一带最大的剪瓷雕家族,历经百年,至今已传承五代。2010年8月,沈振祥、沈振泽、沈振南三兄弟被选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诏安剪瓷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沈氏艺圃开始申报“诏安剪瓷雕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藏在老辈留下的白描图纸中沈振泽是诏安沈氏艺圃第四代传人及现任掌门人。来到陈氏祠堂,笔者被挂在墙上的一幅名为《梅占新春》的艺术品所吸引,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幅画,走近细瞧,才知道它是一个立体的工艺作品。作品上展翅起飞的雄鹰左翅膀从墙面伸出来,用手一摸便能感...
· 德化县
历史沿革唐光启二年(886年),王信臣克泉州,其弟王审知创立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以永泰县归德场置德化县。宋代属泉州,元代属福建行省泉州路。明朝属福建省泉州府。清雍正时改属永春直隶州。1950年10月划归泉州。行政区划辖10个镇、8个乡:镇: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乡:盖德乡、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地理以中低山地为主,最高峰戴云山,海拔1856米,位于县中心。交通203省道206省道泉南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在建)经济主要以陶瓷出口为主,经济产业较为单一,德化丧失了很多经济亮点,近年来随着政府将绿色生态作为一个卖点,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文化教育风景名胜戴云山:现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岱仙瀑布九仙山:在赤水、上涌、大铭三乡交界处,海拔1658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历
· 明代戏剧艺术
明代戏曲演出的长期繁荣,为文人创作剧本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因此,明人的传奇和杂剧创作都达到了极度兴盛,无论是作家和作品的数量都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近人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里收录了明传奇950种,作者姓名695个,《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里收录了明杂剧900种,作者姓名312个(与传奇作者多有重复),这还不是它们的全部,其中有不少遗漏的。至于明人剧作的传本,根据《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1961年版)所收目统计,共有传奇234种,杂剧109种(脉望馆本不计),这数字当然不全,因为不包括单刻本。明代前期的传奇创作,作者寥寥,但却有两部对后世产生不好影响的作品,一是邱F《五伦全备记》,一是邵粲《香囊记》。前者描写慈母孝子节妇,充满道学家口吻,把高明写戏要宣传风化的观念加强到完全不顾艺术的地步;后者则“以时文为南曲”(明・徐渭《南词叙录》),...
· 王德化
参考书目《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一宦者列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