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医美容-中医论治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5
转发:0
评论:0
中医美容-中医论治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性病变,病毒可侵犯心肌与间质,也可侵犯心脏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性病变,病毒可侵犯心肌与间质,也可侵犯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所以在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由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低下,许多患者迁延为慢性,遗留下各种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有时表现为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有时表现为快速心律失常,如窦速、室上速、快速房颤,以及在心率增快基础上出现各种早搏(不包括正常心律出现的早搏和窦缓出现的早搏)。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这类快速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规律性,临床治疗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心律失常,试论述如下。

1�“毒”“瘀”是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的主因,“虚”是次要因素

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是一个标实本虚,病因错综复杂,病机多变的疾病,标实为主,本虚为次,标实上表现为“毒”和“瘀”。

1.1�毒热郁伏

温热毒邪侵犯人体累及于心,日久不愈,或反复感染病毒,毒热之邪郁伏在体内不能透达,扰乱心律,造成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有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长时期的低热。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可能病毒已不存在,但由于免疫变态反应的存在,也可使内热产生,形成持续性的心肌损害,这种持续的免疫变态反应,也可以看作毒热郁伏。

1.2�湿毒郁阻

毒热之邪侵犯人体,迁延日久,不仅累及于心,而且影响脾胃转输水谷津液的功能和肺的肃降、通调三焦水道的功能,导致水湿内郁,与热持结,热增脉率,湿扰脉率,造成各种快速心率失常的发生。

1.3�痰热郁阻

毒热久伏体内,心阴损伤,内热炽盛,炼液为痰。痰多是在内热基础上产生的热痰,郁阻在体内顽固难祛,导致了快速心律失常的顽固难愈。

1.4�瘀阻心脉

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迁延不愈,心脏反复受损,病变可涉及心脏与间质,也可涉及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形成的修复疤痕常瘀阻心脏的节律与传导系统,成为心律失常发病的基础。

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的“虚”主要表现为气虚和阴虚,邪热久稽于心,煎灼营血,使心阴耗损,内热炽盛,导致心律增快。热毒损气伤阴,气虚不固,阴伤内热,也可以造成窦速、室上速等快速心律失常。从临床上看,患者往往体质较差,特别容易感冒,而外感后又会加重或引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在化验检查中也可反映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活力降低,α干扰素效价低下,e花环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中总t细胞、t辅助细胞及抑制t细胞低于正常,虽然化验检查中可出现上述“虚”象,但辨证治疗不应把化验检查中的免疫功能降低,作为中医“虚”的依据,“毒”“瘀”仍是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根本,气虚阴伤是次要因素。

2�治疗关键在于清化痰热湿瘀

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的“热”多表现为内热。毒热郁伏于体内,单纯的清热解毒药物难以奏效,若毒热燔灼于内、耗伤心阴,表现为低热时愈时发,心悸气短、舌红苔黄、脉数急者,宜在清营养阴的基础上加透达邪热的药物,如选清营汤加白薇、青篙、银柴胡等。注意养阴药宜多用清淡,少用滋腻。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一靠清热养阴药清除体内毒邪作用,二靠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加用收敛镇悸的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紫石英等;兼挟湿邪,表现为舌红苔白,不欲饮食者,酌用菌陈、薏苡仁、龙胆、滑石等清热化湿、利湿;兼挟痰热,表现为胸闷胸痛,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者,宜加用瓜萎、浙贝母、竹茹、竹沥等。

湿热郁阻心脉,造成心悸心脉紊乱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恶心,不欲饮食,低热长期难愈,舌苔厚腻,或黄或黑,脉滑数或细数者,治疗重在清化湿热,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之类;湿邪重热象不重者,多用淡掺利湿如茯苓、猪苓等,或芳香化湿如佩兰、藿香之类,酌用通阳,使湿邪随而去;湿热胶结、顽固不化,过分清热利湿则阴愈伤而热难除,此时宜权衡湿与热的程度,把化湿与清热有机结合,可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用茵陈、黄连等药物;舌苔黄干,长期运用清热化湿而不能祛,数疾紊乱之脉不能复,可在清热化湿之方中酌用一二味甘淡养阴药,冀水液润湿热日久之化燥,达到清化湿热郁阻之目的;对于湿热郁阻的快速心律失常,宜选用清热化湿的莲子心、黄连、茵陈、苦参、苍术、防己等控制快速紊乱的心律。

慢性心肌炎痰热郁阻造成的快速心律失常,临床上多见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头重身倦,痰多咳嗽,舌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或细涩数结代,治疗选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之类。慢性心肌炎病程较久,痰热常郁阻在内而难除,清化痰热要注意开结,如在方中加用浙贝母、石菖蒲涤痰开窍、散结的药物,达开化痰郁之目的,控制心律失常,可在处方基础上选用既有祛痰作用又有调整心律的磁石、礞石、山豆根等药物。

瘀血阻滞在痰热、湿热、毒热任何证型的快速心律失常中都可见到,心血瘀阻可以造成胸闷胸痛、后背疼痛,舌质有瘀斑,或舌质紫暗、淡暗,心血癌阻是导致脉律紊乱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任何证型中,有瘀血证象都可以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但宜选偏重清热凉血的活血化瘀药或苦寒的活血理气药,如赤芍、牡丹皮、仙鹤草、积壳、旋覆花等。

3�治疗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既要符合辨“病”,又要符合辨“证”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许多中药都有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但临床选用时既要符合“病”又要符合辨证要求,若单纯依靠现代药理研究,不区分病机,在处方中堆积抗心律失常药,不会取得好的疗效。

毒热郁伏造成的窦速、室上速、快速房颤可选用莲子心、山豆根、黄连、生龙骨、生牡蛎等,窦速伴有各种早搏者,可加用苦参;湿热郁阻造成的窦速、室上速,及窦速伴有各种早搏可选用苍术、防己、茵陈;痰热郁阻造成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清半夏、石菖蒲等;毒热郁伏,湿热郁阻,痰热郁阻所造成的快速心律失常,都可以并发痴血阻滞心脉,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所以既能抗心律失常,又能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在临床上是最合适的选择。如快速房颤、窦速伴各种早搏者可选延胡索、郁金、丹参、葛根等,室上速、窦速可选用赤芍、仙鹤草等。

酸敛心气、镇惊潜阳的药物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如炒酸枣仁、五味子、赤芍、白芍、生龙骨、生牡颇、磁石、珍珠母、琥珀等,但临床一定要符合辨证选用。

总之,慢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以清内热、解瘀毒为根本;有湿者,或化或利;有痰者或化或开,有瘀者或活或通,阴伤者务求清淡甘润,防止滋腻助痰湿生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美容行业未来的强势主流――中医美容
进入21世纪短短的二三年间,中国专业美容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就美容近几年内诸如“基因美容”“中医美容”“医学美容”、“香薰美容”、“纳米美容”等等概念的对于大家来讲并不陌生,这些美容项目中中医美容的发展十分惊人2000年以来中医学已运用在美容界中更广、更深的领域,例如:中医按摩、刮痧、针灸、耳部全息疗法、足部全息疗法等等均来自中医理论。在市场上各商家、美容院大家都在或多或少的应用并转化成经济效应,有关权威人士明确指出:本世纪初中医美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将为研究、生产、营销单位带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我国传统民族产业的竞争力。中医美容的发展能有这么大的飞跃可以说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历史悠久,实践丰富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的人反复运用、筛选,日臻完善。其精华将为现代中医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药物及自然方法。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
· 中医文献--《治百病方》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了一座墓葬,经研究鉴定,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年长的医生,其时代当是东汉早期,共有92枚手写医药简牍,初名《武威汉代医商》,但是因为简牍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于是改名为《治百病方》。《治百病方》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疾病。记述了咳嗽、哮喘、伤寒、诸癃、血瘀、目疾、齿痛、耳聋、伏梁病、溃疡、出血、痹证、久泄、不孕症;大麻疯等病证的病因、病理、证侯。所载药物近百种,其中植物药63种、动物类药12种、矿物药16种,酒类等液体药物9种。这些药物有69种见于《神农本草经》,有11种见于《名医别录》,还有20种未见于其它本草书记载。书中还记述了药物的炮制,以及汤、丸、膏、散、醴、滴、栓等不同的剂型,共有医方36首、有的方名标明是“公孙君方”、“建威耿将军方”、“东海白水侯所奏男子有七疾七伤方”等,概为传方人姓名及官职。在服药时间上,有饭前服、早晨...
· 论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哲学
中医药学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属性于一体的医学体系.探讨中医药文化与哲学的意义就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发展中医药学.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用西方的文化认同审视中医药学是不客观也是无益的,从根本上说是不能发展中医药学的,因为它首先是把中医药学放在了是否科学的角度上来分析与解读.只有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文化核心,才能清楚地解读中医,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
· 中医文化―粢饭团治“怪病”
清代初年,江苏出了一名医,名叫叶桂,他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勤奋好学,且先后拜了十七位名医为师,广取各家之长,自成一身,成为中医温病学的奠基人。话说某年盛夏的一天,叶桂被南京以铁公鸡著名的大官僚吕维其请到家中,原来三四天前吕大人的儿子嫌天气太热,就独自一人来到后花园荷花池边乘凉,躺着躺着,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一觉醒来,便觉得周身奇痒难忍,浑身上下碰到哪儿哪儿痛,连衣服也穿不得。叶桂仔细地诊视了病人,发现周身不红不肿,不寒不热,脸色如常,饮食照旧,脉象平和,不像是脏有病。于是叶桂来到公子乘凉的地方,但见池中荷花点点,绍波荡漾;池边碧柳成荫;叶桂仔细地看了柳树和地面,心中似有所悟,旋即回到房中为公子开方。方中写道:“白糯米三石,洗净蒸熟,做成饭团,连做三天。”并解释说:“公子之病,乃是在身,需用粢饭团方可驱逐。驱邪之法,当在南京最热闹之处,设摊发放饭团三天,凡衣衫褴褛者,每人发放四只。”吕维其一听...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白芷止痛又美容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白芷,又名香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临床常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如慢性鼻窦炎患者可取白芷30克,苏梗30克,薄荷30克,苍耳子30克,辛荑30克,熏蒸,以鼻吸收热蒸汽治疗鼻窦炎,每天闻熏2~3次,每次20分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