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谈古色古香的扬州牌坊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4
转发:0
评论:0
谈古色古香的扬州牌坊,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纪念性、装饰性建筑物,多为四柱三门的门洞式结构。

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纪念性、装饰性建筑物,多为四柱三门的门洞式结构。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在中间匾额上刻写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习惯上,人们把简朴一些的叫做“牌坊”,豪华型的当然就被称为“牌楼”了。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按照建筑地点的不同,笔者就几处具有代表性的牌坊作一简要介绍。

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它属于建在庙宇寺观前的一种牌坊,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大明年间,唐朝时因出了东渡日本取经的著名高僧鉴真而名扬天下。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建于陵墓祠堂的牌坊也叫“陵门”。耸立在北京市昌平县明十三陵前的陵门,是六柱五间十一楼的彩绘超大石坊,为全国现存最大的石牌坊。而我市北郊雷塘隋炀帝陵墓前的陵门,因为隋炀帝杨广身上承载的千载骂名,他的陵墓显然与明代皇家陵墓不可同日而语,但却也决不显得寒碜。尤其是那四柱三门的标准石坊陵门,和门楣上“隋炀帝陵”四个大字,让人依然能感受到一种皇家气派。但这座牌坊孤零零地直立在夕阳下空旷的广场中,则更多地给人一种凄楚苍凉的感觉,令人耳边情不自禁地响起唐代诗人罗隐“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的诗句。

蕃�观就是琼花观,因为曾经种植被誉为“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而成为江淮一带著名的道观。因为琼花附带了一系列神奇的传说,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使不少老百姓只知道琼花观而不知道蕃�观的名字。蕃�观前也有一座石牌坊,乃是明代时所建,它的特点主要在左右两根石柱上。该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象征着月亮。据说,当年宋徽宗曾钦赐“蕃�观”匾额,不过,现在门楼中间所嵌石额“蕃�观”三个大字,则是由清代名士刘大观所题。

而东关古渡西侧的牌坊显然是属于在桥梁津渡前建立的一类牌坊,它与如教场北侧等在街巷道路前树立的牌坊有非常类似的地方,就是它的高大挺拔,气势非凡。加上它们耸立于古城著名的历史街区,而更显其古朴、典雅、凝重,似乎是在默默中诉说着扬州城所经历的历史风雨。

当然,汶河北路现有的那座以北京牌坊风格制作的“皇宫广场”牌坊,虽然也具有凝重粗犷,色彩鲜艳,高大华丽,京味十足的特点,但它突兀地矗立在那里,的确与扬城建设秀丽精巧的风貌不太协调,所以最近要拆除它并再原址重建一座与周围环境风格协调一致的江南苏式、徽式牌坊,也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除了上文所述及的扬城现存的几座牌坊外,古城周边还有瓜洲古渡、高邮文游台、仪征森林公园山门等各具特色的牌坊,它们已经作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而成为城市的象征和代表。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历史上曾很知名的牌坊已经毁圮不存了,但人们对其中所包含的那些旧闻轶事依然情有独衷,于是便将它们在地名中保存了下来,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似乎还能从牌坊巷、沙牌坊、大儒坊、毛牌楼这样的街巷名称中,依稀寻找到当年的某些牌坊故事的影子。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的首批项目,为了对市区重要地段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恢复,我市计划今年年底前在石塔寺等古迹、景点处重建五处牌坊。在石塔寺附近已经建起的那两座古式牌坊,就是其中之一。市民纷纷为其定名献计献策,足以证明市民们对牌坊重建的支持和关心。不久,在石塔寺西侧、毓贤街、皇宫街的西入口处、市民广场(过去的三元巷)附近、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大门前,五座重建的牌坊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无论是豪华明丽如《红楼梦》中为元妃省亲而建的“省亲别墅”牌楼,还是高耸阴沉如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中所记的浙江乡间妇女贞节牌坊,当年那些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的东西都绝不再是今日我们重建牌坊的目的。为重振文化名城昔日曾有的繁华、烘托重点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风貌,而恢复重建如牌坊之类的人文景观,则将是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一个较好的解读和展示。

绿杨城郭中因为增添了许多古色古香、宏伟壮观的牌坊,必将更加显现出古意幽幽、画意浓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谈小莲庄牌坊与牌坊艺术
水乡古镇南浔迎来游人如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莲庄是人们首选的去处。那里楼台亭阁、曲径长廊、假山莲池,美景可人,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然而更使人流连忘返的,当属耸立在家庙前的东西两牌坊,其恢宏雄伟、气度不凡;雕琢精美,造型生动,既是建造者刘氏的一种精神象征,又是一份前人留下的、随着年代推移将愈见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吴荣方先生在《小莲庄的园林建筑》一文中对牌坊作了十分专业的描述:用青石雕刻……四柱五楼,单檐歇山顶,顶部雕出简板瓦陇,正脊两端雕龙吻,垂脊雕走兽,正楼额坊上悬雕龙牌匾,上书“圣旨”两字。这一段文字虽不长,但涉及到不少专用术语。下面我想就如何欣赏牌楼艺术谈一点学习体会,与读者诸君共勉。牌坊俗名牌楼。他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钦定祭天先祭灵星。至宋仁宗时,筑郊...
· 古色古香
【成语】古色古香【成语】古色古香【拼音】gǔsègǔxiāng【解释】香: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形容器物、书画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致的色彩、情韵。【出处】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 古色古香
古色古香古色古香古色古香的意思古色古香是什么意思古色古香什么意思古色古香的近义词古色古香的反义词古色古香的拼音【成语意思】:(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用法分析】:古色古香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形容艺术品等。【成语来源】:宋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ǔsègǔxiāng【英语翻译】:classicbeauty【成语声母】:GSGX【古色古香的近义词】:古香古色【近似成语】: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香象绝流:见“香象渡河”。香火姻缘: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香火因缘: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香...
· 茶阳饶氏“两经联第”牌坊忆谈
茶阳饶氏“两经联第”牌坊忆谈在广东省大埔老县城茶阳的县府衙门前约五十米处,曾经矗立着一座高大雄壮的“两经联第”石牌坊,与现存于县学宫前的“父子进士”石牌坊一左一右,彰显着茶阳饶氏的无限荣光。我们试作回想:几百年来,知县鸣锣开道外出公干,要从饶氏石牌坊下经过;县学生员上学放假,要从饶氏石牌坊下经过。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如何不教人浮想联翩!前者从县府衙门口看出去,匾名为“两经联第”,另一面为“南北地卿”;后者从县学宫门口看出去,匾名为“丝纶世美”,另一面为“父子进士”。“两经联第”石牌坊是为进士宪副公饶相所立。饶相,字志尹。茶阳城内人,自幼聪慧过人。二十二岁选为贡士,二十三岁广东乡试中第四名经魁,二十四岁时进士及第。官授中书舍人、户部员外郎、按察副使等职。是茶阳饶氏于宋末从汀州府迁来后的第一位进士。为褒扬其功绩和激励后人,邑侯及饶氏族人请来“恩荣”旨,修建了这座石牌坊。“两经联第”的来由:古...
· 浅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徽州,民居、祠堂、牌坊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徽派“古建三绝”的盛誉是对它们最好的诠释,它们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是徽州文化凝固的乐曲,更是那记忆中的徽州往事。徽州三绝之民居“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樯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这是史籍对徽州民居的描绘。几百年过去了,历经沧海桑田,徽州民居却依旧是人间烟火的最初模样。白的粉墙、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是那么超凡空灵,却又那么古朴简单。徽州民居十分讲究自然情趣,与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便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村落,一般都建在山阳处,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曲中华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