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谈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6
转发:0
评论:0
谈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121]同前书,卷三,页二,〈唐天宁寺经幢〉。 [122]《八琼室金石补正》,

[121]同前书,卷三,页二,〈唐天宁寺经幢〉。 

[122]《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二,页三十八,〈宝安寺尊胜幢〉。 

[123]《常山贞石志》,卷十,页二十九,〈封崇寺陀罗尼经幢〉。 

[124]关于造幢年月、特别是造幢者题名,多题于幢座,可惜拓工多不拓此部分的文字,叶昌炽云:「其它唐人所建,而宋元人续题于座,尚不少。无如拓工惜纸,皆以经文为限,下截有字,亦视若罔睹,其能拓幢座者,盖十不得一矣。」(《语石.语言异同评》,270。) 

[125]〈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180--182。 

[126]《临邑县志》,卷十四,页三,〈弥陀寺经幢〉。 

[127]《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九卷,页三五一中。 

[128]《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一,页一至二十四,〈慧义寺节度使王宗囗尊胜幢记〉。 

[129] 《金石萃编》,卷六十七,页二十四至二十五,〈泾阳县经幢〉 

[130]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一,页二十四,〈慧义寺节度使王宗囗尊胜幢记〉。 

[131]《金石萃编》,卷一百一十一,页五,〈罗汉囗陀罗尼幢〉;《山左金石志》,卷十四,页十八至十九,〈龙兴寺经幢〉。 

[132]《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二,页一至二十三,〈元氏邑众尊胜幢赞〉。 

[133]《山右石刻丛编》,卷十八,页二十七至二十八,〈武州经幢〉。 

[134]《两浙金石志》,卷三,页二十一,〈唐天宁寺经幢〉,此二幢原置于开元寺,后移龙兴寺,龙兴寺即今天宁寺。 

[135]同前书,卷三,页四十,〈唐本觉寺经幢〉。 

[136]《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七,页二十九,〈范阳汤君尊胜幢铭〉。 

[137]《两浙金石志》,卷三,页十九,〈唐东林山祗园寺经幢〉。 

[138]同前书,卷三,页十九。又,同书,卷三,页三:「集天宁寺经幢,凡得八种;今何氏梦华亲至寺中搜访,较竹��所得,又种。」故天宁寺有经幢十二所。 

[139]萧默〈莫高窟壁画中的佛寺〉,收入: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4》(文物出版社、平凡社,1987),187。 

[140]《江苏金石志》,卷九,页十三至十四,〈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 

[141]《佛教遗物》,229。 

[142]《两浙金石志》,卷三,页二十一至二十二,〈唐天宁寺经幢〉。 

[143]《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一,页二十四至二十五,〈慧义寺节度使王宗囗尊胜幢记〉。 

[144]《金石萃编》,卷六十六,页十九,〈康玢书经幢〉。 

[145]同前书,卷六十六,页四十五,〈田�傻染�幢〉。 

[146]《常山贞石志》,卷十,页三十一,〈封崇寺陀罗尼经幢〉。 

[147]同注4。 

[148]〈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教信仰〉,505。 

[149]〈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唐代经幢的建立〉,152--153。 

[150]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所见的唐代经幢〉,26。 

[151]齐心、刘精义,〈北京市房山县北郑村辽塔清理记〉,《考古》2(1980):150--152。朝阳北塔考古勘查队,〈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地宫清理简报〉,《文物》7(1992):21--22。 

[152]《两浙金石志》,卷,页三十八,〈吴越天宁寺经幢〉。 

[153]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98,〈齐讽等建陀罗尼经幢记〉。 

[154]同前书,364,〈水东村傅逐秀等造香幢记〉。 

[155]陈从周,〈浙江古建筑调查记略〉,《文物》7(1963):11。 

[15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县政协、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大足石刻研究会,《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106--108。 

[157]同前书,111--114。 

[158]彭家胜,〈四川安岳卧佛院调查〉,《文物》8(1988):3。 

[159]黎方根、王熙祥,〈大足北山佛湾石窟的分期〉,《文物》8(1988):40。 

[160]《金石萃编》,卷六十七,页七至八,〈于惟则经幢〉。 

[161]《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八,页十一,〈吴郡朱氏造幢记〉;《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六,页二十六,〈朱氏造幢记〉。 

[162]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开元寺宋代塔基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1983):75。 

[16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发掘简报〉,《考古》8(1994):698--699。 

[164]《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七,页四,〈曹文玉尊胜幢铭〉。 

[165]〈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尊胜经幢的建立〉,177--178。 

[166]石田茂作监修,《佛古教考古学讲座.第三卷塔.塔婆》(东京,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一一、石幢,125--126;前久夫编,《佛教堂塔事典》(东京美术,1979一刷,1992七刷),112--113。 

[167]松元文三郎,〈朝鲜幢就〉,收入:羽田亨编,《内藤博士还历祝贺学论丛》(东京,弘文堂,1926),10--12。 

[168]lee hua shen,《朝鲜建筑史》i(韩国,图书出版社,1993),348--351。 

[169]邓佐平,〈四川邛崃县出土的唐灯台及其它〉,《考古通讯》5(1957):62--63。 

[170]〈陕西所见的唐代经幢〉,《文物》8(1959):29。 

[171]《金石文字记》(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十二册),卷四,页七,〈崇仁寺陀罗尼石幢条〉。《石墨镌华》(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二十五册),卷四,页十五,〈唐尊胜陀罗尼经石幢十一〉条。 

[172]小野胜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研究》(京都,法藏馆,1969),第四卷,71,会昌四年七月十五日条。 

[173]郑芷《畦湖录》跋天宁寺经幢云:「唐书会昌五年诏大除佛寺,凡堂阁寺宇关于佛祠者,掊灭无遗,分遣御史发视之,州县�o畏,至于碑幢铭镂赞述之类,亦多毁瘗。不及三年,尽皆重树矣。」(两浙金石记,卷三,页七)不过,及至五代,有些在会昌中被破坏的经幢,依然尚未重立,可知并不如郑芷所云「不及三年,尽皆重树矣。」 

[174]杨焕成,〈河南古建筑概述〉,《中原文物》3(1989):61。 

[175]《两浙金石志》,卷三,页三十八,〈唐精严寺经幢〉。 

[176]《刘敦桢文集.三》,151。 

[177]《两浙金石志》,卷二,页四十三,〈戒珠寺经幢〉。 

[178]《吴兴金石记》,卷五,页十五,〈唐祗园寺经幢〉。 

[179]《金石萃编》,卷六十六,页八,〈司马霜残幢〉。此幢年月仅存岁次丁亥十二月己已朔廿八日建,《萃编》定为天宝六年。 

[180]同前书,卷六十六,页九至十,〈张少悌书幢〉。 

[181]《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七,页四,〈曹文玉尊胜幢铭〉。 

[182]《金石萃编》,卷六十六:页十五至十六,〈石灯台经咒幢〉。 

[18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城队,<唐长安青龙寺遗址〉,《考古学报》2(1989):258--260。 

[184]《常山贞石志》,卷九,页二十九至三十二,〈石灯台颂并题名〉。 

[185]《临邑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第二十六册),卷十四,页四,〈弥陀寺经幢〉。 

[186]《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八,页十三,〈曹彦词尊胜大悲幢记〉。 

[187]《浚县金石录》(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第十四册),卷上,页二十三,〈石晋香幢〉。 

[188]《临邑县志》,卷十四,页十一,〈慧日院经幢〉。 

[189]《辽代石刻文编》,道宗编上,页三,〈水东村傅逐秀等造香幢记〉。 

[190]《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七,页一至二,〈王袭纲铁塔尊胜幢记〉。 

[191]齐心,刘精义,〈北京市房山县北郑村辽塔清理记〉,《考古》2(1980):152。 

[192]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的实测和清理〉,《考古学报》2(1981):251--252。 

[193]苏州市文管会、苏州博物馆:〈苏州市瑞光寺塔发现一批五代、北宋文物〉,《文物》11(1979):21--24。 

[194]《金石萃编》,卷九十八,页一至五,〈八关斋会报德记〉。 

[195]《益都县金石记》,卷二,页二十至二十一,〈后唐张行佛院记石幢〉。 

[196]《辽代石刻文编》,天祚篇,页五二六,〈施地幢记〉。 

[197]《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十三,页三十一至三十三,〈五大夫新桥记〉。 

[198]《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十二,页十五至十七,〈襄州刺史遗爱幢〉;《金石萃编》,卷一百七,页一至三,〈使院石幢记〉。 

[199]建筑学者梁思成认为:「唐宋经幢遍布南北,虽非真正建筑物,亦为富于建筑意味之纪念建筑。」(《梁思成文集三》,162。) 

[200]《语石.语石异同评》,285。 

[201]《佛教遗物》,六〈石经〉,181--182。 

[202]建筑学者刘致平认为经幢和碑、碣一样,同属石刻之类。(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页44。)白化文认为它是汉化佛教一种最重要的刻石,「不可误认之为塔」。(《佛光的折射》(香港,中华书局,1988),168--169。)丁明夷、邢军认为经幢是一种佛教石刻。(《佛教艺术百问》(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205。)高英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谈白居易故居出土的经幢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唐城队,对著名诗人白居易故居作了考古发掘,历时6个月。发掘的遗迹有宅院、庭园、水渠、作坊、道路等等,出土了珍贵文物1000多件。揭示了与这位伟大诗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白居易故居位于洛阳市区东南郊,今属安乐乡狮子桥村东北130公尺的一片田野,东经112°30′,北纬34°40′。这里正是唐东都洛阳城的"履道坊";而狮子桥村,则位于"集贤坊";狮子桥村正北的军屯,则是位于"尊贤坊";狮子桥村正东的何村,则是位于"永通坊";何村南面,则应是"永通门"的位置。白居易故居,在履道坊西北隅。考古发掘判明,故居是一座含有前后庭院的两进式院落。宅院之西有"西园";宅院之南有"南园&q...
· 浅析经幢和幢是有差别的
经幢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堵波中……若有�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
· 浅谈古代浙江的高层建筑--塔和经幢
塔的原生地在印度,最初是珍藏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墓冢,外观呈半圆状。东汉随佛教传入我国时,正值华夏大地神仙思想大流行之时,“神仙好楼居”,于是塔的形制慢慢由低矮的、实心的墓冢转向拔地连天,可以攀登的高层建筑。可以说,这种递变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兼容并蓄的文化心理,是对一种外来形式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浙江现存古塔多达百余座。从唐到清,系列十分完整。从形制上看,有楼阁、亭阁、密檐等多种式样,从质地上看,可分木、砖、砖木混合、石、铁等。构造复杂,制作精致。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看,以五代吴越与两宋时期所建之塔,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唐代的塔多为砖结构的筒状楼阁式塔,平面方形,立面自下而上逐层收缩,略呈梭形,轮廓缓和,后来增加了木构腰檐和平座以作装饰。宁波的咸通塔、临安功臣塔是其代表。但它立面布置较为呆板,缺少文人所需要的端庄凝重而又飞扬灵动的浪漫气质。进入五代,钱氏的吴越国以“善事中原、保境安民”为国策,并又...
· 浅谈金华法隆寺经幢四大迷团
金华法隆寺经幢【图】法隆寺经幢(上图)位于金华市区城南金钱寺村中,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隆寺已毁多年,现存经幢高6.3米,底座八角形,幢基为两层束腰须弥座。上为幢身。幢身高1.75米,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身之上还有宝盖、华盖、磐石、仰莲、覆莲、勾栏、连珠、短柱等构件。经幢上的勾栏,是浙江省所见最早勾栏的实物例证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经幢上的雕刻也极具艺术价值。底层须弥座上的金刚力士浮雕像,怒目圆睁,形态生动。华盖上的四个伎乐飞天,一吹笛,一吹笙,一吹箫,一弹琵琶,神采各异,飘然翩跹。隐于民居之间的经幢尘封已久。然而,当我们对经幢作近距离的特写时,我们发现它是那样神秘传奇,令人遐思。四大谜团1.经幢之下是否有口古井?若有,水井之内是否有镇幢之宝?关于金钱寺经幢有一传说:其下有古井,人若饮此水,马上两眼发红,脸现杀气。村民认为造经...
· 千年经幢回老家
三个月前,在庆春路与新华路的交叉口,出土了一座千年经幢(杭州日报曾报道)。昨天,这组经幢又被搬回到了新华坊。说到这座经幢,大家的话题都很多。这座北宋年间的经幢是祭祀用物,雕出了二层石柱二层盘盖的形式,盘盖的周围雕刻上了莲花,幢身刻着经文。经幢有短柱,四面雕有坐佛,其构件之多、雕刻之精美都较为少见,特别是证明了古代经幢不仅用于佛寺,同时也在民间用于祭祀。一位陶先生显然对经幢背后隐藏的故事比较了解,他向围观的群众讲述着当年叶七娘为刚刚去世20多天的丈夫潘二郎建造经幢,祈愿上天保佑亡夫和家人的故事。除了经幢,新华坊新修葺的凉亭上也挂起了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纸片,每张纸片上都写着一个关于杭州历史文化知识的问题,看谁能答得出;而边上公园的过道上也摆起了杭州市物质文化遗产图板。这是为实现历史文化进社区、文博知识进社区,市历史博物馆与新华坊社区特别合作启动了“文博知识进社区”系列活动。早在三个月前,新华坊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