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时的农业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6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的农业,●三国时魏之屯田事业最为发达,建安元年,曹操始兴屯田,募民垦於许下,魏志武帝纪建

●三国时魏之屯田事业最为发达,建安元年,曹操始兴屯田,募民垦於许下,

魏志武帝纪建安元年:「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注引魏书:「公曰,夫定国之术,在於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魏志任峻传:「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於是推行各地,郡县例置农官,所谓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之属是也。

续汉书百官志注:「魏志曰,曹公置典农中郎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比二千石。」

三国职官表:「正元元年、诏所在郡典农慰恤死事,毋丘俭传、臣辄移三征及州郡国典农安慰所部吏民,晋宣帝纪、景初二年敕郡守典农皆往会焉,是各郡皆有典农也。咸熙元年,诏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是典农中郎将校尉分列诸郡国、典农都尉分列诸县也。其或置中郎将,或置校尉,则郡国大小之别。」

魏志赵俨传:「文帝即王位,为待中,顷之,拜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

魏志裴潜传注引魏略谓黄朗「迁襄城典农中郎将。」

魏志管辂传:「辂至列入典农王弘直许。」

晋书博玄传:「转温令,再选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

案:魏臣之为典农而见於纪载者甚众,略举数例以见其概。

●诸典农与郡县守令不相统属,盖隶於大司农。

魏志贾逵传:「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其後发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

注引魏略:「达前在弘农,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生瘿。」

三国职官表:「典农属大司农,见司马芝传。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日,……明帝从之。可以见当时典农之制。又曹爽传注魏略桓范传,桓范为大司农,谓爽弟羲曰,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而大司农印章在我,亦典农属大司农之证。」

●典农所部农民最初多系募集而得定居之後,当遂世为「典农部民」矣。

魏志袁涣传:「拜为沛南部都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魏志仓慈传:「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於淮南,以慈为绥集邓尉.

魏志国渊传:「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士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厦丰实。」

魏志邓艾传注引世语:「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

●诸典农所领部民之数目,及垦田面积,虽难确知,然就各郡国农部可通贡举一点观之,知典农部民必不甚少,

魏志裴潜传:「文帝践阼,入为散骑常待,出为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

●更就何晏等所私割之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已达数百顷一点观之,知诸典农部之垦田必甚广也。

魏志曹真传:「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有司,望风莫敢忤旨。」

●诸典农所领者,尚不过民恳屯田,魏之军垦屯田亦甚发达,最著者莫如邓艾所建之准上屯田,田兵至五万人,垦田至二三万顷,规模亦可谓钜矣。

魏志邓艾传:「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於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准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体,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准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晋书食货志:。遂北临准水,自锺离而南,横石以西,尽a水,四百馀里。(校注)通典二a作。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准颖。大治诸陂於颖南颖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万顷。(校注)通典二作三万顷(校注本卷二十六页十)

●魏亡前一年罢典农官,

魏志三少帝纪陈留王奂成熙元年:「是岁罢屯田宜以均政投,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

晋书武帝纪泰始二年:「十二月,罢农官为郡县。」

案:晋武帝於成熙二年受禅,改元泰始,时魏已罢诸典农矣,晋书所记恐即咸熙元年事,兹从魏志。

然不过罢其官弗设而已,诸典农旧所领田,决不至随而荒废也。吴之屯田事业亦颇发达,於诸郡县间置农官,

吴志华窍传:「始为上虞尉典农都尉。」

宋书州郡志:「吴省丹阳之江乘县典农都尉,时又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都尉。」

●而新都及吴郡之屯田者各达数万口,

吴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表病死,权以融代表。」

●惟较魏自应有逊色也。

●蜀之屯田事业似远不及魏吴,虽有督农之官,当仅设於汉中一郡,

蜀志吕V传:「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

三国职官表:「蜀置督农供继军粮,屯汉中,他郡无老。」

案:蜀志蒋功传有「督农杨敏」,当亦屯汉中。

●诸葛亮之使军士杂耕渭滨,乃顿兵敌境时之权宜之计,

蜀志诸葛亮传:「亮每患粮不继使已志不伸,是以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姜维之种麦沓中,欲避内遇故尔,

蜀志姜维传:「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又注引华阳国志:「後主敕(黄)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杳中种麦,以避内逼尔。」

●盖蜀本天府,颇无屯田之必要也。

●三国时之新兴水利事业亦以魏最为发达,其陂渠之著者,有太寿陂

魏志夏侯传:「复领陈留济阴太守,……时大旱,蝗虫起,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芍陂茹陂及七门吴塘诸欤

魏志刘馥传:「後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给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前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於时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煲愿鹊咎铮官民有蓄」

水经肥水注:「肥水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R与吴将张休战於芍陂,即此处也。」

太平寰字记卷百二十七:「茹陂在光州固始县东南四十八里,刘馥兴筑,以水溉田。」又卷百二十六:「七们堰在庐州庐江县南百一十里,刘馥为州刺史修筑,断龙舒水,灌田千五百顷。」又卷百二十五:「吴陂塘在舒州怀宁县西二十里,有吴陂祠,刘馥开吴陂以溉稻田,功利及人,里人以枭矫碓谮椴啵因指名以祀焉。」

三国志旁证卷十三,「刘敞七门庙记云,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考问於居人,其田溉几何,日二万顷。考於图书,则汉羹颉侯信始基,而魏扬州刺史刘馥实修其废。」

●郑陂,

魏志郑浑传:「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属水涝,百姓饥乏。浑於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日,地势聪拢宜灌溉,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鄢汝新陂、及小弋阳陂,

魏志贾逵传:「大军出征,……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

●戾陵斐迪淝,

水经鲍丘水注载刘靖碑文有云:「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使帐下丁鸿督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於水,导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其遏表云,高梁河者,出自并州,潞河之别源,时长岸峻固,直截中流,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馀步,依北岸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遏长十丈,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馀万亩。至景元三年,辛酉,诏书以民食转广,陆费不赡,遗谒者樊晨更制水门,限由千顷,刻地四千三百一十六顷出给郡县,改定田五千九百三十顷。水流乘车箱渠自前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合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馀顷。

●淮阳渠百尺渠及预水南北诸陂,

晋书宣帝纪正始四年:「帝以灭贼之要在於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於颖之南北。」注:参看魏志邓艾传及晋书食货志。

●成国渠临晋陂等。

晋书宣帝纪:「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又食货志:「青龙元年,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F洛溉舄卤之地三千馀顷,国以充实焉。」

●诸陂渠皆官所兴修,灌溉控制权握於政府之手,故邓艾省西方所需之水引溉东方,有若挹注焉。

注:参看魏志邓艾传及晋书食货志。

●吴蜀之新兴水利事业并不足称,吴作浦里塘毫无功绩,

吴志濮阳兴传:「永安三年都尉严密建丹阳湖田作浦里塘,调百官会议,成以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兴以为可成。遂会诸兵民就作,功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时的除夕
(资料图片)三国时,刘备的蜀军与曹操的魏军厮杀得极为惨烈。一天晚上,蜀军与魏军正在各自战壕里,拿着弓箭指着敌方阵营,战役一触即发……那天晚上,刚好是除夕。一个蜀军的士兵回头看着战壕里受伤的战友,又看了看自己身上在白天才因被弓箭射伤而绑着的绷带,忽然想起了自己初懂事理时在家乡过除夕的情形,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口,不是开口喊杀,而是轻轻地哼着《共内人夜坐守岁》那首古诗曲子。这一哼,居然牵动了大家的情绪,有人开始跟着哼,一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最后,全营的人都开始轻声唱起来:“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歌声渐渐传到了魏军的阵营,魏军里也有人想起了那天是除夕!渐渐地,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的歌声也开始从魏军战壕中传出……忽然间,一个蜀军士兵从战壕中激动地站起,眼角泛着泪地向魏军阵营大声祝贺新年,雄...
· 西周的农业
历史西周的农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主要农具是木制的耒耜。此外,还有骨铲、石铲、石犁、石刀、蚌镰等。耒耜是用青铜斧、锛制作的硬木工具,很便于掘土耕地之用。刀、镰用于收割庄稼。此外,在考古发掘中还有少量铜铲、铜镈、铜镐、铜锄出土,可能不是普遍使用之物。农奴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知识,很注意选育良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及灌田或排水等。一般田地多修有排灌系统。农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主要的有黍、稷,此外还有稻、粱、麦、菽(shō叔,豆)及蔬菜、瓜果等。用作手工业的桑、麻和染料作物,种植的也较普遍。历史
· 农业
词源无论是根据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抑或清康熙时期的《康熙字典》的解释,“农”字都是“耕种”的意思。这表示在中国古代就只有种植业才会被称作“农业”。换言之,现代人将畜牧业和渔业都并入“农业”,实际上是扭曲了中文里“农”字原来的意思。历史农业起源于至少一万年前,并且从最早的耕作时代起有很大的发展。一些证据指出:一万一千年前中东的肥沃月湾是最早出现有计划的播种和收成原本应在野外采集之植物的地区;也有人认为,农业的独立发展发生于中国北方和南方、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新几内亚和美洲的一些地区。5000年前,中东农耕族群男性来到欧洲,与当地狩猎、采集族群中的女性通婚后产生现代欧洲人;这过程亦将农业传播至欧洲。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版的《齐民要术》为中国最完整最古老的农牧著作,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
· 自给农业
参考文献CharlesSellers.TheMarketRevolution:JacksonianAmerica,1815-1846.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Howard,SirAlbert.(1943)AnAgriculturalTesta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
· 农业对联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气雍和百业兴旺日五谷丰登时爆竹传笑语腊梅吐幽香地暖花长发村幽鸟任歌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红旗飘海上渔歌庆丰年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产随春长幸福与日增履洪涛如平地拥大海作良田爱国丹心昭日月兴邦壮志赛风雷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粮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春妆祖国春不老喜看侨乡喜气多堤外波光万里碧海上渔舟千担银点点轻舟腾巨浪阵阵渔歌卷春风敢教荒山成林海誓把沙滩变绿洲鸟鸣花艳春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勤俭人家先致富向阳花木早逢春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新人新事新风尚好风好雨好年成渔歌晓呼红日出风帆暮载锦鳞归政策入心化春雨汗珠落地夺丰年乘东风踏平万里浪扬海螺威震九重天乘风扬帆渔歌腾浪归舟破浪锦鳞满仓林木成荫无山不绿沟渠结网有水皆清人民江山春风万里社会主义幸福千秋宅边屋角瓜黄菜绿池间河畔鸭大鹅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祖国风光莺歌燕舞侨乡面貌月异日新修渠攀岭碧流飞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