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0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这是占田制对普通人户占田的限制,也是一个征税的标准。对于课田是否包括在占田之内的

这是占田制对普通人户占田的限制,也是一个征税的标准。对于课田是否包括在占田之内的问题,历来是有争论的。但即便按最低标准,占田的限制也极宽大。如不是牛耕的普及,则不能想像。同时,这也说明当时农业耕作的粗放。

西晋而后,中国的北部虽遭涂炭,但仍盛行牛耕。《晋书》卷109《慕容�载记》:

(�)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无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魏书》卷110《食货志》:

(拓跋��)既定中山,分徙吏民及徒何种人、工伎巧十万余家以充京都,各给耕牛,计口授田。

这里“以牧牛给贫家”和“各给耕牛”,其实都是国家出租耕牛。

其时,中原地区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堡坞;堡坞之中虽然是一个个独立的家庭组织,却又体现着聚族而居的特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浓厚的共同体色彩。1在这些堡坞之中,也同样盛行牛耕。北魏均田令关于一般人户受田条文,有“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之则;而关于豪强之家出“调”,则有“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2之文。于此可知,当时堡坞之中,牛耕的使用亦极普遍。从贾思勰《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北魏时期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是比较大的。《齐民要术・杂说》: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假如一具牛,总营得小亩三顷。据齐地大亩,一顷三十五亩也。

如一具牛,两个月秋耕,计得小亩三顷。

据《魏书》卷4《恭宗纪》:

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偿以私锄功七亩,如是为差。至于小、老无牛家,种田七亩,小、老者偿以锄功二亩。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垦田大为增辟。

《资治通鉴》卷128记此事曰:

太子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于是垦田大增。

下贫家”共同点,就是缺乏劳动力。

上述《魏书》和《通鉴》所记,事在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即公元444年,距北魏实行均田,差了四十一年。而到了公元485年,即北魏太和九年,均田令颁布。据《魏书》卷101《食货志》所载: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公刘牛耕
《史记・周本记》:公刘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取材用,使行者有资、居者有储,民赖其庆。公刘不仅能采矿锻铁,制造农具,而且能驯牛,完善牛耕,发展农业,在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取得了农业的丰收,成为牛耕第一人。牛耕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
· 讲历史——代田法和牛耕的发明
与社会组织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发展,汉朝农业的新现象是新兴的牛耕。我们印象中典型的中国田园景象,一定是有一头牛、一头犁和一个戴斗笠的农人,不是吗?然而从历史上看,这样的情景其实是在汉朝才确立下来的。在此之前,牛耕并不普遍。牛耕发明以前,中国传统的农耕,先是一个人推一头犁耕田;后来是耦耕,也就是两个人一起推犁产生更大的力量,可以将土耕得更深些;后来,又发明了两头犁,但两头犁需要的推犁力量更大,所以往往是由三个人一起推;再后来,人们普遍养牛,用一头牛取代三个人拉两头犁,人只需在后面扶犁,并控制牛行走的方向就可以了。铁制的犁,再加上使用牛力,使得汉朝华北的旱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汉武帝末年,当时担任搜粟都督的赵过,发明了代田法。代田法是将田地整成一条一条高低相间且平行的畎和垄,畎低垄高。将作物种在畎上,留出垄来。作物生长,遇到需要除草时,不必将杂草拔掉,而是将垄上的部分土铲下来,覆盖在畎上。如此...
· 计量经济史
学术贡献作为历史学的分野之一,计量经济史侧重于研究经济史,引入了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经济学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后,使得整个经济史学界发生了变化。在计量经济学的帮助下,一些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在新的角度下被重新审视和研究。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国际贸易摩擦历史,贸易政策等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解读。计量经济史学家计量经济史的研究者被称作:计量经济史学家。计量经济史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学界,并且越来越多经济学和历史学家参与其中。目前在美国有行业协会:计量经济学社(TheCliometricSociety)。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计量经济史讨论组(LSECliometricGroup),提供计量经济史相关知识的讨论课。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 牛耕普遍,铁农具推广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在西汉前期,牛耕已在黄河流域逐渐盛行起来,也存在用马耕地的现象。与此同时,铁制农具的制作与使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冶铁业归国家垄断,铁器的推广更为迅速。不但中原地区普遍使用铁器,而且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铁制农具的种类也增多了。仅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特别是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都发现有铁犁壁。犁壁的发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没有犁壁就起不到碎土、松土、起垅作亩的作用。
· 中国经济史
中国自远古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距今约170万年前,已有原始人类在中国土地上劳动、生息。约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6000年余处。据已发掘资料,在8000-7000年前和7000-6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若干地区的原始农业(见中国原始农业)已分别进入熟荒耕作。在云南、、两广和台湾,也发现4000年前左右的发展了的原始农业遗址。蒙新高原和东北地区,曾有以农业为主的原始经济遗址,后来发展为以游牧为主的经济。在发达的原始农业中,黍、粟、豆、稻、麦和大麻、桑已是主要种植物,马、牛、羊、猪、狗、鸡已是主要家畜。中国青铜器的使用较早(见中国的青铜生产工具),距今4000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同时这些地区的氏族公社逐渐趋于解体,产生阶级分化。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