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老舍茶馆海外行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6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老舍茶馆海外行,   2004年岁末之际,应日本中国茶叶协会和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邀请,老舍茶

    2004年岁末之际,应日本中国茶叶协会和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邀请,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一行三人,先后赴日本东京、静冈和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深入了解中国茶在海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在出访两国期间,先后与日本、马来西亚的茶文化专家、茶企业家、经营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走访茶叶生产厂商,参观当地的茶馆、茶艺馆和茶叶店,探讨中国茶的发展问题,介绍各自创办茶文化企业的经验。

    在马来西亚,尹智君总经理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和报纸、时尚杂志等媒体的,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老舍茶馆的创办过程和经历,以及作为休闲场所的茶馆业,在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展望。

    在日本,尹总一行走访了东京和静冈的一些较知名的百货商店、茶庄、旅游商店,感到中国茶特别是内地茶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摆放在货架上的中国茶只有台湾乌龙茶和大陆的造型茶,而且制作工艺还较低。而中国众多的名茶,特别是十大名茶产品却几乎没有一个被摆在货架上,只是在静冈的一家旅游品商店的一个角落里,才发现摆放着两桶西湖龙井。究其原因,有大陆茶较台湾茶进入日本市场晚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还是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对市场的认知,以及企业科技研发的水平。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缺少生命力,同样一个产品没有文化依托也就不能占领市场。大陆名茶要想扩大市场,打入国际市场首先就要在产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不能不说台湾茶商的精明――做产品先做文化。诚然经营者也要把握好方向,不能为推销产品而不负责任地任意附着文化。

    今天,茶和咖啡并称世界两大饮品。单从品饮方式上好像咖啡更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说茶就不可以。在日本静冈,我们就看到一种不用沏的绿茶罐装饮料。当你拧瓶盖时,瓶口夹层中的抹茶就渗漏到瓶中,再用手摇动瓶体,茶粉与水搅拌均匀后就是一瓶茶饮料。这样不仅保证了茶的滋味、口感和营养成分,也为喜爱饮茶的人带来了便捷,对培养年轻人的饮茶习惯与爱好也起到引导作用。在日本我们还看到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衍生产品,如茶味信纸、茶味鞋垫、茶味香皂、茶味枕头……这些都与日本企业、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的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正是我们国内企业应该学习的一个方面。

    出访期间,老舍茶馆还有幸结识了许多热爱中国茶,致力于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同道。性格豁达开朗的王亚雷先生是日本中国茶叶协会会长,在日本从事茶文化交流工作10多年,通过协会搭建起了一个中日两国茶人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茶文化、茶经济的发展;藤井小姐是日本游茶社的创始人之一,由她经营的游茶社,不久前在日本获得网上评比第一名。在游茶社,顾客可以品尝到中国的各种名茶、好茶,还会定期获得中国茶文化知识、茶叶冲泡技能和茶叶审评知识的培训;在游茶社工作的每一位员工也都会每星期接受一次业务素质培训,开业10年从没间断,许多骨干都取得了茶艺师和评茶员的职称。当我们问及藤井小姐为什么这样爱茶、执着地做茶。她说:“茶之心,人之心,和谐之心。”而拥有1家中央店、11家连锁分店、2家茶艺馆、1家茶餐厅的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林福南董事长则更是把推广、传播中国茶文化当成一种使命。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工程师出身的林福南先生曾在马来西亚经历过1969年的种族伤亡事件,看过不同文化互不尊重所致的破坏。他认为:文化互动有三部曲:互相悉别、互相尊重、互相丰富。华人在马来西亚必须先从建设自身文化着手,使中华文化枝叶繁茂起来,展示出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实现彼此文化的相互尊重与丰富。因而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氛围淡薄的上世纪80年代,林福南先生把茶作为文化拓荒的一项事业,并投身到茶文化产业建设之中。从1987年在吉隆坡茨厂街开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茶艺馆至今,一直利用即有空间,定期举办了各种茶艺、乡曲、文学、陶艺、书法讲座,并策划组织了200余场各种文化演出活动,掀起了马来西亚一股文化新潮。当问到林福南先生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林总讲:“传承文化、创新价值、丰富人文是紫藤文化集团的经营理念,经营企业赚钱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我们的目的,获得效益是为了把我们的文化事做得更加强大。”

    近半个月时间的走访,老舍人一方面感到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推广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也对一大批在海外不懈地致力于中国茶文化推广和传播的中国人、外籍华人以及外国茶人感到敬重。

    此番出访,也引起了我们对自己的反思。作为经营传统中国文化的老舍茶馆,保持传统文化特征是企业生命的灵魂。而为了使企业这棵大树不断吐新芽、出新枝,我们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等架构进行变革,有效地洞察市场、抓住市场、保持运转高效;通过不断修炼,超越自己,拓宽企业的成长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北京茶馆: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很多中外名人,因此在世界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在1989年接待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1992年接待了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海部俊树,1993年接待了新加坡总统王鼎昌,1994年相继又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布什、联合国前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先生等世界知名人士。老舍茶馆每天都有丰富的活动,票价从10元到130元不等,其主要区别在于座位离舞台的远近和包括的茶点不一样。我茶馆所有宫廷细点和风味小吃都采用高档精面和素油,经过名厨加工制作以后,使您回味无穷。最近为了方便顾客,我们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晋阳饭庄”和“全聚德”名厨主理,包括京、晋、...
· 茶文化―茶馆茶楼―老舍茶馆新人新传
一种茶的清洁,每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想着看当地的茶馆,与茶馆主们续起一段茶缘。北京的老舍茶馆,老主人尹盛喜以卖二分钱大碗茶起家,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汗水,攒下了这栋楼,成了名人。因此,老舍茶馆变成了冥然聚会的场所,不但在京城妇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国外,都享受美誉。我一次次去茶馆,心中由衷敬佩尹老。可是2003年6月,尹老走了。再去见到了新上任的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她说,老舍茶馆除了保持传统与特色演绎京味文化外,还要在弘扬茶文化上体现茶味上多做文章。其实,尹智君还没有从丧父之痛的伤情中走出来,老掌门尹盛喜创造的老舍茶馆的辉煌,以及老舍茶馆已形成的京城文化特色,是一块丰碑,更是一刀砍横在她的面前,社会对老掌门离去后新掌门是否有能力管理流露出担忧。尹智君接手老舍茶馆后,众所周知的2003年的那场“非典”,使他几乎走入绝境,老舍茶馆整整三个月没有一分营业额。尹智君回想起这一幕,仍然心有余悸,她...
· 茶文化―茶馆茶楼―老舍茶馆喝茶也吃茶
老舍茶馆重要的是茶,茶点仅仅是点缀。这里的茶点有很多,大多数都是老北京的小吃,但是我们介绍的却是这里的茶叶点心。以茶叶入点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时候,乾隆是个对生活十分讲究的人,好茶之余,也想让茶进入点心。皇上的心意,让众御厨绞尽脑汁,终于有了最初茶叶点心的雏形。有这样一道对联,说的就是这茶叶点心:“茶茶可入点,点点动人心”。看似简单,但什么茶叶做什么样点心可口,它的火候又是如何把握的?这确实是个挺困难的问题。这里的茶点总在变换,常规的有十来种,特别推荐是棋子酥,这种点心状若棋子,是用花茶制作的,花茶的味道馥郁,于是这道茶点的口味也是很香。而绿茶茶点,表皮也是绿色的,绿色稍微有些透明,看上去就引人食欲,这道点心用的自然是绿茶,以绿茶为心,自然口味清淡悠长;而另外一道香珍王茶酥形状则乖巧很多,四周有一圈细细的黑芝麻,这也是绿茶为心的一道小点心,茶香在回味中,在嘴角呈现。
· 茶文化―茶馆茶楼―吉隆坡的老舍茶馆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八达麟路尾的陈氏书院内,有一家以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老舍名字命名的“老舍茶馆”。陈氏书院是一座宗祠,其牌匾是光绪丙午年(1906年)立的,算起来已是一座近百年的老院了。院内装修得典雅精致、古色古香,屋顶上房檐飞翘,窗棂上一尊尊中国古代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这是一座瑰丽的宗祠。踏进门槛,转过照壁,两边回廊曲折,厢房幽静,迎面是大堂,中间四方天井。环绕天井三面,10张桌子摆得整齐雅致,茶具齐全,供应中国出产的名茶,也有小点应市,如饺子、馒头、粽子、糕饼,还有精致的工艺品,傍晚时常有奏乐和清唱,演奏广东音乐和清唱粤曲,听众可随意点曲或自己上去演唱,颇能引起华裔顾客的兴趣。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