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古今茶馆琐谈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7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古今茶馆琐谈,   茶馆,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茶馆

    茶馆,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茶馆这个名称,直到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
    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仓、隶,渐至京邑。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城市多开有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煎茶出卖的店铺,这也是我国茶馆出现之初的情况。
    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很多茶坊。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中饮茶的画面。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得十分讲究,据《梦粱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饮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
    宋代茶馆多称茶坊,也有叫茶肆、茶楼的。元代时一般茶馆叫茶房,也有叫茶坊、茶店的,明清茶馆更为发展,城市乡村,到处都有。茶馆的名称,明代才出现。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书中就有关于“茶馆”的记载。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饮茶方法的改进,明代城市里的茶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是我国茶馆鼎盛时期。茶馆不仅遍布城乡,其数量之多,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据记载,清代北京有茶馆30多家,上海有茶馆60多家。清代的茶馆经营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以卖茶为主,也有的兼营点心、茶食、烟酒,还有的兼营说书和演唱。北方多见大鼓书和评书,南方则偏重只说不唱的纯说书,即评话和讲唱兼用的弹词,一直延续到现代。
    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国各地的茶馆渐渐增多,尤其是国内的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及风景点,供游人品茗休憩的茶馆、茶座,更是星罗棋布。四川人喜爱在茶馆里饮茶的风俗是全国出名的。成都的公园都有茶馆,一般都设在最佳观景点,品茗观景,其乐融融。成都还有一种比较高雅的茶馆,名曰文化茶园。不仅是品茗之处,也是文化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四川清音、巴山名歌、京剧清唱等。江南,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茶馆、茶座也相当兴盛。目前,浙江的杭嘉湖一带,不仅城里有茶馆、茶座,连农村集镇,甚至热闹一点的村坊也有茶馆、茶店。我国南北各地还有一批像扬州富春茶社、成都春兰茶社、北京老舍茶馆等闻名国内外的茶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楼文化谈
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唐代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到出泡,茶馆也繁荣起来清末后茶馆业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都有衰落90年代后复苏,90年代后期发展很快现代茶馆与历史上,在传统上一脉相承,但经营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过去可以几代传承一个茶馆,现在就一定要有变化和创新,不然不能生存拿杭州来说,茶馆经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认为现在茶馆业的潜力很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茶馆经营有了很大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茶其实是全球的。在杭州,茶馆越来越受到追捧和重视。就门耳来说,初开时只有少数几家茶楼,当时的那些茶楼现在还存在的很少了杭州的文化培养了茶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茶馆在茶文化的传承上极为规范,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合理的元素门耳历经四代:当初不够自信,主要是文化担忧造成的...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
我国历来有"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的说法。旧时成都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之巨,设茶位达一千余只之多,蔚为壮观。成都人喜爱喝茶,茶民之普及、嗜茶之程度超过了驰名中外的产茶大省、四川的紧邻--云南省。成都人早起清肺润喉清茶一碗;酒后饭余消食除腻清茶一碗;劳作之余解乏提神还是清茶一碗;三二至好海阔天空也是清茶一碗;亲朋邻里消释纠纷当然也是清茶一碗。成都无论市区、乡镇、闹市、野外,大者茶馆,小者茶摊,比比皆是。仅有音乐伴茶的"音乐茶座"就有数百家之多。直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好茗"依旧。据说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就达数万吨之多。(1)旧成都的老茶馆成部旧有很多老茶馆,大多为老年人占据。清晨就有顾客光顾,有的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还叨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将打火机揿在地上,似钓鱼似...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国茶文化漫谈四川茶馆
再世俗不过的东西,怕就是茶馆了。它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式的茶文化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大众休闲生活相结合的产物。比方陕北那些十分苦穷之地的人,就得终年勒紧裤带不停地做,不像四川,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们在大抵吃得饱饭的情况下,就多了一份悠闲,于是茶馆特别的多。尤其是成都平原,遍地茶馆,星罗棋布。也因此已故川籍作家沙汀,写出了活灵活现脍炙人口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坐茶馆的皆市井中人,系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即所谓布衣与平头百姓那类。茶馆是男人们的去处。传统女性是不会去的,既没有那份闲心,也没有那种兴致。说到底是没有那种条件。传统女性得操持家务。而家务是永远操持不完的。不像男人们,趿双破鞋片,披扇着衣裳,提着烟袋就去了,且一坐不是半天,便是一晌。茶馆是社会的缩影。坐茶馆也叫蹲茶馆、泡茶馆,消磨时间的意思。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汇聚其中,或呆坐打盹,或弈棋神侃,或胡吹瞎聊。常见汉子们一面摇着蒲扇,一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