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茶馆与茶文化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0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茶馆与茶文化,也许就是一夜之间,全国的各等城市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茶

也许就是一夜之间,全国的各等城市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茶馆,就在许多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还在为如何度过一个个无聊的夜晚而在大街上徘徊的时候,茶馆这种古老的、属于爷爷时代的大众休闲场所却已悄声无息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代都市中。爷爷时代的老先生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纸醉金迷,在这个新世纪的初期,那些让人怎么也看不懂的浮躁一代居然在清静的茶馆中找到了精神的畈依。

如果老爷爷们一时兴起,真的随意踱进街角某家看似古旧的茶馆,恐怕才能真正了解此“茶馆”非彼“茶馆”,这里的装修、服务、茶具、家什,当然还有那些后边添了几个“0”的价位,都会让爷爷们喳舌。是啊,风水轮流转,却无论如何也转不回从前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追根探源,茶馆的的确确并不是一个新鲜去处。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并且在长期的积累研磨中凝聚成了一种深邃的“茶文化”――随意,精致,清淡,冷静,中庸,儒雅,包容,空灵……这些都更符合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茶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茶馆也就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抒情感怀明志言情的绝佳场所。茶楼、茶肆、茶亭、茶坊,多少年来,中国的茶文化在大江南北演绎着各种风情,茶客们在种种屋檐下谈天说地,感物抒怀,好不痛快。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简单叙述恐怕也得洋洋洒洒不知几册书方能描述。而对于那些已将喝茶当作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茶叶、茶具、茶点这些需要耗费相当精力和财力的东西倒并不必十分讲究,只需邀上一、两知音三、四好友,清茶一杯,摆一响“龙门阵”,便觉十分的畅快。喝茶,品的便是这番随意。记得曾在家乡一条小街上发现一个老茶馆,门面颇不起眼,一幅对联却让人回味:“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壶各自东西。”想想其中逍遥自在,感悟了,便觉是人生境界之洒脱极至。

这类坐落在小城小巷里的茶馆大都不太讲究形式,进了门,找个空位坐下,自有跑堂的招呼上来,热情周到,价钱便宜,只需有“闲”,往往三五元甚至是毛儿块把就能打发一个半天。主人家也不嫌弃,新朋老友五湖四海能够汇聚于此,全靠的是个“缘”,这是何等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岂能用钱来计较?再想想,日本人把我们种茶的本事学了去,却没有学会我们喝茶的逍遥,庄子主张的“忘形忘我”、“大而化之”种种人生哲理,想必他们也是无论如何不能理解的。要不,他们怎么会把茶道发挥得精致如此以至到了繁琐的地步,从悬关(日式房屋的院子)就开始讲究,分分秒秒,坐姿品式,无一不成规成矩,诚惶诚恐地一天下来,人早已累得精神疲惫双眼朦胧,哪里还能品得出茶中滋味?

怀念那些老茶馆,就像我们怀念那些老城老街,这是久居都市里的人的一种病。

相对于那些很有些历史和由头的老茶馆来说,今天在大街小巷中林立着的各种茶馆(或者说是茶艺馆)却是另类。它们的装修不论中式还是西式无一不在努力摆脱茶馆原有的那种平民身份,这里没有白发斑斑的老人们拎着鸟笼子高谈阔论,没有大铜壶伸着长长的嘴儿给你添热水,这里的器具摆设雅致不凡,服务生也都一水儿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在这里你可听不到肩头搭着白毛巾的小跑堂大嗓门地热情招呼,进了门迎上来的都会是一个身材高挑、眉眼山清水秀的旗袍小姐,连说话也都一样的轻轻柔柔:“先生小姐您好请问您几位?”不管你怀揣着怎样的心思,“风雅”也不得不被摆在了门脸上。

这些新建起来的茶馆风格各不相同,在北京,尽管也有如“仙棕林”这样快餐式的,但大多数的茶馆往往偏爱在一个“古”字上下功夫。追求古典的茶馆大都会绞尽脑汁起一个书香缭绕的名字,装修上也古香古色,力求从细微之处演绎或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枝枝节节。经营者总是很费了些心思地将茶馆装饰得或雕龙画凤如皇家园林,或是古朴自然如杜甫草堂,室内大都熏了香,氤氤氲氲,刻意避免了都市气息,试图在钢筋水泥中寻求一点自然――哪怕是人造的自然。于是,这样的地方少见鲜花却有许多绿色植物,不管有没有喷泉溪水,主人家总会想办法找来一些潺潺水声,再养上几只画眉等玲珑鸟兽,婉转啼鸣不绝于耳,那“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的意境也随之流出。

时行的古式茶馆大多都用功夫茶,且不说程序是否正宗,但总会有些讲究和招式。一套大大小小杯子碟子夹子,各种茶叶装在玲珑精致的茶具里,有人给你按照一二三的顺序冲泡,好似一种游戏,一种表演。对于不常喝茶或者时间充足的客人来说,这些程序就成了谈话间歇的一个节目,倒也让人觉得新鲜。但对于一些急性子的茶客来说,喝功夫茶是不大合适的。每每看到一个个唐装少女翘起兰花指煞有其式地摆弄那些瓶瓶罐罐,手脚倒是麻利,可总觉得缺了些含蓄和优雅。毕竟,含蓄优雅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半个月的短期培训就能炼就的东西,它们需要文化这种底蕴来支撑。

如今这些茶馆已不在是平民化的大众休闲场所。看起来,似乎很多茶馆茶楼的经营者们都在尽量避免商业化的气息,似乎是要将茶馆提升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有些茶馆的经营者也的确做到了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相当的艺术品位。这些经营者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化修养和文化追求,他们努力将自己的个性、品位、审美与理想融入到茶馆的风格中去。他们坚持使用前卫的音乐作背景,绝对不播放流行音乐。他们致力于推广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定期在他们的茶馆展出并提供信息发布的渠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茶馆已经成为一个超越了空间的文化整体,他们在刻意表现着一种与众不同并称其为“格调”。有格调的东西自然不能以贱卖的表情出现,于是这种格调就只能以不菲的价格来支持,在看似漫不经心间就于人群中划出某些区域,大众和流俗便被他们划在了这些区域之外。毕竟,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让那些还在汗流浃背奔小康的普通老百姓花不少钱到茶馆中饮茶,远不如吃顿麦当劳或是北京烤鸭、涮顿羊肉来的实惠。对于“实惠”的界定使茶馆成为了高雅情趣与品位生活的象征。

然而在我看来,如果单纯用价格来区分“高雅”,往往有暴利之嫌。由于利润导向的对于大众审美趣味的迎合,使许多茶馆在刻意中凸显的却是做作和呆板,缺少了中国传统茶文化本身的灵性和随和。所谓过由不及,与其装腔作势地蓄意矫情,倒真不如拿了大碗来喝茶率真洒脱。

况且还有另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在居高不下的价格面前,茶客们什么时候才能把对茶馆的消费看作是一日三餐的必需?当然,人只有在满足了肠胃之后才有可能从事精神领域的活动。或许有的茶馆的经营者们从心底里认为:茶楼茶馆的最终回报并不在财富上。他们刻意回避着利润和风险这些话题,试图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来努力提高大众文化的审美品位。但在愈来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在越来越繁华的霓虹下,沉静、含蓄、优雅也必将成为一种愈来愈昂贵的精神体验。以物质为基础,以金钱为前提,假使按照他们的想象来发展,有一天从茶馆走出的只有巴尔扎克、贝多芬、鲁迅,或者人们是为了从精神上接近巴尔扎克、贝多芬、鲁迅才走进茶馆,那么茶馆的老板和所有的人都又将不可避免地趋于流俗,最终回到起点。

生活就是生活。茶馆要想坚持下去,最终也只能变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镇人喝茶与茶馆
南浔人向有喝茶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喝茶者主要是男性成年人,尤以镇郊壮年、老年农民为多。他们可谓风雨无阻,深更半夜起身,赶几里地,摸黑进城,在茶店喝茶、听轶事新闻、传递“小道”、议论隐私、互通农贸市场买卖行情,顺便把带来的鸡、鸭、蛋等农副产品在茶馆边卖掉,采办些油盐酱醋或“屋里人”穿用的花布、小孩吃的零食之类捎回家去。万籁俱寂之中,江南小镇由茶馆始于苏醒,它是旧时镇上一个热闹的去处。除了早茶,还有午茶和晚茶。喝茶者大多是镇上居民,一些大一点的茶馆设有“书场”,边喝茶、边听书,有的还有茶点瓜果供应,是昔日乡镇文化生活的一大景观。我小时候记得南浔有两家比较出名的茶馆设有书场。一家叫“万新”,一家叫“中心”。“万新”在庄家弄里,“中心”在栲栳湾现在的南浔浴室处。我舅父家就在“中心”书场隔壁,每每到舅父家,就钻到茶馆听“壁角书”(即不买票靠墙站着听书),好的“响档”(对有些名气的评弹艺人的俗...
·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四川茶馆
□老吃没有进过四川的茶馆决不算到过四川。茶、茶馆,在四川,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是考究的、高雅的、严肃的,甚至带点沉重,一如老舍笔下的《茶馆》。生活,是实在的、琐碎的、市井的、随意的、休憩相关的。在别的地方,去茶馆,叫“坐茶馆”、“欣赏茶艺”、“品茗”……在咱们四川,叫“泡茶馆”。一个“泡”字,也许已经能让你感受到整个人置身在那种嘈杂喧闹却又是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环境。也许一副对联就很能表现这样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碗茶去;��求衣苦,求食苦,苦中作乐打壶酒来。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个“茶”,在四川也许解释成“泡茶馆”更为贴切。茶馆不仅是品茗消遣,也是休憩聚会,聊天交友,交流信息,消磨时间,冲壳子,摆龙门阵的地方。家中有茶,也要坐到茶馆里,一份报纸一杯花茶,听听隔壁桌上的话题,晒晒太阳,掏耳朵擦皮鞋……这样消磨上半天的时间,也是常有的。外省人见了都奇怪,怎么...
· 茶文化―茶馆茶楼―干部与茶馆
干部是什么?国家机关说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说是领导,企业公司说是老板,菜场的小贩说是戴红袖标的。总之,凡是能管点人的,都可以称之为干部。比如,小学里的班组长,与上面说的都不沾边,可照样被称为“班干部”。一般说来,干部大小都可以称作“官”。既然是“官”,大点的有个衙门,小点的也有个办公室。办公室是干什么的?望文生义,应该是办公事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要是官,大概都有公事。记得刚来海南的时候,对比银行和厕所还多的茶馆很不理解。曾经因为好奇,进去过一次,见到一壶茶,一间屋,既没有丝竹乱耳,又没有艺人忙乎,几个人坐着,能有什么意思?后来,又对茶馆门前车满为患的现象很纳闷。从下午到深夜,人进人出,车走车来,到底哪些人进茶馆?进茶馆后又干些什么呢?在海南呆的时间长了,才知道茶馆里面的乾坤其实是很大的。人们进茶馆,并非对茶馆里出售的那一壶价格不菲的茶情有独钟,很多人看中的是茶馆里那种暧昧的格调,那种宽松的氛...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文化与北京茶馆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乃老习俗,它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待客以清茶一杯,看似淡泊,实则含有深情。清茶一杯,行表清廉,和诚育德,共尝美味,讲究茶艺,美化生活。中华民族独特的茶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涉及诗词、绘画、书法、园林、戏曲等文学艺术领域,贯串历史、经济、礼仪、民俗、食品和陶瓷业等方方面面,远远超过其它饮料。人们都知道,饮茶不但能满足人体的生理与健康需要,而且是人们社交礼仪的一种手段以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享受。鲁迅先生曾对品茶有独到的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他把品尝、享受及高尚的茶风与意蕴,提到相当高的程度。饮茶和茶文化除了可以达到身心健康和享受不同品类的茶韵外,还能带来一种特有的气氛,使人思想净化,从而得到升华;茶色、茶香带给你以遐想;高雅的茶具,集工艺、造型、雕塑、书画于一体...
· 茶文化―茶馆茶楼―太原夜生活与茶馆
过去太原夜晚的生活都比较单调,可如今已经变得多姿多彩。大多数普通太原市民还是选择了广场、公园作为自己的夜生活首选地。9月21日晚8点左右,虽然已经入秋,但在五一广场,还是有不少市民在此休闲纳凉。在明亮的街灯下,市民们各得其乐。记者发现,大部分是一家人一起出来休闲,也有不少情侣和外地游客步履悠闲地散步。在广场的喷泉边,英语角的活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生、大学生、教授还有外国友人都在热烈地交谈着,欢乐之情溢于言表。在迎泽公园北门口,虽然喷泉不再开放,但风车灯华丽奔放,地灯星星点点,假山上的瀑布急流直下,还是引得众多市民在此逗留。在绿树的掩映下,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情侣坐在街椅上,说着悄悄话。在瀑布前,人们一边听着哗哗的水声,一边看着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相得益彰,心旷神怡。记者来到南宫广场时,已是晚上8点半,休闲的市民虽已不多,但仍有人在这里散步;溜旱冰的年轻人也依旧玩得兴致勃勃,在明亮的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