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临涣茶馆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9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临涣茶馆,在江南提起茶馆,人们也许感到平平淡淡,因为那里的茶馆太多,尤其是《沙家浜》中

  在江南提起茶馆,人们也许感到平平淡淡,因为那里的茶馆太多,尤其是《沙家浜》中的春来茶馆,更是妇孺皆知。但是,皖北地区也有个出了名的茶馆,与南方的茶馆有所不同。
  濉溪临涣的文化史,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古以来,临涣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这里水路运输发达,夏商时期已是居民点。这里的居民早已养成长年到茶馆饮茶的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色彩。提起临涣茶馆,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老的临涣镇。
  要了解临涣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得不靠查阅有关资料和登门拜访当地的老者。据说,当时的临涣镇,在春秋时被宋国置为城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攻打的第一座城池即为临涣;曹操和太平军、捻军都在这里驻扎过部队。我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农会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过淮海战役。
  临涣古城,人杰地灵,先后走出了为秦穆公立下不朽功勋的宰相蹇叔,三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理论家嵇康,晋代著名学者嵇含,著名的军事家、音乐家桓伊及著名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戴逵,金代著名学者、天文学家武祯父子等都出生在这座古镇。
  几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丰富的临涣文化,茶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踏进临涣,便感到这座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所特有的魅力。当地老者热情地告诉我们,临涣地下四大古泉颇具特色,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从井底冒出清澈的泉水,经一小池分为两股流水自然伸展,曲折往复回旋,像龙头的二须,古名为“龙须泉”。用水沏茶,芬芳清冽,甘美可口。据志书记载,临涣茶馆始建于明代,曾是过往商贾及游客休闲的重要场所,盛极一时,延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临涣方圆数十里的乡民不论春夏秋冬,一有空暇,总喜欢走进茶馆里品茶休闲,说古论今,别有一番风味。
  临涣茶馆与现在都市里的茶馆大不相同,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的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子,摆放整齐的粗沙碗,一把把铜壶煮着香茗。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馆也变为娱乐场所,随着临涣古镇的统一规划与开发,临涣老街由北向南,两旁茶铺林立,热闹非凡。凡是到此的游人,都要品尝一壶,方能尽兴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临涣古茶馆和古茶文化
这是濉溪临涣镇当地群众在发生口角或打斗时常讲的一句话。评理应该去找司法部门,怎么会去茶馆呢!这得从临涣千年古文化谈起。临涣地区的文化史,要追溯到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自古以来,临涣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临涣水路运输发达,夏商时期已是居民点。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物资交易的场所。秦汉时期,形成集市,至隋唐时已成贸易中心。店铺作坊和摊贩散布在城内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面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四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文化。茶文化便是这四千年文明所蕴育出的一朵奇葩。临涣古城位于淮北市西南约40公里处,城下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各名为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龙须泉。沿浍河之水『?』形排开。龙须泉位于古城脚下,流量稳定。泉水从井底部的洞中冒出,经一小池分为两股流水自然伸展,大股流入浍河,小股流向土城脚下,两股水蜿蜒曲折,往复回旋,像龙头上的二须...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
我国历来有"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的说法。旧时成都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之巨,设茶位达一千余只之多,蔚为壮观。成都人喜爱喝茶,茶民之普及、嗜茶之程度超过了驰名中外的产茶大省、四川的紧邻--云南省。成都人早起清肺润喉清茶一碗;酒后饭余消食除腻清茶一碗;劳作之余解乏提神还是清茶一碗;三二至好海阔天空也是清茶一碗;亲朋邻里消释纠纷当然也是清茶一碗。成都无论市区、乡镇、闹市、野外,大者茶馆,小者茶摊,比比皆是。仅有音乐伴茶的"音乐茶座"就有数百家之多。直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好茗"依旧。据说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就达数万吨之多。(1)旧成都的老茶馆成部旧有很多老茶馆,大多为老年人占据。清晨就有顾客光顾,有的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还叨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将打火机揿在地上,似钓鱼似...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文轩茶楼
文轩茶楼位于高尚社区,学府一条街环境优雅,气派,泊车方便。本茶房内设美容、浴足、保健、棋牌、包间、中餐各类集休闲于一体。本茶房茶水一律享受折扣优惠。本茶楼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给您带来一个健康的休闲好去处。文轩茶楼在红瓦寺一带的茶楼中挺有名气,特色有三:舒适的喝茶环境,很有特色的茶品;正宗的中式、泰式按摩和浴足;下围棋的好地方。位于二楼的文轩一上楼就给你个惊讶,长达两米的一个大鱼缸,漂亮的金鱼在里面欢快的游来游去,侯客小厅就在鱼缸前面,等侯朋友之时坐在长长的软软的藤椅上,看看金鱼的游泳姿态,评论一下这条的眼睛真够鼓,那条的肚子长的够胖,头上的肉球真大…倒也不觉得烦闷无聊!文轩茶楼在红瓦寺一带的茶楼中挺有名气,特色有三:舒适的喝茶环境,很有特色的茶品;正宗的中式、泰式按摩和浴足;下围棋的好地方。位于二楼的文轩一上楼就给你个惊讶,长达两米的一个大鱼缸,漂亮的金鱼在里面欢快的游来游去,侯客小厅就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