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德是什么?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5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德是什么?,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 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 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
  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 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 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 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 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 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 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 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德是什么?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德与法德
茶有德,法亦有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格外发达的时期,除享有“茶神”之名的陆羽外,还有众多茶学家,如皎然、封演、常伯熊、刘贞亮等。由于饮茶在当时已不仅作为一种解渴的手段,而且在社会中形成风雅时尚,所以一些文人墨客自然要从文化的层面研究饮茶的功能。皎然就曾创建“三饮论”,将饮茶的功能概括为:一饮涤昏昧,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刘贞亮是晚唐时期一位颇有名气的茶学家。他在前人总结的饮茶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茶德”之说,并列举出茶的“十德”,即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利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行道、可雅志。时至今日,这“茶德”之说,仍然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启示和教益。茶有德,法亦有德。笔者以为,“法德”之本有二:其一为求公正;其二为趋平和。前者具有理想的色彩,后者具有现实的品格。在汉语中,法字有其原始的寓意。按照《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法”字包含着“平之如水”和“去不直”的含义。因此,“法德...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与“茶德”
一、茶德是什么?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国当代茶学专...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的九德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俭、时、仁、真。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产于深山幽谷中,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灵秀之气,外形清秀,香味清幽。香:如兰斯馨。茶有真香,这种香气是纯天然的,香气成份极为复杂,不宜进行人工合成,极品茶还应具有兰花般高雅的香气。甘:苦尽甘来。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后甘。和:中气平和。茶的香味以“和”为贵,饮茶后应有一种“平和”之气润泽于五脏六腑间,久不能去。空:“五蕴”皆空。茶的香味又以空灵为贵,饮茶后不留不滞,就叫做空。俭:饮而有节。茶不可多饮,不可过饮;茶以及茶具不可过求奢侈,总以节俭为茶人美德。时:知时而动。采之以时,造之以时,投之以时,瀹之以时,饮之以时。仁:生仁爱心。仁者“爱茶”,饮茶能使人生仁爱心。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气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领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灵之意,不仅能澄心净虑,更能品饮出天地真情,人间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为真...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德三说
笔者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饮茶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腥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有恩、有德于人类,称之为“嘉木”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品赏佳茗,茶人应该有一份感恩之心,包括对茶农的辛勤劳作。二说:茶人应重视品德修养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是与茶人的共勉。“精行俭德”是陆羽的原创词句,行文独特,洗练精美,内涵丰富,妙不可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