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汕工夫茶道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3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汕工夫茶道,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
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
――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
――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茶,可能是聘请潮汕师傅主持茶政的,也没有只字提及潮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工夫茶道
流星于中国闽南及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的品饮艺术,在当地也是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清代就有人说,工夫茶的烹饮方法,源出于陆羽的<<茶经>>,只是器具更为精致.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茶房四宝".一是"玉书�S",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容水仅200毫升左右,二是潮汕风炉,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大小若鹅蛋,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通常四只为一套,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四宝齐备,方可烹饮。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用工夫红茶的。工夫茶的冲饮方法,别具一格。先取洁净的泉水,洗涤茶...
· 茶文化―品茶论道―“和”:潮汕工夫茶道思想之核心
潮汕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曰:是“和”。一个“和”字,涵盖万事万物。“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有了“和”,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周易・乾》有“保合大和”的记载,可作明证。《周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是儒家世界观正式形成的标志。“保合大和”意指阴阳会合,保合大和元气,普利万物;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大和”,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和。换句话说,“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由此可知,“和”具有多重的结构,它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是以《左传》有“心平德和”之说。“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这里并无将它作无限延展的打算,但也切忌将它简单化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
·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汕新茶道
讲到潮汕的饮食文化,不能不讲到工夫茶。潮汕工夫茶风情悠悠;茶具精巧,沏工考究,一招一式,韵味无穷。吴南生(伍羽)同志因此著有洋洋一万五千字的《说潮汕工夫茶》;而潮籍文学大师秦牧更断言:“潮州茶道,堪称中国茶道之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汕头人夜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晚饭后合家围坐,搬出一副火炉、水锅、茶壶、茶杯,烹茗闲坐,啜饮聊天,不亦乐乎。始于清代,迄今数百年历史的潮汕饮茶之风,这几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革。首先是遍布全市的茶叶商店货架上,再也不是清一色的乌龙茶、水仙了;就是马路边、街巷口的个体烟摊上,店主也经常挂上一包包装璜精美的“老人头”(红茶)、云南普洱之类的“外茶”,让人家“顺手牵羊”。这种被汕头人称做“动(抖)茶”的袋泡茶,目前的年消费量约占全市茶叶销售量的四分之一。据说,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袋泡茶具有经济,特别是方便快捷的诸多优点的缘故。我在一个晚上到过三个家庭...
· 茶文化―品茶论道―工夫茶艺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功夫茶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
· 茶文化―品茶论道―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