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散话《茶经》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2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散话《茶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公元758年左右,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

  《茶经》是唐朝的陆羽(733--804)创作的,成书于公元八世纪,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自有了这一部茶书以后,它就被奉为经典,以后各朝代也除过多部茶书,但是基本上都是对陆羽《茶经》的注释和补充、演绎,几乎没有什么创新,这当然是比较悲哀的事情,倒也更衬托出陆羽《茶经》的历史地位。各朝代出了新的茶书,给予一个“新时代的《茶经》”的评价就是非常高的了。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茶经》的内容上来说,从现在看其科学性显然还较低,一些观念是陈旧的、有偏颇的甚至错误。

  喜欢对古书进行注释,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学风,最典型的如中国早年就有了一部地理方面的专著《水经》,主要是讲中国的河流的,后来有了注解《水经》的《水经注》,其后的历史上对这两部书的苦读、阐述不知道耗去了多少读书人的年华和才华,直至现代人都还是这样,例如大学者胡适,就多年研究《水经注》,搜集了很多的版本,但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我们说胡适对中国文化还有相当的贡献的话,那绝不是它多年研究《水经注》的“成就”,甚至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提起他这方面的地位。这话扯远了。

  陆羽是多才多艺的,有人说他不但是一位茶叶专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小学专家、传记作家、史学家、地理学家,但我认为,说是这些“家”是有点言过其实,说是“学者”、“爱好者”可能更恰当一点。另外,他还写过一些剧本,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他又是一位剧作者和书法家。不过他在茶学方面的成就更多和更大些

  陆羽在茶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茶经》一书。《茶经》全书共七千多字,其实篇幅并不大。《茶经》全书共分3卷10节。

  上卷3节: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中卷1节: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下卷6节: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

  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

  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经》卷下
唐・陆羽卷下七之事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吴:归命侯(1),韦太傅弘嗣。晋:惠帝(2),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3),傅司隶咸(4),江洗马统(5),孙参军楚(6),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亻叔],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8),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9),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10),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后魏:琅邪王肃(11)。宋:宋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12),鲍昭妹令晖(13),八公山沙门谭济(14)。齐:世祖武帝(15)。梁:刘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皇朝:徐英公[责力](18)。《神农食经》(19):“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木贾],苦荼”。《广雅》云(20):...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经》卷上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木并]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木并]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上艹下设],四曰茗,五曰[下艹下舛]。[原注:周公云:[木贾],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上艹下设]。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上艹下舛]耳。”]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
· 茶文化―茶文茶诗―陆羽茶经流变史
一唐宋茶经流变史在茶学史上,现存史料里,最早提及陆羽《茶经》的是唐代的皮日休,据他的说法,茶经共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h而去疠。」所言次第和今本《茶经》全同。到了宋代,陈师道提出有家藏一卷本、毕氏三卷本、王氏三卷本、张氏四卷本等四种,都是因为繁简有别。陈氏并据上述诸本合校成了新钞二篇本。可知宋代以来,《茶经》即有各种不同版本。大致现存《茶经》有四种,一是有注本最早为宋代左圭本、二是无注本,传世惟有百卷《说郛》本、一是增本,即在�洳杵鳓寰砑尤搿恫杈咄荚蕖罚�最早为明郑思本,后来有《宜和堂》本。四是删节本,即割裂删节原文,历来代有明代王圻本。这四种版本里,有注本是《茶经》主流。现存宋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文中已有完备注文。后代《茶经》多属此版。二明代茶经流变史明代对《茶经》,从嘉靖起至万历年间,开始做增添工作,大致上是在原有《茶经》以后附加其他资料,而名之为...
· 茶文化―茶文茶诗―辞赋、散文
茶叶作为一种寓意清新的题材,除了在诗词中有大量表现外,在辞赋和散文中也屡见不鲜,辞赋和散文具有表现手法灵活,语言优美的特点,在表现茶的品性上,似乎更为合适。茶叶种种特征,在辞赋和散文的铺陈、描述下,显得格外动人。比较典型的有晋代杜育的《�F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F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已包括茶叶的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由"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以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谜趣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茶叶)生在青山叶儿蓬,死在湖中水染红。人爱请客先请我,我又不在酒席中。(茶叶)颈长嘴小肚子大,头戴圆帽身披花。(茶壶)一只没脚鸡,蹲着不会啼,吃水不吃米,客来把头低。(水壶)言对青山说不清,二人地上说分明。三人骑牛无有角,一人藏在草木中。(请坐,奉茶)以下各打一字,共成三句话:垂涎(活)银川(泉)外孙(好)热水袋(泡)草木人(茶)三岔口(品)名列前茅(茗)因小失大(口)有水就活(舌)黎明前(香)分开是三个,合起来无数(众)巧夺天工(人)有口说假话,有水淹庄稼(共)两人团结紧,力量顶三人。(唱)只要留心,便能知道(采)一树能栖二十人(茶)相貌长得恶,六口两只角(曲)以下茶谜读来也十分有趣:出身山头,死死镢头,活活碗头。幼时山中发青,大时锅里翻身,干在萝中发闷,湿在水中浮沉。命里苦心里更苦,清明节抛家别祖,太阳火里算逃过,到后来水灾难过。生在世上嫩又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