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中国人品茶法国人品酒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0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中国人品茶法国人品酒,其一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与法国人对品酒的酒具都颇为讲究。   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

其一 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与法国人对品酒的酒具都颇为讲究。

    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佳,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法国人品葡萄酒对杯子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尤其是在隆重的场合和高档餐厅,用杯极其讲究。盛白葡萄酒的杯子与盛红葡萄酒的杯子有所不同,而红葡萄酒的用杯也并非一个模式,波尔多杯与布高涅杯便颇异其趣。最便于欣赏的色泽的是水晶杯,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质地细腻,明亮,反光,有弹性,”薄如纸,声如磐”,当色泽鲜艳的红葡萄酒注入酒杯时,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致便会油然而生。

    其二 中国人品茶与法国人品酒,都有着异曲同工的“三步曲”。

    中国人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反映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 ”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中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 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 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查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闻香用 的。我们在这里不妨以品乌龙茶为例,来摆一摆品茗闻香的全过程:沏茶时先用沸水注入紫砂壶内、茶海、 品茗杯、闻香杯中以温壶烫盏,继而将沸水浇在茶壶外表上,名曰“封壶”。接着,把茶荷内的乌龙茶经茶漏用茶拨拨入壶内,名曰”乌龙入宫”。前后需要经过两次封壶、沏茶,又将茶水倒掉,称为”洗茶”。洗茶之后,再次将沸水注入壶内,用茶壶盖将浮在水面的茶末刮去,称为“春风拂面”。再给茶壶重新封盖之后再次用沸水洗淋壶身,此举称为“重洗仙颜”,为的是保持壶内外温度的一致。接下来便是“分茶”,即用茶海把茶水斟入闻香杯内,程序进行到这里才进入闻香阶段。闻香时将闻香杯内的茶水轻轻旋转倒入品茗杯内,然后用右手搓一搓圆柱形的闻香杯,香气就会由杯底向杯口散溢,此时把闻香杯放至唇边,用鼻子和喉部仔细嗅闻茶水的香气, 此便是“闻香”了。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此称“三龙护鼎”,先是细细的欣赏茶水的汤色,然后再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法国人品酒与中国人品茶有着几手相同的步骤:观、闻、尝“三步 曲”。观酒是品酒的第一步,品质优 良的葡萄酒清澈色柔,白葡萄酒颜色并非纯白,而是白中透黄,透出的黄色有深有浅,故而有绿黄、麦秆 黄、琥珀黄等之分。红葡萄酒的色调也有许多,最让人喜爱的当属红宝石色了。观酒之后便是闻酒,葡萄酒的香气浓郁而丰富,可分为香草、柠檬、浆果、蘑菇、蜂蜜、桂皮、胡椒、裘皮等香型。为了闻香的方便, 品葡萄酒的杯子必须要大一些,饮酒时要先按逆时针方向晃动杯子, 让酒液沿杯壁爬升,以便增加其接触空气的面积,以助于酒香的散溢。晃动酒杯之后,将酒杯倾斜适当角度,然后将鼻子探入杯内,细细闻嗅酒的香味。看酒选杯,让每种酒的醇美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创立者就是里德尔玻璃器皿公司的祖孙三代人,该公司设计了几十种酒杯,让不同的酒可以对号入座。法国人品 酒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尝酒,品葡萄酒主要品些什么?主要是酒精、单宁和果香。酿酒的葡萄品种繁多, 如雷司令、梅尔络、索维尼翁、莎道奈等,各有各的特性。每种葡萄酿出的酒所含酒精、单宁和果香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法国人在喝不同的酒时才选用不同的杯子。

    其三 中国人斟茶与法国人斟品酒,都讲究留有余地。

    中国人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 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法国人斟葡萄酒一般是以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一为度,为的是便于闻香品味。中国人品茶时讲究分三口将品茗杯中的茶水饮完,为得是便于细细品啜。为什么一定要分三口品呢?传说是缘于品字有三个“口”,同时也暗含着“一苦二甜三回昧”之意。法国人品酒一如中国人品茶,也讲究 慢慢饮细细品,不是像有些中国人喝酒那样:”感情深,一口闷”。中国人喝茶有品茶、饮茶、喝茶之分,品茶的茶叶与茶具均要上乘,舍得下功夫细细品味;饮茶不一定讲究茶具的优劣了,也不拘于特定的形式, 随意饮用就是了;喝茶一定只是为了解渴,大口大口开怀畅饮。

    法国人饮葡萄酒也有品酒、饮酒、喝酒之分,用水晶杯自然是品酒了,用其它酒杯、器皿照样可以饮酒,如果用嘴对着酒瓶大口喝酒,那一定是酒鬼一醉方休的喝酒方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中国人品茶法国人品酒
茶具与酒具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佳,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法国人品葡萄酒对杯子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尤其是在隆重的场合和高档餐厅,用杯极其讲究。盛白葡萄酒的杯子与盛红葡萄酒的杯子有所不同,而红葡萄酒的用杯也并非一个模式,波尔多杯与布高涅杯便颇异其趣。最便于欣赏的色泽的是水晶杯,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质地细腻,明亮,反光,有弹性,“薄如纸,声如磐”,当色泽鲜艳的红葡萄酒注入酒杯时,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致便会油然而生。品茶与品酒,异曲同工的“三步曲”中国人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反映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茶
平生不嗜烟酒,无从领略吞云吐雾的快感和醉生梦死的迷离。幸好还喝茶,不然还像真同事们所说的那样:这人活着还有什么趣味呢!过去的喝茶只能称之为喝茶,因为既不讲究水,也不讲究茶,不论什么茶叶,放在杯子里用水一冲,渴了便是咕咚咕咚一大杯,有人把这种喝法称之为“牛饮”。如果喝茶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需要,那么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便无从谈起了,其实喝茶的最大乐趣在于品茶。说起品茶,有这样的兴致时间并不长。二OOO年去云南,除了游览景点以外,几乎天天要观摩一次茶艺表演,同行者或许走马观花,我却是很认真地体会了茶道。从选茶、烫壶、温杯、冲水、闻香一路下来,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后来所居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茶馆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程序也基本大同小异,都要经过蜻蜓点水、关公巡城等等关口茶才能到口中,一杯解渴之物,竟能有如许的道理在其中,所以对于品茶自然也就有了兴趣。其实稍微翻翻有关茶的书籍,便会发现中国茶由来已...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诗与品茶
有位做编辑的朋友嘱我写一篇谈诗的文章,我一直没有动笔。说真的,这两年我对诗歌越来越感到困惑和迷茫。每每忆起当年自己那些关于诗的慷慨陈辞,总有一种羞愧感,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诗,我们许多人仍限于一种表层的理解。也许我们太急功近利,太注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流派的分野,而忽略了诗歌最本质的一些东西,以至我们刚刚拓展的目光又被我们自己划定的藩篱所封闭。那些争雄一方的旗帜,那种近乎手淫一般的自我陶醉,使我们失去了诗歌本质的通道。蓦然回首,我发现我们许多自以为献身诗歌的人却仍被关在诗外,诗仿佛离我们更远了。我们的头顶被一种悲剧的弧光所笼罩。这使我想起一件小事,有朋友从成都给我寄来一包刚出厂的特级茉莉花新茶,冲泡之后香气扑鼻,饮之则沁人肺腑。适逢几个弄文的朋友来访,便以之待客,熟料朋友饮后并不以为然,并声称非砖茶不饮。起初我迷惑不解,几块钱一斤的砖茶怎么能优过这上等的茉莉花?然而,细想之后忽茅塞顿开,原来...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茶论茶
茶,可谓人人会喝,若说品茶,可不是人人会品的。宝玉、黛玉,是大宅门的贵族男女,品茶当不成问题吧?实际也不尽然,妙玉请宝玉黛玉喝茶时,沏的茶叫“老君眉”,那茶的嫩芽细如银针,那茶的汁水青碧如玉,至于用的水更是不同凡响,乃是从梅花上收集来的雪,藏在鬼脸青的花瓮里,埋在地下经五年之久才开启饮用的,雅致的黛玉品不出这茶的风味,居然被妙玉讥为“大俗人”;至于刘姥姥“品”茶的水平,更差十万八千里了,她在地头上喝惯了凉水,偶尔吃茶是熬成浓浓的绛红色,喝到嘴里又苦又涩才解渴。茶这玩意儿,不品很难感受,如若喝茶时做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状,是万万感受不到茶的美妙的,品茶,真正的内涵便是品生活,有了这一个“品”字,生活就有了味。鲁迅平时除在家喝茶外,还爱去茶馆啜茗,以茶联谊,每次他―般都邀三两友人或亲属同行,他往往与人边品茗,边谈心,乃至研究写作。1926年夏天,他与齐寿山合译的德文小说《小彼得》一书,就是在北海...
· 茶文化―茶文茶诗―闲趣品茶
如果有人问我会不会喝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茶在中国,已经升华到一种“道非道,非常道。”当茶被引入“道”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后,谁还敢在茶道面前张扬放肆呢?陆羽穷毕生精力,写了《茶经》,被尊为茶圣后,在茶面前还谦虚得像个低年级的学生呢。我曾驱车到漳浦中国惟一的茶文化博物馆,流连大半天,才发现每一片茶叶的背后,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出自对茶的喜爱,家里也装修一间榻榻米风格的茶室,搜罗了众多的宜兴紫砂壶,有四把中国邮政监制的邮票上印着的历代名壶的仿制品,也有精致得让你惊叹的手制壶。我属牛,有好友幽默地送我把春牛造型的紫砂壶,壶底戏题:“不可牛饮”,不知道是提醒还是告诫。装备了不少泡茶的行头,茶洗、茶盘、茶罐、闻香杯、随手泡,一应俱全。但这充其量只是茶艺而已,徒有中规中矩的表面形式。进入茶道则要具备与茶有关的丰厚知识。不同的茶叶,要用不同的茶杯;不同的温度,浸泡的时间也各自不同,春天和秋天的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