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到中年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到中年,    近几时忽然喜欢上径山茶,且不是明前芽茶,专是二茬回头春,已经掐过尖子的那

    近几时忽然喜欢上径山茶,且不是明前芽茶,专是二茬回头春,已经掐过尖子的那种。

    这凡庸易得的二茬春径山茶,本来是夹杂在多所垂青的瓜片、猴魁、碧螺春之间,作陪茶以恢复审美感受用的。

    忽然有一天,却不知不觉中喝出了新感觉:这茶味怎么恁地平和。

    香味是淡薄些,却温润超然。没有明前芽茶那种飞扬跋扈的香、香得尖利、甚至香得浮躁,一如未经打磨的青春。

    这径山茶,原是茶到中年。

    喝茶的浓香丰腴,例如铁观音,是很多茶客都来得惯得;喝茶的枯淡静寂,例如径山茶(按,此茶原为“礼佛之茶”。据说日本茶道溯源就在径山禅茶),就需要一些有所准备的心。

    千岛银针是皖浙之交的新安特产。有一阵曾迷煞我。最是那一开启的瞬间,清秀的香,肥硕的香,香得铺天盖地。赞不绝口时我直道它在龙井之上。现在想想,那香味中果然有野气。是富春的山水,滋润之外别有戾气。三江汇合(富春江、新安江、兰溪)处,曾是春秋时古越国与古楚国的国界,“子胥野渡”的痕迹仍在。

    安徽六安的瓜片,虽号称传统十大名茶之一(按,关于六安茶在明代中叶以降江南江北的不同处境,郑培凯《<梅词话>与明代饮茶文化》中自有分疏,此处不容赘述),自《红楼梦》问世却一直有点见背。因为文人们先入为主记住“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那一回威严的贾母一句话:“我不吃六安茶!”慌得正在沏茶的孤高冷傲的妙玉也要上赶着说明:“这是老君眉!”都是“文化记忆”惹的祸。这就是所谓“成见”。其实六安茶自有一段好处。特别的清,清到有点淡,有点模糊,是“情到多时反转薄”,对茶人的心态有要求。说起来,似乎真像桐城文章,清通中多少有几分造作,但正是作出来的文人茶,要有起承转合的心,用功了努力了有功架了,才喝出一段好处。

    论貌相,太平猴魁在绿茶系谱中可谓独树一帜:其壮硕颀长、肥厚滂沱,矗立于玻杯中雄姿英发,极具观赏价值。其碧清甘淡,较之六安瓜片,则颇有姑表姻亲的联袂之气。如果硬要将二者PK,真是“二玉论心”般难较高下,或者不妨说,猴魁滋润中多些刚猛,瓜片清幽中更为秀气。猴魁另有质朴,而瓜片香得有点“娇”。

    虽然按照明清时期行政区划同样隶属“江南省”,皖地较之江浙,就茶意而言,却多少算个异数:安徽茶似乎别具一种韵致上的大方与开阔。清而通。相对而言小儿女气要稀薄得多。虽然至今我都没有找到黄山毛峰的最佳口感,但明明白白那种特殊的大气是皖茶共有一致的。屡屡嘲笑一位素性不喜安徽茶的安徽籍师兄今生今世枉作了一回安徽人:他居然是偏嗜江北绿茶的,例如信阳毛尖――其实那些所谓男女老少可以“通吃”的能够“打通关”的茶香,一般而言,如果不是流于俗艳,往往就是流于激烈,也就难免了要流于粗糙。

    龙井茶一如杭州城,是处处准备好了的茶,要豪放有豪放要收敛有收敛,见多识广又从容,需要另起一回才好分解。不过略略还是有着几分江南的书生意气,是箫心敛着剑气,绸缎里面包裹了一把好快刀。

    四川茶地气透着热辣。和江南茶比,是打网球遇见下围棋,好自好,就是不可比。

    碧螺春却超乎了我的判断力,因为至今人在茶里,就不好说。只觉得“吓煞人香”这名字委实不可。倒并非在乾隆御笔钦此下屈打成招,而是这茶的好处就在贴皮贴肉水润气润的合适:它吓不到我。每每倒是一罐新茶在手,启封时香沁入骨,竟生出欢愉之极至于泪下的心:如何人间还能有这样一尘不染的清中之香?!呆呆看蜷曲的翠毫在透明玻杯中浮沉,常常人就一起沉到了水里――从此不再需要方向。

    宜兴红固然也是好,却有一种过“熟”的香,完整得叫人坐卧不安,是心计太沉稳圆满的暖,反而变得不踏实起来。

    因了这紫砂样红的影响,以至于连累了“阳羡雪芽”,一例让我有点疑神疑鬼,喝着不安稳。当然这是错觉,阳羡吃亏就在离开苏州太近,宛如绝代风华之畔,屈居下僚者往往都是高手林立,一世的埋没只在“既生瑜何生亮”那点不合时宜罢了。

    安吉白茶近来颇为走俏,瘦硬坚挺、银剑碧鞘,形貌风姿和同为乡亲的湖笔有一拼。又好似山谷的诗意。香得也清脆。却是宛如清淡鱼肚夹在麻辣川菜中,稍不留神就会分神:这样的凝神之饮,有时反让人拿捏得汗都出来,倒生出不太平的心绪了。如此张致焦虑,难免叫品茶的情致遭遇困窘。一如在读黄庭坚层层叠叠的歌吟。

    乌龙茶是男人茶。香得沉郁顿挫,霸气厚重。但对我的口味而言,目前还是一种压力。始终觉得那香气有点端架子、不牢靠,有点香得“假”。

    按照资深茶客半开玩笑的说法,我还没走到能喝懂普洱茶的时候(年纪还轻),甚至乌龙这一关都是进入普洱之前需要完成的――这话听来简直让我生出疑窦:既然男人气重的乌龙茶我都暂时降服不了,那么普洱茶该是“超越性别”之茶了?――今岁中秋,那晚捏着一块20岁的饼与一块5岁的饼赌气一般自斟自饮。突然之间就意识到这年轻的饼,是闻着更香口感却薄,这年长的饼,是喝着更醇而气息转淡。我被自己的感觉吓住了:怎么能是这样有生命的会成长的茶呢――然而的确就是这样有生命的会成长的茶啊。

    平心而论,真心偏嗜仍是绿茶,特别是江南的绿茶。

    江南绿茶即使算不得洁白纯正女儿茶,也是苏昆冷板水磨的《牡丹亭》,杜丽娘眼前心中的柳梦梅,是明清中国独有一段的一个特殊的男人品种――“小生”的美。

    再次让我回到淡香薄甘的径山茶,而且是茶到中年。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诗的作者,是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果然好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人到中年且吃茶
不觉中已是人到中年,半世沉浮人间百味尝了不少。昨日黄花落尽,明朝阴晴不晓,感慨人生竟一无所有。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茶,这似乎在人生旅途等候路人的朋友,微笑地走来,一入心怀便难以割舍。茶的平和清寂如中年人惯看秋月春风的心境,不再浮躁,不再张扬。细细体会,心灵感悟,这生活的滋味别有一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清香中的些许苦涩瞬间化为甘醇留于齿间喉道,像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使人在平静中畅想属于自己的心事;也像一部宏传的史诗,使人不得不探究其历史根源。茶,在经历史前的药用含嚼,魏晋南北朝的烹煮饮用后开始进入文化精神领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唐承袭汉魏六朝的传统,同时融合了各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精华,加上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注入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饮茶风尚的扩展,儒、道、佛三教...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
饮茶歌姜茶能治疾,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会伤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茶之十德一、散郁气二、驱睡气三、养生气四、驱病气五、树礼仁六、表敬意七、尝滋味八、养身体九、可行道十、可雅志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J。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茶舞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中的歌,其歌词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