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不识茶味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1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不识茶味,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黔北凤冈是精品茶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黔北凤冈是茶的原产地,《茶经》亦说:“……黔中:生……播州……夷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先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等等茶界泰斗对凤冈茶亦有很高的评价;凤冈茶也几经磨难,走出了山门,走进了――毫无疑问,凤冈茶叶质优,是茶中上品。但是,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凤冈人,我却不知、不识茶之味。我真的羞愧。

    说我不知、不识茶之味,这是真的,绝无卑谦之嫌。但是,生活中的我,却一刻也离不开茶。每天开门七件事,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沏一杯清清的绿茶,然后漫漫的品饮,直待杯中茶淡之后,我才想起人世间的烟火其实很是迷离,我还必须融进这迷离的人间烟火。此外,我能做什么,我又能够做什么呢?

    白天,我无非是在迷离的人间烟火中徘徊,而每到夜晚,我就更是以茶为伴了。我曾经无数次的独自一人在深夜的斗室里,沏上一杯清茶,关上所有门窗,吹灭所有灯火,将自己溶入夜的不可知中,漫漫地享受茶汁恩赐于我的那份清香与清净。我的身体似乎静止了,我的思想却如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在山水美人之间。夜色好迷离,世事真如烟。可是,我的心中却有了这样的句子――即或在凛冽的冬夜/亦或在发霉的日子/只要有了你/我的唇边/就有/尝不尽的/春――是的,这是关于茶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只有茶,才是我的伴侣;只有茶,才能够让我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但是我于茶之味,却只限于肤浅的体验,我怎么修炼,也达不到圣贤们那种关于茶之味的真谛。是的,无论古代亦或是当代的文人骚客们,对于茶之味,有过浩如烟海的注脚,却又似乎没有定论。但若论其定义,又非我辈所能为之。广州三元里有一泉号为“广州第一泉”,明人黄谏为其联云:“不能洗耳;可以清心。”联语巧借“茶”与“水”,将“洗耳”之典与“清心”之茶融为一体,或反用或正用,除表达了泉水烹茶使人心清气爽外,重要的是要表达一种不甘寂寞、洁身自好、清廉待人而倾心报国的情怀。北京有家叫“听雨轩”的茶室,门联是“三篇陆羽经;七尺卢仝碗。”陆羽者,茶圣也。而这卢仝何许人?此公亦乃唐代文人,曾有一首关于茶的《七碗诗》在文坛传为佳话,而这茶室的门联,无非是表现了茶的一种文化。

    广州和北京的茶联,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一种关于茶的“本质”文化。而杭州西湖凤凰山上一号为“龙井” 的边上的对联,则将茶与诗连在一起,要表现的是一种高雅。这副对联是这样的:“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上联描景,凤凰山上景美,梅花月色,诗情画意;下联绘茶,说的是谷雨前的茶

是上品,凤凰山上的谷雨茶是上上品,犹如隽永的、脍炙人口的诗作,永远流传。杭州还有一副茶联是这样的:“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我以为,这副茶联除有一种要你喝茶的感召力外,无非是要叫你及时行乐,于人生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还有一些茶楼茶亭茶坊,有这样的对联:“前路赤炎炎日,试问能行几步?这里凉飕飕风,何妨暂坐片刻!”“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这样的茶联,刻画出了人生的一种艰辛以及人生的一种无常。“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这样的茶联,很有市场经济的色彩,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知道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只是由于儒家的思想麻木了他们,让他们的骨髓里流动了永远的“奴”性,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变成了他们玩味的一大题材,也成为文人墨客们发泄的一种籍口。

    当然,人生无常,如多变的天气;人生短暂,似闪亮的流星。不是吗?谁能预测他自己一生的归宿?谁能够按他自己所构想的目标一路顺风?是的。人生苦短,似乎才过一个晚上,艳丽的黄伞就不得不收拢,轻浮的琴弦就不得不弹断;寂寞长夜,默默无闻如素净的秋水,轻飘飘无法隽永;曾经如水样自由的青丝,刹那间染上了白云……

    去品茶吧――无论是在无聊的白天亦或在寂寞的早晨,品茶能够品出铅华、洗净悠闲;随着茶的清净,你将返归于童男处女的无瑕;你将发现本色的天然就是云来云往,人间的尘世就是雾去雾来;你亦将体会到宇宙在无限绵延,世事不完全是莫测之虚盈,人生也不应该尽是凉炎;你还会感悟到,人生虽然苦短,但是生命的真谛是奋斗,是冲锋;生命如小草,野火烧不尽,生命似茶树,春风吹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马古道》味如茶
在上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茶马古道》令人眼前一亮,该剧在我市一播出就吸引了不少观众,其收视率已经排名第五,仅比同一首歌落后,连一向挑剔的评论界都对此剧褒扬有加。那么,这部商业味并不是很浓的《茶》究竟凭什么这么拽呢?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大火的前提应该归结于它有着响亮的金字招牌。在滇、川、藏区由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茶马古道,沉淀着差不多2000年的丰厚历史。马帮踩出了古道,古道又承载着马帮的兴衰。古道的石板上至今仍嵌有深深的马蹄印,道旁的石壁上刻着许多佛教箴言和摩崖画,而在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这些神秘的色彩更能激起大家收看的兴趣。剧中的佛文化、东巴和纳西文明等瑰丽壮阔的文化形态对一直接受着儒家思想熏陶的观众来说,具有新鲜别样的魅力。尽管题材大气厚重,风光画面、演员表演和音乐等都十分出色,但该剧还是没有很好摆脱普通电视剧的通病―――平淡拖沓。不过,总的说来,在...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味人生
�月夜,丝丝缕缕的月光穿透窗棂,粉红色的茶几上,半杯清茶,还袅袅婷婷地冒着热气。淡绿的茶叶,在水面轻轻飘逸,慢慢舒展,缓缓地沉入杯底。��有一丝暗香,轻淡的,从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盘旋着,飘散在屋里。一时间,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间里散发出幽淡如芷兰的清香。��喝茶的时候,我把灯光调得很暗,想让灯光与月光混为一体,让自己在一种浅暖的色调中享受清逸,让心境自由和漫无边际地畅游。��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渐悟。��茶和水本不在同一个世界,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茶放入沸腾的水中,等茶汁融入水后,开始茗品。茶和水开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互相激励,然后各自把心献出来,让人们去体会一种味道,去感悟生活的平静、安然和自得的乐趣。��一杯茶是一个静物,但是茶在浸泡的过程中,没有几人去发现茶所经历的一切;又有谁知道,水为茶的来临,而付出的煎熬和锤炼;又有谁知道,茶和水之间,又是怎样去抛却杂念私心,而融...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茗三味
中国人喝茶,水质与火候最要讲究,除此之外,老茶客「品」起茶来,舌头、上颚、喉头……,无一不动」。要泡壶好茶,上等茶叶跟茶具只是部份要件。根据香港城市大学郑培凯教授整理唐代茶圣陆羽所作《茶经》下卷的记载,中国人泡茶,宜注意几件事:一要有好水,最好的是山泉水,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二要有好火候,要注意辨别汤水沸腾的情况,要控制沸水的势头。也就是说,水质跟火候特别要注意。半杓南零水这些准则在九○年代台湾,依旧被讲究喝茶的人们奉为圭臬。就在北台湾汐止附近山区有渠清泉,每逢假日,爱茶人士总是不辞劳苦,前来取泉。而大台北,乌来附近的几个瀑布,假日常也有茶客驱车前往,瀑布下,取泉水泡茶,也聆听山泉音响,真是无尽惬意。而以炭火煮茶,更被几间著名茶馆列为特色,用来招徕顾客。古今喝茶人对「品水」的灵敏,向来有志一同。郑培凯教授曾引茶圣陆羽的一则故事:有次陆羽路经杨州,碰到他的茶友李季卿,高兴万分的李季卿便说:杨...
· 茶文化―茶文茶诗―你是酒,我是茶
父亲一生嗜酒,母亲一生嗜茶。父亲七十岁生日时,母亲敬了父亲一杯茶,说:“茶香茶暖,今生有你相伴,无怨无悔。”父亲端着酒杯回敬母亲说:“为你醉,一生心甘情愿。”那是鲜花盛开的5月,所有一切都和煦而芬芳,没有想象中的掌声,满座的亲朋好友一片沉寂,只是各自端了酒一口饮下。那一刻,我以为我的嗜酒和嗜茶是因为父亲母亲的缘故。后来,我就写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秋节时送给了父亲母亲。母亲看了后,只说“冰啊,你还不懂爱”。我以为我懂爱的,只是不便反驳母亲而没有言语。母亲看出我的不以为然,拉了我的手到我那间我离开家十多年仍为我保留着的书房。这是你这些年来写的和酒和茶有关的文章和诗,我和你父亲都给你留着。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个完全为爱而活的人,你现在选择的事业于你只是一个喜好的寄托,而酒和茶也同样如此。我不能说你不懂酒和茶,但我的“懂”和你不一样。母亲收起我的文章和诗,又拿出当年父亲为她写的那张只有一行诗的发...
·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的茶缘
应了Cherry的邀,原本是要用心写一篇关于茶的文章,可是坐下来仔细想一想,自己对于品茶这种风雅的事着实没有什么研究,只好随意说些自己这二十几年来喝茶的经历。其实,若论起与茶打交道,是早在懵懂年少时就开始了的,父亲是写文章的人,案上便少不了泡一杯浓茶提神,我若徘徊于他的桌边,对他的杯中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父亲便会拿来一只筷子,用筷尖沾上一点茶水让我吮吸。我一向用这种方式觊觎父亲的杯中之物,如是先后品尝了各式的红酒、白酒以及香茶。但那结果多半是我大叫着“辣辣”或是“苦苦”地跑开,而父亲则用筷尖敲打着杯边与家人们一起快活地大笑。其实用一滴水很难品出茶之香涩,令我受了苦味的通常是粘在筷尖上与茶水同咽的茶片,等我长大习惯喝茶后,回想起那时的事情,发现令我回味良久的倒不是留在舌尖的苦涩,而是父亲身上那种难得一见的未泯的童心。说到吃茶叶,我倒想起品茶的族群中似乎真有不用水而干嚼茶叶的行家,父亲记得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