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雷州的粤剧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3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雷州的粤剧,   粤剧,雷州人称为大戏班,是雷州半岛粤语地方一大剧种。清朝中叶,粤剧用北音(

    粤剧,雷州人称为大戏班,是雷州半岛粤语地方一大剧种。清朝中叶,粤剧用北音(桂林官话)演唱,花旦是男扮女装。至清朝嘉庆十八(1814年)改为“红船”画舫,所以也有人把粤剧艺人称“红船子弟”。旧时,粤剧普遍在农村演神诞戏,白天演正本,多是武场戏。由小武(俗称贴饰)及刀马旦主演;晚上演“双出”,由文武生、花旦担纲;下半夜演“三出”,由“下栏”艺员演出。每个台脚开演“贺寿”、“封相”,最后一晚演“收妖戏”。那时粤剧是班主制,“福祥华”、“永安年”是较为著名的大戏班,演出《夜国平天》、《狮子楼》等剧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旧粤剧戏班的行规
旧粤剧戏班的演员,俗称“红船子弟”。他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行规,人人必须遵守。如:一、每个台脚(即演出的起止日期)开台演第一出戏之前,必先祭拜他们所奉祀的祖师一一华光神。从班中的老行尊、师傅到后辈的徒弟无一例外地都要行礼膜拜。二、某出戏,如是师徒同台演出,徒弟所扮演的角色,其官职等概不能高于其师傅所饰演的官职等第。尽管徒弟是主角,也不例外。三、某个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如临场因病不能登台演出时,除了用小黑板写明事因放在台口公布周知以外,患病的演员,还要依照所演的角色化装、穿戴齐全,由其徒弟或同伴背着他出场,绕台一周,以示实况。除非病者垂危不能动弹才可例外。四、演丧家的戏,凡参加演出的人员,班主要发给每人一个红包(利是),至于钱银多少,并无一定,视班主的“出手”以及同某个演员的关系如何而定。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旧粤剧戏班的行规
旧粤剧戏班的演员,俗称“红船子弟”。他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行规,人人必须遵守。如:一、每个台脚(即演出的起止日期)开台演第一出戏之前,必先祭拜他们所奉祀的祖师一一华光神。从班中的老行尊、师傅到后辈的徒弟无一例外地都要行礼膜拜。二、某出戏,如是师徒同台演出,徒弟所扮演的角色,其官职等概不能高于其师傅所饰演的官职等第。尽管徒弟是主角,也不例外。三、某个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如临场因病不能登台演出时,除了用小黑板写明事因放在台口公布周知以外,患病的演员,还要依照所演的角色化装、穿戴齐全,由其徒弟或同伴背着他出场,绕台一周,以示实况。除非病者垂危不能动弹才可例外。四、演丧家的戏,凡参加演出的人员,班主要发给每人一个红包(利是),至于钱银多少,并无一定,视班主的“出手”以及同某个演员的关系如何而定。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剧戏班组班旧俗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建立了戏行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大帝”,又称为琼花宫或琼花会馆。戏行会馆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管理戏班的机构。早期粤剧戏班分定期班和散仙班两种。定期班以一年为期,戏班于每年6月上旬组成。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佛山祖庙建成华封戏台后,每年六月十九“观音神诞”,各戏班就集中在祖庙华封戏台作首场公演,以显示戏班阵容,然后乘船到省内各乡演出,至次年农历六月初一回佛山散班。散仙班则多由琼花会馆招接各地的主会或豪绅富户的特邀台期,临时组班赴演,演完即散。l940年前,粤剧戏班统归琼花会馆(清同治八年,粤剧解禁后会馆迁到广州,改称八和会馆)管理。规定各戏班的招牌挂入会馆内,不得自由揽戏,班主聘请演员要签订合约,演员不得花门,其2%的工钱上缴会馆作会费。当时民间盛行演神功戏,每年开春后,...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剧戏班组班旧俗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建立了戏行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大帝”,又称为琼花宫或琼花会馆。戏行会馆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管理戏班的机构。早期粤剧戏班分定期班和散仙班两种。定期班以一年为期,戏班于每年6月上旬组成。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佛山祖庙建成华封戏台后,每年六月十九“观音神诞”,各戏班就集中在祖庙华封戏台作首场公演,以显示戏班阵容,然后乘船到省内各乡演出,至次年农历六月初一回佛山散班。散仙班则多由琼花会馆招接各地的主会或豪绅富户的特邀台期,临时组班赴演,演完即散。l940年前,粤剧戏班统归琼花会馆(清同治八年,粤剧解禁后会馆迁到广州,改称八和会馆)管理。规定各戏班的招牌挂入会馆内,不得自由揽戏,班主聘请演员要签订合约,演员不得花门,其2%的工钱上缴会馆作会费。当时民间盛行演神功戏,每年开春后,...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的形成大约经历了300余年的过程。从明未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广东出现了“本地班”,到太平天国革命前,是粤剧的萌生期;而从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粤剧界举旗反清到“粤剧中兴”,是粤剧的扬花期;从志士班的改良活动到“五四”运动前后,则为粤剧的定型成熟期。在志士班的改良活动以前,粤剧是用“官话”演唱的,改良期间才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粤剧的特点得到明显的加强,并显示出一种完全独立的自为的状态。早期粤剧唱腔以梆子为主,受徽班影响以后也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并保留部分昆弋腔。志士班的改良从演唱语言入手,在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时,唱腔也随着得到改良,改良后的唱腔也就叫作“新腔”。新腔较旧腔来说,基本音调虽不变,但节奏变慢,旋律更为丰富多姿,而且调性可以灵活外理,曲调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利用节拍的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