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化州采茶戏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8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化州采茶戏,    化州的采茶戏历史悠久。节日期间,采茶戏是乡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明

     化州的采茶戏历史悠久。节日期间,采茶戏是乡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明代前,化州出产茶叶,粤西官道旁的琉璃茶(又名榕树茶)驰名四方,有“名饮一盏赛新罗”之誉。每逢采茶季节,小伙子、小姑娘高唱山歌,低哼小调,边采边唱边跳,转山过垌,其乐陶陶,人们称这些山歌小调为“采茶调”。

    随着茶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内容的丰富,和古道的文化兴起,采茶调渐渐流传开去。一些民间艺人根据采茶腔调填词,把它移
入茶庵、茶馆和搬上庙会舞台,艺人以戏为生,乡民以戏自娱,久而久之,采茶戏便在化州乡间广为流传。    

    化州的采茶唱腔属民歌腔系,唱词内容从种茶、产茶过程,幕幕开展,劳动和爱情是中心内容。新安古道两个八旬老妪唱出的
采茶唱词充满泥土气息,和清代诗人屈大均于粤西采风记下的《采茶歌》眉目相同,现列出《十二月采茶歌》于下:    

    正月采茶是新年,哥妹双双入茶园。
    播下茶籽拜土地,伯公保佑月团圆。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
    三月采茶是清明,妹在房中编手巾。
    两头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中使牛忙。
    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秧又黄。
    五月采茶是龙舟,端阳竞渡人儿稠。
   妹端青茶比(送)哥饮,哥赛龙舟争上游。
    六月采茶茶叶鲜,村姑茶女入新园。
    新茶旧茶一样好,莫耕新园弃旧园。
    七月采茶秋风起,姨妹双双坐织机。
    巧手织出绫罗帐,茶女坐在帐中央。
    八月采茶是中秋,茶妹约哥上高楼。
    端盅浓茶共哥饮,点点滴滴入心头。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茶酒竞芳香。
    妹使盅来哥使盏,盏盏盅盅久久长。
    十月采茶茶芬芳,共哥采茶游山岗。
    妹在东山起歌头,哥在西山忙搭腔。
    十一月采茶茶上霜,茶哥茶妹结成双。
    哥唱牛郎恋织女,妹唱七仙配董郎。
    十二月采茶尽一年,茶酒齐备敬祖先。
    列祖种茶开先例,世世代代耕茶园。
    采茶戏在演唱形式上主要是对唱、轮唱,一唱众和,帮腔之众,可于台上,也可以在幕后和台下。和调帮腔的成分主要是
“哝呀哝育呀罗”之类的衬词跟在腔调的句末。帮腔时,还夹以锣鼓伴奏。演唱、和唱、帮腔、锣鼓、钱尺、花棍穿凿其间,曲调
婉转,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按剧本内容演唱的采茶戏,如《山茶缘》等戏,幕幕分明、步步推向高潮,在团圆欢聚的气氛中落
幕。

    目前活跃在乡间的化州采茶戏,分白话语区,客家语区两种类别,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秀丽细腻、柔和含蓄、活泼灵巧的风格惹人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化州采茶戏
化州的采茶戏历史悠久。节日期间,采茶戏是乡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明代前,化州出产茶叶,粤西官道旁的琉璃茶(又名榕树茶)驰名四方,有“名饮一盏赛新罗”之誉。每逢采茶季节,小伙子、小姑娘高唱山歌,低哼小调,边采边唱边跳,转山过垌,其乐陶陶,人们称这些山歌小调为“采茶调”。随着茶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内容的丰富,和古道的文化兴起,采茶调渐渐流传开去。一些民间艺人根据采茶腔调填词,把它移入茶庵、茶馆和搬上庙会舞台,艺人以戏为生,乡民以戏自娱,久而久之,采茶戏便在化州乡间广为流传。化州的采茶唱腔属民歌腔系,唱词内容从种茶、产茶过程,幕幕开展,劳动和爱情是中心内容。新安古道两个八旬老妪唱出的采茶唱词充满泥土气息,和清代诗人屈大均于粤西采风记下的《采茶歌》眉目相同,现列出《十二月采茶歌》于下:正月采茶是新年,哥妹双双入茶园。播下茶籽拜土地,伯公保佑月团圆。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东采茶戏
“采茶戏”是明清时期发源于江西省九龙山,流传于赣、闽、粤客家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小戏。起初,是以民间小调夹杂歌舞的小演唱形式,模拟当地采摘茶叶,上山、下山、踩茶、制茶等劳动生活。每当农闲或节日,在村中屋坪上点起灯笼、火把就地表演,故也称为“地灯戏”、“灯子戏,,、“舞采茶”;又由于演出的角色只有旦、丑(旦角由男子装扮)两人或生、旦、丑三人,因此,也有称为“两脚班”、“三脚班”的。采茶戏的表演程式有:高步、矮步、马步、碎步、园手、扇花、耍手巾、水袖、纥带等等,这一来自民间的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有说有唱,载歌载舞,轻松活泼,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东采茶戏
“采茶戏”是明清时期发源于江西省九龙山,流传于赣、闽、粤客家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小戏。起初,是以民间小调夹杂歌舞的小演唱形式,模拟当地采摘茶叶,上山、下山、踩茶、制茶等劳动生活。每当农闲或节日,在村中屋坪上点起灯笼、火把就地表演,故也称为“地灯戏”、“灯子戏,,、“舞采茶”;又由于演出的角色只有旦、丑(旦角由男子装扮)两人或生、旦、丑三人,因此,也有称为“两脚班”、“三脚班”的。采茶戏的表演程式有:高步、矮步、马步、碎步、园手、扇花、耍手巾、水袖、纥带等等,这一来自民间的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有说有唱,载歌载舞,轻松活泼,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清化州化州学宫
清化州化州学宫位于化州河西宝山公园南隅。北依宝山,南对驿道(今广海公路)。始建于北宋,先建黉宫、石龙书院。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建崇圣祠。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大成殿、东西庑、讲堂(明伦堂)。现貌为清式建筑,红墙黄琉璃瓦,土木砖石构筑。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为主轴,东西配置祠宫、厢庑、斋舍等70余间,青云巷左右通连,呈方形布局。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大成殿面宽五间30米、进深12米,副阶周匝,前有月台,占地46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前檐通檐置如意斗栱,正脊灰塑双龙戏珠。殿内雕梁画栋,盘龙飞凤。正殿供奉孔子五代祖先,东西庑配位供奉孔氏门生七十二贤人牌位。尊经阁面阔三间,高两层。与明伦堂、蟾宫相联属,红墙绿瓦。此外还有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文昌宫、石龙书院、东西厢、东西庑等建筑物,以及游池、圣井、下马碑等。1998年1月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清化州化州学宫
清化州化州学宫位于化州河西宝山公园南隅。北依宝山,南对驿道(今广海公路)。始建于北宋,先建黉宫、石龙书院。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建崇圣祠。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大成殿、东西庑、讲堂(明伦堂)。现貌为清式建筑,红墙黄琉璃瓦,土木砖石构筑。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为主轴,东西配置祠宫、厢庑、斋舍等70余间,青云巷左右通连,呈方形布局。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大成殿面宽五间30米、进深12米,副阶周匝,前有月台,占地46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前檐通檐置如意斗栱,正脊灰塑双龙戏珠。殿内雕梁画栋,盘龙飞凤。正殿供奉孔子五代祖先,东西庑配位供奉孔氏门生七十二贤人牌位。尊经阁面阔三间,高两层。与明伦堂、蟾宫相联属,红墙绿瓦。此外还有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文昌宫、石龙书院、东西厢、东西庑等建筑物,以及游池、圣井、下马碑等。1998年1月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