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生产民俗―养殖种植业
吴川人卖猪与买猪俗吴川人卖大猪时,捉猪人笼后,主妇便在猪身上拔下几根猪鬃毛,把鬃毛藏好,等到买小猪回来养时,把鬃毛放人
猪槽,据说这样会使小猪长得像大猪那样大。卖大猪时,在捉猪人笼、抬猪笼起行之际,主妇要说上几句吉利话:“噜噜噜(唤猪声)!大猪去,小猪回,小猪长得快……”卖大猪得款后,主妇将零钱分给孩子、小姑、媳妇等晚辈,每人一元几角钱,俗叫“彩数”。当然,卖大猪的款,有时小姑、媳妇也分得一部分。
如家里还养有猪,又新买小猪回来养,便用三姓人家或者自己一家的茅草或稻草烧着,将装着小猪的笼连小猪提起,在烟火上方熏烘几
下,然后放笼在地上。主妇朝着小猪双手作揖拜几下,边作揖边祝:“拜猪公,拜猪婆,共弟共妹好相和,日大八两,夜长斤多……”祝完,开笼放小猪入栏,但要与原有的猪隔开饲养一段日子才合养。放小猪人栏后,把笼竖起,投一块方砖人笼内,把笼放在栏旁,直到需用或任其朽烂。
揭西饲养家畜的风俗 春节时,要在猪圈、牛栏里用红纸贴“六畜平安”字条,有的还要贴一张平安符。
在冬节(冬至),牛主人为报答耕牛一年耕作之苦,要用甜丸粘于牛头牛尾,表示与牛同过节日。母牛发情配种,母牛主人要送红包给公牛
主人。如果在牛群中自由配种,要给牧童红包,并送草料给公牛吃。母牛养小牛,三朝要牵出栏散步,来到田间,套上犁轭,象征性地犁田数转。
大猪出栏(出卖),主妇要在大猪的颈项拔几根鬃毛丢回猪圈。买猪者要说:“阿嫂手头红红,养猪大大只。”卖大猪(宰猪)次日早卜,把猪红、猪肉、咸菜拌在一起煮上大半锅,给邻居一户一碗送去。邻居接过礼物,要说“财气,又卖大猪了”。对长辈则煮一碗猪肝酒送去表敬意。母猪配种结束,配种员用竹子鞭打母猪后臀几下,祝曰“顺顺十二只”。母猪养小猪,肖虎者不能看,因猪虎忌讳。若小猪生病,要给母猪喂药过乳。将药配以饲料,盛盆放地上,待男主人跨盆而过,然后由女主人喂之。
狗多在晚―亡喂食,好守夜。猫晚餐要少食,好去捉老鼠。如先养狗,后再养猫,女主人要抱猫到狗面前拜三拜,并教曰:“先来阿哥慢来老弟,和睦相处,各司其职。”
潮州赛大鹅 传说农历正月十九日是“玄天上帝”的生日。是日,潮州古巷乡的居民,要把这位“老爷”抬出来游街,并设坛隆重致祭,神前贡品中必有大鹅,加上全猪、大鱼等。神前供的大鹅,越大越显示主人的养鹅技术精,因此各家各户都精心饲养,以备祭神之用。饲养这种大鹅,要特别用心,雏时喂以洋参水,增强其体质,长大喂舒筋活络丸,催化骨骼,然后再用精饲料育肥,长成后最重的一只可达30斤。
正月十九那天,四邻乡民纷纷捅向古巷,观看游神,其中多数人是 在观看大肥鹅,谁家神前的大鹅最肥最大,谁便最受人们的赞赏,得到一定的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消游神祭鬼的陋俗,成为单纯的赛大鹅,排名次,设奖项,刺激与鼓励饲养业的发展。
由于养鹅业的发展,当地烹制鹅馔的水平也很高,卤水鹅成了潮州的一道名菜。如果客人在正月十九驾临古巷,热情的主人一定会请客人
品尝他们又肥又嫩的卤水鹅。
种长生树 粤北山区群众,凡孩子出生后均要种若干株长生树。俗云:“养女种杉十八年。”女儿出嫁时,砍下杉木制眠床、衣柜等嫁妆,男孩则留做棺材木。曲江市、始兴县等山区都有此风俗。
春分拜荔园 化州县城北郊,处处有荔园。旺位(地名)附近的果园特别古老,那里的“龙眼大如荔,荔枝大如卵”,驰名于世。春分前后,荔树枝头挂满果蕾,农民们望着密密匝匝的小果,期盼着丰收的日子到来。他们此时便备上纸宝香烛,以螃蟹代三牲入园拜荔。三炷香火点燃后,口里念念有词:“螃蟹红红,荔枝大如灯笼;螃蟹圆圆,荔枝载满车船……”至今,这里的拜荔节和拜荔歌还在流传。
种桑育蚕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桑蚕业十分发达。蚕丝的生产要经过栽种桑苗,车水灌溉,采摘桑叶,育蚕,成蚕吐丝结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