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瑶族三角帽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1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瑶族三角帽,瑶族妇女的头饰十分复杂,有戴帽的、缠头的,有包帕的、椎髻的,有顶板的、戴银钗

  瑶族妇女的头饰十分复杂,有戴帽的、缠头的,有包帕的、椎髻的,有顶板的、戴银钗的等等。广西龙胜县盘瑶妇女多戴三角形的帽子。这种三角帽是先用竹篾和麻藤编成帽型,然后蒙上布,精细地捆扎绣制而成的。不同年龄的妇女,要戴不同颜色的帽子。老年妇女戴青色的三角帽。寓意四季常青、长命百岁;中年妇女戴蓝色的三角帽,寓意风调雨顺、兴旺发达;年轻姑娘则戴花布蒙成的三角帽,寓意山花烂漫、前程似锦。帽上可以随心所欲地绣织各种花纹图案,诸如花鸟鱼虫、山川树木、狮龙麒象、锦鸡凤凰等,但唯独不能绣虎豹,因为传说三角帽本来就是用以驱逐虎豹的。据说,盘瑶的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里,那里人烟稀少,虎豹经常出没,伤人害畜。有一次,男人们都外出打猎了,家里只剩下妇女和孩子。可这天夜里老虎又偏偏闯进了寨子,扑窗扒门。妇女们被惊醒后,便用木棍、锄头等奋力驱赶老虎。可老虎不但未被吓走,反而更加凶狠地向她们扑来,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勇敢的盘瑶妇女急中生智,顺手抓起火塘上的三角架,朝咆哮的老虎用力砸去,不偏不斜,正好套住了虎头,老虎被这奇怪的东西吓坏了,急忙转身逃走了。三角架保住了妇女和孩子们的生命,后来妇女们便依照它的样子制作了三角帽,寓寄逢凶化吉,万事如意。

  广西贺县盘瑶妇女也戴三角帽,但她们的三角帽比龙胜的要高大、壮观得多,她们的三角帽呈塔形,层层叠叠,共有十余层。她们也认为,戴这种帽子进密林、入草丛,可以“打草惊蛇”,保护自身安全。

  与此恰好相反,金秀县的部分瑶族妇女又喜欢戴一种小巧的梯形帽,这种帽子也是先用竹篾扎成型,然后外包白布制成的。它比族的花帽还要小,只能顶在头顶。在普遍以富丽堂皇为美的众多的瑶族头饰中,确实是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瑶族三角帽
瑶族妇女的头饰十分复杂,有戴帽的、缠头的,有包帕的、椎髻的,有顶板的、戴银钗的等等。广西龙胜县盘瑶妇女多戴三角形的帽子。这种三角帽是先用竹篾和麻藤编成帽型,然后蒙上布,精细地捆扎绣制而成的。不同年龄的妇女,要戴不同颜色的帽子。老年妇女戴青色的三角帽。寓意四季常青、长命百岁;中年妇女戴蓝色的三角帽,寓意风调雨顺、兴旺发达;年轻姑娘则戴花布蒙成的三角帽,寓意山花烂漫、前程似锦。帽上可以随心所欲地绣织各种花纹图案,诸如花鸟鱼虫、山川树木、狮龙麒象、锦鸡凤凰等,但唯独不能绣虎豹,因为传说三角帽本来就是用以驱逐虎豹的。据说,盘瑶的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里,那里人烟稀少,虎豹经常出没,伤人害畜。有一次,男人们都外出打猎了,家里只剩下妇女和孩子。可这天夜里老虎又偏偏闯进了寨子,扑窗扒门。妇女们被惊醒后,便用木棍、锄头等奋力驱赶老虎。可老虎不但未被吓走,反而更加凶狠地向她们扑来,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勇敢的盘瑶...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回族的“礼拜帽”
“礼拜帽”是回族拜穆斯林男女戴的白色无沿帽。用白布缝制而成,也有用黑色或蓝色布制作。此帽源于教发祥地阿拉伯地区,那里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人们普遍带白帽,借以反射阳光幅射。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后,戴白帽的风俗也随之传入,后发展为信仰教少数民族风俗之一,成为识别穆斯森的外部特征。平时场合,广州的回族一般都不戴,仅在参加宗教仪式或节日喜庆聚礼时才戴。(马建钊、回族陈摩人)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回族的“礼拜帽”
“礼拜帽”是回族拜穆斯林男女戴的白色无沿帽。用白布缝制而成,也有用黑色或蓝色布制作。此帽源于教发祥地阿拉伯地区,那里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人们普遍带白帽,借以反射阳光幅射。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后,戴白帽的风俗也随之传入,后发展为信仰教少数民族风俗之一,成为识别穆斯森的外部特征。平时场合,广州的回族一般都不戴,仅在参加宗教仪式或节日喜庆聚礼时才戴。(马建钊、回族陈摩人)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过桥
粤北山区的庆云乡一带,溪河纵横交错,河面多架有石拱桥。建石拱桥时,当最后一块被称为“楔子”的石块放入拱中后,即标志石拱桥即将完成。这时,禁止任何人通过,而要举行庄重的过桥仪式。第一位踏过拱桥的人,必须由众人推举。此人应是儿孙满堂、家有读书人、德高望重、既富又贵的年长者。此老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行至桥中央,由主持仪式者奉上丰厚的“过桥礼”。接着,其他人鱼贯而过,并均可得到一份“过桥礼”。仪式完了后,继续桥面的铺设,直至完工。(张志顺)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苏公笠
苏公笠,是惠州、梅州、潮州及赣南、闽西的客家地区妇女常用的一种竹笠,俗称“凉帽”。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所记“韩公帕苏公笠”一则中说:“惠州嘉应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眉山遗制也。”另《潮州志・丛谈志》载:“客族(客家)妇女,晴夏皆载凉帽,制用竹织,其式为圆箔,中开一空以容顶髻,周围缀以绸帛,或以五纱罗布分五幅摺而下垂,既可周遮头面,长夏操作,可以迎风障日,名曰凉帽,又曰苏公笠。”据传,当年苏东坡被贬来惠州,日携爱妾王朝云莳花园圃,为使爱妾不受风吹日晒,特制“中开一空(孔)”的竹笠给她用。“中开一空(孔)”是为适应王朝云头上的发髻向上通过不受障碍。及后,客家妇女相习而用,及现代妇女已无高髻,自不必再“中开一空”了。这就是现在我们尚能见到的客家妇女的苏公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