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民间艺人―罗昭亮:制作红木宫灯艺术家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罗昭亮:制作红木宫灯艺术家,罗昭亮,祖籍广州白云区神山镇,出生于广州第十甫的红木雕刻世家(父亲与叔父终生
罗昭亮,祖籍广州白云区神山镇,出生于广州第十甫的红木雕刻世家(父亲与叔父终生从事木作与雕刻,叔父罗启洲制作的酸枝九龙床一套,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七岁开始习画,师从广州美协副主席杨苏、著名书画家屈炳权、卢子枢弟子袁伟强等,于1996年起设立广州艺华美术工艺厂,研制红木宫灯。代表作有盘龙子母灯和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3×3米直径的子母宫灯(名为“华夏之根”),获全国铜奖两项次、全省金、银奖一项次、其他奖项七项次。
红木宫灯,夏商时期,为提供宫廷夜间照明,发明了白木宫灯。至近代,“广式宫灯”因用料好,风格沉实、气派,成为宫廷的“专宠”。后由广州艺人使用进口红木和玻璃,发明的可拆装玻璃灯罩的红木宫灯,选料从桉木、红梨木、荔枝木到进口的紫檀木、酸枝木,据木材纹理性质及作品特色达到完美的组合,逐渐成了出口商品,广受外国人的喜爱,他们称其为“中国灯”。
广式木雕用料讲究,或紫檀、或酸枝、或花梨,装饰花纹雕刻较深。作品《标准中国红木宫灯》直径三十多厘米,采用酸枝木精雕,灯的上部龙头形状和通花花纹都是最为传统的宫灯形式,毛玻璃上的手工山水画沿用传统中国画技法。作者从传统红木宫灯技艺上发展出新意,以塑料性丙烯颜料在玻璃上作画,画面通透体现立体效果,画中有画,不同角度有不同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罗昭亮:制作红木宫灯艺术家
罗昭亮,祖籍广州白云区神山镇,出生于广州第十甫的红木雕刻世家(父亲与叔父终生从事木作与雕刻,叔父罗启洲制作的酸枝九龙床一套,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七岁开始习画,师从广州美协副主席杨苏、著名书画家屈炳权、卢子枢弟子袁伟强等,于1996年起设立广州艺华美术工艺厂,研制红木宫灯。代表作有盘龙子母灯和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3×3米直径的子母宫灯(名为“华夏之根”),获全国铜奖两项次、全省金、银奖一项次、其他奖项七项次。红木宫灯,夏商时期,为提供宫廷夜间照明,发明了白木宫灯。至近代,“广式宫灯”因用料好,风格沉实、气派,成为宫廷的“专宠”。后由广州艺人使用进口红木和玻璃,发明的可拆装玻璃灯罩的红木宫灯,选料从桉木、红梨木、荔枝木到进口的紫檀木、酸枝木,据木材纹理性质及作品特色达到完美的组合,逐渐成了出口商品,广受外国人的喜爱,他们称其为“中国灯”。广式木雕用料讲究,或紫檀、或酸枝、或花梨,装饰花纹...
·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李光华:制作七夕公仔艺术家
李光华,广州惟一一名专做“七夕公仔”(微型戏剧艺术人物)的民间老艺人,天河区车陂人,生于一个裁缝家庭;自上世纪50年代学做“七夕公仔”至1964年“金盆洗手”,37年后重出“江湖”;部分作品被广州近代史博物馆、荔湾区文物管理所等收藏;2004年5月由政府支持创立个人工作室并开办“七夕公仔”制作培训班。七夕公仔,是乞巧节的一种风俗工艺品。乞巧节又叫“七夕”、“七姐诞”,是旧时少女通过展示心灵手巧向“织女七姐”祈求幸福的美丽日子,又被喻为中国的“女儿节”和“情人节”。每年的这一天,天河的珠村、车陂等村落,都会举行一些传统的乞巧节活动——“摆七娘”活动——各村妇女将各种微型手工艺品拿到祠堂摆展,以向上苍“乞求赐予似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这些手工艺品逐渐演变成七夕公仔。七夕公仔的制作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民间手工艺术。不但需要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裁缝技术,而且要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和历史...
·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李光华:制作七夕公仔艺术家
李光华,广州惟一一名专做“七夕公仔”(微型戏剧艺术人物)的民间老艺人,天河区车陂人,生于一个裁缝家庭;自上世纪50年代学做“七夕公仔”至1964年“金盆洗手”,37年后重出“江湖”;部分作品被广州近代史博物馆、荔湾区文物管理所等收藏;2004年5月由政府支持创立个人工作室并开办“七夕公仔”制作培训班。七夕公仔,是乞巧节的一种风俗工艺品。乞巧节又叫“七夕”、“七姐诞”,是旧时少女通过展示心灵手巧向“织女七姐”祈求幸福的美丽日子,又被喻为中国的“女儿节”和“情人节”。每年的这一天,天河的珠村、车陂等村落,都会举行一些传统的乞巧节活动――“摆七娘”活动――各村妇女将各种微型手工艺品拿到祠堂摆展,以向上苍“乞求赐予似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这些手工艺品逐渐演变成七夕公仔。七夕公仔的制作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民间手工艺术。不但需要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裁缝技术,而且要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和历史...
·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陈根:竹刻艺术家
陈根,号“竹奴”,人称“竹侠”、“竹痴”……,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沙浦村人,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家。沉醉于竹刻艺术王国里六十余年,创作了4000余件竹刻艺术作品,先后在澳大利亚、香港、北京、广州、梧州、柳州等地举办了近二十次个人竹刻艺术展览和特约专辑展览。其创作的《竹林七贤》、《八仙过海》被广州市人民政府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香港知名企业家。代表作有《百龙图》、《百凤图》、《饮中八仙》、《竹林七贤》等。主要著作有《陈根竹刻艺术》书、画各一册,《陈根竹刻艺术选集》、《醉竹人生》和《竹工技术》等。竹雕竹刻源于上古,中国是竹之国,有竹约三百种。竹筒是较早的竹刻雏形,真正形成艺术品则较晚,周代就有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晋朝有竹作笔筒记载。一般认为明代中期应为竹刻艺术形成为专门行业肇始,有著名的“三朱”、“李濮”等艺人。这门传统技艺一直只在民间流传、衰荣、流传至今,以苏浙湘粤艺人最多。广东竹雕又分广州、潮州、南雄...
· 岭南文化—民间艺人—陈根:竹刻艺术家
陈根,号“竹奴”,人称“竹侠”、“竹痴”……,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沙浦村人,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家。沉醉于竹刻艺术王国里六十余年,创作了4000余件竹刻艺术作品,先后在澳大利亚、香港、北京、广州、梧州、柳州等地举办了近二十次个人竹刻艺术展览和特约专辑展览。其创作的《竹林七贤》、《八仙过海》被广州市人民政府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香港知名企业家。代表作有《百龙图》、《百凤图》、《饮中八仙》、《竹林七贤》等。主要著作有《陈根竹刻艺术》书、画各一册,《陈根竹刻艺术选集》、《醉竹人生》和《竹工技术》等。竹雕竹刻源于上古,中国是竹之国,有竹约三百种。竹筒是较早的竹刻雏形,真正形成艺术品则较晚,周代就有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晋朝有竹作笔筒记载。一般认为明代中期应为竹刻艺术形成为专门行业肇始,有著名的“三朱”、“李濮”等艺人。这门传统技艺一直只在民间流传、衰荣、流传至今,以苏浙湘粤艺人最多。广东竹雕又分广州、潮州、南雄...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