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风情趣谈―裹肚兜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裹肚兜, 婴儿一声“哇哇”坠地时,接生员给剪脐带后,即封上药(脐)包,护住肚脐,到了
婴儿一声“哇哇”坠地时,接生员给剪脐带后,即封上药(脐)包,护住肚脐,到了满月,揭去脐包,裹上肚兜,这是潮人旧俗。
肚兜也叫“肚腰”。人的肚子,特别是肚脐四周很容易受风着凉,感寒肚疼拉肚子的,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肚子,尤其是对肚脐的保护特别重视。在这以前,潮汕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习惯穿“大同衫”(大襟衫)、“四旗裤”,系上肚兜,此风极为盛行。一般在婴儿尚未出生前,就早准备了又细又柔软的布料,为婴儿做好几件小肚兜。这也是原始而又朴素的防风寒的最好办法。潮汕人还有习惯从小孩到中年、直至老年人都系着肚兜。不过,成年人不用象婴儿那样在肚兜里填上棉絮,而是用布料做成夹层带有口袋的半月形的肚兜。肚兜的袋子可以装上东西,如手帕之类的日用品。大多成年人用来装上银元、铜镭等钱物,当作贴身钱袋,走起路来发了微微的“叮咚”声;小孩却用来装上心爱的小玩物,挤得肚子鼓鼓囊囊的。
潮汕人对肚兜的制作是颇好讲究的:面料选择优质柔软的布料。有的还刺绣上好看的图案,成了一件工艺品,如“莲生贵子”、“凤戏牡丹”、“童子抱鲤”......绣花刺鸟既能增加肚兜的美观,也能显示做母亲的心灵手巧。儿童外出是有人专门要欣赏肚兜的,因而广大的母亲们对儿童腰兜缝制特别落力。如今,大人们都不再系裹肚兜,只有小儿裹系肚兜其风尚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裹肚兜
婴儿一声“哇哇”坠地时,接生员给剪脐带后,即封上药(脐)包,护住肚脐,到了满月,揭去脐包,裹上肚兜,这是潮人旧俗。肚兜也叫“肚腰”。人的肚子,特别是肚脐四周很容易受风着凉,感寒肚疼拉肚子的,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肚子,尤其是对肚脐的保护特别重视。在这以前,潮汕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习惯穿“大同衫”(大襟衫)、“四旗裤”,系上肚兜,此风极为盛行。一般在婴儿尚未出生前,就早准备了又细又柔软的布料,为婴儿做好几件小肚兜。这也是原始而又朴素的防风寒的最好办法。潮汕人还有习惯从小孩到中年、直至老年人都系着肚兜。不过,成年人不用象婴儿那样在肚兜里填上棉絮,而是用布料做成夹层带有口袋的半月形的肚兜。肚兜的袋子可以装上东西,如手帕之类的日用品。大多成年人用来装上银元、铜镭等钱物,当作贴身钱袋,走起路来发了微微的“叮咚”声;小孩却用来装上心爱的小玩物,挤得肚子鼓鼓囊囊的。潮汕人对肚兜的制作是颇好讲...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肚兜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夏天时,常可看到不穿衣服,只在肚脐处绑挂着肚兜的儿童。如果是五六岁以下的小孩,则整年都带着肚兜。当时有俗话说:“囡仔无六月天”,意思是说,若是天气骤然变冷而无法及时给孩童穿衣保暖,便可能受寒致病。另外,因绑挂肚兜方便又节省布料,在某些落后的山区,一些体弱的老年男性夏秋季时也没有穿上衣,只在中腹处绑挂个肚兜,这是因老人也容易患病且护理上很麻烦。以潮汕肚兜同北方形制的肚兜相对比,本处的较小,少去了胸前的菱形,也没有垂在小腹处的下摆,也去掉了延围到两肋间以至腰背的布料。它只是呈略扁的八角状(也有扁圆状的),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这种肚兜,多由家庭自制,市集上也有制成品出售。某些地方在给15岁的孩子做出花园仪式时用的新肚兜较为宽大、漂亮;那是外婆家特制的。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肚兜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夏天时,常可看到不穿衣服,只在肚脐处绑挂着肚兜的儿童。如果是五六岁以下的小孩,则整年都带着肚兜。当时有俗话说:“囡仔无六月天”,意思是说,若是天气骤然变冷而无法及时给孩童穿衣保暖,便可能受寒致病。另外,因绑挂肚兜方便又节省布料,在某些落后的山区,一些体弱的老年男性夏秋季时也没有穿上衣,只在中腹处绑挂个肚兜,这是因老人也容易患病且护理上很麻烦。以潮汕肚兜同北方形制的肚兜相对比,本处的较小,少去了胸前的菱形,也没有垂在小腹处的下摆,也去掉了延围到两肋间以至腰背的布料。它只是呈略扁的八角状(也有扁圆状的),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这种肚兜,多由家庭自制,市集上也有制成品出售。某些地方在给15岁的孩子做出花园仪式时用的新肚兜较为宽大、漂亮;那是外婆家特制的。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斗墟
潮汕人将赶集叫“斗墟”,(这里,“斗”是“凑”的意思,如凑热闹之“凑”),将市场叫墟市或墟场。目前潮汕地区的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就是墟。如潮安县的浮洋墟、枫溪墟、意溪墟、普宁县的鲤湖墟、大坝墟等。古人说:“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个墟期。逢墟期,万商云集,舟车往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两日一墟的,但多数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市的墟期相互不重复,以利商贸。今商业繁盛的城镇已无墟期,但某些专业市场,如猪苗市场、牛市场等则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文革”期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消灭商品经济,曾通令取消墟期,但没有完全奏效,反而造成市场冷落,连市场里的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也因之冷冷清清。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斗墟
潮汕人将赶集叫“斗墟”,(这里,“斗”是“凑”的意思,如凑热闹之“凑”),将市场叫墟市或墟场。目前潮汕地区的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就是墟。如潮安县的浮洋墟、枫溪墟、意溪墟、普宁县的鲤湖墟、大坝墟等。古人说:“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个墟期。逢墟期,万商云集,舟车往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两日一墟的,但多数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市的墟期相互不重复,以利商贸。今商业繁盛的城镇已无墟期,但某些专业市场,如猪苗市场、牛市场等则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文革”期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消灭商品经济,曾通令取消墟期,但没有完全奏效,反而造成市场冷落,连市场里的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也因之冷冷清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