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青娘母做“四句”的习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青娘母做“四句”的习俗,   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

    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女子在母家出阁前要沐浴更衣然后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这时青娘母边教新嫁娘跪拜,边唱着:“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禄寿全。
    在食出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当中,酒杯放在桌四
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
    在吃菜时,青娘母代新嫁娘夹莱,就唱着:“十个碗头夹到透,留给兄弟好家档;十个碗头夹到齐,今后欢聚游御街。”
    花轿出嫁吉时到,青娘母扶着新嫁娘出门,新娘哭别爹娘,青娘母牵着新娘边行边唱着:“花轿停在大门庭,拜别爹娘养育恩。堂上双亲靠兄嫂,女儿四月正回程。”
    抬到新郎家门口。此时青娘母和新郎站在一旁伫候。当花轿停下,青娘母引新郎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麒麟到此”,唱道:“蒌叶红,就请娘仔进君房。今朝黄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
    青娘母引新娘出轿,唱道:“轿帘卷起喜万分,阿娘貌美又温存;新郎来牵新娘手,双双举步入府门。阿娘身披红罗纱,君今娶娘来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岁做担家。”,青娘母牵着新娘入房内,踏火烟时,青娘母唱道:“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贵子是男婴,夫唱妇随同心腹,孝敬爹妈宜殷勤。手牵新娘进新房,灯烛光辉对联红,厝边婶姆来贺喜,庆贺鸳鸯结成双。”
    新郎随同新娘进新房后,马上又返回花轿旁向陪同新娘一起来的青郎把榕枝、纱灯等物接进新房。青娘母唱道:“新郎接榕到轿边,夫妻齐眉到百年,麒麟投胎生贵子,他日荣耀振门闾。新娘喜接红灯笼,夫妻相惜心相同,公妈食到二百岁,子孙满堂名声香。”
    新郎在接收妆奁完毕后,新婚夫妇坐在床沿,各人捧着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汤丸。青娘唱着:“夫妻双双坐床沿,共庆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双双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贵子状元儿。”
    合房丸食后,夫妻双双到大厅中拜司命君,拜天地,祭拜祖宗,并向上辈人献茶,敬槟榔,受敬者必以红包回赠,作见面礼,各礼仪的四句是:
    “夫妻同拜司命君,早得贵子早抱孙。
      世代同堂赛乡里,合家大少笑吧畋。”
    “夫妻成对拜天公,勤耕力作五谷丰。
      上和下睦人快乐,世世代代好门风。”
    “夫妻大厅拜祖先,两姓今日结和谐。
      想对做对人长寿,荣华富贵耀门楣。”
    “手捧甜茶跪厅中,敬奉爹奶上辈人。
      请饮甜茶添百福,四时如春永平安。”
    “捧起槟榔到厅来,奉敬诸位老叔台。
      来请槟榔增福寿,儿孙代代中秀才。”
    “槟榔捧起到厅边,敬请诸位老姑姨。
      恕吾情理欠周到,做错之事请教示!”
    在厅堂中各种礼节完毕,新娘被青娘母引至厨下,作捣米头,搅泔缸,在捣米头时青娘母唱着:“阿娘举步捣米头,夫妻相惜意相投。生得五男共二女,儿孙世代穿红袍。米头捣好摸碓头,摸臼底,孙儿读书都及第。”“米头捣好捞泔缸,儿孙世代坐钤堂。堂上公妈食百岁,夫妻偕老早抱孙。”“泔缸捞浮浮,饲猪大过牛;泔缸捞深深,大小戴银又戴金。泔缸捞边边,生意大赚钱。泔缸捞透透,做人公妈食伙头。”
    新郎新娘做好以上礼节后,邻居婶姆、儿童,到新人房看嫁妆、看新娘。儿童要讨香包,新郎应从箱囊里拿出一些手工艺品送给儿童,并将衣物等让人观赏。青娘唱道:“开箱开囊新郎爹,锦绣衣裳实在佳,珍禽异兽样样有,凤冠霞帔挂满厅。”
    婚礼晚上,是看新人最热闹的时刻。青娘母唱“四句”,看新娘者也唱“四句”,常有对唱。青娘母引新娘出房让人观看,开始常唱:“新娘移步出房中,叔伯兄弟贺新人,阿娘向前行一礼,恭祝众位身安康。”接着观者接唱,如“新人生来似观音,新人娶来做夫人,来年定然生贵子,好像山兜林大钦。”(林大钦是明代潮州状元)
    在看新人的过程,有的人以谐谑的戏言作四句,如:“新人新床,新被新郎,二人睡落相扒痒,相耍未够天就光。”“木工师父实名家,眠床做来似戏棚,头出绛玉来掼棵,二出和睦来成家。”
    有些青娘母专用古人名或用诗谜做四句诗,看新娘者也应以专题对下去,如其不然,即被看成乡里无贤人,没脸色。但有的青娘,只学几句简易的套句,看新人的就要奚落她一番,如唱着:“欲做青娘不会做诗,欲做猪母不会撬篱,纺纱织芋唔去学,怎呢好来赚这钱。”
    在闹洞房中,有时直至深夜,青娘母为劝看新娘者回归,便唱着:“手捧甜茶来到边,时钟短针指上天,此时更深夜已晚,各位请茶归返圆,诸位诗才我拜服,来日赴京中高第。”看新人者如还不愿回,便唱着:“闻说青娘好才华,四句一做成大箩,今晚特地来请教,请勿推辞假行外。”
    最后,看新娘的人便命一个男孩将红烛送上,新娘马上上前来接,这叫“接灯”。看新人者便唱:“红灯送给新娘郎,庆祝你俩今成婚,众人贺喜便至此,愿恁双双早上床。”闹洞房至此结束。
    青娘母做好最后一个环节是牵被角。她边拉着被角边唱:“头个被角绣牡丹,夫妻二人心相同,双双食到二百岁,一品夫人男状元。”“第三被角福如绵,如意郎君配婵娟,偕老百年同相守,桂子兰孙满堂前。”“绣被来盖娘共君,琴瑟和鸣得男孙,举案齐眉偕白发,寿比彭祖八百春。”新婚之夜的婚礼至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青娘母做“四句”的习俗
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女子在母家出阁前要沐浴更衣然后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这时青娘母边教新嫁娘跪拜,边唱着:“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禄寿全。在食出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当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在吃菜时,青娘母代新嫁娘夹莱,就唱着:“十个碗头夹到透,留给兄弟好家档;十个碗头夹到齐,今后欢聚游御街。”花轿出嫁吉时到,青娘母扶着新嫁娘出门,新娘哭别爹娘,青娘母牵着新娘边行边唱着:“花轿停在大门庭,拜别爹娘养育恩。堂上双亲靠兄嫂,女儿四月正回程。”抬到新郎家门口。此时青娘母和新郎站在一旁伫候。当花轿停下,青娘母引新郎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娘与做“四句”
在潮汕各地旧婚俗中,女子出嫁时,都要有一位通晓婚庆各种礼节的中年或老年妇女陪伴,俗称“伴娘”或“青娘婆”。伴娘这一角色,并非易当,必须身体健康,急智多才,善于辞令,会做“四句”(每首四句的方言诗歌)。伴娘从新娘上花轿、出母家门,以至抵达夫家之后,跨火烟、拜天地、拜堂,直至进洞房,整理被褥、安枕头、饮交杯酒等等,都要一一指导新娘子,使新娘子在纷繁的礼仪中不出丑。在旧婚庆活动中,闹洞房是伴娘最难对付而又是最显才气的一环。特别是乡村,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闹新房中百般刁难新娘,伴娘就得凭三寸不烂之舌,急中生智,代新娘招架解围,成为新娘的守护神。伴娘做“四句”,是旧婚庆活动中最有风趣和深含文化意蕴之一项,它是衡量伴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按婚礼内容有一些固定“四句”,又要根据闹新房对付客人,编造新“四句”。由此,形成一套伴娘诗。这套旧俗的伴娘诗,早在明清时期潮州私家书坊就刻印有本子出售。固定的“四句...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娘与做“四句”
在潮汕各地旧婚俗中,女子出嫁时,都要有一位通晓婚庆各种礼节的中年或老年妇女陪伴,俗称“伴娘”或“青娘婆”。伴娘这一角色,并非易当,必须身体健康,急智多才,善于辞令,会做“四句”(每首四句的方言诗歌)。伴娘从新娘上花轿、出母家门,以至抵达夫家之后,跨火烟、拜天地、拜堂,直至进洞房,整理被褥、安枕头、饮交杯酒等等,都要一一指导新娘子,使新娘子在纷繁的礼仪中不出丑。在旧婚庆活动中,闹洞房是伴娘最难对付而又是最显才气的一环。特别是乡村,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闹新房中百般刁难新娘,伴娘就得凭三寸不烂之舌,急中生智,代新娘招架解围,成为新娘的守护神。伴娘做“四句”,是旧婚庆活动中最有风趣和深含文化意蕴之一项,它是衡量伴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按婚礼内容有一些固定“四句”,又要根据闹新房对付客人,编造新“四句”。由此,形成一套伴娘诗。这套旧俗的伴娘诗,早在明清时期潮州私家书坊就刻印有本子出售。固定的“四句...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做亡斋
俗又叫做斋、做功德、做佛事,皆是做道场,为死者超度亡灵的仪式。据清嘉庆《澄海县志》“丧礼”所载注:“俗男人死做旬,初一、十五也是;女人死做七,则七七四十九日止。”故做亡斋又有人叫“做旬”、“做七”。做道场的时间,简者一天半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后撤灵者。超度仪式,除在灵前念经外,隆重者多在宽敞地方“设厂”(搭棚)举行。请佛教僧尼超度者所设厂场相似佛堂,中间挂观音大士像,旁挂佛家对联及阴间轮回报应故事彩图。观音像座前摆香案,陈放香炉或死者画像以及三牲棵品,旁列纸囝、纸马、纸鹤、纸箱、纸柜、纸桥、纸塔等等供死者阴间或升天使用的模拟物品。现代丧家有模拟现代化生活用物、糊制弹力睡床、音响电器、汽车、飞机、港币、美钞陈列者。丧事不单独设厂,而到佛堂超度者也常有。超度的节目内容也繁简不同,程序不一,通常以诵灵前经贯串始终。佛道两家都通过唱诵佛曲、法曲宣扬孝道和轮回报应思想。佛家的节目,除在灵前诵经外,还有...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祭五谷母的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潮汕俗称五谷母生日。五谷母,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五谷之神。这时正当晚造收割后,家家户户便制米�@拜祭,还特别做部分梭子形�@品,称为“尖担”;做箩形的�@品,称为“谷箩”;有的地方用米粉和豆做成如谷穗状的�@品,称为“谷穗�@”,作为祭五谷神的特定标志。拜祭五谷母都在每个家庭中举行,平常没有设神位,拜祭时有的设在饭桌上,有的设于米缸前,用一个竹米筒盛满米,筒口封上红纸,准作香炉,供插香烛用。祭品除�@品外,还要有鱼、肉、蛋、甜豆腐等,一般五大碗。祭拜时间定于十五日早晨或十四日晚饭前不一,视各个家庭相沿的惯例而异。民间传说五谷母生日原是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即收早稻时节,因满清入关后,东南沿海人民组织抗清,时起时伏,后清廷虽派大兵,设立官吏管理,总是怕人心不服。适值当年晚稻丰收,便假定十月十五日才是五谷母生日之说,要人民易俗拜祭,以此来观察朝廷政令是否行得通,试试民心,人们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