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供奉灶君司命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8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供奉灶君司命,   过去,我国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设有灶君司命神位:有的用红漆板制作,有的用瓦筒

    过去,我国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设有灶君司命神位:有的用红漆板制作,有的用瓦筒灰浆黏贴于灶头烟囱上,有的用红纸写“司命神位”,有的写“九天东厨司命张公定福府君之神位”。木制坛两侧配上常见的对联:“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吉祥”。也有写“挑柴童子,送水郎君”或“张七相公,李氏夫人”的。人们称这个神为灶王老爷,灶神奶奶,灶君司命。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或婚、丧、生孩子、庆寿辰、逢时过节,都要烧香,供饭。腊月二十三日晚,要用粑粑、糖作为祭品,并剪一碟稻草加上米或豆作为“马粮”供上,焚香点烛烧纸钱,叩头礼拜,送他上天去向玉帝反映这一家人的善恶;除夕晚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他从天上接回家中常住。有人还吃“司命斋”,雇请道士来家念《司命经》(又叫灶王经)。平时,忌在灶头上烹煮或烘烤“秽物”  (如狗肉,妇女小衣,婴儿尿布,忌在灶房里骂人、吵嘴、打架,忌重放和磕碰锅、盆、碗、筷。甚至有人说蟑螂是“司命鸭”,灶蟋蟀是“司命鸡”,连这些妨碍卫生的昆虫也不得伤害。
    至于灶君司命的由来,也有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个勤劳善良的樵夫,每天上山砍柴,再挑到集市卖,赚点钱奉养老母。一日,九天之上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好奇地走出天宫游玩。她拨开天上层层云雾,马上被人间的美景迷住了;在一片山青水绿的旖妮风光中,男耕女织,自由自在,生活多么美满幸福啊!突然间,她看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挑着一担沉甸甸的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不觉心生爱慕,动了下凡之心,便不顾天规森严,偷着私奔人间,与樵夫结婚。
    不久,玉帝闻知此事,非常气恼,按天上律法,下令把亲生女儿打下凡尘,不准再回天宫。王母娘娘得知,她十分疼爱小女儿,便到玉帝面前求情。玉帝最后才答应女儿的婚事。并允许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回宫一次,正月初四返回人间 。同时,封女婿为司命帝君。司命帝君深知民间疾苦,每年上天都向玉帝说情,要多给人间粮食,以解除百姓饥饿。谁知土地神也向玉帝禀告,说凡夫俗子常糟蹋粮食。玉帝听了发怒,就令司命帝君察看百姓善恶,禽畜兴衰之事,回天宫首先奏明这些事项。司命帝君回到人间,跟邻居和亲朋说起这件事。邻居和亲朋便在自己的灶头贴上写有司命帝君的红纸,于腊月二十四日奉祀祭拜。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四乡百姓,纷纷安上司命帝君神位,诚心祭祀。
    其实,灶君司命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初民自从学会用火,便在氏族群驻地烧起一堆长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烤熟食物,烧制器皿,防御野兽夜袭,这就是原始社会的灶。由氏族里威望最高的妇女管理着。现在除夕围炉守岁,就是上古代残存的遗风。    
    《庄子・达生篇》说:“灶有髻。”这句话的意思是灶有灶神,名字叫“髻”。人类的初期,对一切自然物都是崇拜的,并且凭幻想创作出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晋代司马彪给“灶有髻”  ―语作注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随着母权的转移,主火神也要改变为男性了。神话里的炎帝是司夏司火的南方天帝,祝融是他的佐神。《吕氏春秋》和《礼记・月令》载:“……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据《淮南子・汜沦训》说:“炎帝作火官,死而为灶神。”义据《说文》:“周礼以灶祠祝融。”    
    屈原《楚辞・九歌》中,有大司命和少司命两位原始神。大司命可以“令飘风先躯,使冻雨洒尘”;  “乘清气以御阴阳,导天帝以游九�l”。少司命可以“乘回风,载云旗,宿帝郊,沐咸池,登九天,抚慧星”。他俩的神格和在神国里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从《九歌》对他俩的描写来看,其性格是善良多情的,态度是谦虚和蔼的,言语是温和亲切的。大司命司寿夭,他却谦虚地对娱神女巫说:“何寿夭兮在予?”少司命司生育,他却安慰娱神女巫们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可以兮愁苦?”他们对下民是平等相待的,他门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他们是“人类童年时代”由于不能理解与无法支配人生的门然规律――生、死、寿、夭,因而通过幻想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具有“永久的魅力”的。
    在《九歌》里,两位司命神是在天帝“东皇太一”之下,与天神“云中君”、“东君”,地祗“湘君”、“湘夫人”等并列的。在周天子的祀典中,司命的地位也很高。《周礼・大宗伯》说:“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庆胨局小⑺久�、风伯、雨师。”�祀,实柴、�┝牵�都是堆积柴薪,焚烧作为祭品的牲畜,又叫“燔柴”,是上古最隆重的祭礼,在阶级社会里,神的地位是随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提高而上升的。
    先秦祀灶神,既为祈福消灾,也带有礼仪和纪念的性质。灶神之被彻底普遍迷信化,开始于汉末。《后汉书・阴兴传》说:“宣帝时,阴子方者……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以后,葛洪《抱朴子》说:“月晦之夜,灶神也上天白人罪状。”隋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说:“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博颊。”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忌卿,有六女皆名察洽。”还细述了灶神上天奏罪,使天帝减人寿命的神权、并晓他的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兄长、硎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
    唐、宋两代祭灶,还是和近代相似。范大成的《祭灶诗》说:“古代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祭祀……”唐代在祭灶的时候,已有陈设镜子的做法,李廓的《镜听词》有“匣中取镜祀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之句。
    《燕京岁时记》说:“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民间祭灶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明代祭灶之法相似,不过日期稍后一天。据刘侗的《帝京景略》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奉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祝曰:“‘好多说,不好少说。’”冯应京《月令广义》也有类似的记载:“……别具小糖饼奉灶君,具黑豆、寸草为秣马具……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祭灶用糖、果、饼等素食,在送、迎灶神之日吃司命斋,是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先要到司命菩萨报告,再被鬼卒带去见阎王,最后才由地藏王菩萨发落,这就使得灶神成了斋神了。在晋代,祭灶神是用荤的:宗凛《荆楚岁时记》说:“腊日以豚酒祀灶神”。东汉时期,人们还杀狗祭灶神,并不是狗肉不能上灶的。古代用狗作祭牲时,称为“黄羊”。
    揭阳人祭拜司命帝君,古以成俗,简称“司命公”。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外,结婚、生子、庆寿、四时八节,都有奉祀。腊月二十四日,天刚亮,妇女们便起床,把全部锅鼎,拿到屋外巷头清除锅灰烟渍。俗叫“铲鼎”,从这一天起,要等到正月初四神落天才能再“铲鼎”。意思是不要惊动司命公。然后就把煎饼(也有称煎�@)一盘米,一盘糖,一碗水,四只纸马放于鼎盖头祭拜。有的地方还有三牲、红桃�@、发�@之类。祭拜时,先点上三炷清香,然后跪下,口里念念有词,虔诚祈求司命公上天多说家门好话,多降福到家门,在新的一年里能养好大猪、禽畜,烧香烧纸后,就让司命公携带这些礼品上天。为了使司命公尽快安全到达,祭祀完毕后又烧两只纸马,让司命公夫妻乘上天马,直奔天宫,减少劳累。
    司命公上天后,各家便清理室内卫生,将这一年贴的老爷符,香枝取下来,恭恭敬敬地送下河去。意思是如果玉帝不信司命公的话,再派人巡视时,看到人间百姓,村社、家家产户都打扫干净,又诚心向玉帝祈求赐福赐寿,不会再有谎言。从此玉帝更加信任司命公,把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饲大猪诸事都交由司命公了。
    正月初四一早,百姓仍按腊月二十四日做法,奉祀司命公。这次祭品,多数是糯米粉做的糍粑,加糖和花生、芝麻,有的是甜汤丸。再烧两只纸马,迎接神落天。此俗相沿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司命帝君
民间信仰的神。司命帝君也叫司命公,即灶神,是潮州农村普遍信仰的神,传说他原本是凤凰山下的一个种田“春哥”(长工)。很久以前,凤凰山下有个叫香兰的媳妇,才过20岁就死了丈夫,婆婆年老,里里外外就靠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后生春哥到家里帮工。两人在共同生产生活中,慢慢有了私情,被婆婆发现了。有一夜,婆婆看见春哥在香兰房门口打暗号,立刻大喊:“捉贼呀!捉贼呀!”春哥一听,慌慌张张就钻到灶膛里了,左邻右舍跑过来都找不到贼。婆婆却知道,但她不声张。她怕捉住了春哥,媳妇会上吊,只剩自己一个人,老来没人养。为了保住媳妇,又能斩除祸根,她送走了四邻,就把干柴塞进灶门,把春哥活活烧死在里面。从此,婆婆终日心惊肉跳,老做噩梦,梦见春哥烧成个木炭人,哭着要她偿命。婆婆越想越怕,便在灶前设坛祭拜春哥。后来婆婆也死了,春兰依旧逢年过节给春哥上香点烛烧纸钱。这事传到玉皇大帝耳中,感于香兰的诚心,就封春哥为司命帝...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司命帝君
民间信仰的神。司命帝君也叫司命公,即灶神,是潮州农村普遍信仰的神,传说他原本是凤凰山下的一个种田“春哥”(长工)。很久以前,凤凰山下有个叫香兰的媳妇,才过20岁就死了丈夫,婆婆年老,里里外外就靠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后生春哥到家里帮工。两人在共同生产生活中,慢慢有了私情,被婆婆发现了。有一夜,婆婆看见春哥在香兰房门口打暗号,立刻大喊:“捉贼呀!捉贼呀!”春哥一听,慌慌张张就钻到灶膛里了,左邻右舍跑过来都找不到贼。婆婆却知道,但她不声张。她怕捉住了春哥,媳妇会上吊,只剩自己一个人,老来没人养。为了保住媳妇,又能斩除祸根,她送走了四邻,就把干柴塞进灶门,把春哥活活烧死在里面。从此,婆婆终日心惊肉跳,老做噩梦,梦见春哥烧成个木炭人,哭着要她偿命。婆婆越想越怕,便在灶前设坛祭拜春哥。后来婆婆也死了,春兰依旧逢年过节给春哥上香点烛烧纸钱。这事传到玉皇大帝耳中,感于香兰的诚心,就封春哥为司命帝...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五谷母和司命公
《剪辫论》中林添来说林秉金家中“只有饭桌土墙上的五谷母像是干净的。”神农氏是中国的农业神。十月十五五谷母生,是八节之一。在潮汕,五谷神被女性化。百姓拜五谷神,目的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彩楼记》中吕蒙正家贫,为了祭灶,向屠户赊了一块猪肉。孰料猪肉刚煮熟,被屠户拿走了,只剩下半锅猪肉汤。灶神司命帝君是最大的家内神,掌管各家各户的福祉,负有下情上达之责,和百姓关系最密切。如果家门各房头较均匀,不会分家后贫富悬殊,或人丁差异过大,外人便说这一家的“司命公”不占偏”。七月廿四司命公生及腊月祭灶,也很隆重。附带提及的是,从前,兄弟分家,父母总选择在六月十五,约为一年中间,不偏才倚。因为要分大家伙头(鼎、灶、米瓮之类),分家时要拜灶神和五谷神,分后也要各自拜灶神和五谷神,祈求生活幸福,衣食不愁。那时,各家收到番批,也要煮甜豆干拜五谷神。民间还有一说法:五谷神姓洪。这当然是一种附会,但也并非毫无来...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五谷母和司命公
《剪辫论》中林添来说林秉金家中“只有饭桌土墙上的五谷母像是干净的。”神农氏是中国的农业神。十月十五五谷母生,是八节之一。在潮汕,五谷神被女性化。百姓拜五谷神,目的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彩楼记》中吕蒙正家贫,为了祭灶,向屠户赊了一块猪肉。孰料猪肉刚煮熟,被屠户拿走了,只剩下半锅猪肉汤。灶神司命帝君是最大的家内神,掌管各家各户的福祉,负有下情上达之责,和百姓关系最密切。如果家门各房头较均匀,不会分家后贫富悬殊,或人丁差异过大,外人便说这一家的“司命公”不占偏”。七月廿四司命公生及腊月祭灶,也很隆重。附带提及的是,从前,兄弟分家,父母总选择在六月十五,约为一年中间,不偏才倚。因为要分大家伙头(鼎、灶、米瓮之类),分家时要拜灶神和五谷神,分后也要各自拜灶神和五谷神,祈求生活幸福,衣食不愁。那时,各家收到番批,也要煮甜豆干拜五谷神。民间还有一说法:五谷神姓洪。这当然是一种附会,但也并非毫无来...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潮汕习俗:信仰活动
信仰活动一、观神观神是潮汕特殊的民俗事项:将某种物体或某个人作为神的依附体,念咒请来神灵附于物体或人身,然后便向它问前途、凶吉以及死去的亲人情况。这是古代人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观神有多种:如观篮畚神、观戏童、观箸神、看花园、观神、观猴神、催神和退神几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所观的神不同,唱的曲子也不同。观篮畚姑时,大家围着坐,先派一小孩到露天粪池旁边大声喊:“请大姑!”另外一个小孩便代应:“大姑唔在处。”先前那小孩便跑到沟渠边喊:“请二姑!”另一小孩如果代应“请三姑!”代应的小孩便应道:“三姑抹粉跟你去。”这样邀请手续才算完成,然后两个妇女扶住篮畚,各人手拿一炷香不停摇动,同时放声唱观篮畚神的歌:篮畚姑,篮畚神,翻山过岭去抽藤。抽藤缚篮,篮畚老老好观神。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吟唱,那对扶篮畚的妇女渐渐变得昏昏沉沉起来,他们手中那只竹篮也随着左摇右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