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东里名寺普陀岩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东里名寺普陀岩,   普陀岩位于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山腰,依山为岩,幽壑驰烟,琴泉淙淙,嶙石偃

   普陀岩位于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山腰,依山为岩,幽壑驰烟,琴泉淙淙,嶙石偃蹇,寺隐于绿荫浓翳之间。远眺寺宇,逸兴遄飞,遥襟甫畅。沿曲折百余级仄径踽踽徐行,绕过山畔小亭,寺门“普陀岩”三个大字呈现眼前。

    庵寺依山势由低而高叠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供奉释伽牟尼三佛像,两侧厢房通巷奇花泛彩,清幽馥馨。二层为天然石屋,屋顶覆盖一巨石,镌刻“普陀伽岩”四字,洞里供奉三尊石佛,石洞左侧有一“龙湫井”,泉水清冽甘甜,井墙有浮雕石龙,每于皓月当空,银盘倒映,水中可见游龙戏珠的奇观。杜甫诗云:“南有龙兮在水湫,湫兮如风凄如雨”。道出古井傍洞,远有南海,说明龙乘云而沾海水,印证这里必有贤人之蕴意。三层为观音阁,供奉南海慈航,欲登观音阁必攀天然石梯,梯旁有株百年桂树,让攀登者作扶手,阁门有对名联,让人们追溯该寺英才辈出的光辉史迹:脚踏云梯登紫阁手攀丹桂步蟾宫

    东里才子曹宗为明成化七年辛卯科举人,时国子进酒邱琼山慕其才委任著《春秋通典》。从他的《寄乡之贤士周舜中辈》诗,可知曾于此设绛帐,前授生徒:

    穷守儒官亦可羞,灯前还教旧春秋。料应吾辈皆贤俊,合在元龙百尺楼。

    他以元龙自比,壮志不已。陈元龙,东汉下邳人,历任广陵、东城太守,以平吕后封伏波将军。他在普陀岩执教,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人才。据《东里志》载:“和斋、直斋、竹湖、悫斋诸公皆出其门”。他们在普陀岩执经问义,接受曹宗教泽,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而得真修。和斋名陈理,字子文,他青年时就胸怀“速奋渑池翼,腾身出宇寰”之志气,怀着“青云有路通霄汉,再着征鞭看如何”的抱负,通过名师指点“奋翼”而登上“青云路”于明成化庚子年乡荐,历宦德兴县教谕,浦城县知县;直斋即陈宪,也是曹宗杏坛中缙绅之仕,而出任兴化州学正;竹湖名翁理,他在《一经书室赋》中借龙喻己:“朝懒游,夕懒出,去路石开天地郁……何时生羽翼,皇天早赐一声雷,惊起人间瑞祥物。”他朝夕勤学,于明成化丁末年中进士,历官兴化府推官,湖广按察副使;悫斋名刘瓒,他仰沾曹宗的时雨而奋翅高飞,官直隶通州判官、同知后褒荐知州要职。普陀岩吸引着历代达官、骚人、墨客的光临,因为它哺育出不少“睢园绿竹”、“邺水珠华”的经国大业之士而名闻遐迩。

    明正德饶平县令毛棠,在离任前还与周用相约同游普陀岩而留下《同周瞻峰游普陀岩》诗云:

    同上仙岩玩物华,白云深处有僧家。三生石上看飞鸟,四月门前喧卖瓜。日暖香风萦绣阁,雨余翠滴注流霞。与君参透元关地,杯渡悠悠泛月槎。

    诗人与周用同是仕途好友,一起游普陀岩这一“元关地”,诗人借浙江天竺山上的“三生石”为喻,追忆唐李源与僧圆观之交谊,僧死后转生为牧童与李相会,表达了他与周用交谊之深。月亮从山头刚刚露出月搓,他们仍依依不舍“杯渡悠悠”不停饮酒,抒发了对名寺对友人的双重依恋。

    普陀岩多次修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龙湾村吴氏祖松林公同众善信重修,石屋则由主持比丘尼寂心偕徒照实、照临一同叩募集资重修。1980年主持比丘尼释弘稳向海外侨胞十方善信募化,得到汕头佛协副会长释定持法师,香港三学、圆明讲堂释定因法师等鼎力资助,并增建“断练亭”,前后历经8年把颓废名寺全面大修,于1988年峻工,使古刹重放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东里名寺普陀岩
普陀岩位于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山腰,依山为岩,幽壑驰烟,琴泉淙淙,嶙石偃蹇,寺隐于绿荫浓翳之间。远眺寺宇,逸兴遄飞,遥襟甫畅。沿曲折百余级仄径踽踽徐行,绕过山畔小亭,寺门“普陀岩”三个大字呈现眼前。庵寺依山势由低而高叠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供奉释伽牟尼三佛像,两侧厢房通巷奇花泛彩,清幽馥馨。二层为天然石屋,屋顶覆盖一巨石,镌刻“普陀伽岩”四字,洞里供奉三尊石佛,石洞左侧有一“龙湫井”,泉水清冽甘甜,井墙有浮雕石龙,每于皓月当空,银盘倒映,水中可见游龙戏珠的奇观。杜甫诗云:“南有龙兮在水湫,湫兮如风凄如雨”。道出古井傍洞,远有南海,说明龙乘云而沾海水,印证这里必有贤人之蕴意。三层为观音阁,供奉南海慈航,欲登观音阁必攀天然石梯,梯旁有株百年桂树,让攀登者作扶手,阁门有对名联,让人们追溯该寺英才辈出的光辉史迹:脚踏云梯登紫阁手攀丹桂步蟾宫东里才子曹宗为明成化七年辛卯科举人,时国子进酒邱琼...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夜市
上世纪50年代的小公园夜市(范围连接福合埕),折射了当时汕头人夜生活一面。它的分布大致分二个片。小公园,主要是商店、酒楼、影剧经营;福合埕,是饮食夜市。如果以小公园亭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放射出五条大路:安平路、升平路西段、国平路北段、升平路东段、国平路南段。国平路北段最热闹,有酒楼、日杂百货、影剧院,一直延伸至镇平路;升平路东段很短一段,以饼食杂货为主;安平路至居平路,有百货大楼,众多布店、百货,灯光最明亮;至于升平路西段和国平路南段,无甚商店,夜间冷清。以上几段路以游人为主,光顾者多为中层人士。最热闹的夜市在福合沟(现称福合埕),那里的夜市,是下层体力劳动民众光顾之处。福合埕,位于小公园东北侧,每天夜幕下降之际,以吃食为主的夜市就开始了。福合埕夜市吃的东西非常便宜,说出来现在的人根本不相信。比如卤水鸭,鸭脖连头每个二分钱,鸭身开成两边,每边切成三块,前段每块二分钱,中段每块三分钱,后段...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鱼行
解放前,经营水产品贸易的机构,大的称鱼行,设店面向顾客售鱼的称鱼店,有摊位无店面的称鱼贩,还有沿街叫卖的流动小贩。解放前,全潮汕地区有鱼行数百家。鱼行一般设“家长”(经理)一名,负责掌秤、作价等主要事务,是鱼行业务的核心人物。另设内外管帐各一人,伙计四至六人,大的鱼行也有多至十人以上。鱼行的设备较简单,除常用家具如桌椅上,仅需大秤、小秤、大桶、小桶、大筐、小筐、冰槌、鱼刀等。但需有较宽敞场地以供储鱼放鱼,还要临近码头。鱼行之设本来是为渔民服务的,对水产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鱼行老板都是当地较有势力者独资经营或合资经营,有些黑心的鱼行老板,对渔民的盘剥十分苛刻:一,大秤人,小秤出、“扣斤底重”。渔民交货过秤,鱼行有权扣除斤两,一百斤只算九十六斤,一百斤出头也只算一百斤,鱼行叫做“扣斤底重”。二,鱼行内部有隐语,名曰“鱼僻”,用以欺瞒渔民。秤手报重量时不喊一、二、三等渔民听得懂的数...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夜市
上世纪50年代的小公园夜市(范围连接福合埕),折射了当时汕头人夜生活一面。它的分布大致分二个片。小公园,主要是商店、酒楼、影剧经营;福合埕,是饮食夜市。如果以小公园亭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放射出五条大路:安平路、升平路西段、国平路北段、升平路东段、国平路南段。国平路北段最热闹,有酒楼、日杂百货、影剧院,一直延伸至镇平路;升平路东段很短一段,以饼食杂货为主;安平路至居平路,有百货大楼,众多布店、百货,灯光最明亮;至于升平路西段和国平路南段,无甚商店,夜间冷清。以上几段路以游人为主,光顾者多为中层人士。最热闹的夜市在福合沟(现称福合埕),那里的夜市,是下层体力劳动民众光顾之处。福合埕,位于小公园东北侧,每天夜幕下降之际,以吃食为主的夜市就开始了。福合埕夜市吃的东西非常便宜,说出来现在的人根本不相信。比如卤水鸭,鸭脖连头每个二分钱,鸭身开成两边,每边切成三块,前段每块二分钱,中段每块三分钱,后段...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鱼行
解放前,经营水产品贸易的机构,大的称鱼行,设店面向顾客售鱼的称鱼店,有摊位无店面的称鱼贩,还有沿街叫卖的流动小贩。解放前,全潮汕地区有鱼行数百家。鱼行一般设“家长”(经理)一名,负责掌秤、作价等主要事务,是鱼行业务的核心人物。另设内外管帐各一人,伙计四至六人,大的鱼行也有多至十人以上。鱼行的设备较简单,除常用家具如桌椅上,仅需大秤、小秤、大桶、小桶、大筐、小筐、冰槌、鱼刀等。但需有较宽敞场地以供储鱼放鱼,还要临近码头。鱼行之设本来是为渔民服务的,对水产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鱼行老板都是当地较有势力者独资经营或合资经营,有些黑心的鱼行老板,对渔民的盘剥十分苛刻:一,大秤人,小秤出、“扣斤底重”。渔民交货过秤,鱼行有权扣除斤两,一百斤只算九十六斤,一百斤出头也只算一百斤,鱼行叫做“扣斤底重”。二,鱼行内部有隐语,名曰“鱼僻”,用以欺瞒渔民。秤手报重量时不喊一、二、三等渔民听得懂的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