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文化―安徽山水―独自行走之倦梦徽州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3
转发:0
评论:0
徽文化―安徽山水―独自行走之倦梦徽州,徽州,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踏入那片土地,拂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

  徽州,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

  踏入那片土地,拂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而后碰撞出震撼。

  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 

  歙县,古徽州所在地,徽派建筑不计其数。古巷、牌楼、溪流以及马头墙、美人靠,这些徽州老屋最简单的建筑元素比比皆是,独自行走,从这里梦访重楼……

  渔梁坝的晚歌徜徉

  歙县县城以南2公里,练江被一道堤坝拦腰截断。这是隋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成都都江堰工程一样,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东南都江堰之称。而同样曾以设计巧妙、作用巨大而名噪一时的灵渠,则只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惘自流连。

  渔梁坝是徽商将货物运往江南的集散地、水运码头,据说从这里直达青弋江然后入长江。称雄明清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从这里起航,中国最早的商业团从这里扬帆,徽州商人在此踏上他乡,今天码头迹象殆尽,留下的是古代工匠的智慧。

  堤坝最令人称奇的是石铆钉、石榫头,设计巧夺天工,“因地制宜”这个词送给设计出它的古代工匠,应该是最为合适的。与都江堰不一样的是,岷江奔腾不息、桀骜不驯,而练江水波不惊、温柔贤惠,如徽州少女,风景格外妩媚。堤坝上,艄公耐心等候着游客,守株待兔,喊价20元一人,你还到10元,他也是乐得前往。

  还好价,船老大慢悠悠地划着船,两岸最可取景的还是徽派建筑,黄昏里的黛瓦粉墙,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黄昏里看似一幅东南乡村水墨画,在溪转峰回、烟树葱茏的风景中显得格外安静妩媚。

  斑驳驻留古城墙

  古城墙是进入歙县的第一直观印象。

  城墙非常完整,坚固,当地人提醒我登城墙一定要左上右下,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前纸上谈兵,现在感悟遵从古人的规矩也许就是秩序,心怀崇敬,循规蹈矩一遭。

  站在城墙,往外望去,宽大整洁的商业街,高高马头墙,白墙灰瓦,和谐自然。听说当年黄山市曾经要修建在这里,商业街前面修一个二级火车站,县里领导班子坚决抵制,要维护徽州文化的正统和体系的完整,血统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不建市不修大站,曾经遭到很多人不解,说县领导保守、固执。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有眼光,没有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没有随意改变传统,让徽州历史文化在歙县完整保留。徽州人的保守和固执,换来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获得的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在斗山街烟视媚行

  北方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南方有斗山街许家大院、杨家大院,那是古代两大商帮晋商、徽商的典型私宅,富人与富人打堆,于是斗山街就成为古代徽商的高尚住宅区。

  深墙大院,深灰的墙体有5层楼那么高,庭院深深的沧桑感神秘地逼近。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街对游客是收费的,也因此多了些许清幽。街很深、很窄,街贯巷连,青石板路面,光线甚至很难穿透,有几分幽静的寒意,只有仰面望去,才在高墙绿瓦之间伸出一线碧空。

  高墙深院锁住几多怨妇新娘的思念情愫,许宅门前的下马石引起多少漫步于此的人们的遐想,穿越古今的悠悠岁月,来自中亚的汗血宝马、阿拉伯的白色良驹,也许就曾满载着宅院中显赫的主人的骄傲,伫立于此。

  一群群游客鱼贯出入,走马观花。倒是单独游者独享精彩,在井边,往下望,满是自己的影子,哪里寻觅的踪迹?深宅大院门前上方金元宝样的门檐,与里面四水归堂的天井,暗合这样的生活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寓意人丁兴旺。

  品咂出的土菜滋味

  一路漫无目的,肚子咕咕作响,冲进城边一家“徽州土菜”字样的饭店。土菜,最容易勾起口水的字眼。寻找乡土特色的菜饭,是旅行者口福的必修课。

  土菜,让人容易想到原生态绿色植物,果不其然,一会儿盐渍笋就摆到桌上,笋子是徽州山区的特色菜,放多久都不会坏,而且保持新鲜味道。铁板毛豆腐端上来时,还吱吱地冒油,香气扑鼻而来,以前,毛豆腐是卖家担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吃的时候要沾着豆瓣,价格也便宜得很。头一次吃,要有些勇气,一口下去,多半的人就变得狼吞虎咽了。

  徽菜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但在徽州旅游区并不强势。古徽商的智慧在现代徽州没有很好的传承,缺少创造,与邻省的浙商有了很大差距。

  北岸风雨图绘的历史

  北岸还有个名字,叫北溪,始建于宋朝。四周青山环抱,棉溪河西流毓秀。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不紧不慢地游走,古街上淡淡的人影,静谧的鸟语。村中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吴姓,供奉泰伯为传姓始祖,仲庸为传代始祖。

  村中央坐北朝南的是建于明代的吴氏宗祠,据说,这是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宗祠。完整的五凤楼门庭,三进五开间的宗祠,即使在皖南,也是极为罕见的。宗祠内黟县青石栏板镌刻的西湖十景,洗练精致;百鹿图通景若隐若现,千姿百态;五十三件历代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村西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风雨廊桥”,桥身建于明末,而廊则起于清。村中的老人说,古时走出大山的徽商多集结于此,沧桑的容貌被历史镌刻成画卷,诉说着曾经地沧海桑田。

  在北岸,有上百座的古民居和明清古街巷,和古徽州里留给我们的很多村落一样,石板铺路马头墙是其突出的风格。

  徽风淳厚,徽韵悠长,宏大的砖雕门罩,坚固的豆子石屋基,布满吉祥图案的阁子门窗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

  烟锁棠樾牌坊群

  没有过多修饰,棠樾的精华尽收眼底。七个牌坊排列出优美的弧线,述说徽州的独特文化,彰显昔日荣耀和财富,最重要的,则是商业力量和道德力量。

  歙县许国牌坊的文物价值远远高于棠樾牌坊,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结构非常精美宏大,但在大众眼里,棠樾牌坊的影响更大,光宗耀祖、父子情深、恪守妇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礼教全部浓缩于此。听说棠樾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旦成功,它的价值与宏村、西递比肩。

  最值得一看的是棠樾女祠,它是古代中国独一无二专门为女性修造的祠堂。在父系社会,女性在棠樾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能与商业有着密切关联,男人常年在外奔波,重担全压在女人身上。女祠的气派,威严不必细说,单就祠堂中精美威严的砖雕、木雕、石雕就让人惊叹不已。三雕被称作徽州三绝,遗留下来的精美之作,透出无限沧桑的美感。

  在棠樾小巷中穿梭,七拐八拐停留在一间被当作手工作坊的老宅门前,“天一轩”的名号雅致豁达。歙县产文房四宝,一般是一家一户自产自销,店主三十来岁,相貌端正,颇有几分书卷气,放下刻刀,向我们介绍他的作品。一方雨点砚台上刻有骑马威武将军,驻马礁石边眺望滔滔大海,用笔老到,十分传神,题名《观沧海》。我挑选了两件小砚台,一件立体的四周雕刻黄山景色,一件像本线装书,上面雕刻《兰亭序》。两件50元,值得。

  棠樾对一般游人,两小时足够,对喜欢徽州建筑和徽州文化者则显然不够,据当地人说,清晨薄雾中看棠樾牌坊群,忽隐忽现,有着诗意的奇妙感觉,很容易把人拉回到古代徽州的岁月中,恍惚雾中一位远行的商人,渐行渐远。可惜,我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往黄山市区的屯溪老街。

  老街偶遇旧时光

  这条街坐落在黄山市区中心地带。与古老村落一样,以徽州古建筑为主体,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屯溪原是徽州一个古镇,上世纪80年代改名叫黄山市。当年这条街主要做山货、茶叶批发。现在则出售徽州文房四宝,古街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从文化角度堪比北京琉璃厂。

  随便走进哪个店铺,匾额一定是透出文化气息的。我喜欢随意倘佯在这些故纸堆里,不经意飘来一阵墨香,不时有人迎上来推荐什么老坑的、金线的、雨点的歙砚。当然令人感兴趣的还是老胡开文墨庄的徽墨,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松烟的最便意,药墨最贵,据说可以磨墨当药喝,头疼感冒胃不舒服具可治,真佩服老祖宗,文化也能玩出功效来。商业无处不在,果真是无徽不成镇!

  在老街十字路口,很多游客围绕一个摊贩,上面写着汪记馄饨,当地人叫点心,为吸引游客而改名,点心的最大特点,汤碗里面漂浮油渣,加点香葱很是爽口。如果走累了,建议你找家茶庄坐下,店家一定让你品尝新上市的黄山茶叶。茶过几盅,即使你什么都不买,店家也是笑脸相送,来的都是客,好茶者自然会买些走的。

  西递宏村的旺族气派

  有道是,看皇家建筑到北京故宫,看民间建筑到西递宏村。西递和宏村,因着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气很大。

  西递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那是古徽州精彩的延续,留守住传统。从这些近乎绝美的建筑群里,仿佛找回失落的东西。对联是最有说服力的文化传承,比如笃敬堂的“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徽商崇尚读书也崇尚经商,所谓“亦贾亦商”,独树中国古代商帮。履福堂的“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强调忠孝与读书都重要。还有“世上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件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来,便宜多自吃亏来”……一个村落古宅有如此丰富的人文资源,的确使游客叹为观止。

  关于宏村的知识已经非常熟悉,月沼、池塘、400米的水圳通往家家户户,村里最大的汪氏祠堂――承志堂,蕴涵深厚文化,村尾那座有意识修成平缓的水溪,让流水缓缓流出,水象征财富,不可让财富流得过快。读书与经商、文化与教化、老宅与环境在徽州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程朱理学的教化扎下深根,浸透在徽州人的血液里。

  我没有进入宏村中心地段,在我们看来,村落里的老宅,老宅里的布局,有着警示意义的楹联与西递大同小异,反倒是村外的卧牛形池塘令我们流连,尤其站在大树下,拍下对面的村落建筑,平添几分快意,错落的老屋倒影在池塘中,那是自然的没有雕琢痕迹的风景。

  村里原住居民,坦然对待习以为常的场景,村妇依旧在池塘边捣衣,牧童依旧在田间放牛。徽州并没有被汹涌的人浪和外来文化同化,相反,完整连贯的厚重文化在感染着游客,古徽派民居留在游客记忆里,留在菲林和卡片里。

  温馨提示

  ⒈徽州的小旅馆普遍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如果不想住星级宾馆的话,最好多带一些常用的卫生用品。

  ⒉徽州的一些著名景点之间距离都不是很远,黄山市内有去各个地方的中巴车,价格十分便宜,秩序也很好。

  ⒊西递和宏村去的人比较多,最好避开旅游高峰,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古老村落的宁静。

  ⒋在黄山市内游览的时候,建议搭乘12路公交车绕城观赏当地景色,这趟车几乎环绕黄山市一周,老街等市区的主要景点都可以到达。

  ⒌不要在旅游景点购买徽州的特产,如文房四宝和山笋等,这些都可以在老街买到,价格更加合理一些,当然,需要砍价。

  ⒍如果想品尝到地道的徽州菜,就去找一些人气旺的小餐馆,最好向当地人打听一下,哪里有最美味的食物,当地人永远是最了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安徽山水—独自行走之倦梦徽州
徽州,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踏入那片土地,拂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而后碰撞出震撼。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歙县,古徽州所在地,徽派建筑不计其数。古巷、牌楼、溪流以及马头墙、美人靠,这些徽州老屋最简单的建筑元素比比皆是,独自行走,从这里梦访重楼……渔梁坝的晚歌徜徉歙县县城以南2公里,练江被一道堤坝拦腰截断。这是隋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成都都江堰工程一样,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东南都江堰之称。而同样曾以设计巧妙、作用巨大而名噪一时的灵渠,则只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惘自流连。渔梁坝是徽商将货物运往江南的集散地、水运码头,据说从这里直达青弋江然后入长江。称雄明清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从这里起航,中国最早的商业团从这里扬帆,徽州商人在此踏上他乡,今天码头迹象殆尽,留下的是古代工匠的智慧。堤坝最令人称奇的是石铆钉、石榫头,设计巧夺天工,“因地制宜”这个词送给设计出它的...
· 徽文化―安徽山水―徽州山水妩媚不及徽州女人
尤记得徽州水乡,萦萦袅袅的水流和水流一样的女子在眼前晃动,瞬间不见,仿若团团云雾遮在眼前,叫你辨不出的梦境,留恋徘徊,却触它不到。徽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回味的地方。看不到城市的霓红闪烁和烟尘的飞扬翻滚,只有眼前的白墙黑瓦,映着慵懒滑动的溪水,晨间或可闻有雀儿唧唧喳喳地挣食,或者有灰褐的松鼠友善地跑到你的脚下,虔诚地亲吻你的脚和你轻踩的泥土。徽州善良的男女便在这样的新鲜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里的女人多善植桑养蚕,一条条雪白的蚕身在翠绿的叶子上面蠕动,仿若女人们妩媚的发丝缠绵地纠缠于这溪,这山,这仙境。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老鼠颇多,更或许是这里女人喜好猫的温顺,所以每一家的院子里总会几只懒猫咪在温暖的太阳下面伸展它们修长的腰身,这时候女人们就会拿来死去的幼蚕或者老死的飞蛾喂食它们。男人们则对前几日从山上采来的石头精雕细刻一翻,做出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石壶,再等待慧眼识珍者的到来。有雅兴的男人喜欢在山上的...
· 微文化—安徽山水—徽州山水妩媚不及徽州女人
尤记得徽州水乡,萦萦袅袅的水流和水流一样的女子在眼前晃动,瞬间不见,仿若团团云雾遮在眼前,叫你辨不出的梦境,留恋徘徊,却触它不到。徽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回味的地方。看不到城市的霓红闪烁和烟尘的飞扬翻滚,只有眼前的白墙黑瓦,映着慵懒滑动的溪水,晨间或可闻有雀儿唧唧喳喳地挣食,或者有灰褐的松鼠友善地跑到你的脚下,虔诚地亲吻你的脚和你轻踩的泥土。徽州善良的男女便在这样的新鲜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里的女人多善植桑养蚕,一条条雪白的蚕身在翠绿的叶子上面蠕动,仿若女人们妩媚的发丝缠绵地纠缠于这溪,这山,这仙境。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老鼠颇多,更或许是这里女人喜好猫的温顺,所以每一家的院子里总会几只懒猫咪在温暖的太阳下面伸展它们修长的腰身,这时候女人们就会拿来死去的幼蚕或者老死的飞蛾喂食它们。男人们则对前几日从山上采来的石头精雕细刻一翻,做出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石壶,再等待慧眼识珍者的到来。有雅兴的男人喜欢在山上的...
· 徽文化―安徽山水―安徽名镇徽州唐模村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随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
· 微文化—安徽山水—安徽名镇徽州唐模村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随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