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军事人物-谢艾
隋唐时期军事人物-谢艾,五胡十六国之时,凉州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小国,但地
五胡十六国之时,凉州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小国,但地处偏远,大都只是中原霸主的配角,每当北方统一或有霸者出现时,一旦大军,凉州的小国往往难道降灭的厄运。然而在前凉,却出现了一位三次大败中原大军的名将---谢艾。
当时正值两晋之间,中原各地为胡骑所蹂躏,晋室与大士族纷纷南迁,在北方,只有张氏掌控的凉州长期未受外族侵入而保全下来,同时大批关中士族也涌入凉州避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州的学术文化显得异常的繁荣,出现了宋纤等一代大儒,而谢艾,在成名之前也是一名儒生。有关谢艾的出身背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目前仅有的一点资料来看,谢艾应为凉州人士,但出身一般,不是像索、宋、张、辛那样的世代西州大士族,这样的出身,要入仕,一般只有军功和儒术两条路,而在凉州军以往的战史上亦不见有谢艾的之名,所以谢艾应该是以儒学入仕,在张重华执政时位至主簿。公元346年之前,谢艾一直是名不见经传的。
公元346年,后赵石虎已平定了北方大部,此时凉州的张骏新亡,十六岁的张重华刚刚继立。石虎乘此机会以将军麻秋为凉州刺史攻入凉州,连下武街、金城,兵锋直指姑臧,而凉州统领全军的大 将裴恒却列阵于广武,逗留不进,形势并不容乐观。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凉州司马张耽言于重华曰:“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这仿佛是萧何荐韩信一幕的重现,谢艾,凉州的韩信从此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前。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重华召艾,问以方略;艾愿请兵七千人,必破赵以报。”《晋书・列传第五十六》:“重华召艾,问以讨寇方略。艾曰:‘昔耿�m不欲以贼遗君父,黄权愿以万人当寇。乞假臣兵七千,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古之赵括,纸上谈兵之时豪气也不过如此,但终沦为天下笑柄,在当时人眼里,同样是书生,一直名不见经传的谢艾大概还不如赵括。此时的张重华,年仅十六岁,谈不上什么英明睿智,完全是以情绪好恶来处理问题,而他余下的生命里,也一直都是这样。不妨试想一下他的心情,大敌当前形势危急,而本部诸军却未采取积极形动,这足以令他坐立不安,而张耽颇有道理的谏言和谢艾豪气干云的应对,足以使他下了一个令自己兴奋的决定------“以艾为中坚将军,配步骑五千击秋。”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在押宝,不过张重华押宝也有谨慎的一点-----谢艾要兵七千,他只给了步骑五千,大概张重华自己对谢艾也没多大信心吧。碰上这样一个主君,是谢艾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不过书生拜将,也可传为佳话了。
谢艾出兵之时,有两只枭鸟在他的牙帐中夜鸣。枭鸟鸣叫,是要死人的预兆,又是在谢艾的牙帐鸣叫,一般人都会觉得此次出阵凶多吉少,再没有比这更令士兵沮丧的事了。谢艾对此却说:“枭,邀也,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这样的解释,是很牵强的,但一定程度上也鼓舞了士气。从此事也隐约可见谢艾的临变不惊的大将风度了。“于是进战,大破之,斩首五千级。”当时的后赵军与裴恒对垒于广武相持不下,这一幕又与战国时秦赵对垒长平何其类似,时间长了,双方都会生懈怠,这时谢艾的五千锐卒,应该是采取突袭并收到了奇效,加上裴恒军的呼应,所以有斩首五千级之巨。这便是谢艾的初战,此战过后,后赵军暂时停止攻势,大喜之下的张重华立封谢艾为福禄伯,福禄为地名,是汉时的酒泉郡治,张重华的祖父张��就被封过福禄县侯,由此也可见谢艾所受的待遇之隆。然而随后不久,“诸宠贵恶其贤,共毁谮之,乃出为酒泉太守。”在这些宠贵中,我们大概也可见到张重华的庶长兄、后来篡位为王的张祚的身影。
公元347年,即晋永和三年,谢艾被贬酒泉后,后赵军又开始攻略凉州,先下大夏城,《晋书・石虎传》:“季龙又以孙伏都为征西将军,与麻秋率步骑三万长驱济河,且城长最。”《晋书・张重华传》:“重华以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进军临河。秋以三万众拒之。”此战是谢艾一生中最经典的一战,当时谢艾乘轺车,戴白窥,鸣鼓而行。一代名将陈庆之、韦睿作战时大约也是这样的,但谢艾比他们早了很多年。麻秋见状大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于是立命三千黑槊龙骧军向谢艾突击,其声势之汹汹,使得谢艾身边的人都乱成一团,有人甚至劝谢艾骑上马以便于逃跑。谢艾却下车坐到胡床上,指挥若定,赵军看到他这样镇定还以为是有伏兵,反而犹豫起来,不敢再前突了,这时谢艾手将张瑁已奉命沿河而上绕到赵军背后进行了掩袭,赵军顿时大乱,谢艾乘此机会大举进击,前后夹攻,遂大败赵军,“斩秋将杜勋、汲鱼,俘斩一万三千级,秋单马奔大夏。”在麻秋背水为阵的前提下,淹死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所以麻秋出兵时有三万人,最后却单人匹马逃回大夏城。“重华论功,以谢艾为太府左长史,进封福禄县伯,邑五千户,帛八千匹。”
随后麻秋以所有兵力围攻黄河以南的�⒑背牵�却遭到守将的重挫。此战与长最临河之战的先后顺序,《晋书》与《通鉴》上出现了错乱。《晋书》以�⒑敝�围在长最临河之战前,而《通鉴》以此战在临河之战后。《晋书・张重华传》:[麻]秋退保大夏,谓诸将曰:“我用兵于五都之间,攻城略地,往无不捷。及登秦陇,谓有征无战。岂悟南袭仇池,破军杀将;筑城长最,匹马不归;及攻此城,伤兵挫锐。殆天所赞,非人力也。”这一段话的真实性应该是很高的,从麻秋本人的话可以看出“筑城长最,匹马不归”是在“及攻此城[�⒑�],伤兵挫锐”之前,这一段话与《晋书・石虎传》的“季龙又以孙伏都为征西将军,与麻秋率步骑三万长驱济河,且城长最。”相吻合,与《晋书・张重华传》的叙史顺序却有出入,而司马光著《通鉴》时,对此二战的顺序大概也产生了疑问,经过推敲后,《通鉴・卷九十七》上就记作“王虎复遣征西将军孙伏都、将军刘浑帅步骑二万会麻秋军,长驱济河,击张重华,遂城长最。”为麻秋与谢艾的最后一战,同时略去了麻秋围�⒑币唤凇U庋�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不过《通鉴》在记叙此事上的真实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根据麻秋的自叙可知事情的顺序是长最临河之战中麻秋的三万人匹马不归,随后麻秋集结黄河以南的兵力,大约有八万余人围攻�⒑比词艿酱蟠欤�在此情况下,才有《晋书・张重华》“季龙复遣其将刘浑等率步骑二万会之。”随后,“麻秋又袭张重华将张瑁与河陕,败之,斩首三千余级。�⒑被ぞ�李逵率众七千降于季龙。自河以南,氐羌皆降。”----《晋书・石虎传》。张瑁即长最临河之战的功臣之一,败于河陕,当是乘长最临河之胜的追击作战,随后久围不下的�⒑背侵沼诼淙肼榍锸种小U庋�就与《晋书・张重华传》的“麻秋又据�⒑保�有众十二万,进屯河内,遣王擢略地晋兴、广武,越洪池岭,至于曲柳,姑臧大震。”连贯起来。
麻秋再一次兵威大盛,于是张重华“以艾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行卫将军,[索]遐为军正将军,率步骑二万距之。”此时的张重华对谢艾已是心服口服,放心的委以全军之重,谢艾果然不负众望,在神鸟打败麻秋军的前锋王擢,使得后赵军退回到黄河以南,随后谢艾顺路讨伐了叛变的斯骨真万余落,斩首千余,俘擒二千八百,获牛羊十余万头。至此,谢艾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锋。而麻秋虽依然据有�⒑保�带甲十余万,却再无北袭凉州之胆。
再说说作为谢艾与前凉的对手的麻秋,并不是无能之辈,他是传说中的麻姑神之父,《太平广记・酷暴》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大概是侯景一类的人物,也是后赵为数不多的几员异姓大将之一,从他的自叙也可见其战绩非凡:“我用兵于五都之间,攻城略地,往无不捷。”所以石虎才长年委之以十几万大军与专征西方之重任。事实上,麻秋也长期使前凉处在恐慌之中,直到谢艾的出现。后来后赵灭亡,麻秋降于苻氏氐族势力[也就是前秦的前身],不久毒杀了大名顶顶的前秦之祖苻洪,进欲夺取兵权,却为苻洪之子苻健挫败而兵败身死,这与后来侯景乱梁之事又是何其类似,这样一个狠角色和优势兵力,却屡败于谢艾之手,称谢艾为一代名将,也绝不为过吧。
神鸟之战过后,谢艾得到张重华重任,却被张祚与内侍赵长谗害,再一次迁任酒泉太守。这一次迁任,大约有八年。谢艾在酒泉,也是颇有作为的,据《河西旧事》载:“福禄(酒泉)城谢艾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谢艾还创建了酒泉的钟鼓楼,作巡逻、报时、防寇报警之用,现在酒泉仍存此楼,不过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谢艾虽被贬偏远却依旧不减的壮志雄心和保家为国的忠义之气。同时,谢艾才兼文武,作为儒者出身,他的文章在当时也是为人们称颂的,史载谢艾通《春秋》,他的奏疏被《文心雕龙》提到过,《隋书・经籍志》也著录过他的文集。
张重华在位八年而亡,而后暴虐的张祚篡位称王,不久谢艾就被张祚诱杀了。一代名将,值此纷乱之世,处此偏远之地,逢此暴虐之君,纵有满腹韬略,也只能空叹枉然。从此以后,前凉内乱迭起,再无经国之大将,二十年后为前秦所灭。谢艾以书生拜将,年纪最多在三十左右,经历了风云变换的八年,被害死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实在令人叹息。假使谢艾多活二十年,前凉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灭掉了。
掩卷而思,怅叹不已,正是:五凉烽烟皆散尽,至今犹见谢艾楼。
当时正值两晋之间,中原各地为胡骑所蹂躏,晋室与大士族纷纷南迁,在北方,只有张氏掌控的凉州长期未受外族侵入而保全下来,同时大批关中士族也涌入凉州避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州的学术文化显得异常的繁荣,出现了宋纤等一代大儒,而谢艾,在成名之前也是一名儒生。有关谢艾的出身背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目前仅有的一点资料来看,谢艾应为凉州人士,但出身一般,不是像索、宋、张、辛那样的世代西州大士族,这样的出身,要入仕,一般只有军功和儒术两条路,而在凉州军以往的战史上亦不见有谢艾的之名,所以谢艾应该是以儒学入仕,在张重华执政时位至主簿。公元346年之前,谢艾一直是名不见经传的。
公元346年,后赵石虎已平定了北方大部,此时凉州的张骏新亡,十六岁的张重华刚刚继立。石虎乘此机会以将军麻秋为凉州刺史攻入凉州,连下武街、金城,兵锋直指姑臧,而凉州统领全军的大 将裴恒却列阵于广武,逗留不进,形势并不容乐观。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凉州司马张耽言于重华曰:“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这仿佛是萧何荐韩信一幕的重现,谢艾,凉州的韩信从此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前。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重华召艾,问以方略;艾愿请兵七千人,必破赵以报。”《晋书・列传第五十六》:“重华召艾,问以讨寇方略。艾曰:‘昔耿�m不欲以贼遗君父,黄权愿以万人当寇。乞假臣兵七千,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古之赵括,纸上谈兵之时豪气也不过如此,但终沦为天下笑柄,在当时人眼里,同样是书生,一直名不见经传的谢艾大概还不如赵括。此时的张重华,年仅十六岁,谈不上什么英明睿智,完全是以情绪好恶来处理问题,而他余下的生命里,也一直都是这样。不妨试想一下他的心情,大敌当前形势危急,而本部诸军却未采取积极形动,这足以令他坐立不安,而张耽颇有道理的谏言和谢艾豪气干云的应对,足以使他下了一个令自己兴奋的决定------“以艾为中坚将军,配步骑五千击秋。”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在押宝,不过张重华押宝也有谨慎的一点-----谢艾要兵七千,他只给了步骑五千,大概张重华自己对谢艾也没多大信心吧。碰上这样一个主君,是谢艾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不过书生拜将,也可传为佳话了。
谢艾出兵之时,有两只枭鸟在他的牙帐中夜鸣。枭鸟鸣叫,是要死人的预兆,又是在谢艾的牙帐鸣叫,一般人都会觉得此次出阵凶多吉少,再没有比这更令士兵沮丧的事了。谢艾对此却说:“枭,邀也,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这样的解释,是很牵强的,但一定程度上也鼓舞了士气。从此事也隐约可见谢艾的临变不惊的大将风度了。“于是进战,大破之,斩首五千级。”当时的后赵军与裴恒对垒于广武相持不下,这一幕又与战国时秦赵对垒长平何其类似,时间长了,双方都会生懈怠,这时谢艾的五千锐卒,应该是采取突袭并收到了奇效,加上裴恒军的呼应,所以有斩首五千级之巨。这便是谢艾的初战,此战过后,后赵军暂时停止攻势,大喜之下的张重华立封谢艾为福禄伯,福禄为地名,是汉时的酒泉郡治,张重华的祖父张��就被封过福禄县侯,由此也可见谢艾所受的待遇之隆。然而随后不久,“诸宠贵恶其贤,共毁谮之,乃出为酒泉太守。”在这些宠贵中,我们大概也可见到张重华的庶长兄、后来篡位为王的张祚的身影。
公元347年,即晋永和三年,谢艾被贬酒泉后,后赵军又开始攻略凉州,先下大夏城,《晋书・石虎传》:“季龙又以孙伏都为征西将军,与麻秋率步骑三万长驱济河,且城长最。”《晋书・张重华传》:“重华以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进军临河。秋以三万众拒之。”此战是谢艾一生中最经典的一战,当时谢艾乘轺车,戴白窥,鸣鼓而行。一代名将陈庆之、韦睿作战时大约也是这样的,但谢艾比他们早了很多年。麻秋见状大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于是立命三千黑槊龙骧军向谢艾突击,其声势之汹汹,使得谢艾身边的人都乱成一团,有人甚至劝谢艾骑上马以便于逃跑。谢艾却下车坐到胡床上,指挥若定,赵军看到他这样镇定还以为是有伏兵,反而犹豫起来,不敢再前突了,这时谢艾手将张瑁已奉命沿河而上绕到赵军背后进行了掩袭,赵军顿时大乱,谢艾乘此机会大举进击,前后夹攻,遂大败赵军,“斩秋将杜勋、汲鱼,俘斩一万三千级,秋单马奔大夏。”在麻秋背水为阵的前提下,淹死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所以麻秋出兵时有三万人,最后却单人匹马逃回大夏城。“重华论功,以谢艾为太府左长史,进封福禄县伯,邑五千户,帛八千匹。”
随后麻秋以所有兵力围攻黄河以南的�⒑背牵�却遭到守将的重挫。此战与长最临河之战的先后顺序,《晋书》与《通鉴》上出现了错乱。《晋书》以�⒑敝�围在长最临河之战前,而《通鉴》以此战在临河之战后。《晋书・张重华传》:[麻]秋退保大夏,谓诸将曰:“我用兵于五都之间,攻城略地,往无不捷。及登秦陇,谓有征无战。岂悟南袭仇池,破军杀将;筑城长最,匹马不归;及攻此城,伤兵挫锐。殆天所赞,非人力也。”这一段话的真实性应该是很高的,从麻秋本人的话可以看出“筑城长最,匹马不归”是在“及攻此城[�⒑�],伤兵挫锐”之前,这一段话与《晋书・石虎传》的“季龙又以孙伏都为征西将军,与麻秋率步骑三万长驱济河,且城长最。”相吻合,与《晋书・张重华传》的叙史顺序却有出入,而司马光著《通鉴》时,对此二战的顺序大概也产生了疑问,经过推敲后,《通鉴・卷九十七》上就记作“王虎复遣征西将军孙伏都、将军刘浑帅步骑二万会麻秋军,长驱济河,击张重华,遂城长最。”为麻秋与谢艾的最后一战,同时略去了麻秋围�⒑币唤凇U庋�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不过《通鉴》在记叙此事上的真实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根据麻秋的自叙可知事情的顺序是长最临河之战中麻秋的三万人匹马不归,随后麻秋集结黄河以南的兵力,大约有八万余人围攻�⒑比词艿酱蟠欤�在此情况下,才有《晋书・张重华》“季龙复遣其将刘浑等率步骑二万会之。”随后,“麻秋又袭张重华将张瑁与河陕,败之,斩首三千余级。�⒑被ぞ�李逵率众七千降于季龙。自河以南,氐羌皆降。”----《晋书・石虎传》。张瑁即长最临河之战的功臣之一,败于河陕,当是乘长最临河之胜的追击作战,随后久围不下的�⒑背侵沼诼淙肼榍锸种小U庋�就与《晋书・张重华传》的“麻秋又据�⒑保�有众十二万,进屯河内,遣王擢略地晋兴、广武,越洪池岭,至于曲柳,姑臧大震。”连贯起来。
麻秋再一次兵威大盛,于是张重华“以艾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行卫将军,[索]遐为军正将军,率步骑二万距之。”此时的张重华对谢艾已是心服口服,放心的委以全军之重,谢艾果然不负众望,在神鸟打败麻秋军的前锋王擢,使得后赵军退回到黄河以南,随后谢艾顺路讨伐了叛变的斯骨真万余落,斩首千余,俘擒二千八百,获牛羊十余万头。至此,谢艾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锋。而麻秋虽依然据有�⒑保�带甲十余万,却再无北袭凉州之胆。
再说说作为谢艾与前凉的对手的麻秋,并不是无能之辈,他是传说中的麻姑神之父,《太平广记・酷暴》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大概是侯景一类的人物,也是后赵为数不多的几员异姓大将之一,从他的自叙也可见其战绩非凡:“我用兵于五都之间,攻城略地,往无不捷。”所以石虎才长年委之以十几万大军与专征西方之重任。事实上,麻秋也长期使前凉处在恐慌之中,直到谢艾的出现。后来后赵灭亡,麻秋降于苻氏氐族势力[也就是前秦的前身],不久毒杀了大名顶顶的前秦之祖苻洪,进欲夺取兵权,却为苻洪之子苻健挫败而兵败身死,这与后来侯景乱梁之事又是何其类似,这样一个狠角色和优势兵力,却屡败于谢艾之手,称谢艾为一代名将,也绝不为过吧。
神鸟之战过后,谢艾得到张重华重任,却被张祚与内侍赵长谗害,再一次迁任酒泉太守。这一次迁任,大约有八年。谢艾在酒泉,也是颇有作为的,据《河西旧事》载:“福禄(酒泉)城谢艾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谢艾还创建了酒泉的钟鼓楼,作巡逻、报时、防寇报警之用,现在酒泉仍存此楼,不过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谢艾虽被贬偏远却依旧不减的壮志雄心和保家为国的忠义之气。同时,谢艾才兼文武,作为儒者出身,他的文章在当时也是为人们称颂的,史载谢艾通《春秋》,他的奏疏被《文心雕龙》提到过,《隋书・经籍志》也著录过他的文集。
张重华在位八年而亡,而后暴虐的张祚篡位称王,不久谢艾就被张祚诱杀了。一代名将,值此纷乱之世,处此偏远之地,逢此暴虐之君,纵有满腹韬略,也只能空叹枉然。从此以后,前凉内乱迭起,再无经国之大将,二十年后为前秦所灭。谢艾以书生拜将,年纪最多在三十左右,经历了风云变换的八年,被害死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实在令人叹息。假使谢艾多活二十年,前凉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灭掉了。
掩卷而思,怅叹不已,正是:五凉烽烟皆散尽,至今犹见谢艾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时期军事人物-尚让
唐末农民战争领导人之一,后叛降唐。生卒年不详。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爆发的唐末农民战争,是王仙芝和尚让、让兄尚君长一起发动的。三年九、十月间,仙芝遣尚让分兵进入�酷�山(今河南遂平西)作战。黄巢与王仙芝分军作战后,他随仙芝转战南方。五年二月,仙芝战死于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他率余众至亳州(今安徽亳县)附近与黄巢会师,推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后随巢南下广州。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入长安时,尚让向聚观的群众宣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黄巢建立大齐农民政权,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中和元年(881)三月,黄巢遣尚让与林言等率众五万攻凤翔,在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为郑畋、唐弘夫等所败,损失两万余众。三年二月,尚让等以十五万之众与李克用战于梁田陂(今陕西渭南东),败绩,损失数万人。起义军撤出关中后,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
· 隋唐时期军事人物-李嗣业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
· 隋唐时期军事人物-李存孝
谈及李存孝这个人,正史着墨不多,但在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却非常有名,撇可这些传说单从历史的角度,依然能看到他的骁勇善战。《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本姓安,名敬思。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给事帐中。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耄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新五代史?义儿传》“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给事帐中,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存孝j臂善射,身被重铠,补坐槊,手舞铁耄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两书中都提到李存孝的勇猛果敢,他经常带领骑兵做李克用的先锋,所向无敌,他身披沉重铁甲,腰挎弓箭长矛,独自挥舞铁氤宸嫦菡螅成千上万的人在他面前都丧胆逃退。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常常带着两...
· 谢映登简介隋唐时期瓦岗五虎之谢映登生平介绍
谢映登简介:谢映登,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瓦岗五虎将之一。因善用银枪,神射无敌,号称神射将军。早年与王伯当一起,为陕西少华山的绿林头领。裴元庆攻打瓦岗时,谢映登飞箭救下单雄信;后得军师徐茂公将令,谢映登与王伯当一起,在山马关计赚裴府家眷,裴元庆三父子得以顺利归瓦岗。李密用江山换美人,谢映登心灰意冷,归隐山林,出家为道。谢映登为隋唐时的道士,道教神话人物谢仙祖。名科,字映登,瓦岗五虎将之一。是东晋时谢安、谢玄、谢石的后裔,祖籍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其曾祖父名谢哲、祖父谢冰。父亲谢惠,平素乐善好施,但年至四十仍无子嗣,于是求拜于神灵。一日得一游方道人指点,连携夫人前往华山求祭,途中夜宿于一草庐之中,夜梦一神将貌似周仓,破门而入,要求二人参拜,惊醒后不见其人,但见窗外一片红光升空而去,后夫妇大病,于是谢惠放弃华山之行,目到临潼家中静养。三个月后的一天早晨,谢夫人告诉谢惠昨夜梦见神人求宿...
· 艾姆谢特
参看埃及神话人物列表荷鲁斯的四个儿子哈碧荷鲁斯(父亲)卡诺卜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