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人物-贺若弼
古代军事人物-贺若弼,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
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 ,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G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杨坚说:“公得之矣”(《隋书・贺若弼列传》)。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云:“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隋书・贺若弼列传》)。然后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任所,整军经武。
隋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G、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G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参见隋灭陈之战)。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将要渡江时,贺若弼酹酒而咒曰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隋书・贺若弼列传》)。遂挥军渡过长江,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自率主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今南京城东)东(参见白土岗之战)。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陈后主(叔宝)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并拒绝了骠骑将军萧摩诃、镇东大将军任忠的建议。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贺若弼督厉将士,殊死决战,孔范部一触即溃。陈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此战,贺若弼在交战不利时,迅速摆脱被动,乘敌骄惰懈怠之机,猛攻敌之薄弱部,大败敌军主力,对攻占建康具有重要意义。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今玄武湖南侧)。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视,陈后主惶恐流汗,股栗再拜。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隋书・贺若弼列传》)。既而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隋文帝闻二人有功,便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列传》)。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隋书・ 韩擒虎列传》)。
四月,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隋文帝无耐,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Y、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 ,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灭陈以后,贺若弼更加贵盛,位望隆重,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生活奢侈。
贺若弼还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因而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遭致罢官。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G、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 ?”贺若弼回答说:“�G,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隋书・ 韩擒虎列传》)。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间诏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时正好有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非贺若弼无能当此”(《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隋书・ 韩擒虎列传》)!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隋书・ 韩擒虎列传》)。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以招待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G、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G、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点评:韩擒虎与贺若弼并为灭陈名将,却先后两次争功,有失大将风度。这与元朝的伯颜、阿术二人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m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馀地。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隋书・ 贺若弼列传》)。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 ,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G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杨坚说:“公得之矣”(《隋书・贺若弼列传》)。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云:“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隋书・贺若弼列传》)。然后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任所,整军经武。
隋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G、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G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参见隋灭陈之战)。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将要渡江时,贺若弼酹酒而咒曰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隋书・贺若弼列传》)。遂挥军渡过长江,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自率主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今南京城东)东(参见白土岗之战)。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陈后主(叔宝)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并拒绝了骠骑将军萧摩诃、镇东大将军任忠的建议。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贺若弼督厉将士,殊死决战,孔范部一触即溃。陈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此战,贺若弼在交战不利时,迅速摆脱被动,乘敌骄惰懈怠之机,猛攻敌之薄弱部,大败敌军主力,对攻占建康具有重要意义。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今玄武湖南侧)。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视,陈后主惶恐流汗,股栗再拜。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隋书・贺若弼列传》)。既而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隋文帝闻二人有功,便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列传》)。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隋书・ 韩擒虎列传》)。
四月,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隋文帝无耐,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Y、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 ,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灭陈以后,贺若弼更加贵盛,位望隆重,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生活奢侈。
贺若弼还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因而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遭致罢官。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G、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 ?”贺若弼回答说:“�G,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隋书・ 韩擒虎列传》)。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间诏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时正好有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非贺若弼无能当此”(《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隋书・ 韩擒虎列传》)!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隋书・ 韩擒虎列传》)。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以招待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G、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G、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点评:韩擒虎与贺若弼并为灭陈名将,却先后两次争功,有失大将风度。这与元朝的伯颜、阿术二人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m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馀地。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隋书・ 贺若弼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贺若弼
生平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少时骁勇,善骑射,博涉书记。封当亭县公,为小内史。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助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取南陈淮南之地,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封襄邑县公。隋朝建立后,因高颎荐举,乃委任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开皇八年(588年)冬十一月,隋军大举伐陈,为行军总管,主攻建康(今南京)。率军自瓜州(今江苏扬州西南瓜洲镇)偷渡,攻拔京口(在今江苏镇江),进军直抵锺山(今南京紫金山),一路苦战,击溃陈军主力,生擒大将萧摩诃。以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开皇十二年(592年)贺若弼自以功高,应该官至宰相,自有不平之鸣,为言官劾,被免官,年余...
· 贺若弼是怎样灭掉南陈的?贺若弼是怎么死的?
贺若弼,复姓贺若,字辅伯,公元544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是隋朝著名的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贺若弼的父亲名叫贺敦,以勇武刚烈而出名,当时在北周为金州总管,可是贺若敦因口出怨言,遭到了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为了让儿子吸取自己的教训,贺若敦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贺若弼谨遵父亲的教诲,认真做好自己的本份。贺若弼年少时就怀有远大的志向,博闻强志,文武双全,因此得到了北周齐王宇文宪的赏识,就给他官做,不久后就升迁为小内史。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改国号隋,是为隋文帝,在杨坚执政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的愿望,于是杨坚就经常和众将上了伐陈的妙计,其中贺若弼不辱使命为杨坚献策献计,深得杨坚赞赏。为了能够用最小的兵力取得胜利,在进攻陈之前,贺若弼做了大量准备。由于战场在南方,那必有水仗,在水上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船只了,为此,贺若弼用自带的老马私下与人交易船只,。贺若弼购...
· 贺若弼是怎样灭掉南陈的?贺若弼是怎么死的?
贺若弼,复姓贺若,字辅伯,公元544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是隋朝著名的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贺若弼的父亲名叫贺敦,以勇武刚烈而出名,当时在北周为金州总管,可是贺若敦因口出怨言,遭到了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为了让儿子吸取自己的教训,贺若敦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贺若弼谨遵父亲的教诲,认真做好自己的本份。贺若弼年少时就怀有远大的志向,博闻强志,文武双全,因此得到了北周齐王宇文宪的赏识,就给他官做,不久后就升迁为小内史。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改国号隋,是为隋文帝,在杨坚执政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的愿望,于是杨坚就经常和众将上了伐陈的妙计,其中贺若弼不辱使命为杨坚献策献计,深得杨坚赞赏。为了能够用最小的兵力取得胜利,在进攻陈之前,贺若弼做了大量准备。由于战场在南方,那必有水仗,在水上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船只了,为此,贺若弼用自带的老马私下与人交易船只,。贺若弼购...
· 贺若弼是哪个朝代的贺若弼用兵真假难分吗
贺若弼,复姓贺若,河南洛阳人。那么贺若弼是哪个朝代的呢?据史书记载,贺若弼是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其父亲贺敦曾用锥子将他的舌头刺出血,来告诫他以后一定要慎言,不要祸从口出。贺若弼在早些年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但是随着时间增长,贺若弼渐渐地忘记了这个忠告。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嘴巴害死了自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期,他对太子的要求十分严格。而当朝太子又偏偏是个德行不好的人,日夜害怕被自己的父皇发现。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周武帝并不知情。有一日,上柱国乌丸轨对贺若弼说太子可能无法担负起重任。贺若弼听后,表示赞同,还劝说乌丸轨去告诉周武帝。这个时候可以看出贺若弼又开始多嘴了。不久,乌丸轨真的对周武帝说:“太子这个人不能担当重任,我与贺若弼关于这个话题已经讨论过了”。周武帝听后,马上召见了贺若弼,并且问他是否有这件事。贺若弼这时,才忽然想起父亲临死前的遗言,不敢随便乱说,怕惹祸...
· 古代军事人物-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唐中叶名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于武则天时附唐。光弼少善骑射,历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北)、河西(今甘肃武威)将校。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次年,光弼被子仪荐为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又加河北采访使,领朔方兵五千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收常山(今河北正定),会合郭子仪军大破禄山将史思明,河北十亲郡复归唐。光弼欲攻安史巢穴范阳(今北京),值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长安陷落,乃返军据守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肃宗至德二载(757),史思明、蔡希德以十余万众围攻太原。太原只有河东兵约万人,光弼鼓励士卒,多方备御,思明不能得逞。后安庆绪(安禄山子)杀父自立,思明归范阳,留蔡希德继续攻城。光弼乘其懈怠,出兵反击,大败叛军。乾元元年(758),子仪、光弼等九节度使联兵围安庆绪于相州(今河南安阳)。二年,史思明自范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