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人物-罗隐
古代文学人物-罗隐,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咸通十一年(870)入湖南幕府。次年夏,受任衡阳主簿,旋乞假归。后游历大梁、淮、润等地,皆不得意。光启三年(887)归江东,投靠杭州刺史钱□,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钱□充镇海军节度使后,征任为掌书记,迁节度判官、司勋郎中。天□四年(907)唐亡,罗隐曾劝说钱□举兵讨梁,未能用。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亦不行。后钱□表授吴越国给事中而卒,世称罗给事。
罗隐生当变乱的时代,大半生又处在流落不偶的境地,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唐才子传》说他"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后世还流传许多有关他这方面的趣闻轶事。
罗隐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谗书序》和《重序》)。书中各篇像《丹商非不肖》赞扬尧舜的不搞"家天下",《英雄之言》揭发所谓豪杰之士借口救民涂炭以实现攘夺的野心,《汉武山呼》论述人君听信谀美之词是败德的根由,《越妇言》讽刺官僚士大夫一旦富贵就安于尸位素餐,《秋虫赋》抨击封建法网"绳其小而不绳其大",《迷楼赋》总结隋亡的教训是"迷于人"而非"迷于楼",都具有警切的立意和犀利的笔锋。确如鲁迅说的"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小品文的危机》)。
罗隐的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的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如《广陵妖乱志》记述扬州的变乱,对统治者迷信神仙的愚妄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拾甲子年事》表彰歌伎李新声的政治远见和殉身直谏,为身处卑贱的妇女立了传。《两同书》10篇则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大要在于立德、惠民、知人、任贤诸项,而对于社会现象中治乱、损益、贵贱、强弱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罗隐的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其中表露出某些怀才不遇的感慨,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窄狭,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略与其杂文同一机杼。像《感弄猴人赐朱绂》讥刺唐昭宗重猴戏而不重人才,《题□溪垂钓图》讽喻钱□苛捐杂税扰害人民,《题润州妙善前石羊》揭露地方军阀之间相互勾结而又彼此猜忌,《塞外》指斥边将不思御敌只图自荣。这类小诗也有采取托物拟人或借古讽今形式的,如"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黄河》)、"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都能从委婉的语调中蕴含辛辣的嘲讽,耐人寻味。
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下语通俗,尤善于提炼民间口语,以致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甚至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蜂》)等,开了宋人《伊川击壤集》的一派,稍嫌平直、纤弱。
著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有律赋数篇),《甲乙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文集《谗书》5卷、《两同书》2卷、《淮海寓言》 7卷、《湘南应用集》3卷、《吴越掌记集》3卷和《广陵妖乱志》(不分卷)。《淮海寓言》以下数种俱散佚。明万历中姚士麟辑成《罗昭谏江东集》 5卷。清康熙间张瓒辑成《罗昭谏集》 8卷,但都仍有所未收。嘉庆中吴骞《愚谷丛书》所收《谗书》刊本,即补得张本所未收者45篇。198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雍文华校辑《罗隐集》,总集上述诸本所收,又有所辑佚,为今存罗集最全版本。
罗隐的事迹见《旧五代史・梁书》、《十国春秋》、《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而以钱俨《吴越备史》和沈崧《罗给事墓志》所载较为详备。近人汪德振撰有《罗隐年谱》,收集了有关的事实材料,可参考。
罗隐生当变乱的时代,大半生又处在流落不偶的境地,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唐才子传》说他"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后世还流传许多有关他这方面的趣闻轶事。
罗隐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谗书序》和《重序》)。书中各篇像《丹商非不肖》赞扬尧舜的不搞"家天下",《英雄之言》揭发所谓豪杰之士借口救民涂炭以实现攘夺的野心,《汉武山呼》论述人君听信谀美之词是败德的根由,《越妇言》讽刺官僚士大夫一旦富贵就安于尸位素餐,《秋虫赋》抨击封建法网"绳其小而不绳其大",《迷楼赋》总结隋亡的教训是"迷于人"而非"迷于楼",都具有警切的立意和犀利的笔锋。确如鲁迅说的"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小品文的危机》)。
罗隐的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的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如《广陵妖乱志》记述扬州的变乱,对统治者迷信神仙的愚妄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拾甲子年事》表彰歌伎李新声的政治远见和殉身直谏,为身处卑贱的妇女立了传。《两同书》10篇则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大要在于立德、惠民、知人、任贤诸项,而对于社会现象中治乱、损益、贵贱、强弱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罗隐的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其中表露出某些怀才不遇的感慨,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窄狭,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略与其杂文同一机杼。像《感弄猴人赐朱绂》讥刺唐昭宗重猴戏而不重人才,《题□溪垂钓图》讽喻钱□苛捐杂税扰害人民,《题润州妙善前石羊》揭露地方军阀之间相互勾结而又彼此猜忌,《塞外》指斥边将不思御敌只图自荣。这类小诗也有采取托物拟人或借古讽今形式的,如"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黄河》)、"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都能从委婉的语调中蕴含辛辣的嘲讽,耐人寻味。
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下语通俗,尤善于提炼民间口语,以致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甚至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蜂》)等,开了宋人《伊川击壤集》的一派,稍嫌平直、纤弱。
著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有律赋数篇),《甲乙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文集《谗书》5卷、《两同书》2卷、《淮海寓言》 7卷、《湘南应用集》3卷、《吴越掌记集》3卷和《广陵妖乱志》(不分卷)。《淮海寓言》以下数种俱散佚。明万历中姚士麟辑成《罗昭谏江东集》 5卷。清康熙间张瓒辑成《罗昭谏集》 8卷,但都仍有所未收。嘉庆中吴骞《愚谷丛书》所收《谗书》刊本,即补得张本所未收者45篇。198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雍文华校辑《罗隐集》,总集上述诸本所收,又有所辑佚,为今存罗集最全版本。
罗隐的事迹见《旧五代史・梁书》、《十国春秋》、《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而以钱俨《吴越备史》和沈崧《罗给事墓志》所载较为详备。近人汪德振撰有《罗隐年谱》,收集了有关的事实材料,可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古代文学人物-谢翱
谢翱(1249~1295)南宋末散文家、诗人。字皋羽,晚号□发子。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人。19岁时,应进士试不第。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起兵,他率乡兵数百人投效,署谘议参军。文天祥被俘遇难,他不仕元,漫游两浙以终。南宋亡国前后,散文焕发光彩,谢翱是其中代表作者之一。黄宗羲赞扬他的文章,是天地间的"至文"(《吾悔集》卷一《谢皋羽年谱・游录注序》)。他的《登西台恸哭记》,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哭祭文天祥而作,曲折地表达了他满腔沉痛悲愤之情,感人至深。他的写景之文,如《游赤松观羊石记》写羊石群象,形神俱肖;《金华洞记》写洞中灵怪,形象生动。其文风格峭劲,得力于柳宗元的散文。谢翱诗传于今者约200余篇。其中《宋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写宋太祖建国时"东征西讨之事","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如使人亲在短箫鼓吹间"...
· 古代文学人物-洪皓
洪皓(1088--1155)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光弼。徽宗政和进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赴金,被羁留十馀年。拒绝金人所授官职,屡次秘密派人返回南方,报告金国虚实,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释归宋,授徽猷阁直学士。屡向秦桧建言不可苟安于钱塘,为桧所忌,贬居英州九年,后徒袁州,至南雄州病卒,工诗词。所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既至金,金人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递冷山,复徙燕京。凡留金十五年方得归。以忤秦桧贬官,安置英州而卒。久之始复徽猷阁学士,谥忠宣。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乃其所纪金国杂事。始於留金时,随笔纂录。及归,惧为金人搜猎,悉付诸火。既被谴谪,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寻有私史之禁,亦秘不传。绍兴末,其长子适始校刊为正续二卷。乾道中仲子遵又增补所遗十一事。明代吴�g尝刻入《古今逸史》中,与此本字句间有异同,而...
· 古代文学人物-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生平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
· 古代文学人物-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哥哥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隋朝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群雄竞起。大业十二年(616年),隋虎贲郎将罗艺起兵攻占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温彦博被引为司马。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关中建立唐朝政权,罗艺看到李氏已定关中,人望归之,认为其王业必成,于是于次年归附了唐王朝。温彦博因预谋此事有功,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被唐高祖召入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当时高...
· 古代文学人物-胡宏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号五峰,从小就跟随父亲胡安国学习程氏理学。20岁时,至京师入太学,从师程门高足杨时,与樊光远、张九成等理学家交往密切。胡宏曾荫补右承务郎,因投降派秦桧当权,胡宏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遂辞官归隐,游学讲道于湘潭、衡山一带20余年,潜心研究和学习理学。他和父亲一起创办了碧泉书堂和文定书堂,还独自于宁乡建立道山书院,培养了一批学问造诣颇深的学生,如张�颉⒈刖诱�、吴翌、孙蒙正、毛以谟、赵师孟、赵棠、方畴、向语等人。胡宏在衡山20余年,写作了《知言》、《皇王大纪》等著作。其中以《知言》最为著名。《知言》共有六卷,包括胡宏讲学、读书的随笔和札记,以及同弟子的论学、答疑。《知言》由胡宏的学生、著名理学家张�虮喑刹⒂⌒小U旁谛蜓灾兴担骸啊吨�言》一书,乃其平日之所自着。其言约、其义精,诚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也。”对这部著作作了高度评价,因而使它成了湖湘学派传播理学的一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