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章学诚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2
转发:0
评论:0
章学诚,章学诚(1738~1801)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
  章学诚(1738~1801)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义》共 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其中《文德》、《文理》和《史德》等篇中涉及文学理论见解最多。他反对"桐城派"的专讲"义法",袁枚的专讲"性灵"。他在《文德》、《与朱少白论文》中,认为作文要"修辞立诚",要"主敬",所谓"敬",就是态度要严肃;"论古必恕",就是从事批评应该设身处地,知人论世,通情达理。在《文理》中,认为"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强调"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才是论文的前提。着重批评了舍本逐末的"文法论"。在《史德》中,认为"气昌而情挚",才是"天下之至文"。在《答沈枫墀论学》中,提倡"文贵发明"(亦即是要有创新),"亦期用世"。在《古文十弊》中,反对"不达时势"、"画蛇添足"、"优伶演剧"、"削足适履"等等不良文风。这些都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所作的文章也疏畅条达,以议论胜。

  《文史通义》有近人叶长青注本。另有《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均收入吴兴嘉业堂刊本《章氏遗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章学诚
人物生平随父迁移乾隆三年(1738年),章学诚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其父章镳勤于治学,循循善诱。章学诚幼时多病,资质鲁钝,记忆力尤差,每日诵读仅仅百余字,就又得病中止学业。仅十四岁就已经娶妻,当时对四书的学习还没有完成。乾隆七年(1742年)章镳中进士,乾隆十六年(1751年)受任湖北应城知县。十四岁的章学诚也随父母去应城。这时,他童心未歇,尽管父亲为他延请擅长举业的塾师,可他不肯习作应举之文,而喜欢泛览群书,兴趣趋近于史学。他曾试图取材于《左传》、《国语》等书,改编为纪传体史书,名曰《东周书》,经营了三年之久,被馆师阻止而作罢。当时他自命有治史学的才能,大言不逊。然而,当时他的史学基本功很差,“于文字承用转辞助语,犹未尝一得当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章镳因故罢官,此后十余年,章学诚辗转于湖北应城和天门(今湖北天门县)两县书院主讲,章镳贫穷不能归乡,寄希望其子章学诚...
· 章学诚
清史学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实斋,号少岩。乾隆进士。任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曾为安徽学政朱筠幕僚,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助纂《续资治通鉴》。一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尤以编修方志见长,曾主编《湖北通志》。修和州、毫州、永清县志。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应与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著作丰富,仅《史籍考》即达三百二十五卷,惜仅存总目。著有《章氏遗书》刊行。
· 章学诚
随父迁移乾隆三年(1738年),章学诚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父亲章镳勤于治学,循循善诱。章学诚幼时多病,资质鲁钝,记忆力尤差,每日诵读仅仅百余字,就又得病中止学业。年仅十四岁就已经娶妻,四书的学习还没有完成。章镳于乾隆七年(1742年)中进士,乾隆十六年(1751年)受任湖北应城知县。十四岁的章学诚也随父母去应城。这时,他童心未歇,尽管父亲为他延请擅长举业的塾师,可他不肯习作应举之文,而喜欢泛览群书,兴趣趋近于史学。他曾试图取材于《左传》、《国语》等书,改编为纪传体史书,名曰《东周书》,经营了三年之久,被馆师阻止而作罢。当时他自命有治史学的才能,大言不逊。然而,当时他的史学基本功很差,“于文字承用转辞助语,犹未尝一得当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章镳因故罢官,此后十余年辗转于湖北应城和天门(今湖北天门县)两县书院主讲,贫穷不能归乡,寄希望其子章学诚能够争取功名,而学诚年...
· 清朝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简介章学诚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章学诚外文名:zhangxuecheng字:实斋号:少岩别名:章实斋、章文酕、章文镳、少岩先生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中国浙江绍兴出生时间:公元1738年去世时间:公元1801年职业: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文史通义》主要成就:“六经皆史”之论章学诚生于公元1738年,去世于公元1801年,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以及文学家,提出了“六经皆史”的理论。章学诚原来不叫“学诚”,而叫章文酕、章文镳,字实斋,号少岩,为浙江会稽人氏。章学诚自小就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学的浓厚兴趣,从小勤奋好学,立志追求学问。肄业国子监两年后,章学诚二十八岁,随后跟随京师大学士朱筠学习。朱筠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不仅自身学识丰富,而且家中藏书众多,章学诚在这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遍览朱筠家中藏书,时常与来朱门的名流学者研讨学术源流及异同,学识增长非常迅速。可以说这段时间,是章学诚学问增长...
·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六经皆史”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歧见迭呈,莫衷一是。笔者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一、史之含义“六经皆史”命题是由“六经”和“史”两个概念构成的,尤以“史”字为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些误解。在这些误解中,最为流行的一个,也许就是把“史”理解为史料。钱穆先生曾经指出:“(六经皆史)此四字中的这个‘史’字,我们近代学者如梁任公、胡适之,都看错了。……梁任公曾说:卖猪肉铺柜上的帐簿也可作史料,用来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或其他情况。”[1]可惜的是,梁、胡二氏的看法至今仍在流行。仓修良先生认为,“六经皆史”之“史”具有“史料”之史的含义,并补充说:“史料本身就包含有史义,决不会有脱离史料的抽象史义。”[2]从一般的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说,过去所遗留的一切都有助于了解实际的历史过程,都将被史学家作为史料运用,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